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分析
目前的试题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考查融入到文言语的翻译中去,与考查其他文言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外表看是翻译,其实是既考查文言实词,又考查文言虚词,也考查文言句式的综合题。

1、了解文言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

2、将文言课文的重要句子或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识归纳
l 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例1: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认判断。

例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例2:此那么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例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2、被动句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例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保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例2: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例1: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例1: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例2: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3、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例2: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这两句中的()中就是省略的谓语。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例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例2:余闻()而愈悲。

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例1:林尽()水源。

例2:口技人坐()屏障中。

例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

这几句()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4、倒装句
(1)谓语前置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例:①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②孰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
(2)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例: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3)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例1: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4)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②马之千里者。

(?马说?)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④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陈涉世家?)
⑤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岳阳楼记?)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防止定语太长。

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5)状语后置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①屠惧,投之以骨。

(?狼?)
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④相与步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⑤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⑥战胜于朝庭。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
⑧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治水必亲躬?)
⑨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