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外力作用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 洲、恒河平原等)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 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思维活动 1.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高山地区、 沿海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外力作用
小结
分布地区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 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丹霞地貌) 石灰岩分布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我国西 南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 仙境)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 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 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 颗粒大比重 流水沉积 作 (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大的先沉积, 用 颗粒小比重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小的后沉积
(2)写出图A、B、C、F地貌名称。用地质作用解 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2)图A——冲积扇,图B——三角洲, 图C——沙丘,图F——风蚀蘑菇。 图A、B——流水堆积作用,图C——风力堆积作 用,图D——冰川侵蚀作用,图E——流水侵蚀 作用,图F——风力侵蚀作用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 种因素的作用?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 义? (1)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裂,形成许多大小不 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 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对点训练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3~4题。
(2)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 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 保水。若直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 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梯田,主要分布在我 (1)图中所示景观为_____ 江南丘陵 地区。 国的____________ (2)这种耕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 为什么? (3)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Leabharlann Baidu
2.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答案 填海造陆是人工完成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与河流进行的自然 过程无异,但进行得更快更强。填海造陆使海面缩小,陆地扩大。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 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 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
冲积扇 三角洲
河流中下游处形成
冲积平原
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
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 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 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在沙漠, 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
恒河三角洲
冲积平原
华北平原
案例探究:上海崇明岛 崇明岛由于长江大量泥沙 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 端淤涨很快,不断向东海延伸。 推测:崇明岛最终可能会 与会与北部大陆还是南部大陆 连在一起?为什么?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 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 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 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 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 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 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 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冰川 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流水作用形 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下 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地表形态 千沟万壑
三.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❶
❷
❸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 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❹
花岗岩风化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魔鬼城-风城-雅丹地貌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 堡式的山丘,又称为风城。
(3)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标 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 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是否顺应了自然规 律。
课堂小结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地 壳 变 化 地 质 作 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风化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侵蚀 搬运
流水作用
外力作用
风力作用 堆积
固结成岩
对点训练一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
海蚀柱
海 浪 侵 蚀 作 用
海蚀崖 海蚀平台
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
挪威峡湾
角峰
冰斗
U型谷
千湖之国-芬兰
冰碛湖 冰 川 沉 积 作 用
冰碛平原
五大湖-美国
苏必利尔湖
休伦湖 密歇根湖
安大略湖
冰碛丘陵
伊利湖
二、人类活动 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 表形态的有利 影响如修建梯 田、⑩填海造 陆等。不利影 响如毁林开荒、 ⑪围湖造田等。
形成的地貌形态 形成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 风化作用 的)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 风力侵蚀 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 侵 流 侵蚀 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 “石漠化”、丹霞地貌 蚀 水 作 侵 用 蚀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 斯特地貌。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 地等 形成冰碛地貌(冰碛湖等,如北美五大湖、千湖 冰川沉积 之国芬兰) 冰川侵蚀
3.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4.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综合提升 5.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貌一般分布 在_______。 (2)冲积扇是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 (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 (5)乙图为________地貌,多分布在 ______________地区。 (6)两地所受主要地质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洞
风力沉积作用
沙 丘
沙 垄
哪一侧为迎风坡? 图示吹什么风? 沙丘向哪一侧移动?
风力沉积作用 沙 丘
西侧缓坡 哪一侧为迎风坡? 西风 图示吹什么风? 沙 沙丘向哪一侧移动? 向东
垄
新月型沙丘——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
流水侵蚀作用
河流峡谷、沟谷
瀑 布
V
“V” 型 谷
1.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 C -----作用形成的。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 B.黄土高原的黄土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 B
3.下列现象中,在缓慢中进行的是 B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C.地震 D.火山活动 4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共同 D 点是 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 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 C.都属于断层山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 5.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D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材料二 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 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 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 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 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冰川 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流水作用形 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下 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
红色砂砾岩经地壳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 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 的,称为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石林
流水溶蚀地貌
石 柱
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 石笋
石钟乳
流水溶蚀地貌
桂林山水
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
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 (1)山口处 (2)流水沉积 (3)流水在搬运途中,流速降低,物质 沉积,河流在流出山口处,碎石泥沙 沉积形成冲积扇 (4)中心颗粒物大,边缘颗粒物细小 (5)三角洲 河流下游(入海口处) (6)外力作用(或流水沉积作用)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 图,该地形名称叫 B ______。 风蚀蘑菇 A 图,该地形名称叫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 峡谷 。 ______ C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 图,该地形的称叫 角峰 。 ______ D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___ 图,该地形名称 叫______ 三角洲 。
一、外力作用与地
表形态
1、外力作用表现 形式为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
和固结成岩等。 其结果使地表趋 于平坦。 2、外力来源:
风、流水、
海浪和冰川
地区 横断山区
外力作用 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地表形态 山高谷深
地区 青藏高原
外力作用 挤压抬升,流水下切
地表形态 水拍云崖
地区 黄土高原
外力作用 内力抬升、流水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