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
B.乙图: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
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
解析:B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体发光,所以验钞机可以利用紫外线的这一性质来辨别钱币的真伪,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的镜面反射,所以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故B错误,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孩成像是小孔成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中的四种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图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色光,故只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混合成白光
C.图丙紫外线验钞机工作时发出的紫光是紫外线
D.图丁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D
解析:D
A.图甲的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原色混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故B错误;
C.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是看不见的,紫外线验钞机工作时发出是紫光而不是紫外线,故C错误;
D.人体温度越高的位置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所以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
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
解析:D
【分析】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

(4)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A.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
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建筑物反射的光线经水面反射成像,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风雨过后,太阳光经过空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折射后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等现象,考查面比较全。

4.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30cm处以4cm/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靠近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8cm/s
C.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2cm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D
解析:D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若铅笔以4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4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B错误;
C.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4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
==⨯=
4cm/s2s8cm
s vt
2s后物距为
l s
=-=-=
30cm30cm8cm22cm
像距也为22cm,所以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44cm,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所用物理原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一叶障目——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A
解析:A
A.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乙图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C.丙图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镜间的距离无关
D.丁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B
解析:B
A.手影也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是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某班的学习共同体在一起研讨所学过的知识。

其中合理的是()
A.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
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
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C
解析:C
A.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像与物大小相同,水中的“树”和岸上的树大小应该相同。

故A错误;
B.看到池水“变”浅,是池底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所看到的池底的虚像,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因此看起来池水变浅。

故B 错误;
C.利用三棱镜可以将不同颜色的色光分离开,用来研究光的色散。

故C正确;
D.紫外线可以灭菌,但不可以用来遥控,遥控应用的是红外线。

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因为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是()
A.手影的形成
B.月亮的“倒影”
C.玻璃幕墙光污染
D.笔在水面处“折断”D
解析:D
A.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月亮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光污染,是当日光和人工光照射到玻璃表面上时由于玻璃的镜面反射而产生的眩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由水中入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

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A
解析:A
日环食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
A.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利用了透镜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海市蜃楼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反射B
解析:B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一只小鸟在美丽的西湖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10m,小鸟距水面3m,映在平静湖面上的鸟的“倒影”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____m。

虚反射6
解析:虚反射6
[1][2]“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照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了物体的像,像是虚像。

[3]“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为小鸟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m,所以“倒影”距小鸟6m。

12.如图所示,一位身高1.7m的市民正站在2m高平面玻璃制的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

(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属于光的______现象;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该市民是______;
(2)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该市民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门上成完整的像;(3)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所成的两个像的位置______(选填“重合”或“不重合”);
(4)若该市民以1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玻璃门中的像会相当于该市民的速度为
______m/s。

折射运动能重合2
解析:折射运动能重合 2
(1)[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门,再从玻璃门射向空气的两次折射。

[2]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地铁和市民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市民是运动的。

(2)[3]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玻璃门成像因此该市民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4)[5]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该市民以1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时,镜中玻璃门中的像会以相对于该市民
1m/s×2=2m/s
的速度走向玻璃门。

13.如图,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乙同学背着月光走,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______(选填“亮”或“暗”),甲同学迎着月光走,看到水面比路面______(选填“亮”或“暗”),这实际上包含着光的反射的知识。

暗亮
解析:暗亮
[1][2]光遇到物体会反射,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直接反射到人眼睛里,而水面反光能力较地面强,所以发亮的是水;而背着月光走时,月光反射到人前面,看不到反射光,而地面的散射光会有些进入到人的眼睛,所以较暗的是水。

14.身高为1.7m的小明,站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高度为1.5m的平面镜前6m处,则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镜中的像的高度为________m;如果小明向平面镜走近2m,则镜中的像到小明的距离为________m,像的高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8不变
解析:1.78不变
[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则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6m处,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6m。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7m的小明,他镜中所成的像高也是1.7m。

[3]如果小明向平面镜走近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6m-2m=4m
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m,则镜中的像到小明的距离为
4m+4m=8m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不管是靠近平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他像的大小都不会改变,他的像高是1.7m。

15.身高1.6米的小芳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 2.5 米处,则像到她的距离是_______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解析:不变
[1]由题意知,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即物距为2.5m,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像距等于物距,那么像距也为2.5m。

所以小芳与她的像的距离为
2.5m+2.5m=5m
[2]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也不变。

16.如图所示,小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这时她______(能/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_m/s,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能1不变
解析:能1不变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所以,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3m。

[2]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镜后并无光线,所以,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这时她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镜面靠近的速度也为0.5m/s,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1m/s。

[4]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17.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

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_________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凸面镜汽化超声波
解析:凸面镜汽化超声波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

[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

18.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

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当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动时,液面将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50°降低
解析:50°降低
[1]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
90°-40°=50°
又因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

[2]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动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所以液面降低。

1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

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度(填数字),分界面______侧为玻璃。

(选填“上”“下”“左”或“右”)
OF45左
解析:OF45左
[1][2][3]由图可知
∠=∠-∠=︒-︒=︒=∠
COE COB BOE COF
9060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D为法线,AB为界面;因
DOG COE
∠>∠
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知,界面左侧为玻璃,右侧为空气,则OE为入射光线,OF为反
射光线,OG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45°。

20.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

5
解析:5
[1]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距等于物距,已知此人距离平面镜4m,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4m,所以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
4m+4m=8m
[2]由题意可知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1.5s后走的路程为
1m/s 1.5s=1.5m
s vt
==⨯
则此时它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4m-1.5m=2.5m
由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此时人和像的距离为
2.5m+2.5m=5m
三、解答题
21.我国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模型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00m/s,用大炮瞄准模型飞机,开炮后经1.6s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再经4.8s听到爆炸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 炮弹命中模型飞机后先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后再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求从开炮到模型飞机爆炸,模型飞机飞行的距离;______
(3) 求模型飞机爆炸时离炮口的距离;______
(4) 求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______
解析:大于640m1632m1020m/s
解:(1)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为3⨯108m/s,空气中声速近似为340m/s,故炮弹命中模型飞机后先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后再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的距离
s飞机=v飞机t=400m/s⨯1.6s=640m
(3)飞机爆炸时到炮口的距离
s=v声t声=340m/s⨯4.8s=1632m
(4) 炮弹飞行的速度
v炮弹=s
t

1632m
1.6s
=1020m/s
答:(2) 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了640m;
(3) 飞机爆炸时离炮口1632m;
(4) 炮弹的飞行速度是1020m/s。

2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1)煮鸡蛋和玉米棒子时用水煮,而炸油条和麻花时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成熟所需达到的___________。

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
没那么刺骨,是因为护肤霜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蒸发吸热。

(2)烧开水时,小明发现在离壶嘴远一些的地方有“白气”,妈妈让他注意安全,并告诉他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
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日常生活所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晴朗的早上,在湖边散步时,看到“鱼儿在云中游,鸟儿在水中飞”,观察到的“游鱼”是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___________形成的像,像的位置要比鱼实际的位置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水中“飞鸟”是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空气中的小鸟离水面的距离是2m,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离水面___________m;若小鸟飞行的高度增大,则它在水中倒影的大小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有时我们被水面反射的阳光“刺得眼花”,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___________反射造成的。

解析:温度减慢液化放压缩体积折射浅虚2不变镜面
(1)[1]煮鸡蛋和玉米棒子时用水煮,而炸油条和麻花时用菜油炸,是因为煮鸡蛋和玉米棒子需要的温度低,而炸油条和麻花时需要的温度高,因为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所以煮鸡蛋和玉米棒子时用水煮,而炸油条和麻花时用菜油炸。

[2]脸上涂些护肤霜后,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减慢了水蒸气的蒸发。

(2)[3][4]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释放一部分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

[5]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6][7]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即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眼睛看到的“游鱼”是鱼的虚像,要比真实的鱼深度要浅一点。

[8][9][10]水中“飞鸟”是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等距,所以空气中的小鸟离水面的距离是2m,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离水面也是2m,且大小不变。

[1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个方向,当我们被水面反射的阳光“刺得眼花”时,说明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2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________;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_;
(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

解析:
(1)(2)[1][2]由题意可知,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连接OA 是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定律过O点作界面的垂线即法线,在法线的左边取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角的另一边即为入射光线;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向法线偏折,在水中偏向法线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3]由图可知,A点到镜面的距离为15.0c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得A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点A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等于15.0cm,
所以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30.0cm。

24.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月球发射激光束,经反射后被接收,激光束从发出到接收共需2.56s。

(1)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理由是_____;
(2)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千米?_____(光的速度为3×108 m/s)
解析:不能;真空不能传声或月球与地球之间有真空; 3.84×105km。

【分析】
本题考查声的传播条件及路程的计算。

(1)[1][2]超声波是声音,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2)[3]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1
t=⨯=
2.56s 1.28s
2
所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ct=3×108m/s×1.28s=3.84×108m=3.84×105km
25.小雨要通过竖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射至地铁车站A,需要哪些器材?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
(______)
解析:
[1]需要两块平面镜。

[2]先平行于井筒竖直向下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过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最后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上面的平面镜,再根据反射光线平行射向地铁车站A,则做出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和平行射向地铁车站A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下面的平面镜;
如图所示:
26.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
石墨烯不仅“最薄、最强”,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导体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触摸屏、发光板、太阳能电池、柔性电子产品、智能服装、显示器、飞机材料、防弹衣等
【解析】
(1)石墨烯和铜一样具有出色的导电性,所以石墨烯是导体.
(2)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柔性电子产品、智能服装、超轻型飞机材料、防弹衣、太空电梯等.
27.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爽正在家里窗台下做作业,但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请你设想一下,
(1)他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还有一个什么疑问?(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问题不用回答)
(2)小爽记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0×108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于是,他想探测打雷处距离他有多远?他动了动脑筋,用自己的电子手表测出了看到闪电后经过t=2 s钟便听到雷声的时间,而后算了算,结果就出来了.请你粗略地将他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写出来.
解析: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v=s t
得,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s=vt=340 m/s×2 s=680 m.
(1)根据题意知道,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看到的应是闪电,听到的应是雷声,所以,他的疑问可能是: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由于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传播时间忽略不计),雷声传播的时间为2s,所以,由v=s/t可知,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是:s=vt=340m/s×2s=680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应用,解题的关键知道是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看到闪电后到听到雷声这段时间就是雷声传播的时间.
28.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记者张宏明通讯员刘兆清)福山区一姓王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的缘故,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又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了解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光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
(l)绿色蔬菜喜爱______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______ 颜色的光;
(3)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原因是______;(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白布能反射_____颜色的光,能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二是利用_______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解析:其它红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所有漫反射
(1)绿色蔬菜之所以呈现绿色,是由于它只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因此绿色蔬菜喜欢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2)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它喜欢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3)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所以黑很少;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因为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光遇到粗糙的物体会发生漫反射,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