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使用说明终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
商品名称:PNEUMOSLIDE IgM
【包装规格】
10人份/盒
【预期用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已报道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
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由于很难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因此先将肺炎支原体抗原固定在细胞中。
Q热立克次体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
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
微量免疫荧光法(MIF)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
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
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
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
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
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
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主要组成成份】
除PBS外,所有试剂均可直接使用。
为了易于识别,所有试剂均有一个给定的编号。
在操作骤中,写明了每一步所使用试剂的编号。
1载玻片:10片(10孔/片),含有下列抗原:
1. 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悬浮于0.5%正常鸡卵黄囊中以增强抗原吸附性和避免细
菌聚集)
2. McCoy细胞中的肺炎支原体
3. Q热立克次体II期(悬浮于0.5%正常鸡卵黄囊中以增强抗原吸附性和避免细菌
聚集)
4. 肺炎衣原体(原生小体)
5. HEp-2细胞中的腺病毒
6. HEp-2细胞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7. LLC-MK2细胞中的甲型流感病毒
8. LLC-MK2细胞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9. LLC-MK2细胞中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10. 质控孔。
除了嗜肺军团菌,载玻片中的所有抗原都是从细胞培养物中获得。
每一个病毒孔里都含有1%~15%用甲醛灭活的感染细胞,无感染的细胞用丙酮固定。
PBS:1瓶,pH 7.2PBS粉末,用1L蒸馏水溶解。
阳性质控:500 µL阳性质控血清,含叠氮钠。
阴性质控:500 µL阴性质控血清,含叠氮钠。
FITC标记的抗人IgM结合物:2 x 1.1mL,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M磷酸缓冲液,含有伊文斯蓝、叠氮钠和蛋白稳定剂。
封闭介质:3mL,甘油缓冲液,含叠氮钠。
抗人IgG球蛋白(吸附剂):1 x 1.5mL(羊抗人IgG,含叠氮钠)。
需要但未提供的材料:
1.精确的微量移液器
2.恒温培养箱
3.蒸馏水
4.24x60 mm盖玻片
5.湿盒
6.荧光显微镜以及制造商推荐的滤光片
【储存要求及有效期】
2~8℃储存。
不要使用超出标签上有效期的试剂。
未拆封的试剂盒2~8℃储存可稳定至标示有效期的月末。
拆封后试剂的储存
试剂的稳定性及操作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试剂以防微生物污染。
仅使用试验所需量的吸附剂、PBS、质控血清和结合物溶液,剩余的试剂不要倒回瓶中。
PBS溶解后储存在2~8 ºC,如出现浑浊请勿使用。
对于试剂盒内试剂的不正确操作,VIRCELL, S.L.将不对其试验结果负责。
【适用仪器】
荧光显微镜
【注意事项】
1. 仅用于体外诊断。
仅限专业人员使用。
2. 仅使用试剂盒内的组分,不要混用不同试剂盒或不同厂家的试剂组分。
只有PBS、吸附剂、封闭介质和载玻片可与其他批次VIRCELL IFA试剂盒通用,其它组分同批次可以混用。
3. 每步操作必须使用干净吸头,仅使用干净的耗材,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
4. 包装如有损坏请勿使用。
5. 切勿用嘴吸移液管加样。
6. 本试剂盒中的吸附剂、结合物和质控血清含有动物源性物质,质控血清还含有人源性物质。
尽管本试剂盒中的人血清质控品已经测试为HBsAg、HCV抗体和HIV抗体阴性,质控血清和病人样本仍应作为潜在感染性物质进行处理。
孔内包被的经灭活
的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 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也仍应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并小心处置。
目前没有方法可以确保这些或其他感染性物质不存在,因此所有的材料应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进行处置,应遵守当地关于临床废弃物处理的法规。
7. 结合物、吸附剂、封闭介质和质控品含有叠氮钠(浓度<0.1%),避免接触酸和重金属。
8. 封闭介质含有甘油,请勿接触酸和暴露在高温下。
9. 伊文斯蓝(浓度<0.1%)是一种致癌物。
请勿接触皮肤和眼睛。
万一接触到该溶液,用水彻底冲洗并到医院检查。
10. 仅按本说明书进行操作,不遵守规定的温育时间和温度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11. 载玻片上病人样本交叉污染会导致错误结果,要小心操作防止发生。
12. 显微镜光学系统、光源条件和类型会影响荧光质量。
13. 不要将试剂不必要地放置在室温下过长的时间。
14. 每个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
不要分割,也不要再使用没有用过的孔。
15. 试剂盒里的玻璃组分破碎时可能伤及身体,小心处理。
16. 吸附剂加入样本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沉淀出现。
【样本要求】
需由专业人员无菌静脉穿刺采集血液。
使用消毒或无菌技术能保持样本的完整性。
血清样本采集后2~8 ºC 冷藏,如7天内不检测,则应冷冻(-20ºC )保存。
不要反复冻融以防止免疫球蛋白滴度降低,特别是IgM 。
不要使用高血脂或污染的血清。
若样本中含有微粒要离心使之澄清。
【检测方法】 *实验步骤
1. 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平衡至室温。
载玻片平衡至室温后再打开。
*实验前准备
只有PBS 需要预先配制。
将试剂
中的成分加入1L 蒸馏水中,摇匀直止完全溶解。
配好后储存在2-8ºC 。
2. 按1:1比例稀释血清标本,即25µL血清加入25µL
要稀释。
3. 用抗人IgG吸附剂处理稀释后的血清:将30µL稀释后的血清加入150µL吸附
剂中,彻底混匀。
质控血清和不需吸附剂处理。
处理后的血清要离心除去沉淀,以防干扰检测。
4. 在载玻片的每孔中加15µL吸附剂处理过的血清。
在一个载玻片的每孔中加入
15µL不稀释的阳性质控在另一个载玻片的每孔中加入15µL不稀释的阴性质控5. 将载玻片放入湿盒中,37℃温育90分钟。
6. 用的缓慢水流简单冲洗载玻片避免PBS直接冲入孔内)后,浸泡在PBS 中并放置在振荡器上轻轻摇动10分钟。
将载玻片在蒸馏水中简单蘸洗。
7. 载玻片自然风干。
8. 每孔加入15µL抗人IgM FITC结合物溶液
9. 将载玻片放入湿盒,37℃温育30分钟。
10. 重复6和7的洗涤步骤。
11. 每孔加1小滴封闭介质
12. 尽快用荧光显微镜在400倍放大率下观察结果。
如果不能立即观察,可将其避光放置于2-8ºC不超过24小时。
【内部质量控制】
每一批产品在放行前都要经过更加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Q.C.)的检验。
质控材料可溯源到经过内部确认的参考血清盘。
【有效性判断】
每一次试验都应设立阳性和阴性质控,以确认试验和试剂盒的有效性。
观察到的荧光模式应为:
阳性质控: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对阳性质控的1-15%细胞出现苹果绿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荧光(在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察到着色的合胞);军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荧光;支原体对阳性质控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质控: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没有荧光,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检测结果的解释】
阳性结果:可以观察到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对阳性血清的1-15%细胞的细胞核和胞浆出现苹果绿色荧光(在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察到着色的合胞);军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色荧光;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结果:可观察到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没有荧光,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如果所有细胞或第10孔出现荧光表明存在抗核或抗细胞抗体,不能判为阳性,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当质控孔中无荧光时一定要查明原因。
由于非军团菌感染的病人中经常出现交叉抗体,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价。
建议做较高稀释度的检测来提高阳性预测值。
呼吸道感染IgG联检试剂(PNEUMOSLIDE IgG)更适合于筛查试验。
对于广泛流行的疾病,可能会在一个标本中出现几个阳性结果。
呼吸道感染IgM联检试剂(PNEUMOSLIDE IgM)由于其高度特异性,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技术,因为IgM阳性不会超过3个月,但对重复感染灵敏度较低。
近期感染诊断的理想方法是同时使用呼吸道感染IgG联检试剂和呼吸道感染IgM联检试剂:IgM联检试剂适用于检测成人的第一个标本和儿童的第一、第二个标本,IgG联检试剂适用于检测成人的第二个标本。
与说明书中所列结果不同不能判为阳性。
在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的过程中,IgG和IgM抗体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初次感染时,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IgM和IgG均出现(IgM早于IgG出现);而再次感染时,在所有的情况下均不出现IgM,因此IgG的检测是唯一有用的诊断方法。
在许多疾病中病人的一生都可能存在高滴度的IgG,而IgM一般情况下仅在感染后2—3个月存在于血清中,因此是近期感染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本试剂盒用于检测人血清。
2. 建议用户仔细阅读和理解说明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特别是样本和试剂的正确吸取以及仔细的洗板、温育的时间控制对获得准确结果都是很重要的。
3. 样本的检测结果应与临床评价以及其他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4. 本检测不能指出感染部位,不能单独使用。
5.抗体水平无显著上升时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6.在感染早期采集的样本可能是检测不到IgG的,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IgM检测,或者在14-21天后采集第二个血清样本,并与原标本同时检测来确定是否发生血清转换。
7.婴儿的IgG检测结果要作谨慎解释,因为出生前母体的IgG被动的传递给了胎儿。
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IgM检测是更为有用感染标志物。
8.单一样本抗体检测结果不能帮助作出近期感染的诊断。
应采集成对样本(急性期和康复期)同时检测来观察血清转化或抗体水平的明显升高。
9.对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血清,用IFA检测时,支原体、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会在细胞上发生非特异性反应,这些血清不能用本方法评价。
质控孔用于检测这种现象。
在嗜肺军团菌和Q热立克次体中,有时血清会含有与卵抗原反应的抗体,所以使用卵黄囊固定抗原会出现非特异性荧光。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该血清就不能用IFA进行分析了。
10. 未对本检测在疗效随访方面的性能做过评估。
11. 除了肺炎外,未对本技术在肺炎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方面的性能作过评估。
【产品性能指标】
1. 灵敏度和特异性
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
与另一个商品化的IFA试剂盒对照检测82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肺炎支原体
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62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Q热立克次体
与另一个商品化的IFA试剂盒对照检测74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肺炎衣原体
与另一个商品化的IFA试剂盒对照检测61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腺病毒
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74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97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甲型流感病毒
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46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乙型流感病毒
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40份血清样本,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与一种ELISA试剂盒对照检测36份血清样本。
结果如下:
有非特异性反应的的血清从最终计算中删除。
2.精密度
分析内精密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同一个操作人员在同一次试验中对3份血清(2份阳性和1份阴性)分别进行5组加样检测。
结果:滴度变化不超过一个稀释度。
分析间精密度:
在5种不同条件下(不同操作人员或不同试验日期)对3份血清(2份阳性和1份阴性)进行检测。
结果:滴度变化不超过一个稀释度。
3. 交叉反应和干扰
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
检测20份细菌综合病症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Q热立克次体)、革兰氏阴性细菌(布鲁氏菌,沙门氏菌)和抗核抗体阳性血清样本。
肺炎支原体
检测12份细菌综合病症组(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Q热立克次体)阳性血清样本。
Q热立克次体
检测20份细菌综合病症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同种属的细菌(发疹伤寒等的病原体)和抗核抗体阳性血清样本。
肺炎衣原体
检测20份细菌综合病症组(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和肺炎支原体),同种属的细菌(发疹伤寒等的病原体)和抗核抗体阳性血清样本。
腺病毒
检测8份病毒综合病症组(RS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样本。
呼吸道合胞病毒
检测10份病毒综合病症组(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或根据病毒分类(麻疹)阳性血清样本。
甲型流感病毒
检测8份病毒综合病症组(RSV、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阳性的血清样本。
乙型流感病毒
检测8份病毒综合病症组(RSV、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样本。
副流感病毒血清1、2和3型
检测8份病毒综合病症组(RS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阳性血清样本。
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本试剂盒与上述参考品无交叉反应或干扰,从而证实了该试剂盒的特异性反应。
其它干扰研究
对25份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进行了2种病毒和2种细菌抗原IgG和IgM 抗体的检测。
对另外两份血清进行了每种抗原IgG 和IgM抗体的检测。
在IgM检测中,用抗IgG抗体对血清进行了吸附处理。
结果显示,吸附剂可以有效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
经验证,吸附剂也可以有效地避免IgG抗体过量造成的假阴性。
【标签符号】
体外诊断用医疗器械
使用有效期
8ºC
储存条件2-8ºC
2ºC
x
可用于检测的次数(规格)
批号
目录号
使用说明书
每个载玻片上反应孔的数量
【简明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
1. Berdal, B. P.; Fields, P. I., and Melbye, H. Chlamydia pneumonia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gh titres in the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Scand J Infect Dis. 1991; 23(3):305-7.
2. Buchner, Y. I.; Heath, R. B.; Collins, J. V., and Pattison, J. R. Serum IgM antibody and influenza A infection. J Clin Pathol. 1977 Aug; 30(8):723-7.
3. Champsaur, H.; Fattal-German, M., and Arranhado, 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viral immunoglobulin M determination by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J Clin Microbiol. 1988 Feb; 26(2):328-32.
4. De Ory, F.; Echevarria, J. M.; Pelaz, C.; Tellez, A.; Mateo, M. A., and Lopez, J. Detection of specific IgM antibod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n outbreak of pneumonia due to Legionella pneumophila serogroup 1.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0 Feb; 6(2):64-9.
5. Dupuis, G.; Peter, O.; Peacock, M.; Burgdorfer, W., and Haller, E. Immunoglobulin responses in acute Q fever. J Clin Microbiol. 1985 Oct; 22(4):484-7.
6. Echevarria, J. M.; Leon, P.; Balfagon, P.; Lopez, J. A., and Fernandez, M. V.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by microparticle agglutination and antibody-capture enzyme-immunoassay.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0 Mar; 9(3):217-20.
7. Edelstein.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Legionella. En Rose, N.R., Conway de Macario,
E., Fahey, J.L., Friedman, H., Penn, G.M. (eds). Manu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Immunology (4ª Ed)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Washington. 1992. pp:459-466.
8. Field, P. R.; Hunt, J. G., and Murphy, A. M. Detection and persistence of specific IgM antibody to Coxiella burnetii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 comparison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and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s. J Infect Dis. 1983 Sep; 148(3):477-87.
9. Grdanoska T; Petrovska M; Cvetkovic D; Kotevska V; Dokic-Trajkovska E; Kondova I, and Panovski N. Pneumo-slide: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uman respiratory infections. 2nd Balkan Conference of Microbiology. Thessaloniki. 2001.
^` 10. Hunt, J. G.; Field, P. R., and Murphy, A. M. Immunoglobulin responses to Coxiella burnetii (Q fever): single-serum diagnosis of acute infection, using an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Infect Immun. 1983 Feb; 39(2):977-81.
11. Julkunen, I.; Lehtomaki, K., and Hovi, T. Immunoglobulin class-specific serological responses to adenovirus in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f young adult men. J Clin Microbiol. 1986 Jul; 24(1):112-5.
12. Korppi, M.; Halonen, P.; Kleemola, M., and Launiala, K. The role of parainfluenza viruses in inspiratory difficulties in children. Acta Paediatr Scand. 1988 Jan; 77(1):105-11.
13. Lee, S. H.; Charoenying, S.; Brennan, T.; Markowski, M., and Mayo, D. 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ree serologic method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ies. Am J Clin Pathol. 1989 Sep; 92(3):342-7.
14. Peter, O.; Dupuis, G.; Peacock, M. G., and Burgdorfer, W. Comparison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omplement fixation and indirect fluorescent-antibody tests for detection of Coxiella burnetii antibody. J Clin Microbiol. 1987 Jun; 25(6):1063-7.
15. Toms, G. L.; Webb, M. S.; Milner, P. D.; Milner, A. D.; Routledge, E. G.; Scott, R.; Stokes, G. M.; Swarbrick, A., and Taylor, C. E. IgG and IgM antibodies to viral glycoproteins i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s of graded severity. Arch Dis Child. 1989 Dec; 64(12):1661-5.
16. Urquhart, G. E. Serum IgM and IgA responses in influenza A infections. J Clin Pathol. 1974 Mar; 27(3):198-201.
17. Vikerfors, T.; Grandien, M.; Johansson, M., and Pettersson, C. A. Detection of an immunoglobulin M response in the elderl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J Clin Microbiol. 1988 May; 26(5):808-11.
18. Vikerfors, T.; Lindegren, G.; Grandien, M., and van der Logt, J. Diagnosis of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s by detection of specific immunoglobulins M, A, and G in serum. J Clin Microbiol. 1989 Mar; 27(3):453-8.
19. Welliver, R. C. Detection,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s. Clin Microbiol Rev. 1988 Jan; 1(1):27-39.
20. Wilkinson, H. W.; Cruce, D. D., and Broome, C. V. Validation of Legionella pneumophila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with epidemic sera. J Clin Microbiol. 1981 Jan; 13(1):139-46.
21. Zimmerman, S. E.; French, M. L.; Allen, S. D.; Wilson, E., and Kohler, R. B. 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 titers in the diagnosis of Legionnaires disease. J Clin Microbiol. 1982 Dec; 16(6):1007-11.
^`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产品标准编号】
【说明书批准日期及修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