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胶粘剂(翟彦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胶粘剂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胶粘剂、其特点,分类和常用胶粘剂的性能
重点: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
难点:胶粘剂的主要化学成分。
学时:4学时
第一节胶粘剂的定义及性能
1、概述
人类使用粘合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使用的粘合剂大都来源于天然的胶粘物质,如木汁、血胶、骨胶、石灰、松脂、生漆、桐油等。
人们使用胶粘剂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远在5300年前.人类就用水和粘土调和起来,把石头等固体粘接成为生活用具。
4000年前我国就利用生漆作胶粘剂和涂料制成器具,既实用又有工艺价值,在3000年前的周朝已经使用动物胶作为木船的嵌缝密封胶。
秦朝以糯米浆与石灰制成的灰浆用作长城基石的胶粘剂,使得万里长城至今仍屹立于亚洲的北部,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公元前200年,我国用糯米浆糊制成的棺木密封剂,再配用防腐剂及其它措施,使在2000多年后棺木出土时尸体不但不腐,而且肌肉及关节仍有弹性,从而轰动了世界。
在圣经的创世纪中,记载了2000年前,用矿石、沥青和木质树脂嵌填航行于地中海的船只,用沥青与灰浆料拌合用于建筑高塔。
古埃及人从金合欢树中提取阿拉伯胶,从鸟蛋、动物骨骼中提取骨胶,从松树中收集松脂制成胶粘剂,还用白土与骨胶混合,再加上颜料,用于棺木的密封及涂饰。
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学会了以粘土和水作为石料的粘合剂,用骨胶和树胶粘接铠甲、刀鞘和弓箭,用动物胶作木船舶填缝密封胶,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大规模使用粘合剂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早期的胶粘剂是以天然物为原料的,而且大多是水溶性的。
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天然胶粘剂不论产量还是品种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要求,因而促使了合成胶粘剂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但将粘合剂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而得到真正发展,仅是从上世纪人们合成出酚醛树脂粘合剂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工业的需要,胶粘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尤其在飞机的结构件上应用了胶粘剂,出现了“结构胶粘剂”这一新的名称。
1941年由英国Aero公司发明的酚醛—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混合型结构胶粘剂,牌号为“Redux”,1944年7月用于战斗机主翼的粘结,并获得成功。
以后,又应用于另一架名为“彗星”的飞机制造上,但不久该飞机不幸坠落,引起轩然大波。
然而在追查事故原因中,发现引起飞机损坏的原因是金属发生疲劳而断裂,相反在粘接部分却仍然完好无损。
因此,胶粘剂的信誉大增,在结构件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粘合剂的研究和粘接技术进入了全新发展的阶段。
目前世界粘合剂品种已达5000多个,产量已达110万吨以上,其中美国年销售量为430万吨,西欧年销售量为120万吨,日本年产量为110万吨。
我国现有产品牌号1000种左右,百余个厂家,年产量为30万吨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产品的品种、产量等方面,还是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
因此,如何赶超发达国家,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粘合剂最早使用是以日用为开始,目前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
粘合剂不但可以粘合性质相同的材料,也可粘合性质不同的材料。
它比焊接、铆接和螺钉联接有更多优点,如方便、快速、经济和节能,而且粘合接头光滑,应力分布均匀,重量轻,还有密封、防腐、绝缘等优良性能,在航天、原子能、农业、交通运输、木材加工、建筑、轻纺、机械、电子、化工、医疗、文教和家庭各个方面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目前粘合剂耗量最大的是木材加工业,其中胶合板、木屑板、装饰板、家具及办公用品等都大量使用粘合剂。
汽车行业中,粘合剂用于车身、内衬材料、隔音隔热材料及座椅等的胶粘。
在造船工业中,粘合剂的应用也十分普遍,采用粘合剂的蜂窝夹层板制造的船身,质量轻、浮力大,而且刚性好,船身可减轻40%。
在电子电气工业中,粘合剂主要用作绝缘材料,浸渍、灌封材料和印制电路板,磁带,箔式电容器及集成电路的制造。
在机床配件安装及机械零件加工中,如机床的托板、导向装置、铸铁基座的胶接、油缸、油路元件的堵漏密封,以及机床的导轨修补都用到粘合剂。
在飞机制造中,全世界采用胶粘结构的飞机有一百多种,粘合剂做成的层压板被用于机尾和机舱的制造中,并可提供密封空气和密封燃料的联接方式,一个大的粘合剂联接的机舱可少用76300个铆钉,可大大减轻飞机的质量。
人造卫星数以千计的太阳能电池全部采
用粘合剂使其固定在表面,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指挥舱、登月舱所用的钛合金蜂窝结构用的是耐高温的环氧一酚醛粘合剂,导弹弹头装配过程中要用粘合剂。
在医学上粘合剂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伤口的粘合。
在建筑工程中的室内装饰与防水密封,粘合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都说明粘合剂不但在民用、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尖端技术上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因而,深入研究和发展粘合剂是非常必要的。
2、粘结剂的定义
粘合剂又称胶粘剂、粘接剂等,它是一类通过粘附作用而使被粘接物体结合在一起的物质的总称。
是使物体与另一物体紧密连接为一体的非金属媒介材料。
在两个被粘物面之间胶粘剂只占很薄的一层体积,但使用胶粘剂完成胶接施工之后,所得胶接件在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方面,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各项要求。
3、粘结技术特点
粘结技术在工业和焊接、铆接及螺接等都是连接材料的工艺技术,但粘结技术比铆接、螺接及焊接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发展更迅速。
这是因为粘结技术与其它物理机械连接方法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
(1)能更有效的应用于不同种类或不同形状材料之间的连接。
各种有机或无机、软的或硬的、脆性或韧性的材料都可以进行粘结,特别是异性材料、薄片材料和蜂窝结构材料的连接,采用其它方法非常困难。
如果两种金属之间采用焊接、则焊缝处易产生电化学腐蚀并形成脆性破坏;很多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在焊接高温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其它破坏作用;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箔片与绝缘板之间的连接,除粘结外别无它法。
(能连接同类或不同类的、软的或硬的、脆性的或韧性的、有机的或无机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异性材料连接。
例如,钢与铝、金属与玻璃、陶瓷、塑料、木材或织物之间的连接。
尤其是薄片材料,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箔与基体连接,除粘接外,别无其它连接方法。
蜂窝结构,有些材料之间的连接用其它方法非常困难,但是用胶却能很好解决。
)
(2)应力均匀分布,延长结构件寿命。
粘结是通过粘结剂均匀的分布于粘结面上,由于整个粘结面都承受负荷,完全克服了铆钉孔、螺钉孔和焊接点周围的应力集中问题,故使用粘结结构有较高的耐疲劳寿命。
如直升飞机旋翼,由于
改成结构粘结,使用寿命提高了5000h以上。
(3)粘结结构能有效减轻质量。
这是由于省去了铆钉或螺钉,或者由于胶粘件受力均匀,允许采用薄壁结构。
一架重型轰炸机采用铆接之后重量减轻了34%。
(4)胶粘件外表面平滑、密封性良好。
这对于飞机、导弹等需要流线型的高速运载工具来说是很宝贵的性能。
胶粘件中的连接缝可以对水、空气或其它环境介质的优良密封性,这是铆接或焊接所做不到的。
(5)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复杂的结构部件焊接、铆接需多道工序,并且可能产生变形,必须校正和精加工,而采用粘结可以一次完成,从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6)选用功能性胶粘剂,可赋予粘结缝以各种特殊的性能。
如快速固化特性、耐湿性、绝缘性、导电性、导磁性等。
(7)简化机械加工工艺。
如在粘接模具时,粘结冲模卸料板导向部分多个冲头,不论模具多么复杂,均可迅速进行粘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8)非导电胶有绝缘、绝热和抗震性能。
(9)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10)粘接本身需要的劳动量少,操作人员不好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只需要工作细致、认真就行,劳动强度也较小。
(11)生产效率高。
快速固化,胶粘剂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将复杂的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无须专门设备。
粘结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缺点和局限性:
(1)绝大多数粘结剂都是通过分子间力(范德华力)的作用将被粘物连接在一起。
对于大多数靠主价键连接,对于具有高强度的被粘物来说,粘结强度不够高。
热固性胶粘剂的剥离力比较低,热塑性胶粘剂在受力情况下有蠕变倾向。
(2)目前的胶粘剂大多数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其耐高温和耐低温的性能有限。
粘结件在承受高低温交变作用后,其各项机械、力学性能迅速下降。
(3)在光、热、空气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粘结剂会产生老化现象,影响使用寿命。
某些粘结剂易燃、有毒,污染环境。
(4)在粘结过程中,影响粘结件的因素很多,但粘结件的无损伤质量检验迄今为止没有可靠的办法。
(5)某些胶粘剂粘结过程比较复杂。
粘结前仔细地进行表面处理和保持清洁,粘接过程中需加温.加压固化,夹具和设备复杂,因而使大型和复杂零件的粘接受到限制。
(6)目前还缺乏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都较好的无损检验粘接质量的方法。
质量基本上靠工艺定型后操作者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操作来保证。
上述缺点限制了粘结剂在某些场合的应用。
尽管如此,粘结技术仍然是最主要的粘结方法之一,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上述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4、胶粘剂的组成
最早使用的粘合剂大都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质,如鱼胶、骨胶、淀粉等。
这些粘合剂都以水为溶剂,组成简单,作用单一。
随着大量采用合成粘合剂后,为满足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尚需要加入各种辅助组分。
粘合剂通常由下列几种组分所组成:
(1)基料:基料是粘合剂的主要成分,也是决定粘合剂性能的主要物料,要求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润湿性。
基料即主体高分子材料,是赋予胶粘剂胶粘性的根本成分,有树脂型和橡胶型两大类,有均聚物也有共聚物,有热固性的,也有热塑性的。
粘结接头的性能主要受基料性能的影响,而基料的流变性、极性、结晶性、分子量及分布又影响着物理机械性能。
早期的粘合剂多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主,如淀粉、纤维素、动物胶、天然橡胶等,还有无机材料如硅酸盐、硝酸盐等。
后来逐步发展为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
(2)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固化剂又称硬化剂、熟化剂。
它可直接或通过催化剂与基料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使粘合剂基料固化成体型结构。
固化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基料分子结构中的特征基团而选用不同物质。
促进剂则是用以加速基料与固化剂反应、缩短固化时间或降低固化温度的配合剂。
固化剂是一种可使单体或低聚物变为线型高聚物或网状体型高聚物的物质,固化剂又称为硬化剂或熟化剂,有些场合称交联剂或硫化剂。
按被固化对象不同可将固化分为物理
固化和化学固化。
物理固化主要由于溶剂的挥发,乳液的凝聚,熔融体的凝固等。
化学固化实质是低分子化合物与固化剂起化学反应变为大分子,或线型分子与固化剂反应变成网状大分子。
(1)固化剂最好是液体,并且无毒、无味、无色。
(2)固化剂与被固化物反应要平稳、放热少,以减少胶层的内应力。
(3)需要提高耐热性时,应选用分子中具有反应基团较多的固化剂。
(4)需要提高韧性时,应选用分子链较长的固化剂。
(3)增塑剂与增韧剂:增塑剂是一种能降低高分子化合物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改善胶层脆性,增进熔融流动性的物质,一般为低粘度、高沸点的物质。
增塑剂能够增进固化体系的塑性,它能使粘合剂的刚性下降,提高弹性和改进耐寒性。
增塑剂是一些具有单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化合物,其作用是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粘合剂体系的流动性和浸润扩散力,改变基料的脆性、开裂性,提高柔性、抗冲击性及伸长率等。
增塑剂要求与基料有良好的相溶性。
增塑剂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邻苯二甲酸酯类。
此类是最主要的增塑剂,它们性能全面,应用广泛。
②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主要作为耐寒的辅助增塑剂。
③磷酸酯类。
可作为增塑剂,耐寒性较差,且毒性较大,但有阻燃作用。
④聚酯类。
它们的耐久性、耐热性良好,但相溶性较差。
⑤偏苯三酸酯类。
它们的耐热性、耐久性优良,相溶性也好。
粘合剂中常用的增塑剂见表5-2。
增韧剂能改进粘合剂的脆性,提高胶层的抗冲击强度和伸长率,改善粘合剂的抗剪强度、剥离强度、低温性能和柔韧性等。
通常增韧剂是一种单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化合物,能与胶料反应成为固化体系的一部分结构。
常用的增韧剂有:
①不饱和聚酯树脂
②聚酰胺树脂
③缩醛树脂
④聚枫树脂
⑤聚氨酯树脂
(4)稀释剂:稀释剂是一种用于调节粘合剂粘度,提高渗透力、控制粘结剂干燥速度的液体。
其中活性稀释剂因分子中具有活性基团,可参与粘合剂固化时的反应,而非活性稀释剂只共混于粘合剂体系中,起降低粘度作用。
溶剂在胶粘剂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用于配胶的高分子物质是固态或粘稠的液体,不便施工,而加入合适的溶剂可降低胶粘剂的粘度,使其便于施工。
其次,溶剂能增加胶粘剂的润湿能力和分子活动能力,从而提高粘结力。
再次,溶剂可提高胶粘剂的流平性,避免胶层厚薄不匀。
胶粘剂用溶剂极性的大小,不但影响主体材料与被粘物的结合,也是与主体材料互溶性好坏的标志,因此选择溶剂要注意溶剂的极性。
通常宜选择与胶粘剂基料极性相同或相近的溶剂。
一般说来极性相近的物
质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因此,高分子材料的良溶剂必须是与其极性相同或相近的液体。
其次,在选择溶剂时.一般要求选择挥发速度适当的溶剂或快、慢混合的溶剂。
溶剂挥发过快,一方面会使胶液表面结膜、膜下溶剂来不及挥发掉;另一方面挥发是吸热过程,如挥发过快会使胶膜表面温度降低而凝结水汽,影响粘结质量,溶剂挥发过慢,需要延长晾置时间,影响工效。
(5)填料:填料是一些可用来降低固化过程的收缩率,改变热膨胀系数及粘合剂的硬度、力学强度、导电性、降低成本的物质。
填料可以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物质,一般来说金属及其氧化物填料可以增加硬度,改进力学强度。
纤维填料可以提高抗冲击强度、抗屈服强度。
而云母、石棉、玻璃粉可以改进电性能,某些填料还具有着色性能。
在胶粘剂中适当地加入填料,可相对减少树脂的用量,降低成本,同时也可改善物理机械性能。
(6)偶联剂:为了改善粘结剂和被粘物体表面之间的粘结强度而使用的助剂。
偶联剂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可与被粘物表面分子形成化学键合。
偶联剂分子中含有特殊的极性和非极性基团,能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或化学键力与胶层中对应的组分进行连接作用,从而增大胶层的内聚强度和粘结强度。
偶联剂的作用:(1)偶联剂加入后增加了主体树脂分子本身的分子间作用力,提高了胶粘剂的内聚强度。
(2)增加了主体树脂与被粘物之间的结合,起了一定的“架桥”作用。
常用的偶联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使用最多的是硅烷偶联剂。
常用硅烷偶联剂见表5-4,在具体施工时,使用偶联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将偶联剂配成1-2%的乙醇液,喷涂在被粘物的表面,待乙醇自然挥发或擦干后
即可涂胶;另一种是直接将1-5%的偶联剂加到基体中去。
(7)其它助剂。
如防老化剂、防霉剂等5、胶粘剂的分类
胶粘剂的品种繁多,组分各异,主要的分类方法有:
(1)按化学成分分类:以无机化合物为基料的称为无机胶粘剂,如硅酸盐、磷酸盐、氧化铅、锡-铅等。
以有机化合物为基料的称有机胶粘剂,分为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合成胶粘剂分为树脂型、橡胶型、复合型。
(2)按物理形态分类:有胶液(包括溶液、乳液、无溶剂液体)、胶糊(糊状)、胶粉、胶棒、胶膜等。
(3)按固化方式分类:有水基蒸发型(如聚乙烯醇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型胶粘剂)、溶剂挥发型(如氯丁橡胶胶粘剂)、热熔型(如棒状、粒状与带状的乙烯-醋酸乙烯酯热熔胶)、化学反应型(如α-氰基丙烯酸酯瞬干胶和酚醛-丁腈橡胶等)、压敏型。
(4)按用途分类有:金属、塑料、织物、纸品、医疗、制鞋、化工、建筑、汽车、飞机、电子元件等用胶。
还有特种功能胶,如导电胶、导磁胶、耐高温胶等。
(5)按受力情况分类有:结构胶(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结构型胶粘剂:这种胶粘剂必须有足够的胶接强度,不仅要求它有足够高的抗剪强度,而且要求
它有较高的不均匀扯离强度,能使胶接接头在长时间内承受振动、疲劳和冲击等各项载荷。
同时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候性,使胶接接头在较为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和非结构胶(橡胶胶粘剂等)(这种胶粘剂的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抗张强度、抗剪强度和刚性都比较高,但在一般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胶层容易发生蠕变现象,从而使胶接强度急剧下降。
这种类型的胶粘剂主要应用于胶接强度不太高的非结构部件。
)。
6、粘合的基本原理
6.1、固体表面的特性
首先,用肉眼观察,固体表面的内部无明显差异,但是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固体表面暴露在环境中易受到污染,与氧作用生成氧化膜,所以固体表面通常是由气体吸附层,油污尘埃污染层、氧化层等所组成。
即使是新生表面,通常也不可能是绝对清洁的,它们在五个小时后可能达到饱和污染状态。
其次,固体表面是不平滑的,而是由峰谷组成的起伏不平的粗糙表面。
即使是镜面表面粗糙度也可达250Ǻ。
这种表面相接触时也达不到分于间的接触(分子间产生作用力的距离为3-5Ǻ),而且两固体表面间的接触面积只能是几何面积的1%左右。
还有,固体表面有多孔性,像木材、皮革纸张等材料本身就是多孔的,金属与玻璃表面也是多孔的,多孔的表面有利于胶接。
再有,固体表面由于原于、分子作用力不平街,都具有吸附性。
正因为如此,表而难于保持清洁。
有时被吸附物质还与表面生成化学键。
6.2、胶接作用的产生
胶接界面具有下列特性:界面中胶粘剂/低胶和被粘物表面以及吸附层之间无明显边界;界面的结构、性质与胶粘剂/低胶或被粘物表面的结构、性质是不同的,这些性质包括强度、模量、膨胀性、导热性、耐环境性、局部变形和裂纹扩展等;界面的结构和性质是变化的,随物理的、力学的和环境的作用而变化,并随时间而变化。
一般认为产生胶接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液态胶粘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粘物表面扩散并逐渐靠近被粘物表面。
压力作用或胶本身由于加温使粘度降低都有利于胶粘剂分子及其链节与被粘物表面的接触。
第二阶段是产生吸附作用,当胶粘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接近至10Ǻ时,物理作用力便开始起作用并随距离进一步减小而增至最大,这两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在胶液变为固体前都在进行。
从以上看到促使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间分子的接触是产生强胶接作用的关键。
而胶粘剂对被粘物表面的润湿则是使胶的分子扩散到表面并产生胶接作用的必要条件。
胶接界面的结合包括物理结合和化学结合。
物理结合指机械联结及范德华力,化学结合指共价健、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
虽然化学结合的能量比物理结合的能量大得多,但形成化学键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不是胶粘剂与被粘物的每个接触点都能成键;而物理结合基本上是整个接触面的作用。
因此,人们认为化学键的存在不会改变界面结合总能量的数量级,但化学键抵抗应力环境作用,防止解吸附和裂纹扩展的能力要比物理键好得多。
6.3、胶接作用理论
粘接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涉及的学科广泛,人们相继提出许多理论,用以解释粘接的机理,但至今仍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粘接理论。
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论,现简要介绍如下:
(1)吸附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粘合剂分子充分润湿被粘物表面并与之达到良好接触,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距离时,两种分子之间便会产生分子间引力,这种引力与两种分子的极性有关,由于这种吸引力便产生了胶粘作用。
粘合
力包括表面润湿、粘合剂分子向被粘物表面移动、扩散和渗透,然后粘合剂与被粘物表面形成物理化学结合导致机械结合等一系列过程。
表面张力小的物质易润湿表面张力大的物质,所以,为了使被粘物表面易被润湿就需要清洗处理,除去油污等表面张力小的物质,从而使表面张力大的被粘物更好地与粘合剂接触,也可以在粘合剂中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以降低其表面张力,于是粘合剂分子带极性的部分就能向被粘物表面带相反极性的部分移动,当距离达到5×10-10m以下即可发生物理化学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通过主价键形式,如电价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等化学键,也可以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
(2)机械结合理论:该理论认为,粘结力是由于粘合剂渗入被粘物体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经过固化后产生啮合连接。
该理论适合于对多孔物质的粘接,而对光滑表面物质的粘接则无法解释。
(3)静电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粘合剂与被粘接材料接触时,在界面两侧形成双电层,如同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粘合力主要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
静电理论对解释某些粘合剂的剥离强度较为有效。
(4)扩散理论:该理论认为,粘合剂和被粘物的分子互相扩散,在界面发生互溶,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区的产生,从而形成牢固的结合力。
该理论对聚合物之间的粘合解释较为成功。
(5)化学键理论:该理论认为,粘合作用是由于粘合剂与被粘物分子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化学结合力,这种化学结合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学键力比分子间引力大的多,该理论适合于发生化学反应的胶粘过程。
上述各种粘合理论都有一定的事实作依据,可分别解释一定的粘合现象,同时又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才可更新和完善粘接理论。
7、粘合工艺
粘接作为三大连接技术(机械连接、焊接和粘接)之一,是一种使用方便、连接迅速的工艺,为达到预期的粘合目的,必须做好粘合剂的正确选择和接头的处理。
采用胶粘剂连接各类材料或者对机械零部件进行胶接修复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初消洗,确定胶接方案,胶接接头机械加工,表面处理,配胶或调胶,涂胶装配固化,胶接质量检验,修整加工。
上述流程可根据被粘材料的性质,胶粘剂品种,工艺条件及使用要求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