初中物理_第4节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预习检测
1.电流的强弱
①定义:电流是表示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②单位:电流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 . 1A= mA= μA.
2.认识电流表
①电流表的作用:测量电路中的 .
②电流表有个接线柱,有个量程,对于0~3A量
程,刻度盘上每小格表示的电流是 A;对于0~0.6A
量程,每小格表示的电流是 A.
目标导引
1.认识电流:通过精讲点拨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认识电流表:通过认识电流表,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使用规则,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读数.
3.测量电流: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学会电流的正确测量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当堂达标:通过题目练习,学会应用电流及电流的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过程
一、认识电流
1.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电流的常用单位:
毫安(mA) 1 mA=10-3 A
微安(mA) 1 mA =10-6 A
安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在家庭电路中,超过1A电流的用电器有空调、电冰箱。
完成P48页第1题
流过某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大约是0.25A,等于多少毫安?
某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的供电电池最大可达120mA,等于多少安?
二.认识电流表
请同学们从下面几方面认真观察电流表
1、零刻度线在哪里?
2、有几个接线柱,哪个是正哪个是负?如何分别?
3、刻度盘上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多少个小格?
4、刻度盘上有多少组数据?分别个什么?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46和P46的相关内容,并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1、电流表应和被测的用电器联。
2、电流应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否则,电流表指针会,容易损坏电流表。
3、被测量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
4、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
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电流表的量程;
(2)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
(3)由指针位置读出示数。
三.测量电流
实验1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
(3)进行实验。
实验2
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比较电流表两次示数。
实验数据
实验实验1 实验2
电流(A)
想一想,两次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说明什么?
四.当堂达标
1.一只普通家用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A.200A B.20A C.0.2A D.20mA
2.电流表与用电器__________联,并且让电流从___________柱流入,从___________柱流出。
3、某同学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它所选用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但刻度盘上这个量程的刻度已经磨损看不清了,他从0~3A量程的刻度上发现指针在2.3A处,则电路中的实际电流为_______
4、王海同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如左图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另一组同学测量时,则发现指针偏转如右图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5.根据所给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6.连接实物图,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两盏灯,电流表测灯L2的电流(约0.5 A),并画出电路图。
《电流的测量》学情分析
第十五章的开篇语是“功勋卓越的电与磁”这是学生经历了“有趣的声”“色彩斑斓的光”“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有用到“电和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功勋。
它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荣誉”?新颖的开篇语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迈上一个台阶,并且激励学生主动开启这个既普及又神奇的科学殿堂。
他们一旦步入电学殿堂,就会亲身体会到“电与磁”的功不可没。
第十五章是整个电学的开篇,这就奠定了它的关键地位,赋于它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又是成功的敲门砖。
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从语言的叙述还是到版面的设计及各种栏目的设置,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例:让人眼花缭乱线路板的彩照,引人入胜的开头语,那么多的为什么,精巧设计的想象做做、想想议议栏目……甚至电路元件照片与其电路符号的对应,都独具匠心地用大小两个圆呈现给学生使人感到活泼且生动。
触电,急救的卡通彩图……更有“三线插头”“试电笔”“空气开关”……
这些基于“学以致用”的知识的安插,给我们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供了素材,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这方面的功能,利用它们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其浓厚的学习兴趣顺水推舟式的保持下去,只有这样、如此这般,关键的第五章就能顺利通过。
⑴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首先在探索前应设置一定的情景,促使学生质疑。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对教学的成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不妨将两个电阻不一样的小灯泡串入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一样,教师充当错误者,造成假象。
也可用类比水流、高速路上的车流,展开讨论。
讨论时最好树立对立面。
学生要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正确,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不管质疑的水平高低,教师都不能当灭火器,都要坚持的原则是:重过程,轻结果。
只要学生动手、动脑参与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探求欲望。
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而气馁,合作不利而失去信心,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周全,抓住任何一个同学探求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⑵学生积极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初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往往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
不善于动脑思维,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让学生思维活跃,关键是“诱”。
该处的“诱”可以让学生猜想:或许他们会认为电荷越走越慢,电流越来越小;或许会认为电子经过用电器会消耗一部分,故出来减小。
挑起这些争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
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过程中,课本中给出了研究的电路图。
重点是数据的获得,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千万不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哪怕是错了,也是正常现象。
要他们相信:错误、挫折和成功是形影相随、永不分离的!只要他们肯动手,动脑,就会走向成功。
而对于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探究,学生在了解了探究的程序的基础上,一切程序都可以放开,放开不等于自流,所以课堂开始如何调治学生的情绪和欲望是关键。
要使课堂沉浸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探究才能成功。
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探究的精华:
实验中“凑数”是不少学生的不良习惯。
由于种种原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存在着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老师要鼓励实事求是的学生,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从各组实验数据中得出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结论。
只有从小养成尊重客观实事的科学品质,将来“重大发现”和发现才不能从你身边溜走。
《电流的测量》效果分析
《电流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内容,该怎么上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今天上的《电流的测量》一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一、重视实践操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两次的学生小组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认真态度,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整堂课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一开始的任务一,到后来的考考你,练一练,再到最后的任务二,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验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正说明金老师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对书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并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对于知识的呈现做了较大的修改:先通过复习引入新课,进而导出电流的形成与电流的方向,
然后通过学生实验验证电流能使小灯泡发光,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科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灯泡发光有暗有亮,成功地引出电流强度的概念,既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又解除了学生心中的困惑。
之后又引导学生观察安培表的特征,先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然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改变了知识直接呈现的方式,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最后又在实验中结束本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科学课程的实用性!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方面,应该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实际、心理特点的。
三、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电流的测量》课后反思
刚才我上了《电流的测量》一课,课堂上与学生配合得很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
下面是我个人对这节课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我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电流的测量》一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常用到,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展示水流带动水车的运动和电荷的课件,引出电流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
在认识电流大小的现象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灯泡的亮暗,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在课堂上学生说出灯泡的亮暗与电流大小有关。
然后教以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真的有大小,联系到平时生活中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以及灯泡亮暗时有电流的大小。
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同学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
让学生感受到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电流真的有大小,从而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这个试验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实验的专注性来看,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这节课缺憾的地方,在讲解电流这个概念时,讲的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就去掉电荷这个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
电流的自述去掉会更节约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克服以上反思中的不足,多学习课改理念、大胆创新、灵活的运用教材、多发现利用自己周围的科学课程资源,让其能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以积极地投入到科学课教学之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肇东市洪河中学校张东辉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老师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
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教材的特点及知识网络
1、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
⑴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坎,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
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
从而引
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级管。
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须详细学习。
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
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
⑵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①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
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
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做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②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
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须言传,只求会意”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⑶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①本教材有两个探究过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过程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A.是经历了7个探究后的又两次探究。
B.是一个最完整、最规范、难易程度最理想的探究过程。
C.无论探究过程的提示,还是探究过程的难度,都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独立的循序渐进原则。
D.必须有电流知识、电流表的使用做铺垫才能达成的探究。
E.课程内容目标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没做任何要求,因此是个典型的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究。
F.明显提出评估和交流合作的探究。
G.是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于一体的载体。
因此这两个探究是本章的两个重点。
了解上述探究宗旨和特点,抓住机会,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有飞跃。
②这里建议增加两个课外探究:
一是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能:利用电流表或者小灯泡、两个小碳棒、电池、导线、开关,检测铅笔盒中的尺、铅芯、圆规、身上的扣、布、厨房中的盐水、醋、水、油等物质的导电性能。
并做出实验报告,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是调查了解人体上的生物电:请教老中医、查询资料、注意电视节目的有关内容、医疗器材的原理;了解人体的脉络、人体电流、脉络能量等生物电知识。
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
③课本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栏目如:“想想作作”、“动手动脑学物理”、“小资料”、“科学世界”,目的是提倡多种方式学物理。
非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可采用各种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科学世界”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举行小博士解读。
对于“动手动脑”则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动手做实验、开辩论会、进行小论文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
这些非标准的知识不再是我们教学中的绊脚石,反而成为我们向学生传授“方法”的载体。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知识的传播是一种渗透过程,犹如我们在孩子渴望的心田里投下一块海绵,要他们自己去吸收更多的知识。
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以达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兴趣、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质。
另外,《课程标准》以更明确的形式告诉我们,教材如同参考书,只要我们了解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可以不受教材束缚,而形成一个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研究对我们就更为重要了。
2、引发兴趣的笔墨重,且绚丽多彩:
第五章的开篇语是“功勋卓越的电与磁”这是学生经历了“有趣的声”“色彩斑斓的光”“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四章的学习后,更进一步感受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有用到“电和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功勋。
它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荣誉”?新颖的开篇语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迈上一个台阶,并且激励学生主动开启这个既普及又神奇的科学殿堂。
他们一旦步入电学殿堂,就会亲身体会到“电与磁”的功不可没。
第五章是整个电学的开篇,这就奠定了它的关键地位,赋于它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又是成功的敲门砖。
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从语言的叙述还是到版面的设计及各种栏目的设置,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例:让人眼花缭乱线路板的彩照,引人入胜的开头语,那么多的为什么,精巧设计的想象做做、想想议议栏目……甚至电路元件照片与其电路符号的对应,都独具匠心地用大小两个圆呈现给学生使人感到活泼且生动。
触电,急救的卡通彩图……更有“三线插头”“试电笔”“空气开关”……这些基于“学以致用”的知识的安插,给我们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供了素材,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这方面的功能,利用它们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其浓厚的学习兴趣顺水推舟式的保持下去,只有这样、如此这般,关键的第五章就能顺利通过。
3、本章的知识网络:
本章的主线是电流,教材紧紧抓住这个主线,将知识编织成串:从开始“灯泡亮了,因为有电流通过”“灯泡中的电流靠电流维
持”“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强弱及测量”“电流可否同时流入两个灯泡,流出后再汇合”(引入串并联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清晰的主线又分出了电路的支线,其目的要达到:⑴电路概念的建立是今后学习的需要⑵电路是电流路径。
第一节课电流、电路内容齐头并进,显得知识跳跃,杂乱。
但仔细分析,它体现了电流电路的辨证关系,下面就是本章的知识网络:
(辩证关系)电源
只有电路闭合,组成
1、电流的形成电路中才有电
流用电器
2、电流的方向电
流电路
3、电流的强弱
只有研究电
流,电路图
电路才有意义
各点电流的关
系串联电路
干路与支路电流的关
系并联电路
触电(有电流流过人
体)组成
家庭电路
急救(切断电源终止电
流)火线、零线
教师更好的把握知识结构是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二、本章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识:
①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②能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事例。
③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用电意识。
⑵技能:
①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②会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前面已谈过,不再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见课程标准)
知识技能目标与旧大纲相比要求普遍降低,知识点减少,这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阔的教学天地,不必担心讲不完怎么办?学不会怎么办?对于非标准中的知识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学习。
这些知识是铺垫,是载体,是拓宽,是在学习中获得学法的过程,是渗透的过程。
三、几点建议:
1、用好5.1—4的彩图实验,这个实验虽很简单,但它的作用却很大:
⑴它得出了只有电路闭合才有电流的结论。
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电路中不接入电源是不会有电流的,从而引入本节第二个环节电源和用电器。
2、电流的形成可以用拟人类比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在某马路两端挤满准备越野赛的同学,在没有任何命令前提下,他们杂乱无章的动,发令枪一响,恰似一个无形的推力施加于每一个可以移动的同学,于是他们都朝一个方向定向移动,马路上各处同时出现人流。
这样再类比到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用这些拟人类比再配上卡通片投影片,学生可在轻松的环境中,领会了电流的形成。
3、第三节常见的电流小数据,应引起足够的认识,学生应了解常用用电器的大致电流。
例:液晶显示器中的电流,手电筒中的电流,家用电路中的电流,充实学生的生活经验。
4、关于两个探究,在课程目标中谈了许多。
我认为下列问题应引起教师足够的认识:
⑴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首先在探索前应设置一定的情景,促使学生质疑。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对教学的成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不妨将两个电阻不一样的小灯泡串入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一样,教师充当错误者,造成假象。
也可用类比水流、高速路上的车流,展开讨论。
讨论时最好树立对立面。
学生要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正确,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不管质疑的水平高低,教师都不能当灭火器,都要坚持的原则是:重过程,轻结果。
只要学生动手、动脑参与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探求欲望。
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而气馁,合作不利而失去信心,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周全,抓住任何一个同学探求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⑵学生积极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初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往往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
不善于动脑思维,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让学生思维活跃,关键是“诱”。
该处的“诱”可以让学生猜想:或许他们会认为电荷越走越慢,电流越来越小;或许会认为电子经过用电器会消耗一部分,故出来减小。
挑起这些争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