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刺客列传之荆轲刺秦王》
2011243129 范晨程
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为众多帝王将相、王侯公爵著书立说是分内之事,但我们不能够理解的是,刺客也可能让他执笔写传。
司马迁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刺客作《刺客列传》,使这些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逆天者”的事迹也流传下来,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荆轲。
下面是我读《荆轲刺秦王》做的一点读书笔记。
战国末期,秦国部队压至燕国边境,曾被秦王羞辱的燕太子丹一心为报前仇,拯救国难,然而军事实力的悬殊让他不得不用刺杀行动来达到目的。
受太子丹的重托,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好一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这样,以一种悲壮的姿态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刺客列传》中,对于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司马迁选取了三件事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是“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二是与盖聂论剑,驾而去榆次;三是至燕与狗屠、高渐离、田光等贤士豪杰畅饮交游。
通过这三件事,荆轲形象呼之欲出,一个文武双全、好书击剑、性格直爽豪气、才华横溢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听过荆柯刺秦王这段故事的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个大英雄。
在诸侯分治的局面的乱世中,荆轲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品质得到认可。
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以卵击石的自杀式抗争,但是为了国家的完整和安定团结,荆轲愿意牺牲小我去换取多数人的幸福。
荆轲此去抱定必死的决心,他更没有表现出一丝畏惧。
他以其机智瞒过众人靠近秦王,准备刺杀。
虽然刺杀行动最终没有成功,荆轲甚至被八创而死。
但他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难,不畏强暴的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在他身上,有着正义的侠客精神:刚烈勇敢、扶弱拯危、知恩图报、不畏强暴、视死如归……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侠客精神的存在,才使得荆轲可以作为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出现在《史记》中,“流芳百世”,英雄事迹为后人称道。
对于荆轲的英雄形象,还有少数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首先是针对荆轲本人。
在文章描写中可以看到,荆轲本是一个不务正业,吃喝漂赌的浪荡公子,他愿意为阴险卑鄙、胆小无用的燕太子丹效“效犬马之劳”,实在是有臭味相投之嫌疑;再者是针对荆轲刺秦王这件事,以历史的眼光看,荆轲的所作所为,是阻碍历史进程的。
七国混战,人民深受其害,渴望国家统一安定,而此时只有秦国才能担起此重任。
不可否认的是秦国在赢政的励精图治下,足有统一中国的实力。
荆柯却想以刺秦王来维持诸侯分治的局面,不免有蛙臂挡车之嫌。
落到人死国亡的结果似乎是自食苦果。
就像武则天立无字碑一样,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说。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太史公司马迁对荆轲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荆轲虽然在刺杀行动中失败,但司马迁为他作传,使他名垂后世,不得不说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