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1: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立章廉发价表教会的要求,符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合化资宗产教阶仪级式进,行神原职始人积
员可娶妻;
累的需要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言仰人的的神特圣权权地威位,;在反上映帝了和资《产圣 经》面前人人平等; 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政治要求,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 础。 (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极方面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2)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 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 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 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 管他。
——马丁•路德
4.影响:
对德意志: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的 反封建的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3)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4)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也 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 3.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三、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 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 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 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 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对欧洲: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5.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巩固训练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
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停止向教廷纳 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民族教会。 4)将《圣经》译为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 促进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
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 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 的政治要求。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上帝
神职人员 信徒
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
王公要的是政治上的主权。由于路德教义否定了罗马 教会存在的正当性,因此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但不 再需要将税收贡献给意大利,而能留为己用,更能收 回治下教士的任命权。通过任命高级教士,停止向罗 马交税,削弱宗教法庭的审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 日耳曼贵族打着路德的旗帜,一步步向王权国家前进。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时代背 景不同 性质 不 不同 同 特点 之 不同 处 结果与影 响不同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 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
奴隶主贵族的特权பைடு நூலகம்确立起封建制度
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 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
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矛盾的变革
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
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
有着调合、折中的特点
没有从根本上缓和社会矛盾, 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
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
但却为雅典走向民主政治的 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 (根本)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主要)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征收地租、什一 税,出售赎罪券、教会职务)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5)导火线:1517年,“赎罪券”的兜售(直接)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 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 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 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 (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 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感受改革者马丁·路德的人格力量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著作《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中,有一段对路德的最著名的评论:路德“在我们的历史上 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国 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结合在一起”。 “他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个冷静的有学问的词 语制造者和一个有灵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呕心沥血地 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的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 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和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
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1.从背景来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 (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 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 提升,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王安石变法作用和影响更大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
1.性质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以发展生产。 2.进步性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 积弱的局面,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有利于社会进步。 (1)经济上: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土地兼并,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 (2)军事上: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文化上: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即信仰上上帝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 会的权威
信徒
路德论婚姻与修道
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 应该赶快做些功夫,奉上帝的名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廿 岁﹑女孩子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是他们 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路德认为修道生活不但毫无价值,不能成为在上帝面 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而且,修道士生活放弃现世的义务 是自私的,是逃避世俗责任,与此相反,履行职业的劳动 在他看来是同胞爱的外在表现。
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性质 特点 结果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不同点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内在联系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2.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标志 影响:否认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反对教廷的 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结果: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马丁•路德最终与教廷公开决裂。
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 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 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 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 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 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 戏 教称会为阻碍“德教意皇志的的奶统牛一”;。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 圣 教彼会得对教德堂意, 志于 的是 经在济整掠个夺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道路奠定了基础
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
1.原因 (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 (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 (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 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2.表现 (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 自己的民族特征。 (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 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 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 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 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洲 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思思想想的(巨文大艺影复响兴。)为解了放自了己人官们员的培思养想的;需要, 德罗国马的教诸会侯的也腐纷朽纷统模治仿激意起大了利德和意法志国各的个贵阶族层,强在烈自不己满的, 领德地意里志面和建罗立马了教大廷学的,矛新盾的成思为想一比切比矛皆盾是的。焦罗点马教会对 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 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