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晚春》说课课件教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描写“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 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同时寄 寓着一定的人生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 时间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韩愈《晚春》中的诗句“草__树__知__春__不__久__归__,百__般__红__紫__斗__芳__菲__”写出
晚春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 首》组诗的第三首,大约作于元和十年(815)。 作此诗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字词注音
锯木厂( jù )
踱来踱去( duó )
督学( dū )
诧异( c )
钥匙(
)
yào
喧闹( xuān )
纵身( zònɡ )
郝叟(
)
溜冰( liū ) 强迫(qiǎnɡ)
词语解释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征集民间的人力或物资。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 最后一堂法语课
(或者说是“爱国主义教育课”)
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文中哪些内容 暗示这一背景?
背景: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 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布告 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 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弗朗 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
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联想表现了小弗朗士对敌人强 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如何理解文中第四段“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 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两年来,我 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阿尔萨斯地 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 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 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
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 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上学路上 (发展)上课(课前、课中) 你认(为高本潮文与要结表局现)什宣么布主下题课?
研读探究
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 度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上课前
上课后
害怕老师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贪玩,不爱学习,经常迟到
热爱法语
基础原因:小弗朗士本质上并不坏,尽管贪玩, 不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但还能管住自己;
本能的反应: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
根本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韩麦尔先生充满爱国 激情的言行的感染,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 激发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体会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
指柳絮。
才气,才情。 懂得,知道。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诗意:杨花榆英像没有才情的人一样,只知道纷纷飘落, 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
赏析:后两句具体写杨花、榆荚的惜春表现。运用拟人 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它们“无才思”,也都尽自己所能, 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特别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 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2)在诗人笔下,万物皆有情思。谢道韫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韩 愈反以飞雪喻柳絮:“杨__花__榆__荚__无__才__思__,惟__解__漫__天__作__雪__飞__。 2.本诗“无才思”将杨花榆荚拟人化,请另找出一个使用拟人的关键词 语进行赏析。
【示例】“斗芳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花木人格化,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 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 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天气暖和、晴朗
最 上学路上 普鲁士并 布告牌
后 一 课
气氛严肃、悲愤 上课之时 “最后一课”意义重大
师生认真教学
凝聚爱国 主义深情
写作鉴赏
1.细致的心理刻画。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我多么懊悔!”国土沦丧、失去自由、不许学习自己的母 语,使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万分愤慨,他一下子懂事了,成 熟了。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侵略者给一个天真的孩子带来多 么沉重的心理伤害,而一个幼稚无知的小学生对自己的祖 国和祖国的语言又是这样的爱。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感人至深,使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具有了重大的社会意义。
6 最后一课
新课导入
有人说:“爱国是长大以后的事。”也有人说: “爱国是英雄之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没什 么意义。”其实不然。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爱国 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热爱汉 语,学好语文,就是很实际的爱国主义表现。不信,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去了解韩 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这对法国师生在面临亡国时的 特殊感受吧!
3.真实的细节描写。
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 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甲虫,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 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 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 主题思想的作用。
课堂小结
最后一课,改变了小弗朗士的学习态度;亡 国的惨痛,唤醒了他的爱国之情。为什么要到即 将失去的时候才热爱母语?为什么要到国家危亡 的时刻才想到爱国?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和平, 珍惜时光,勤奋进取,早日成才,建设祖国,保 卫祖国。
在上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 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 的小黑丝帽。”他穿上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 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韩麦尔先生讲了哪些话?内容大致可以概括 为哪几点?这些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韩麦尔先生的讲话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 ①宣布“最后一课”,希望孩子们用心学习; ②批评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③赞美法国语言。 这些话鲜明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民族责任 感与爱国主义思想。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在反复诵 读中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重点)
2.理解文中细节描写手法的作用;学习本文通过 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
3.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坚 强意志。(重点)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 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狄更 斯”的誉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许多以这场 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小东西》《富豪》《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 一课》《柏林之围》,剧本《阿莱城的姑娘》等。
品析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表情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语言 动作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 西万岁!’……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韩麦尔先生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一方 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 极大的痛苦之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 祖国必胜的信念。
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 此,小弗朗士一见到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 识到“又出了什么事啦”。
这一句话,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 开始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 此,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的穿戴有何特别? 其用意是什么?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朗读“宣布下课”的部分,再次 感受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2.请同学们朗读下面这段话,谈谈你对爱国的 理解。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 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 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 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正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 他的形象高大了。
小弗朗士这一形象在文中除了起到深化主题 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
充当线索人物 贯穿故事情节 把不同的场面、众多的人物串联在一起 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
合作探究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监狱大门” 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比喻
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 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 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 这么高大”?
2.典型的场景描写。
文章在情节开端部分写了两处场景:一处是锯木厂 后面的草地上,这是小弗郎士早晨上学时的所见,这里 的自然景象与社会景象,构成了产生“最后一课”的具 体时间和时代背景;一处是镇公所旁的布告牌前,真实、 形象而又简练地交代出了这里已被异族军队占领。文章 仅用这么几句话,就为我们刻画出了一幅殖民地生活的 典型图画。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小说的情节是怎样组织的? 小说是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 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 朗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 索的总枢纽。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小 镇上的居民,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 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 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解读赏析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jiá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将结束。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意: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结束,争芳斗艳,尽情 展现生命的本色。
赏析:前两句总写花草树木的惜春表现。“知春”“斗芳 菲”赋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情态,它们以争奇斗艳的方式表达对 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