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ppt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PPT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f3f127376baf1ffc4fad5b.png)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 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放录音) (3)引导幼儿比较声音的不同
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 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 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 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3.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 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 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4.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5.活动结束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 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 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轻响、大小 的变化。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 受。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 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1.倾听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 —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 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 汽车声等。 2.让空瓶子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 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 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3.探索装黄豆让瓶子发出声音 (1)这里有许多豆子,把黄豆装进瓶子试一试能发出声 音吗?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435e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f.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三节《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音调与音色、常见乐器的认识和分类、声音的聆听与模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音调、音色等,认识常见乐器,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聆听、模仿、表达声音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音色的辨识,乐器的认识与分类。
难点:音调、音色的理解,乐器的分类与模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设备、各种乐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展示敲击乐器、吹奏乐器等,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通过传声游戏,理解声音的传播。
(2)音调、音色:以钢琴为例,讲解音调的概念,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感受音色的差异。
(3)乐器的认识与分类:展示各种乐器,引导学生从形状、演奏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乐器模仿、声音分类等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音调、音色(3)乐器的认识与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乐器,并简单介绍它的特点。
(2)记录下你生活中遇到的好听的声音,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例:我喜欢钢琴,它是一种键盘乐器,音色优美,可以演奏各种音调。
(2)例:我在公园里听到了鸟叫声,很好听,还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也很美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音调、音色的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84e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的存在,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
2. 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探索声音的传播方式。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验材料:气球、木棒、纸杯等。
环境准备:1. 安静的教室环境,以便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2. 每个幼儿配备一个座位,以便于观察和实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课件,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
2. 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声音?声音是从哪里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二)探索声音的产生(5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材料能够发出声音吗?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2.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探索不同材料发出声音的方式。
3.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探索声音的传播(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课件,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探索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
3.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巩固与拓展(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和交流有什么作用?2.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所学的内容,帮助幼儿巩固知识。
2. 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e5e0f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2.png)
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一、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大班科学活动中,好听的声音往往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个好听的声音,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大班科学活动中好听的声音的运用,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的表现形式1.1 语音语调的变化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语音语调,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模仿地球自转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受到重力的作用。
又如,在讲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时,教师可以模仿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1.2 情感的传递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将声音变得更加动听。
例如,在讲解环保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充满关爱的语气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又如,在讲解动物保护时,教师可以用激动的心情告诉孩子们,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关怀,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
三、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的运用策略2.1 创设情境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性质,创设相应的情境。
例如,在讲解太阳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星空的样子,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宇宙中。
在这个情境下,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太阳系的故事,孩子们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
2.2 利用道具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增强声音的表现力。
例如,在讲解磁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磁铁和铁钉,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磁铁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描述磁铁的作用,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2.3 结合游戏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游戏与讲解相结合,让声音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好听的声音》课件
![幼儿园《好听的声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9abd3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3.png)
幼儿园《好听的声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美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分类、声音的感知和声音的创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分类,知道声音是如何传递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能分辨不同声音的特点。
3. 激发幼儿创造声音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创造和感知能力。
重点:声音的产生、分类和传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录音机、各种乐器等。
学具:纸杯、绳子、小石子、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乐器、拍手等动作,让幼儿观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分类: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分辨出哪些是乐器声音,哪些是人的声音。
(3)声音的传递:用纸杯、绳子制作电话,让幼儿体验声音是如何传递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声音,并进行分类。
(2)动手操作: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幼儿创造自己的声音,如用小石子敲击纸杯、用彩泥制作乐器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分类、传递和创造。
2. 生活中的声音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电视声音、洗衣机声音、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幼儿过于活跃而影响课堂秩序。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声音之旅”主题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各种声音,并尝试用乐器模仿。
小班课件《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
![小班课件《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f1925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3.png)
2023小班课件《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及过程目录•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评价与反思01教学目标与内容1教学目标23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并能够初步了解几种不同的乐器。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观察、表演等多种方式,幼儿们能够体验到不同声音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一通过多媒体播放儿歌《小星星》,引导幼儿们聆听、学唱这首儿歌,并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力度来表现儿歌中的不同情感。
教学内容与计划活动二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幼儿们了解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和演奏方法,并让他们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节奏。
活动三通过表演唱的方式,引导幼儿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两只老虎》,并让他们自由发挥表演动作。
适用对象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
学时本课件共分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约为30分钟。
适用对象与学时02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声音、乐器声音等,并尝试模仿和表达。
培养幼儿对音乐和声音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以及表达和创造能力。
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和声音的感受和理解。
如何让幼儿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属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教学方法与手段23使用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声音。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声音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引导幼儿通过模仿、表达和创造等方式来培养语言、动作和表情能力。
03教学内容及过程03总结: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比如小动物的叫声、乐器发出的音乐声等。
导入新课01引导语:今天,我们要去寻找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02展示各种动物和物体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耳朵仔细听。
1新课教学23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不同类型的声音,如拍手、跺脚、嘴巴发出声音等。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9dfc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3.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多样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学会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橡皮筋、小鼓、铃铛、纸杯电话等。
学具:每组一份音响、话筒、橡皮筋、小鼓、铃铛、纸杯电话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如电话铃声、敲门声等。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振动橡皮筋、敲击小鼓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利用纸杯电话,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的。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2)让学生用话筒、音响等设备录制自己的声音,并互相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音的多样性,如高音、低音、响度等。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多样性:高音、低音、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汽车喇叭声,高音、响亮,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声音的多样性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音乐、通信等领域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邀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幼儿园小班综合《好听的声音》课件.
![幼儿园小班综合《好听的声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69dd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6.png)
幼儿园小班综合《好听的声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材《好听的声音》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以及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声音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及种类,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提高他们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以及声音的辨别。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声音的辨别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录音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小鼓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使用这些物品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音响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结合教材,讲解声音的产生及传播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种声音,让幼儿进行辨别。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体验声音的产生。
4. 小结与巩固(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乐器及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声音的辨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在家庭、学校或户外寻找各种声音,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鸟叫声河流声车辆行驶声钟表滴答声2. 作业要求:将找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敏感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精选)ppt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0b14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6.png)
WENKU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声音》(精选)
WENKU
WENKU
WENKU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3-12-23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WENKU
WENKU
WENKU
REPORTING
https://
01
02
03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否达成,包括学生对声音 知识的掌握、探究能力的 培养等。
教学方法有效性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环节流畅度
评估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 合理,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课堂节奏是否紧凑。
家长反馈与沟通
家长会面谈
定期组织家长会面谈,了 解家长对学生在声音主题 学习中的表现和反馈意见 。
实物展示
展示各种能发声的物品,如乐器、音 响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 音的产生。
教具辅助
使用各种与声音相关的教具,如音叉 、钟表等,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声音的 特性和传播方式。
互动问答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互动问答环节,鼓 励幼儿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幼儿的 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PART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PART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 、乐器声音等,引起幼儿对声音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观察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 各种声音来源,如鸟鸣、风吹过 树叶的声音等,让幼儿意识到声 音的普遍存在。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听的声音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ec69b1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9.png)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是指人们听了会觉得愉悦、舒适的声音。
在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可以通过观察、听觉实验、游戏等形式来引导幼儿认识并探究好听的声音是如何产生和引起感受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好听的声音的科学探索活动的示例。
活动目标:1. 认识好听的声音,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提升幼儿的观察和听觉判断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1.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叉子、木质拍子、塑料球等);2. 音乐录音带或音乐播放设备;3. 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1. 导入:与幼儿一起回顾一下声音的特点,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
同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观察幼儿的反应。
2. 探究: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桌上,让幼儿轻轻敲击,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3. 分享观察结果:让幼儿依次分享自己敲击物体时感受到的声音,引导幼儿发现敲击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可能是不同的。
4. 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配给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用各自所得物体敲击出最好听的声音。
5. 对比和讨论: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依次播放每个小组敲击出的声音,让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好听的声音。
在每个小组之间讨论为什么某个声音被认为是最好听的。
6. 归纳总结:与幼儿一起总结出影响声音好听的因素,如音调高低、音量大小、音色等。
7. 拓展探索:鼓励幼儿用其他材料制作乐器,尝试发出好听的声音。
比如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木棍做成简易的弓琴,或者在酒瓶上加水制作出不同音调的水音乐。
8. 结束活动: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的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分享讨论和合作竞赛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听觉判断能力,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声音并创造出好听的声音。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愉悦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