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鸟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恒温动物的代谢特征:
• 新陈代谢水平高而恒定 • 神经系统具备体温调节中枢
• 恒温的意义:
• 恒温是脊椎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由低等上升为高等的重要标志,是动 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
• 高而恒定的体温使机体细胞,尤其是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对刺激的 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收缩快速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 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哦 – 4、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附着于鸣管上,收缩可改变鸣管的形状 而发出多变的声音或鸣啭。鸟在呼气和吸气时均能发声。鸣肌在雀 形目鸟类特别发达(因而称之为鸣禽)。鸟类的前后肢肌肉、颌肌 及鸣肌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 5、皮肤肌肉发达:皮下肌肉是分布于皮下层的一些小的肌束,止 于皮下,在羽根的基部有不同方向的皮下肌。皮下肌收缩可牵引羽 毛向各个方向运动。孔雀开屏就是由皮下肌运动引起
– 嗉囊下接腺胃和肌胃 – 胃之后接小肠和大肠,大肠
极短,不贮存粪便,能减轻 体重,适于飞行。 – 大肠与小肠交界处有盲肠 – 泄殖腔背方有一特殊腺体— —腔上囊,为幼鸟与成鸟的 鉴别标志 – 鸟类主要的消化腺——肝脏 和胰脏
六、呼吸系统
• 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其特点如下:
– 1、气管上有完整的软骨性气管环:支持气管成一通畅的 管道。由于颈部长,气管也相应加长。气管与支气管交界 处有鸣管,为鸟类的发声器官,比其它任何脊椎动物的发 声器官都靠下。
– 3、皮肤衍生物:有角质喙、羽毛、爪和鳞片等。
• 角质喙:由上、下颌组成的喙外包有的皮肤特化而来,构成尖 厉的角质喙,食性不同的鸟类,角质喙的形状不同。角质喙的 形状以及后肢上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是鸟类分类的依据。
• 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羽毛:虽然羽毛覆盖于身体表面,
构成完整的羽衣,但羽毛并不是均匀分布于体表。羽毛只是着 生于身体表面的一定区域内,这些着生羽毛的区域——羽区, 没有羽毛着生的区域——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 烈的飞翔运动。
– 1、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柱愈 合,活动性小,导致背部 肌肉退化,而颈部肌肉相 应发达。
– 2、牵引翅膀上下运动的肌 肉十分发达(主要为胸大 肌和胸小肌),其重量可 达体重的1/5,极善于飞行 的鸟类可达1/3。
– 3、后肢具有适于树栖握枝的肌肉——栖肌:其
肌肉的肌腹靠近身体的近端,以长的肌腱止于趾端,这些与树栖 相关的肌肉能借肌腱、肌腱鞘以及骨骼关节三者之间的巧妙配合, 使鸟栖止于树枝上时,由于体重压迫和腿关节的弯曲,导致与曲 趾相关的肌肉和肌腱拉紧,足趾自然地随之弯曲而抓紧树枝。栖 肌见于鸟的低等类群及爬行类,而在鸟的高等种类(雨燕目和雀 形目)消失。
– 胫骨与一部分跗骨愈合成胫 跗骨,另一部分跗骨与跖骨 愈合而成跗跖骨,因而出现
跗间关节,这种简化而
成的单一骨块关节(胫跗骨 及跗跖骨)及两块骨骼的延 长,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 弹性。延长了的跗跖骨外形 似小腿。
– 大多数鸟类具四趾,一般是 三前一后(拇指向后)。
四、肌肉
• 鸟类的肌肉同其它脊椎动 物一样,也是由骨骼肌、 平滑肌和心肌所组成。适 应于飞翔生活,鸟类骨骼 肌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 变,具体表现如下:
– 取食花蜜的蜂 鸟——舌呈吸 管状
– 啄木鸟的舌具 倒钩,能把树 皮下的小虫钩 出。
• 3、口腔内唾液腺发达:主要分泌物为黏液,仅在食谷的 燕雀类唾液腺分泌物中才含有消化酶。
– 鸟类中以雨燕目种类的唾液腺最发达,其中的金丝燕唾液腺异
常发达,唾液内含有丰富的糖蛋白,由它们粘合海藻而造的巢,
即为我国著名的滋补品“燕窝”。
– 尾椎退化:除了其中的一部分参与愈合荐骨的形成,其余的后面 几枚愈合而成一块尾综骨,用以支持扇形的尾羽。对控制飞行动 作起主要作用,也是鸟类特有的适于飞翔的结构。
• 鸟类的中轴骨骼趋于愈合,骨块数目减少, 其中躯干部的中轴部分全部固着,尾椎退 化,使躯体的重心集中于中央,有助于飞 行中保持平衡。
• 3、带骨和肢骨:与 飞翔生活相适应,鸟 类的带骨和肢骨也有 愈合及变形现象。
• 第一枚颈椎为寰椎,与头骨 的枕骨髁相关节。
• 第二枚颈椎为枢椎,头骨与 寰椎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
• 颈椎的数目多,颈部特长, 颈部活动特别灵活,以弥补 前肢变为翼以及其它部分愈 合后造成的活动不足。
– 胸椎:一般5~6枚,每一胸椎横突的末端都附有肋骨,其肋骨不 具软骨,肋骨由背面向腹面延伸,与胸骨相连接。每一肋骨都伸 出钩状突,前一肋骨的钩状突与后一肋骨相连,构成一完整而发 达的胸廓,保护位于胸腔内的脏器不致因剧烈的飞翔运动而损伤
• 一、鸟类与爬行类相似 的特征:
– 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 趾的末端具爪 – 身体的某些部位(后肢)
仍保留鳞片 – 头骨仅具一枚枕骨髁 – 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 – 睫状肌为横纹肌
• 二、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体温高而恒定的动物——恒温动物,自然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 属于恒温动物
– 纤羽:又叫毛羽,外 形如毛发,杂生在正 羽与绒羽之间,拔掉 正羽与绒羽后即可看 到。其羽轴很细,羽 枝只分布于羽轴的顶 端,无羽小枝,其基 本功能为触觉
• 羽毛的发生: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共同组成,不同部位的真皮增生,形 成真皮乳头,由于该处表皮供养料丰富,角质化的表皮生长加快并向 外延伸,外段纵裂成角质化的羽柱,外包以角质化的羽鞘,鞘破裂后,
– 髂骨向前后扩展与愈合 荐骨相愈合,使后肢获 得强有力的支撑。
– 耻骨退化,左右坐耻骨 不在腹中线处汇合联结, 而是一起向后方伸展, 形成“开放式骨盆”, 与产大型的羊膜卵相适 应。
• 后肢:鸟类的后肢强健, 股骨与腰带的髋臼相关节, 与飞翔生活相适应,后肢 有一下特化:
– 腓骨退化成刺状,贴于胫骨 的外侧。
• 机体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特别是获得了夜间以及寒冷地区积极活动的能力。
• 变温动物的代谢特征:
• 新陈代谢水平低 • 缺乏体温调节中枢,体温随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化 • 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强
• 2、鸟类善飞翔:
– 鸟类是能在空中飞行的脊椎动物,其身体的框架结构及功能等均
是围绕着减轻体重,有利于飞翔而变化。有适于飞翔的器官— —翼和羽毛,能借主动的迁徙来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
•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复 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 4、具有较完善的生殖方式(求偶、造巢、孵卵、育雏 等),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 所有这些进步性特征加上完善的飞翔能力,使得鸟的分布 遍及全球,甚至比哺乳动物的分布还要广泛。迁徙中的鸟 (主要为天鹅等体型较大的鸟)能飞跃喜马拉雅山。
– 胸骨:位于胸部,绝大多数的鸟类其胸骨从腹中线伸出一板状突 起——龙骨突,为飞翔肌肉的附着处(飞翔肌肉的起点),不飞 翔的鸟类无龙骨突——鸵鸟。
– 愈合荐骨:鸟类的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和荐椎以及一部分 的尾椎愈合成一块鸟类所特有的愈合荐骨,位于身体的背部。此 愈合荐骨又和鸟类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得鸟类在地面上行走活 的稳固的支持,飞行时的重心集中。
• 1、头骨:鸟类头骨的一般结构与 爬行类相似,具一枚枕髁,听骨 由单一的耳柱骨所构成等。适应 于飞翔生活引起的特化主要表现 在:
– 头骨薄而轻,幼体骨骼各骨块间 的骨缝可见,而成体的各骨片已 完全愈合为一整体,骨缝消失。 头骨内具蜂窝状的小孔,内充满 气体,使得头骨轻便而坚实。
– 上下颌极度前伸,形成鸟类所特 有的鸟喙。喙外具角质鞘,构成 锐利的切缘或钩,为鸟的取食器 官。现代鸟类不具牙齿,通常认 为是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
– 前肢:变为翼,其特 化主要表现在
• 腕骨骨块数目减少。
• 指骨和掌骨的骨块数 目也减少,指端无爪。
– 鸟类手部着生的一系 列飞羽——初级飞羽
– 着生于前臂部的飞 羽——次级飞羽
• 肩带:由肩胛骨、乌 喙骨和锁骨组成,三 骨相连处形成肩臼, 与前肢的肱骨相关节。 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 变化:
– 左右锁骨在腹中线愈合
求偶、警告等)
• 换羽及其生物学意义:
– 冬羽和夏羽: – 换羽的意义:有利于完成迁徙、越冬及繁殖过程;甲状腺的活动是
引起换羽的基础。 – 换羽过程:逐渐更替(大多数鸟类)和一次性换羽(雁鸭类 )。
三、骨骼
• 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方面有显著特化, 主要表现在: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头骨、 脊柱及骨盆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 大的变形。
• 4、口腔之后接食道,因颈部 加长,食道也长。鸟类的食 道具有较大的延展性,以利 于整吞食物。食谷及食鱼鸟 类的食道下端膨大为——嗉 囊,用以暂时贮存并软化食 物。鸽和一些鹦鹉(无论雌 雄)在繁殖期间,嗉囊能分 泌一种液体——鸽乳,用以 育雏,内含有比牛奶还要丰 富的营养。食鱼鸟类以于嗉 囊内制成的食糜饲喂幼鸟。
五、消化系统
• 鸟类在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强, 消化过程十分迅速。这是与其飞翔过程中的强体力消耗相 适应的。鸟类消化系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 1、具有角质喙以及相应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喙的形 状因食性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 2、舌:绝大 多数鸟类的舌 外覆有角质套, 舌的形状和结 构与食性和生 活方式有关:
羽柱散开形成绒毛状的羽枝——绒羽的发生。若背方的羽柱发育迅
速成为未来的羽茎,羽茎两侧的羽柱随其生长排于羽茎的两侧即成为
羽枝,构成羽片——正羽的发生。
• 羽毛的作用:
(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通过皮肤肌改变羽毛的位 置,从而调节体温)。
(2)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 (3)使身体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4)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5)羽毛颜色具有多重功能(伪装、交流、种间识别、
• 2、肺:紧贴于 胸腔的背侧,被 一膜状的斜隔将 其与腹腔分开, 其体积不大,左 右各一,不分叶, 为弹性较小的海 绵状组织,其结 构也不同于两栖、 爬行类的空心囊 状肺,它是一些 彼此吻合相通的 密网状管道系统。
– 肺的结构:支气管入肺后,首先形成一主干——中支气管,直达 肺的后部,其末端膨大形成腹气囊和后胸气囊。中支气管在肺内 分出几组次级支气管,主要有:背支气管、腹支气管和侧支气管。 背、腹支气管之间有平行支气管相连,平行支气管间又发出许多 微支气管,微支气管相互连接成网状,气体交换就是在微支气管 网上进行。因此,鸟类的肺虽然没有像哺乳类那样呈盲端的肺泡, 但作为气体交换部位的微支气管网是彼此吻合相通的管道系统, 肺的体积不大,但和气体的接触面积大,其交换的效率高。
聪明的乌鸦
鸟1.rm
游隼
第二节锤形,体外被羽毛,具有流线 型外廓,减少飞行中的阻力。
• 二、皮肤:特点是薄、松并且缺乏腺体。
– 1、薄而松的皮肤有利于飞翔过程中的肌肉剧烈运动,适 于飞翔。
– 2、皮肤干燥,缺乏腺体;但鸟类尾部具一尾脂腺,分泌 油脂润滑整理羽毛,使之不致变形并防止水浸湿羽毛。水 禽的尾脂腺特别发达。
– 脑颅和视觉器官高度发达,,颅 腔膨大,头骨顶部呈拱形,枕骨 大孔移至腹面,眼眶增大,眶间 隔更发达。
• 2、脊柱:分为颈椎、胸椎、 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
– 颈椎:数目变异较大(8~25 枚不等),但每一种鸟类颈 椎的数目固定(家鸽14枚、 天鹅25枚、鸡16~17枚), 椎体和椎体之间的关节面呈 马鞍形——异凹型椎体,颈 部结实而且灵活性大。
四研究迁徙的意义在理论上能够揭示迁徙本能的形成及其发展构成为生物进化论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更为深入的资在实践上除了为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经济鸟类以及改造自然区系提供理论基础外还为仿生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鸟纲
第一节、鸟类的主要特征
• 鸟:体表被覆羽毛,前 肢变为翼,体温高而恒 定,卵生的脊椎动物
成“V”形的叉骨,为
鸟类所特有的结构,叉 骨有弹性,用以支撑左 右肩带,防止鸟翼因剧 烈扇动而使左右肩带相 互碰撞。
– 肩胛骨与脊柱平行,有 利于肌肉附着。
– 乌喙骨起主要的支撑作 用。
• 腰带:由髂骨、坐骨 和耻骨组成,与支撑 身体和产大型具硬壳 的羊膜卵相关,其腰 带也有变形。腰带的 各骨愈合成为薄而完 整的骨架。
• 羽毛的类型: 根据羽毛的构 造和功能不同 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
– 正羽:又称翮 羽,为覆盖于 体表的大型羽 片,由羽轴和 羽片所组成。 翅膀及尾部着 生的一系列强 大的正羽分别 称为飞羽和尾 羽,其形态和 数目为鸟类分 类的依据之一。
– 绒羽:覆于正羽的下 方,羽轴柔软,其羽 枝散开成棉花状,羽 小枝上钩突不发达, 不形成坚实的羽片。 绒羽构成松软的隔热 层,水禽的绒羽特别 发达。
• 新陈代谢水平高而恒定 • 神经系统具备体温调节中枢
• 恒温的意义:
• 恒温是脊椎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由低等上升为高等的重要标志,是动 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
• 高而恒定的体温使机体细胞,尤其是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对刺激的 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收缩快速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 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哦 – 4、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附着于鸣管上,收缩可改变鸣管的形状 而发出多变的声音或鸣啭。鸟在呼气和吸气时均能发声。鸣肌在雀 形目鸟类特别发达(因而称之为鸣禽)。鸟类的前后肢肌肉、颌肌 及鸣肌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 5、皮肤肌肉发达:皮下肌肉是分布于皮下层的一些小的肌束,止 于皮下,在羽根的基部有不同方向的皮下肌。皮下肌收缩可牵引羽 毛向各个方向运动。孔雀开屏就是由皮下肌运动引起
– 嗉囊下接腺胃和肌胃 – 胃之后接小肠和大肠,大肠
极短,不贮存粪便,能减轻 体重,适于飞行。 – 大肠与小肠交界处有盲肠 – 泄殖腔背方有一特殊腺体— —腔上囊,为幼鸟与成鸟的 鉴别标志 – 鸟类主要的消化腺——肝脏 和胰脏
六、呼吸系统
• 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其特点如下:
– 1、气管上有完整的软骨性气管环:支持气管成一通畅的 管道。由于颈部长,气管也相应加长。气管与支气管交界 处有鸣管,为鸟类的发声器官,比其它任何脊椎动物的发 声器官都靠下。
– 3、皮肤衍生物:有角质喙、羽毛、爪和鳞片等。
• 角质喙:由上、下颌组成的喙外包有的皮肤特化而来,构成尖 厉的角质喙,食性不同的鸟类,角质喙的形状不同。角质喙的 形状以及后肢上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是鸟类分类的依据。
• 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羽毛:虽然羽毛覆盖于身体表面,
构成完整的羽衣,但羽毛并不是均匀分布于体表。羽毛只是着 生于身体表面的一定区域内,这些着生羽毛的区域——羽区, 没有羽毛着生的区域——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 烈的飞翔运动。
– 1、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柱愈 合,活动性小,导致背部 肌肉退化,而颈部肌肉相 应发达。
– 2、牵引翅膀上下运动的肌 肉十分发达(主要为胸大 肌和胸小肌),其重量可 达体重的1/5,极善于飞行 的鸟类可达1/3。
– 3、后肢具有适于树栖握枝的肌肉——栖肌:其
肌肉的肌腹靠近身体的近端,以长的肌腱止于趾端,这些与树栖 相关的肌肉能借肌腱、肌腱鞘以及骨骼关节三者之间的巧妙配合, 使鸟栖止于树枝上时,由于体重压迫和腿关节的弯曲,导致与曲 趾相关的肌肉和肌腱拉紧,足趾自然地随之弯曲而抓紧树枝。栖 肌见于鸟的低等类群及爬行类,而在鸟的高等种类(雨燕目和雀 形目)消失。
– 胫骨与一部分跗骨愈合成胫 跗骨,另一部分跗骨与跖骨 愈合而成跗跖骨,因而出现
跗间关节,这种简化而
成的单一骨块关节(胫跗骨 及跗跖骨)及两块骨骼的延 长,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 弹性。延长了的跗跖骨外形 似小腿。
– 大多数鸟类具四趾,一般是 三前一后(拇指向后)。
四、肌肉
• 鸟类的肌肉同其它脊椎动 物一样,也是由骨骼肌、 平滑肌和心肌所组成。适 应于飞翔生活,鸟类骨骼 肌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 变,具体表现如下:
– 取食花蜜的蜂 鸟——舌呈吸 管状
– 啄木鸟的舌具 倒钩,能把树 皮下的小虫钩 出。
• 3、口腔内唾液腺发达:主要分泌物为黏液,仅在食谷的 燕雀类唾液腺分泌物中才含有消化酶。
– 鸟类中以雨燕目种类的唾液腺最发达,其中的金丝燕唾液腺异
常发达,唾液内含有丰富的糖蛋白,由它们粘合海藻而造的巢,
即为我国著名的滋补品“燕窝”。
– 尾椎退化:除了其中的一部分参与愈合荐骨的形成,其余的后面 几枚愈合而成一块尾综骨,用以支持扇形的尾羽。对控制飞行动 作起主要作用,也是鸟类特有的适于飞翔的结构。
• 鸟类的中轴骨骼趋于愈合,骨块数目减少, 其中躯干部的中轴部分全部固着,尾椎退 化,使躯体的重心集中于中央,有助于飞 行中保持平衡。
• 3、带骨和肢骨:与 飞翔生活相适应,鸟 类的带骨和肢骨也有 愈合及变形现象。
• 第一枚颈椎为寰椎,与头骨 的枕骨髁相关节。
• 第二枚颈椎为枢椎,头骨与 寰椎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
• 颈椎的数目多,颈部特长, 颈部活动特别灵活,以弥补 前肢变为翼以及其它部分愈 合后造成的活动不足。
– 胸椎:一般5~6枚,每一胸椎横突的末端都附有肋骨,其肋骨不 具软骨,肋骨由背面向腹面延伸,与胸骨相连接。每一肋骨都伸 出钩状突,前一肋骨的钩状突与后一肋骨相连,构成一完整而发 达的胸廓,保护位于胸腔内的脏器不致因剧烈的飞翔运动而损伤
• 一、鸟类与爬行类相似 的特征:
– 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 趾的末端具爪 – 身体的某些部位(后肢)
仍保留鳞片 – 头骨仅具一枚枕骨髁 – 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 – 睫状肌为横纹肌
• 二、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体温高而恒定的动物——恒温动物,自然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 属于恒温动物
– 纤羽:又叫毛羽,外 形如毛发,杂生在正 羽与绒羽之间,拔掉 正羽与绒羽后即可看 到。其羽轴很细,羽 枝只分布于羽轴的顶 端,无羽小枝,其基 本功能为触觉
• 羽毛的发生: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共同组成,不同部位的真皮增生,形 成真皮乳头,由于该处表皮供养料丰富,角质化的表皮生长加快并向 外延伸,外段纵裂成角质化的羽柱,外包以角质化的羽鞘,鞘破裂后,
– 髂骨向前后扩展与愈合 荐骨相愈合,使后肢获 得强有力的支撑。
– 耻骨退化,左右坐耻骨 不在腹中线处汇合联结, 而是一起向后方伸展, 形成“开放式骨盆”, 与产大型的羊膜卵相适 应。
• 后肢:鸟类的后肢强健, 股骨与腰带的髋臼相关节, 与飞翔生活相适应,后肢 有一下特化:
– 腓骨退化成刺状,贴于胫骨 的外侧。
• 机体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特别是获得了夜间以及寒冷地区积极活动的能力。
• 变温动物的代谢特征:
• 新陈代谢水平低 • 缺乏体温调节中枢,体温随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化 • 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强
• 2、鸟类善飞翔:
– 鸟类是能在空中飞行的脊椎动物,其身体的框架结构及功能等均
是围绕着减轻体重,有利于飞翔而变化。有适于飞翔的器官— —翼和羽毛,能借主动的迁徙来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
•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复 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 4、具有较完善的生殖方式(求偶、造巢、孵卵、育雏 等),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 所有这些进步性特征加上完善的飞翔能力,使得鸟的分布 遍及全球,甚至比哺乳动物的分布还要广泛。迁徙中的鸟 (主要为天鹅等体型较大的鸟)能飞跃喜马拉雅山。
– 胸骨:位于胸部,绝大多数的鸟类其胸骨从腹中线伸出一板状突 起——龙骨突,为飞翔肌肉的附着处(飞翔肌肉的起点),不飞 翔的鸟类无龙骨突——鸵鸟。
– 愈合荐骨:鸟类的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和荐椎以及一部分 的尾椎愈合成一块鸟类所特有的愈合荐骨,位于身体的背部。此 愈合荐骨又和鸟类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得鸟类在地面上行走活 的稳固的支持,飞行时的重心集中。
• 1、头骨:鸟类头骨的一般结构与 爬行类相似,具一枚枕髁,听骨 由单一的耳柱骨所构成等。适应 于飞翔生活引起的特化主要表现 在:
– 头骨薄而轻,幼体骨骼各骨块间 的骨缝可见,而成体的各骨片已 完全愈合为一整体,骨缝消失。 头骨内具蜂窝状的小孔,内充满 气体,使得头骨轻便而坚实。
– 上下颌极度前伸,形成鸟类所特 有的鸟喙。喙外具角质鞘,构成 锐利的切缘或钩,为鸟的取食器 官。现代鸟类不具牙齿,通常认 为是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
– 前肢:变为翼,其特 化主要表现在
• 腕骨骨块数目减少。
• 指骨和掌骨的骨块数 目也减少,指端无爪。
– 鸟类手部着生的一系 列飞羽——初级飞羽
– 着生于前臂部的飞 羽——次级飞羽
• 肩带:由肩胛骨、乌 喙骨和锁骨组成,三 骨相连处形成肩臼, 与前肢的肱骨相关节。 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 变化:
– 左右锁骨在腹中线愈合
求偶、警告等)
• 换羽及其生物学意义:
– 冬羽和夏羽: – 换羽的意义:有利于完成迁徙、越冬及繁殖过程;甲状腺的活动是
引起换羽的基础。 – 换羽过程:逐渐更替(大多数鸟类)和一次性换羽(雁鸭类 )。
三、骨骼
• 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方面有显著特化, 主要表现在: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头骨、 脊柱及骨盆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 大的变形。
• 4、口腔之后接食道,因颈部 加长,食道也长。鸟类的食 道具有较大的延展性,以利 于整吞食物。食谷及食鱼鸟 类的食道下端膨大为——嗉 囊,用以暂时贮存并软化食 物。鸽和一些鹦鹉(无论雌 雄)在繁殖期间,嗉囊能分 泌一种液体——鸽乳,用以 育雏,内含有比牛奶还要丰 富的营养。食鱼鸟类以于嗉 囊内制成的食糜饲喂幼鸟。
五、消化系统
• 鸟类在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强, 消化过程十分迅速。这是与其飞翔过程中的强体力消耗相 适应的。鸟类消化系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 1、具有角质喙以及相应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喙的形 状因食性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 2、舌:绝大 多数鸟类的舌 外覆有角质套, 舌的形状和结 构与食性和生 活方式有关:
羽柱散开形成绒毛状的羽枝——绒羽的发生。若背方的羽柱发育迅
速成为未来的羽茎,羽茎两侧的羽柱随其生长排于羽茎的两侧即成为
羽枝,构成羽片——正羽的发生。
• 羽毛的作用:
(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通过皮肤肌改变羽毛的位 置,从而调节体温)。
(2)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 (3)使身体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4)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5)羽毛颜色具有多重功能(伪装、交流、种间识别、
• 2、肺:紧贴于 胸腔的背侧,被 一膜状的斜隔将 其与腹腔分开, 其体积不大,左 右各一,不分叶, 为弹性较小的海 绵状组织,其结 构也不同于两栖、 爬行类的空心囊 状肺,它是一些 彼此吻合相通的 密网状管道系统。
– 肺的结构:支气管入肺后,首先形成一主干——中支气管,直达 肺的后部,其末端膨大形成腹气囊和后胸气囊。中支气管在肺内 分出几组次级支气管,主要有:背支气管、腹支气管和侧支气管。 背、腹支气管之间有平行支气管相连,平行支气管间又发出许多 微支气管,微支气管相互连接成网状,气体交换就是在微支气管 网上进行。因此,鸟类的肺虽然没有像哺乳类那样呈盲端的肺泡, 但作为气体交换部位的微支气管网是彼此吻合相通的管道系统, 肺的体积不大,但和气体的接触面积大,其交换的效率高。
聪明的乌鸦
鸟1.rm
游隼
第二节锤形,体外被羽毛,具有流线 型外廓,减少飞行中的阻力。
• 二、皮肤:特点是薄、松并且缺乏腺体。
– 1、薄而松的皮肤有利于飞翔过程中的肌肉剧烈运动,适 于飞翔。
– 2、皮肤干燥,缺乏腺体;但鸟类尾部具一尾脂腺,分泌 油脂润滑整理羽毛,使之不致变形并防止水浸湿羽毛。水 禽的尾脂腺特别发达。
– 脑颅和视觉器官高度发达,,颅 腔膨大,头骨顶部呈拱形,枕骨 大孔移至腹面,眼眶增大,眶间 隔更发达。
• 2、脊柱:分为颈椎、胸椎、 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
– 颈椎:数目变异较大(8~25 枚不等),但每一种鸟类颈 椎的数目固定(家鸽14枚、 天鹅25枚、鸡16~17枚), 椎体和椎体之间的关节面呈 马鞍形——异凹型椎体,颈 部结实而且灵活性大。
四研究迁徙的意义在理论上能够揭示迁徙本能的形成及其发展构成为生物进化论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更为深入的资在实践上除了为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经济鸟类以及改造自然区系提供理论基础外还为仿生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鸟纲
第一节、鸟类的主要特征
• 鸟:体表被覆羽毛,前 肢变为翼,体温高而恒 定,卵生的脊椎动物
成“V”形的叉骨,为
鸟类所特有的结构,叉 骨有弹性,用以支撑左 右肩带,防止鸟翼因剧 烈扇动而使左右肩带相 互碰撞。
– 肩胛骨与脊柱平行,有 利于肌肉附着。
– 乌喙骨起主要的支撑作 用。
• 腰带:由髂骨、坐骨 和耻骨组成,与支撑 身体和产大型具硬壳 的羊膜卵相关,其腰 带也有变形。腰带的 各骨愈合成为薄而完 整的骨架。
• 羽毛的类型: 根据羽毛的构 造和功能不同 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
– 正羽:又称翮 羽,为覆盖于 体表的大型羽 片,由羽轴和 羽片所组成。 翅膀及尾部着 生的一系列强 大的正羽分别 称为飞羽和尾 羽,其形态和 数目为鸟类分 类的依据之一。
– 绒羽:覆于正羽的下 方,羽轴柔软,其羽 枝散开成棉花状,羽 小枝上钩突不发达, 不形成坚实的羽片。 绒羽构成松软的隔热 层,水禽的绒羽特别 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