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课题研究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结题资料
过程资料目录
1.课题实施方案
2.调查问卷及分析
3.调查报告
4.课堂观察及分析
5.课堂实录
6.学导案设计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从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聚焦学生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学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课堂转型在世界各国缓缓地进展着。
各国都开展着课堂转型的“静悄悄的革命”。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
全国许多中小学都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行课改中摸索出的各自课堂转型的模式,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其核心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些经验表明,课堂转型,最根本的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转型最核心的是课堂互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我们学校在承担省级课题《“一三五”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细化该“学导课堂模式”的研究,把课堂转型作为主要任务,研究学导课堂教学教师导学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学生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在近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深感学导课堂模式的深化与普及还存在着观念障碍和制度障碍,还存在着策略研究上的局限性。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选择《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专家的指引下,取得课堂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二、研究选题的理论依据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翻转课堂”均为学生的自主学
习提供问题情境,构建师生互动的机制,是这一研究的原始形态。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课堂转型的研究都涉及到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揭示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自我角色认同会影响教师处理教学中各种关系的方式,强调教师角色转换对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
我校探索基于学导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侧重点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行为,并通过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参与,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最终归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和方法。
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包括:校本研修中的角色体验、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体验、自我反思中的角色体验。
教师角色转换的方法包括:角色期望的学习、角色扮演的体验、角色冲突的调解、角色沟通等。
2.研究学导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包括学导案的设计策略、教学对话策略、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学法指导策略、教学评价策略、课堂强化策略、学生学习行为调节策略。
3.研究课堂媒体呈示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媒体呈示的时机、种类与学生即时学情的适切性策略,教师媒体呈示的时机、种类与学习内容的融洽性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是“学导课堂模式”研究的继续,对于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教师深化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理念的理解,深化对“先学后
导”、“学导结合”、“以导促学”原则的理解,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灌输中心”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是通过研究过程,组织教师深化探究课堂互动的策略,让教师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设计。
三是把评价作为一种研究工具,让教师通过评价来反思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五、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法:教师须先确定观察主题,进行行为分类,制定观察表,进行课堂观察。
根据观察记录的分析,提出课堂互动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策略。
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实践反思的镜子。
教师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2.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学中课堂互动低效事例的分析,在同伴互助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寻找到解决课堂习惯培养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媒体呈示问题、教学评价问题、等问题的有效策略。
3.调查(测验)法:教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前测、后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自学兴趣、态度、能力、习惯、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等现状,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有效性、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主要采取“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多轮”和“多人同课循环”等课例研究的形式,教学目标制定、调整与落实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学导案设计变式研究、学情分析有效性策略研究、学法指导有效性策略研究、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有效性策略研究。
、
六、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11月)成立课题研究和分主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确定分主题研究的年级和教师,按主题开展培训。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分两阶段开展分主题研究。
其中:2015年11月——2016年3月,开展课例研究;
4月、5月,开展中期检查,通过数据信息采集、分析,进行效果评价,同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典型课例。
3.第三阶段,总结、整合、提升阶段:(2016年6月)分主题总结,整合研究,形成各类变式的课例,各类有效性策略的成果。
七、研究预期成果: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形成若干篇研究论文。
3.形成若干典型案例。
4.编撰优秀学导案。
5.刻录相关课堂教学视频。
八、研究的组织管理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乔丰年(校长)
副组长:何焕利(副校长)
学术秘书:闵卫强(教导处主任)
成员:陈林(副校长)拜敏娟(副校长)李盈利(副校长)武亚娟(副校长)王群英(工会主席)董琳娜(教研室主任)
闫敏娜(教研室副主任)张朝晖(教导处副主任)
周春妮(教导处副主任)
(二)课题指导小组
王昌民(渭南师范学院教授)
李晓燕(渭南市实验小学监察员)
闵渭安(临渭区教育局局长)
邢唯远(临渭区教育局副局长)
赵根全(临渭区教研室主任)
杨晓蓉(临渭区教研室副主任)
2015年9月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调查问卷
(教师卷)
渭南市实验小学
一、问卷填写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30岁 B、31-40岁C、40岁以上
3、您的教龄() A、1-2年B、3-5年C、6-10年D、10年以上
二、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
A.管理者、控制者
B.指导者
C.促进者、合作者
三、你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属于()
A.新课程改革理念
B.充满智慧,有激情
C.传统教育观念
D.思想贫乏,缺乏激情
四、你喜欢课堂上哪种教学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
B.学生间合作互助解决问题
C.老师帮助下自己解决
五、下列学习方式,应该倡导的有()(可多选)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被动接受学习
六、关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有()多选题
A.教学是课程创作与开发的过程
B.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C.教学注重过程
D.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七、你关注过课堂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吗,你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怎样?()
A.非常重要
B.可有可无
C.完全不需要 D比较重要
八、你希望通过哪那种方式来实现互教互学?()多选题
A.师问生答
B.生问师答
C.小组合作学习
D.小组竞赛
E.其他
九、课堂内的评价方式你最喜欢(),最常用()
A.学生互评
B.小组评价
C.师生共评
D.自我评价
十、对课堂教学中自己满意的方面()
A.授课有条理
B.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C.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互动D能让学生学到实用的东西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调查问卷
(学生卷)
渭南市实验小学
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认知情况,找到影响师生互动的相关因素,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调查,请如实填写以下问卷,谢谢合作!
1.在本学期的课堂上,你与同学之间有过交流合作吗?( )
A.比较多 B.偶尔有 C.没有
2.你所在班级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哪一种?( )
A.教师讲,学生听
B.师生共同探讨
C.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
3.你的老师( )要求、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活动来解决问题。
A.经常 B.很少 C.从不
4.以下哪种师生互动方式是你常见的互动方式()
A. 课堂共同探究
B. 课后问答
C. 老师讲解,很少提问
D.老师经常提问,启发学生
5.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A.课堂气氛活跃
B. 课堂气氛安静
C. 课堂上不受约束
D. 课堂气氛紧张
6.课堂上老师与你们的互动情况是怎样的()
A.老师自顾自讲解
B.老师和学生有问答的互动过程
C.老师和学生有多种互动,互相启发
D. 老师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
7.遇到问题时,老师会与我们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A.从不
B.很少
C. 有时
D.经常
E.总是
8.你认为课堂上的小组活动()
A.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喜欢
B.对自己学习没有帮助,不喜欢
C.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D.可以与同学交流想法,多方面考虑问题
9.你希望和老师通过哪种方式来互动() [多选题]
A. 师问生答
B. 生问师答
C.小组合作学习
D.小组竞赛
10.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是怎样参与互动的()
A.旁听小组讨论
B. 指导学生讨论
C.共同思考讨论
D.没有参与,等待结果
调查问卷分析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臵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臵。
新课程目标能否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关键。
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已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渭南市实验小学于2016年5月对我校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以及课堂互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为渭南市实验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其中,男教师16人,女教师68人;学生66人,高、中、低段学生各22人。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针对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学校从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定位的转变及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方面,设计了包含20个题目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
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老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教师倾向于学生间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认为师生互教互学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交互的影响。
虽然有2.6%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但97.4%的教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有着清晰、强烈的角色转换意识。
这其中又有76.5%的教师能够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共同研究。
而且,调查结果显示,师生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
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互教互学”学习模式下的教师,“不是轻松,而是要求更高”的判断是有道理和实践依据的。
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模式,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从学生调查问卷来看,本次调查共发放卷66份,回收问卷66份,其中有效问卷63份。
调查表明:学生对本次问卷很重视,参与调查的学生态度认真,对课堂教学很关注,特别是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极其认可,兴致很高,同时也给课堂教学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调查问卷中,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方法改进和角色转变是非常受学生喜欢的,并提出了很多种方法,例如: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讲授式、互动式等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常用到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但也有9%的学生不太喜欢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认为上课只要认真自己认真听讲即可。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师生课堂的互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课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臵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臵。
新课程目标能否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关键。
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已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为了了解教师角色转换和课堂互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帮助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做此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6年5月
三、调查对象:
渭南市实验小学的150名教师和66名学生,共发放教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其中,男教师16人,女教师68人;学生66人,高、中、低段学生各22人。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五、调查内容:
针对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学校从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定位的转变及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方面,设计了包含20个题目的调查问卷。
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总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未来社会的主人。
”学生观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的教师观逐步形成。
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老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教师倾向于学生间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师的认识也逐渐统一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上轨道上来,不再是单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而是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新质量观正在形成,而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认为师生互教互学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交互的影响。
虽然有2.6%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但97.4%的教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有着清晰、强烈的角色转换意识。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学活动组织者。
跟以往单一的老师主讲、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不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中许多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精心的组织和安排,老师也一改往日只备教学内容,百分之七十七的教师把创设课堂情境、设计课堂互动流程和师生互动安排在备课内容里。
2、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百分之八十八的教师认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扮演“传道者”,更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76.5%的教师能够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共同研究。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不再是教师演讲的顺从,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建构者。
调查显示,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百分之九十的教师会创造一定条件,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并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体验探寻知识的快乐。
教师参与到讨论中,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师生互动的变化
在调查问卷中,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方法改进和角色转变是非常受学生喜欢的,并提出了很多种方法,例如: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讲授式、互动式等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常用到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但也有9%的学生不太喜欢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认为上课只要认真自己认真听讲即可。
师生互动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互教互学”学习模式下的教师,“不是轻松,而是要求更高”的判断是有道理和实践依据的。
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模式,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四)教师角色转换和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受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定势,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这些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摒弃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中心,把考试作为教学标尺和法宝的错误观念,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
学模式,因材施教,鼓励和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德”“能”“勤”“绩”四方面指标综合量化进行考核,但实际而言,教师评价的终极标准还重点落在“绩”即“教学成绩”上。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部分教师不容易转变角色,适应新课程需要。
因此,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必须真正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重结果、重评比的单一教师评价体系,建立重过程、重发展的多元教师评价体系,力求全面、合理、准确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总之,我校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师生课堂的互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时间:4.20课题:比大小观察人:刘潇观察小组与人数:6人
时间:2016.4.20 课题:比大小观察人:周春妮观察人数:6人
观察点3:学导课堂师生互动情境创设下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量表
时间: 2016.4.20 课题:比大小观察人:董琳娜观察小组与人数:6人
精心完善表格促学生主动参与
---四数《比大小》情境创设下学导课堂学生的“学”的观察分析
渭南市实验小学刘潇
各位老师好!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步骤,会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和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学导课堂,师生互动情境创设下,重点观察学生的学。
第一次研修。
我重点观察研习部分学生学的状态,李老师充分地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创设了师生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达到群体智慧分享,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发表解决问题的看法,并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上学生动得有效。
第二次研修。
我加入了践习部分的观察。
学生答复问题时比较积极,教师在激励学生答复时用的语言也很有艺术,在本节课上,老师加入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小数的比较方法,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相互交换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第三次研修。
在观察研习和践习中学生的学的基础上,我加入了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下,知识点的备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填涂,勾画等动手实践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深入思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知识点,并能讲出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本课一开始,老师创设了操场上立定跳远,跳高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全神贯注,被刚刚进入学校时,所看到的亲切场景引入新课,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情境为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后续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新知探究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在跳高和跳远的情境中探究新课知识点,学生面对数据,自主探索,提出了自已的问题:谁跳的高,谁跳的远。
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先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呢?在此,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卡进行探究,同时自我探索,学生比较方法多样,有的用面积模型,有的用数线,有的用数位表,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学习效果优,探究气氛浓。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到位,明白了在面积模型中,所涂面积大的数就大,在数线上,靠右的数比较大,在列数位表比较时,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
学习效果优,知识点理解透彻。
在研习小结部分,学生自选喜欢的比较方法,并向大家讲述,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