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不对称问题探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不对
称问题探究
柏思萍,徐项禹,钟少伟
摘要: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也达到了另一峰值,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为了适应广西各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业务能力要求,广西各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透析当前广西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框架,以及广西各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能力的具体需求,比较两者由于信息需求不对称而出现的供求不一致的现状,提出满足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策略,加强校企合作,规避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才缺失,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不对称;教学改革
G646 文献标志码:A :1673-291X(2019)36-0126-03
一、广西高校管理会计教育框架现状
(一)广西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目前,广西大多数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以传授基本理论为主,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总论、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会运用大量的数学分析模型,这些模型复杂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弄清这些不易掌握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挫败心理,从而丧失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

某些模型甚至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概念解释、公式推导以及计算过程论证上,而对管理会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逻辑及服务对象的阐述较少。

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单独部分的知识点时会得心应手,但却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总体认知,同样也难以全面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的目标。

同时,管理会计课程基本是一个学期讲授完毕,教学任务非常重,导致教师几乎没有多余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一学期的课程也只能把重点放在前面几个基础部分,而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前瞻性知识常常因教学时间有限而被一笔带过,导致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非常传统,学生基本上只掌握了传统管理会计的计算方法。

同样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每次授课只能选择重点来进行详细介绍,其余内容则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结果就是学生将大量的精
力、注意力放在了其中一部分章节,却忽视了其他重要章节的知识。

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往往忽视强调这门课程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意义,使得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

(二)广西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模式
在广西多数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都会按照教材或者PPT上的章节顺序逐一进行讲解,而且基本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

这种基本围着理论讲授—例题演示—布置作业来进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导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只有被动地听,甚至有可能出现第一遍听不太懂的情况,更别说提出问题和发掘问题。

二是这种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基本只注重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开放性、自主性、讨论性和互动性,对于理论知识学生依旧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对公示模型的具体应用模糊不清,生搬硬套,最终只能得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般的结果,对其内涵理解得既不深刻也不透彻。

长此以往,此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辅助教师将想要传授的知识输送给学生,但是学生却是如无根之木,无法真正从这其中汲取真正的内涵,最终无法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

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空间小,无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是大多数高校将教学重点过多地偏向于原理教学,而对课外实践教学的不重视与匮乏,造成学生对知识点原理与应用模棱两可。

调研广西各高校课程的设置发现,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一直是管理会计课程教授的薄弱环节,即便极个别高校安排的课程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但也难以走出最终演变为极简主义的案例分析课这个怪圈,或是简单地选择一家企业蜻蜓点水式地游逛而终。

如此,既违背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学生同样也很难正确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为一,学以致用。

(三)广西高校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体系
高校管理会计的考核体系方式相对过于单一,依旧停留在一直以来的平时表现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以书本背记内容为根,可以做出标准答案的概念、简答、计算分析题为主,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的实习程度和公式模型的了解情况。

相对的,标准答案成了评判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的唯一根据。

从客观上看,这是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方式,同时也方便了对授课教师首页效果的评价。

但是相对的,这种考察方法忽视了在日常管理会计的应用工作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大量的计算数据,并且涉及到经济、心理等诸多学科的影响因素干扰,才能最终发挥管理会计在组织策划、预测决策、评价控制中的作用。

如此一想,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但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的能力,反而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加重了学生在日常学习管理会计过程中的应试心态,基本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
力及职业综合素质的考核。

此种只关注普适性而忽略课程特殊性的考核方式,是选择优秀管理会计人才的阻碍。

与此同时,学生“借东风”的行为也难以区分。

因此,目前廣西高校会计类专业教学框架内需要培养的是同时具备相对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并且可以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于简化的数理模型计算相关指标的精确性以及对定性分析方法烂熟于心,有个人独到见解又可以熟练应用的人才。

二、企业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素质特征
(一)具备财务信息化能力的人才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思考方式与生活作息习惯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之演变而来的是过去与现在的结合,导致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对过去的管理模式形成冲击,产生了天翻地覆转变。

这种转变基于两点:传统时代流传至今的财务核算工作由于其自身缺陷,巨量重复性的“简单机械运动”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流失;部分集团企业只关注如何从管控角度进行加强,从而节约其成本以期盼取得财物的升级与转型。

面对财务部一直被指责对直接可观创造企业价值前无能为力的质疑,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下简单人力工作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以及财务部一纸令下鞭策整个财务行业向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模式升级改革,财务共享模式由此产生。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之后,财务共享服务即将基于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将与财务相关的环节沟通连接起来,并可进而对得到的相关财务指标与信息自动进行拆解、剖析并最终形成数字化的呈现。

财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会从简单的核算会计向更具备实用性的管理会计、战略会计转变,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因而,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没有计算机高效运算能力的帮助,人工分析可能存在大量的主观错误,降低信息的可靠性。

所以,企业对具备财务信息化能力的人才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以为企业转型升级财务的共享模式奠定基础。

(二)具备管理与会计知识的双重高素质人才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应聚焦于管理人员与会计从业人员这两类人群上。

从社会需求这一层的要求来看,现代的市场制经济体制为企业家与创业者定下了经营之外对管理的理解和应用。

但是就目前社会企业的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对于企业的运转仅仅停留在经营的阶段,而对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这当中,对于管理会计缺少正确认识的问题尤为突出。

恰是由于这个原因,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的负责人表现出了观念陈旧、墨守成规的问题,对于财务信息的利用仅仅停留在重视算、报账等,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却置若罔闻,这直接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动与应用。

管理会计是一个囊括企业经济活动事前预测、事中管控、事后稽核的,全方位、全过程对会计信息具备极强识别分析能力与处理概括能力。

令人心痛的是,当前阶段我国会计人员普遍性地缺乏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与应用能力,更有一部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一无所知,这将我国整体会计人员素质能力低下的缺点暴露无遗。

要真正使企业繁荣发展起来,则需要建立一支兼备管理与会计知识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企业所需、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企业财务会计原理、方法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更要全面了解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知识,同时对企业状况了如指掌,具备战略前瞻性,并且能够从管理会计原理的普遍适用性中找到适合自我企业的特殊性应用。

如此一来,管理与会计双位一体相互碰撞融合,才能反馈给管理者准确的信息,在领导层咨询时方能面面俱到,为决策的分析和判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
由此可见,立足于地方,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补给人才能量的广西高校,其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

(一)教学知识体系与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
由于广西高校的管理会计框架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考核方式都是以理论为主,所以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对全面,对于相对深入一点的模型都有所涉及。

但由于历史发展因素,我国并不是管理会计萌芽的地方,管理会计在我国也属于“舶来品”,最原始的管理会计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我国企业现状。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管理会计知识与我国企业情况还是有所出入的。

(二)教学方向与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
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学术型人才,主要学习目的是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步入死胡同,缺乏创新性思维而钻牛角尖。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前人总结的管理会计观点上进行传承,不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型研究以及延展思维,使学生在固定学术框架内汲取营养,教出来的学生的管理会计知识地基打得非常牢固。

高校认为在企业中具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的学术型人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可能并非如此,例如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理论模型在实际企业中的运用并不明显,类似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中都是建立在单一品种假设和成本结构不变等假设的基础上,但是企业实践中不可能只生产一种产品,或者成本结构保持不变。

(三)教学全面性与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
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的运用灵活多变,则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导致严重缺乏管理会计工作经验,以至于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同样,由于涉及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其中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威胁。

因此,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要将管理会计道德以及方方面面的法规牢记在心,面对诱惑时坚决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但在高校方面,过多地强调了知识方面的传授,并没有过多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最后,由于过多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很大的自信,因此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与具有丰富管理会计经验的员工极有可能在决策中出现矛盾,而且不会轻易妥协,也不会轻易接受实际管理会计人员提出的建议。

四、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建议
由于校企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了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矛盾现象,产生冗余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等。

因此,可针对性应用以下几点建议解决广西本土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输送管理会计人才的不对称风险。

(一)转变本土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当下,为适应经济市场体制的快速发展,会计与财务专业在广西各高校也是遍地开花,以保证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迅速扩张对会计人才人群的迫切需求。

可惜的是,各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大相径庭,缺少了各高校的“特殊性”,使得不同高校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辨析度极低,给社会造成一种“流水线”生产模式的直观感受,这带来了巨大隐患和严重后果。

其一,从社会需求角度分析,这无疑是对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一种考验,往往使得明珠蒙尘。

其二,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辨识度与区分度过低使得自身竞争力无法得到凸显,阻碍了毕业生就业,这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

为此,广西本土高校必须加速改革转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推动管理会计教学的发展与变革。

基于此,本土高校应当时刻关注区域内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分析管理会计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前提下完善补充自身师资力量,以此提升学生生源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完备教学设施的建立,扩充教育经费等,从而定制适合高校自身地域性与高校特殊性特点的管理会计人才培育模式。

大致可以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只培养管理会计师以满足社会最基本管理跨级人才需求的“单师”模式,第二种为以管理会计是方向与CPA方向并重发展的“双师”模式,第三种则是不将管理会计师或者CPA為首要培养目标要求的“能力培养”模式。

(二)立足于课内实践形式开展企业管理会计综合案例剖析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的最佳开展形式是对案例进行综合剖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意识下的综合讨论,形成不限定于书本知识的,具备自主特征的结论,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与思考。

同样的,案例教学对于学生与教师双方的要求也极高。

为了发挥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模式中的支柱作用,应在教学案例中做好具体的实践内容安排。

首先,教师需要对安排的案例内容了然于心,能够对所需教授的知识选择恰到好处的案例,这些案例应当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最重要的目标。

特别是在教授相关于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成本控制等知识内容时,案例教学发挥的效用与产出的效果更是其他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

在案例的抉择上应当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如有需求,国外经典案例中可以映射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也可以用于进行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生在新接触知识的“懵懂”阶段也可以很好地理解案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其次,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与特征,小组讨论形式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征将学生们按照适当的组合搭配分组,设立小组负责人。

在这个基础上提前下发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预习自学并讨论、交流,将分析结果总结汇报。

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的碰撞交融,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性,增进学生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还很好地避免囫囵吞枣式地“满堂灌”教学现象,达到“教师—学生双主题互动”的授课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
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教学必须加紧对各方面可利用资源的全面整合,加速完善理论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流程方法的建设。

校企协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平台,将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契机参与到合作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充分体会理论在具体事务中的应用,以增强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达到知行合一效果;其次,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制度,不仅可以让教师紧跟会计新时代变迁的步伐,掌握变迁前沿动态,还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饱满;再次,高校可以外聘企业资深管理会计人才参与到教學安排中,担任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以定期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实务发展最新资讯动态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最后,加深校企合作,开发对于先行管理会计实践要求具备普遍实验效用的管理会计实践软件,通过全面模拟企业环境,让学生更能切身体会企业面对困难时该如何去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不对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

综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人才出现的风险差异,使得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娴熟的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
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策略与规划,能够为企业创造新财富。

因此,高校要与时俱进,修正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有创造力与竞争优势的综合实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靳能泉.高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教学研究,2008,(2).
[2] 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管理会计,2015,(1):17-19.
[3] 罗付岩.“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16,(12):85-87.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