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程实施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课程实施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探讨

摘要: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来开展,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说题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有利于学生体验各自不同的成就感;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研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关系,促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关键词:1、研究性学习;2、说题;3、开放性问题;4、数学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理念,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经过这次集中培训,我明白了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或“训练式学习”而提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一般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索、班级共同讨论来完成,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对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说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年龄越小,这种欲望越强烈。”受说课启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题活动可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活动中,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口述探求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一般地,说题的内容主要涉及问题的四个方面:

1、說题意,即说出问题的背景、已知条件、要求的目标和编题意图,并注意隐含条件。

2、说思维,即简述探索解题途径的思维方法和心理活动过程。

3、说思路,即说出问题解决的步骤及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并注意是否需要讨论和检验。

4、说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中渗透解题思维规律,概括出一般性的数学原理,并交流心得体会。

在开展说题活动时,一方面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作出动态分析,将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善于启发

学生思考,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鼓励和赞扬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无形帮助中完成说题全过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所需的时间和空间,还要注意照顾后进生的思维水平,给他们提供更多地说题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顿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并鼓励中等生向优生看齐,激励优生广开思路、另辟捷径,去探求更好的、更一般的解法。

说题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解题教学,它是为了解题但却高于解题,是高层次的数学教学。说题贵在研究它的前因后果和各种内外联系,见微能知巨,是有效的一种研究性学习。

二、通过设计开放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不具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它包括条件开放题、结论开放题、综合开放题等。这类习题形式新颖,思考方向不确定,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着力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的探索过程;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体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体验各自的成就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案例:某工厂要在1m×1m的正方形薄板上冲压出直径为0.1m的圆片,问怎样的冲压方法(小圆在正方形上怎样排列)可冲压出较多的圆片?

这是一道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将其变为一道数学问题:在10×10的正方形中不重叠地放入直径为1的圆片,问最多能放入多少个圆片?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有学生提出:采用直列式,每行10个,共放10行,总计100个。

教师问:有更好的办法吗?

经过思考,有学生提出直列式空隙面积浪费过大,若采用交错式,第一行10个,第二行9个,按这个规律排下去,共计11行,放圆片总数为10+9+10+9+10+9+10+9+10+9+10=105个。教师表扬这些学生,并继续追问,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经过学生交流讨论、合作研究,提出如下方案:采用交错式排列法,排到第9行时,纵向累计距离为1+8×=1+4≈7.93<8,此时到底边的宽度大于2,因此10个一行完全可以容纳下两行共20个圆片,所以放入10+9+10+9+10+9+10+9+10+10+10=106个圆片是最好的结果。

上面问题的训练价值在于开放性,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研究性学习就有了基础。开放题的教学不仅要把开放题作为一种例

(习)题的形式呈现,还要把例(习)题改造成开放性问题,这应成为一种教学思想。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有效和可行的。

三、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开设数学活动课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以下是笔者在讲完根式的化简后设计的一堂研究活动课。

提出问题:观察、验证并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⑴ 2 = ()

⑵ 3 = ()

⑶ 4 = ()

⑷ 3 = ()

学生通过左右两边化简,得出结论:⑴、⑵、⑶式正确,⑷式不成立。

教师点拨:以上四题形式类似,为何⑴、⑵、⑶式根号外面的数可以“穿墙”而过钻入到根号里面,而⑷式却不能呢?学生们感到惊奇,于是引发强烈的探索动机和研究欲望。

有的学生经过尝试又发现了一个:5 = .有的学生经过探索提出:对于正数m、n,要想使m=成立,只需使n = 成立即可。这样就能找到许多具有“穿墙”本领的根式,如m = 6,得n = ,就有6 = .

我没有就此罢休,进一步提出:三次根式中是否有这种具有“穿墙术”的根式呢?学生们经过类比、猜测提出:

a = (a为大于1的整数)

如2 = ,3 = 等.

学生此时研究兴趣大增,欲罢不能,进一步得出:

一般式:a = (a、n为大于1的整数)

最后,我要求学生就此写出关于“具有穿墙术根式”的小论文。在学生们进行习作汇报交流时,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还研究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