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3 地球的运动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高一年级第一章第三节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
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
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
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
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
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5 .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 (3)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ⅰ确定地方时; ⅱ确定纬度;
ⅲ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ⅳ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图
H+α =90°
集热管
α
水箱
调 节
H杆
例: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 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太阳 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图中与热水 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注:tan35°≈0.7; tan45°6.=221;tan60°≈1.732
次年3.21
3.21
9.23
12.2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 宅楼,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 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 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D.90°N D.0° D.66.5°N D.66.5°N
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ⅰ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呈等距离对称递减
ⅱ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例:设m(0°、30°E),n(23.5°N、30°E)两地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 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任何时候都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 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 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高中地理_第一章第三节_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1
探究问题2
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此时是什么节气?日期 是多少? 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昼夜长短情况? 4、太阳直射点与 昼夜长短状况的关系
太阳直射 0°
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日 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 等长 ,赤道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节气 夏至
侧视图
俯视图
北半球
6时 0时 6时 12时 12时 18时 6时 12时 18时 0时 12时 18时 6时 12时 18时 0时 12时 18时 0时 12时 0时 12时 0时 12时
南半球
18时 S 6时 18时 S 6时 18时 0时 0时
冬至
两分
S
6时
0时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三、昼长的计算
4时 6时
8时
请指出A、B、C三点日出各为几点?昼长各是多少? A点昼长与B点昼长有什么关系?
1800
900w O
900E
18时 A 0时 B 6时 (2) N 12时
(1) 1800
7月8日
00
7月9日
0时 (3)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长---白昼长度,指日出到日落这一段时 间,日出日落时刻以正午对称(以地方时 为标准)。
夜弧 昼弧
午夜0:00 正午12:00
太 阳 光 线
一地的昼夜长短可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北极
夜弧
北极圈
昼弧
北回归线 赤 道
昼长12h
南回归线
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人教版地理必修1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光照图示
昼弧、夜
时间 (a 为昼弧,b 为夜 弧的纬
弧)
度变化
昼夜长 短的纬 度变化
特殊 节气
北半 球夏 半年 (春分 日至 秋分 日)
a、b 以晨昏线(圈) 与 a、b 所在纬线 的交点为界
北半球各地昼弧 长于夜弧,纬度 越高,昼弧所占 比例越大,夜弧 所占比例越小, 北极周围出现纬 线全为昼弧现 象;南半球反之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时热效 率最高,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有黄赤交角的 存在,正午太阳高度有季节变化,热水器集热 面与地面的夹角最好可调节。那么在我们北 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调整的角度多大才 适宜呢?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夏半年(春分日至 秋分日)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1-
首页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结合有关示意图分 析正午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纬度变 化规律,解释太阳能 热水器集热板随季 节变化调整的原因 2.结合示意图分析昼 夜长短的季节变 化、纬度变化规律 及成因;解释生活中 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3.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形成及其划分方法
A.莫斯科 B.悉尼 C.新加坡 D.广州
答案:A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课前篇 自主预习
4.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成90°,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生的
现象是( )
①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②沿地球表面作水平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解
春秋分日 赤道
赤道
南半球
北半球 极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 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 南北两侧 递减。
a、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c、纬度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1°
(2)随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①夏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 南半球 各纬度
(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
思考:
1、太阳直射哪里?
赤道 2、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值的纬度位置?
赤道 3、距太阳直射点越远, 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变化 趋势是?
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90°
冬至日
春、秋 分至日
23°26´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
两侧递减。
2、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的纬度。
日期
太阳直射
太阳高度 最大的
点的位置
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的规律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
P
30ºN
6º34′
30º
23º26´N
53º26´N 0º
23º26´S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 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 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 南 ;在南回 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 朝 北。
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共43张PPT).ppt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时,A点的正午 太阳高度是H=90°-δ=90°-(40°-10°) =60°。
当太阳直射B点时,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H=90°-δ=90°-(10°+23.5°)=56.5°。
(3) 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 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
注意:两地纬度差的求法:①若太阳直射 点与所求地点处于同一半球时,纬度差等于大 数减去小数;若两地分属不同的半球,则两地 纬度差就是两地的纬度数之和。②若所求出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0°,说明该纬度出现极夜 现象,且处于极夜的界线上;若所求正午太阳 高度为负值,说明该地是极夜地区。
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纬度地 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
线及 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其以北 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
地区 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
归线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
之间的 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思维过程】 (1)根据“6月22日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05°E,根据“6月22日 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83°”,可计算出该地的纬 度约为30°26′N,因此答案选C。 (2)根据该地北京时间6点左右日出(太阳高度为0°), 13时达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阳高度为83°,可推算 出太阳每小时约升高12°,当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 度角达到36°时,北京时间应该为6月22日9时,所 以可计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9-(8+4)=-3时,即6 月21日21时。
必修Ⅰ
宇宙中的地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7)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必修1课件公开课教学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四季更替和五带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
昼夜长短
日照时间的长短
阳
直
射
点
的 移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弱
动
太 阳 辐 射 能 多 少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7)
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变化(定性分析) 2)昼夜长短的计算(定量计算)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2、太阳直射的地方( D )
A、昼夜等长
B、全都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除赤道外,昼长夜短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b d
a
c
3、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D ) A、a→b时,重庆的昼长缩短 B、b→c时,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C、c→d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d节气出现时,全球昼夜平分 4、图中b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夜长最长的是( C )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3月21日~6月22日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昼夜等长
6月22日~9月23日 9月23日~12月22日 12月22日~3月21日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课堂检测】
1、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D )
A.甲是南极圈
B.丁可能是赤道
C.丁不可能是赤道 D.甲是回归线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第5~6题。
时间 地点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课标细化】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说出并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说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4.通过演示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理解晨昏线的特点,掌握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5.理解时差的形成原因,区分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准确计算地方时或区时。
6.理解日界线划分方法及日期判断和计算。
7.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和影响8.掌握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9.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10.理解四季的划分与更替及五带的划分。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三个部分。
我们都知道“谈天是为了说地”,在简单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我们从地球运动这一内容入手来向学生描述整个地球的一般特征,回归“说地”这一地理学的本质要求。
在教材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的运动其地理意义”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一个延伸。
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识记太阳日、恒星日、恒星年、回归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基本概念2.通过读图理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的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的轨道以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3.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和由黄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能够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关演示活动的学习,比较并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动手描绘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件: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形成原因。
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太阳辐射 ⇒四季更替 ⇒ 的时空变化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2)四季划分。
类型 天文 四季 气候 四季 时间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白昼最长、 太阳 过渡季节 过渡季节 最高的季节 9、10、11 3、4、5 月 6、7、8 月 月 冬季 白昼最短、太阳 最低的季节 12、1、2 月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 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 越小,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 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 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 日影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南极点日影永远朝北,北极点日影永 远朝南。
一
二
知识架构
知识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
思路分析:第(1)题,由A地纬度为75°S,太阳高度为0°可知,A地位 于晨昏线上;B地刚好位于昏线上,说明过A、B的线是昏线,南纬75° 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夜半球晨昏线图见答案图,太阳光线与晨 昏线垂直。第(2)题,此日是北半球冬季,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越短,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第(3)题,据图可知,纬 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幅越大,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变幅最小(为零)。
时间 夏半年 冬半年 春分日和秋 分日 昼夜长短 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 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 全球昼夜平分 分布规律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省级优秀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午 第一节 2:00 - 2:45 第二节 3:00 - 3:45 第三节 3:55 - 4:40 课外活动 4:50 - 5:35
诗词探理
1、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通过使用学具探索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昼夜长短随纬 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2.能够运用相应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一、昼夜长短
夜弧
昼弧
探究一: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1、利用学具模拟地球光照情况
规律一: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 长 夜 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 。 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渐 长 夜渐短 ,且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 大 。
探究二:追寻“午夜太阳”
70°N 66°34′N
仲夏节
探究三:极昼极夜变化规律
规律二: 纬度变化:极圈内地区,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 长 。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回归线,地球上极昼极夜范围变 大 ;移向赤 道则范围则变 小 。
结合课本19页图,分析北京某学校(40°全年采用以下作息时间, 是否合理?
A、北京(40°N) B、石家庄(38°N) C、武汉(31°N) D、九江(29°N)
注释: 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长到了极限, 自此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2、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宋】阮 阅
注释: 早晨云雾散去,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 事物最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从此白天渐长。
3. 菊花(花期9-11月)是一种短日照花卉,某品种菊花当日照时长少于10小 时30分才进入开花期,仅考虑光照因素,该品种的菊花在以下城市最早 进入开花期的是( A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公转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四季五带》学案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公转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四季五带》学案(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四季五带)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学习目标:1、读图画图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读图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依据。
学习重点、难点:1、任意一天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依据。
一、新知﹒巩固﹒展示(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在图中画出四个不同节气的太阳光线、晨昏线,并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春、秋分日冬至日 规律: (1)春秋分全球昼夜 ,昼弧和夜弧所占比例 ; 夏至日: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纬度越高,则昼越 、夜越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则昼越 、夜越 ,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纬度越高,则昼越 、夜越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则昼越 、夜越 ,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2)赤道上全年昼夜 ,昼弧和夜弧比例相等。
纬度越高的地方,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 (大/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分布规律。
N S N S NS 太阳光照图节气 和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由 向 递减。
②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③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
②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③ 的正午太阳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断及计算。
读图,回答: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90°-( 点和 点之间的)纬度差H B =90°-(B 的纬度 A 的纬度);H D =90°-(C 的纬度 D 的纬度)1. 四季的更替从天文含义上的夏季就是 ;冬季就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5课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重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用H表示)。
同一时
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
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合作探究:
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Ⅱ随季节变化: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最小值。
④计算公式:H=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①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弧和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月21日—9月23日9月23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夏半年
各纬度昼弧>夜弧,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6月22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
与北半球夏半年相
反,冬半年相同。
各纬度夜弧>昼弧,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
昼越短,夜越长,12
月22日冬至日,昼最
短,夜最长。
在北极
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夜。
与北半球冬半年相
反,夏半年相同。
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12小时。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两天一地昼夜等长)
规律总结:根据直射点所处的南北半球的位置判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
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最
大。
合作探究:
1、劳动节我们海口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3、教师节我们海口地区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如何?
③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判断
规律总结:根据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判断,如下图所示: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区(除极昼地区)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区(除极昼地区)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反之;
④昼夜长短的定量计算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关系规律总结:昼长 =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三)四季更替
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___________)、夏(6、7、8月)、秋(9、10、11月)、冬(___________)(四)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_______、南温带、_______、南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反馈测试:
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
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61′/d 30.3km/s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57′/d 29.3km/s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2、右图是西半球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如果这一天是夏
至日,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月21日12时B.6月22日12时
C.6月21日8时D.6月22日21时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3—6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
完成7—10题:
7.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00 B.14:00 C.08:40 D.15:20
8.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
太阳高度()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①=③
9.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D.极昼
10.①地位于
A.中国 B.德国 C.哈萨克斯坦D.伊拉克
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
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此回答11~13题。
11.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
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 B.35° C.66°34′ D.55°
12.下列地区中,使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C.拉萨D.吐鲁番
13.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到最大值时()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读右地球五带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若①地位于乙带,②地位于甲带,则正确的是()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比②地小
B.②地太阳辐射强度不一定比①地大
C.①、②两地所处自然带不可能相同
D.①、②两地季节不可能相同
15.若有①、②两地分处两个日期,则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有可能在同一条经线上
B.①、②两地不可能钟点(时刻)相同
C.①、②两地可能地理位置相同
D.①、②两地不可能同时日出
16.某日,当整个西半球正好全球进入“夜半球”时,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突然发现在
烈日下,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
此时,印度半岛正值晴燥的热季,请回答:
(1)这时,考察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2)这时,北京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3)此时,为什么印度半岛出现晴燥的热季?。
17、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
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前后,太阳
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段。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
E 是、、、。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小时,
E昼长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季节。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