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创造与创造力
(1)我的兴趣总比别人的发生的慢。
(2)我有相当的审美能力。
(3)有时我对事物过于热心。
(4)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
(5)“天才”与成功无关。
(6)我喜欢有强烈个性的人。
(7)我很注重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议论。
(8)我很喜欢一个人独自深思熟虑。
(9)我从不害怕时间紧迫、困难重重。
(10)我很讲究自信。
(11)我认为既然提出问题,也就要彻底解决。
(12)对我来说,作家使用艳词只是为了自我表现。
(13)我尊重现实,不去想那些预言中的事情。
(14)我喜欢埋头苦干的人。
(15)我喜欢收藏家的性格。
(16)我的意见常常被别人厌恶。
(17)无聊之时正是我某个主意产生之时。
(18)我坚决反对无的放矢。
(19)我的工作不带任何私欲。
(20)我常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能单纯以是或否来判断的问题。
(21)挫折和不幸并不会使我对热衷的工作有所放弃。
(22)一旦任务在肩,我会排除困难完成。
(23)我知道保持内心镇静是关键的一步。
(24)幻想常给我提出许多新问题、新计划。
(25)我只是提出新建议而不是说服别人接受我的这种新建议。
以上25个问题是美国普林斯顿“人才开发”的测试题。
要求被测试者必须以最忠实又最迅速的口气回答“是”或“否”,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用猜测的口气回答。
如果打“是”的题目有20题,被测试者就被认为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一、感受创造的魅力
“创造”(create)是个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在人类进步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事物,新的惊喜!从古老的洞穴中走出来,搬进奢华的别墅;从身上脱下仅能遮羞的树叶裙,穿上衣着光鲜的流行时装;从原始的茹毛饮血到精致美味的餐饮等。
这所有的一切,没有一项成果不是得益于创造!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创造的历史,特别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极快的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人类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创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如近200年三次产业革命给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1781年,瓦特),1800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803年用于火车上,此后,在工业生产中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促使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入,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
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的发现为代表,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以后,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此后,电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便利
了交通。
这一时期中,炼钢技术的改进,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使世界工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志。
科技革命波及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分人脑的工作,大大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
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资源和征服宇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此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得到飞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采用,使人类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增加而提高生产率,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微处理机正在进入家庭生活,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从根本上摆脱了人对自然力和对物的过分依赖,转为对知识、智力的运用和开发,知识和智力成了生产和财富的决定性条件和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
比尔·盖茨在新著《未来时速》的封底中说:数字信息速度的增加,使企业在未来的10年中的变化,将超过过去50年中变化的总和。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知识、技术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的创造性。
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轰轰烈烈的到来使许多国家都敏锐的注意的创新所具有的强大的革命威力,意识到只有创造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发达国家的学者们提出:创造是未来繁荣的发动机,革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我们国家也意识到创造、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案例:中国制造)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新年贺词中说:“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
所以,我国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
有人可能会说,创造离我们普通人很远,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
其实,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创新。
比如我们身边的发明创造:尼龙搭扣、双向手灯、充气式洗衣机。
除了具体的发明创造的物品之外,还有很多思想观念上的创造、创新。
比如,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非常多的令人耳目一新、大为惊叹的创意。
张艺谋说,他们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其中就花了一两年时间在寻找好的创意。
开幕式完美的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开幕式既表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
如:
开幕式倒计时,采取击缶的形式。
“鸟巢”东北侧上的一束火光,迅速盘旋了一个大圆,化为一片耀眼的白光。
激活了“鸟巢”顶上的日晷。
日晷将这一束强光反射到场地内,点燃了“缶阵”。
缶阵以光波的律动,在滚雷的节奏声中,由发光的缶面连续闪出60、50、40、30、20、10字样。
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加上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字样,配合着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将倒计时掀向最高潮。
此时,焰火在高空中绽放。
整个“鸟巢”宛若盛开的花朵。
场内缶阵上的闪光,宛若花朵晶莹的花蕊。
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缶上的LED灯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它们完美的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很有新意。
紧接着,“飞天”把“奥运五环”从地面缓缓拎起,簇拥着五环升起,美丽而浪漫。
在鸟巢场地展开的晶莹剔透的画轴,给人梦幻般的感觉。
从多媒体短片切进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开头的这一组镜头奠定了整台节目的风格。
活字印刷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这个节目看似机械,其实是897个训练有素的演员的表演,是过去我们常用的团体操的一种变异。
对中文方块字的这种表现形式全世界都没有见过,很特别。
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统一。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创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个人、国家及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知道创造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我没有创造能力,那怎么办呢?
其实,创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了低能或病患的人以外,每个人才孩提时代开始都有创造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只有程度高低之分,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而且研究表明,智商与创新思维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高创造力组”的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力组”的平均智商。
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需要平均智商即可。
有同学可能会问:既然人人可以发明创造,人人可以创新,那为什么我没有什么创造呢?这里的原因多种多样,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我们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的性格爱好等都有关系。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把创造想得太神秘,太复杂,这反而会阻碍我们的创新思维。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看看大家的思维特点是什么,看看我们是否具有创造思维。
例1:看看,有多少人?(发散思维)
例2:选领导人
例3:招聘测试题(横向思维)
例4: 灯的启示
以上的例子使大家初步感受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创新思维形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从感性上初步懂得人人都可能创造、创新。
下面我们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二、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一)创造
1.创造的定义
什么是创造?我国创造学者李嘉曾认为:“创造是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
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义(基本特性):
第一,创造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
人的创造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的思维活动,即通过大脑思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另一种是人的行为,即在思维指导下具体的行动,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
大多是情况下,作为创造活动的思维与行为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
——主体性
第二,人通过思维和行为进行创造一定要产生成果。
各种各样的创造成果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价值性
第三,人的创造成果都是首次获得的新成果。
创造成果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不论以哪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是前所未有的、超越以往的,都具有一个共性——新。
新是创造的核心或本质属性。
——新颖性
创造的具体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发现新事物、总结新规律,也可以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可以是创立新技术、想出新方法,也可以是发明新品、创作新作品等等。
2.创造的类型——典型创造活动
①发现:获取天然成果的创造
发现是获得天然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
发现的成果或者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是物质的性质与规律。
因此,发现所获得的成果都是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得到的东西,具有新颖性。
因此,发现应该是一种创造。
发现的成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物质的性质与规律。
前一种情况如找到新的矿藏,分析出一种新的化学元素,观测到新的天体等,后一种情况如首次认识到人类基因的双螺旋结构,总结出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等。
总之,发现揭示出已有的,但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或规律。
②发明:获得人为性成果的创造
发明是获得非天然性或人为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
发明的成果可以是物质性的,如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可以是认识性的,如制造火药的方法。
可见,发明的成果通常并不天然存在,而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产物;而且发明的的成果是新东西,具有新颖性,因此,发明也是一中创造。
③创造与发明、发现以及其他创造类型的关的
创造可以表现为发现、发明,但发现和发明并不能概括全部创造活动。
其他创造类型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多见,如:经济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作家写出一部新作品。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创作活动大多也属于其他创造类型。
人类的创新或创造活动,大致可以划分如下:
(1)器物创新。
即实物的发明与革新。
如发明火药、印刷术、开发新产品等。
(2)对策创新。
即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新对策。
如大禹治水时的疏导法。
(3)制度创新。
即设计出某种新制度、新体制和合理方式等。
如我国的农村改革中“联产承包制”,城市改革中的“现代企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目前高校的联合办学等。
(4)理论创新。
即提出某种理论构想。
如歌德巴赫猜想,广义相对论,共产主义理论,邓小平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等。
(5)认识创新。
即个人提出观察事物的新视角,主观认识和个人态度的某种变化等。
如想通了某个令人烦恼的难题,开辟出新的消费市场等。
(二)创造力
1.创造力涵义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创造力包括创造潜力和创造能力两部分。
创造潜能是隐性的创造力。
这是每个人头脑中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随着大脑进化而形成的自然结果,是先天的。
这种创造潜力无法直接测量,因此,
无法比较不同人之间的大小区别。
但是,创造潜能可以通过教育开发出来而成为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显性的创造力。
它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是人通过后天各种教育或训练才形成的,它与人的知识和经历即后天的培养关系密切,可以测量,并且可以依据测量结果来判别大小。
2、创造力的特征
①创造力是人在实践过程产生的。
②创造力能够获取首次产生的新成果,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成果。
③创造力的核心是:新
3、创造力的组成
①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②②创造性行为能力:是指在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通过一定行为产生首创性成果的能力。
③③基础能力:是指人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中与创造力有关的部分。
如:智力因素等。
这些能力本身不能直接产生创造性成果,但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4、创造力结构模式
创造力在一般或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行为能力的结合。
以基础能力为起点,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发挥创造性行为的能力,表现出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行为有指导作用,是创造力的核心。
5、如何理解创造力
美国吉尔福特提出创造力4P理论,具体表现为:一个创造的人(person)——创造过程(process)——创造环境(place)——创造性的产品(product)
1).从人格角度评价创造力
富有创造力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富有想象力,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信,好奇,幽默,独立性,坚持不妥协,兴趣广泛
2).从产品角度定义创造力
独特:独一无二
新颖:无人提出或提出比别人早
精细:
审美:美观
科学:原理
进步:功能全
适宜:能够做出来
3)、从环境角度定义创造力
创造与环境关系密切,在一个人的创造过程中,创造的主体占据60-70%的因素,其余的则为环境因素。
环境包括文化、社会标准、专家圈子等。
如梵高的例子。
6、创造力的水平
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水平有高低。
①马斯洛的两分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创造力的开发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发展层次上的人,其创造能力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他把创造能力划分为两种水平。
第一种水平叫做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指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所表现出的创造能力,由此产生的创造成果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种水平叫做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指在开发人的自我潜能意义上的创造能力,由此产生的新新想法、新事物,对社会和他人不一定是新的,但对于创造者个人而言是新颖的。
②格洛佛和布鲁宁的三分法
美国学者格洛佛和布鲁宁认为,创造性的最本质特征是新颖和有价值,而这两个特征根据不同的参照系会有不同的评价。
他们认为有三种参照系:个人参照系、同等群体参照系和社会参照系。
据此人的创造能力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即个人水平创造能力、同等群体水平的创造能力和社会水平的创造能力。
社会参照系是创造能力水平最为精确的检验标准。
③中国心理学界对创造力水平的划分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叫做高级-低级说,另一种叫做高中初三层次说。
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与马斯洛或格洛宁等人的观点没有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强调各水平之间无截然不可逾越的界限。
低是高的基础,高是低的发展和深化。
一般智力正常者的创造潜力,只要开发得好,就可以提高到杰出人才的水平。
刘佛年先生说:“创造可以从低级到高级。
知识少、能力不足的幼儿和少年也可以创造,当然那是低级的。
很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创造,需要很多的知识,很多的能力,那是高级的。
没有低级的创造本领,也就不能发展高级的创造。
”
(三)、创新
创新是一个专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的概念。
1.创新的一种用法是用作专用性词汇,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
”他所谓的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技术的价值体现。
由此可见,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其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关键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创新是一种过程。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创新可通过五种途径实现:
①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提高一种产品的质量。
开发新产品属于原创性创新,即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领域,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比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属于原创性创新。
但原创性创新是很难的,少有的。
现实中更多的是组合式创新,即提高一种产品的质量。
比如上世纪60年代,波音公司在737基础上生产出747飞机,每架飞机的载客量从几十人增至几百人,结果很快便击败了众多小型飞机制造商,最终成就霸业。
通过这种途径创新,必须掌握两条原则:一是了解市场需求,二是运用科学技术。
②中小企业创新的第二种途径是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目的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也需要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领域。
③第三种途径是开发一个新的市场。
例如,上市公司太原刚玉原来叫太原砂轮厂,刚玉是生产砂轮的原料,由于市场竞争力不强,太原砂轮厂濒临破产,后来被附近一家企业兼并。
这家企业负责人经考察认为,如果继续生产砂轮,企业难以为继,不如直接把刚玉作为产品,因为刚玉用来铺高速公路、飞机场跑道效果很好,可以达到100年不变形。
结果,太原刚玉以质优价廉很快畅销美国市场。
通过这种途径创新,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收集、处理信息发现市场;二是要根据市场形势,在生产链中随时组合产品。
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是创新的第四种途径。
这是一种逆向思考的创新途径。
此种创新是逆生产链往上游走,在供应商身上打主意,说到底也是一种市场意识,比如集体采购、互联网采购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现代物流使企业做到零库存,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⑤还有一种创新途径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例如,麦当劳的成功一是因为它实现了标准化制作,二是实现连锁经营的形式。
而连锁经营就属于组织形式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开拓性创新、模仿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三种类型。
找到一种原来没有的产品、生产方法、市场、原材料、组织结构等,都属于开拓性创新。
开拓性创新一旦成功,必然占领100%的市场份额,取得超额利润。
面对超额利润,必然有人进行模仿性创新;而模仿性创新多了,同行业必然进行适应性创新;适应性创新多了,又必然产生第二轮开拓性创新。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创新的另一种用法是用作通用型词汇。
创新泛指创造新的东西或具有创造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的释义是:①抛开旧的,创造性新的。
②指创造性;新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和创造的意义就比较接近了。
我们平时用到这个词时,较多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用法。
如“培养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创新”等等。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只要能在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上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对既有成果进行创造性地运用,都可以称为“创新”。
3.创新与创造的异同点
同:创造和创新都具有新颖性,都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产物;
异:①创造比较强调过程而创新比较强调结果。
如“他创造了这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创新价值。
”
②创造强调自身的新颖性,不一定有比较对象,而创新强调与原有事物相比较的新颖性,一般有比较对象。
如“光学显微镜是人类的第一种创造成果,而电子显微镜是对光学纤维镜的创新。
”
③创新强调的是经济效益,创造没这方面的限制。
如创造成果的标志——国家专利,在我国约有90不能打入市场,但仍属于创造。
所以从大的发面说,创造包含创新。
总之,创造与创新的新颖性本质与积极意义是相同的。
¨经典案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1.“中国制造”的骄傲
某人去欧洲某国出差,想给家人带回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品,经过细心挑选,满心欢喜地将礼物带回家,却意外地发现商品的标签上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令他哭笑不得。
日后每每谈及此事,这位朋友脸上又不乏欣喜之色。
他在欧洲许多国家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从简单的日用品到家用电器,再到尖端科技产品,无所不包。
这位朋友走在欧洲的大街上,一股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像这位朋友一样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每一块土地而骄傲,但不知诸位看了以下几组数据后有何感想。
2.令人悲哀的一组数据
一只中国生产的鼠标,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4美元,其中品牌商能赚10美元,渠道商能赚8美元,而我国的制造厂商只能赚取0.3美元的利润。
我们生产出口一台DVD售价52美元,要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而制造成本为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血汗钱。
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每一个品牌的价值都超过10亿美元,而这100个品牌中却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一位浙商说:“出口一件小家电赚不到10美元,而国外企业光专利使用费一年就能坐收几百万美元。
”
3.“血汗工厂”与“现代华工”
从上面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无法树立自主品牌,这迫使我们的产品总是处于国际市场价值链的低端。
即使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还是无法取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