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7篇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1
从“金玉良缘”阴谋实施的过程来看,是相当成功的。
不仅搅得宝玉和黛玉吵吵闹闹,而且也着实让贾母大伤脑筋。
而更可怕的是,居然连元妃也参与了进来,“王氏集团”的力量可谓强大。
在“王氏集团”的行动得到了元妃的支持后,王夫人就开始以未来贾府“掌门人”的身份在贾母面前“耍大牌”了,去陪贾母打醮,竟说“身体不适”,而在得知自己不去,贾母要去并还带很多人去的时候,王夫人竟说了一句“还是那么高兴”,她以为,贾母既知元妃认同“金玉良缘”,那贾母应该郁闷、悲哀,怎么还那么高兴呢?冷嘲热讽、幸灾乐祸的“敌意”表露无遗。
这些,难道贾母看不出来?不!贾母肯定看出来了。
她不仅要去,而且看见大家都要去,“越发心中欢喜”。
为什么?因为她要在清虚观破解“金玉良缘”的阴谋,当然人去得越多越好,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这位“金玉良缘”阴谋的另一位主谋也去。
当年宝玉的祖父荣国公的“出家替身”张道士在打醮途中“突然”为宝玉“提亲”。
说是一户人家的小姐“今年十五岁了”,而且“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宝玉。
巧的是,就在小说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刚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巧合”,而且宝钗的模样智慧、薛家的根基家当,当然也配得上宝玉和贾家。
这不是暗指宝钗又是指谁呢?可是贾母这精明的老太太说什么呢?只见贾母轻描淡写的说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
便是那穷家子,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说得多么巧,既然你是道士,那我也胡诌个和尚,你说根基相当,我偏说穷也没关系。
就这样,一场阴谋又被老太太巧妙化解了。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2
大观园中最素洁的地方非蘅芜院莫属了。
院中无多余的花草,只有从西域而来的种种香草;院内也不过是雪白一片,最亮的也只有那土陶瓶里的几朵野菊。
她本为一小姑娘,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稳重。
她是香的,亦是痴的。
薛宝钗她有着令宝玉看呆,令黛玉不及白皙皮肤。
她也很美,只是她得美少了些黛玉的俏皮,多了些她独有的冷漠。
她与香有着莫名的缘分,她生病时有冷香丸为她带来的冷香,她住的院子里有独特的香料。
宝钗她的香,不同于那些胭脂俗粉,她是一种夺冠群芳却又令人感到冷漠的香。
她所抽的花名,是牡丹。
而她也被众人称为如牡丹般雍容大气的宝姐姐。
只要有这位宝姐姐在,诸位大观园中的姊妹亦都信服于她。
只因为,她从不会拒绝任何人的请求,无论那个人是长辈,还是丫鬟,或是一直把她当眼中钉的林黛玉。
薛宝钗笔名“蘅芜君”,而她也能被称为一名真正的“女君子”。
她有着君子的才华,一个“东风卷的均匀”使人夸赞;一首螃蟹诗,让黛玉烧诗,令宝玉撕诗!她有着君子的气度,知道湘云拮据,替她承办螃蟹宴;得知邢岫烟当掉了衣服,又用自己的钱,将她的衣服赎回……几乎大观园中的所有人都有过宝钗的恩惠,如此之气度,《红楼》中也只有她一人。
她有着君子的智慧,凤姐生病期间,她的妙招不知挣了多少银子;黛玉说错话时,她也只等人少时方教育她……她的智慧,让黛玉敬重,也让众人信服!她拥有一颗八面玲珑晶莹心,让人不得不被她征服。
而她终究也被金玉良缘所迫害,只能独守空闺。
她可以与那些小姐一样抽泣,只可惜她是一朵博学敬重的牡丹,她就算再难过也必须将苦咽在肚中。
她的一片痴心,却被宝玉所践踏。
她太可怜了,因为她没有一个真正懂她的知己!
我多想再让几只蝴蝶飞过,那样她就能再多“快乐的美”一刻了!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3
《红楼梦》前六回中,林黛玉初入贾府这一段印象很深。
刚刚失去母亲的林黛玉,离开父亲,只身北上,投靠外祖母。
虽说外祖母是因为心疼黛玉,才执意接她入贾府照顾,但对当时的黛玉而言,外祖母是陌生的亲人,从未谋面,只在母亲口中听到些只言片语,心中自然十分忐忑,谨小慎微。
“这林黛玉常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
小心谨慎地打量着一路所见,后与外祖母及舅母、众姐妹、嫂子相见,“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也体现了黛玉的谨慎。
后与宝玉相见时,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只自己有,生气要摔玉,众人忙哄劝住,读到这里,我就在想,一路小心谨慎的黛玉该有多自责啊。
果然下文写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听蒋勋老师讲解才知道,林黛玉那时只有十二三岁,就又佩服起她来。
到贾家这样规矩森严的大家族,礼仪、言谈没出半点错,着实厉害。
十二三岁的我还是抗拒走亲戚,不知道要说什么,老是躲在妈妈身后的扭捏害羞的小孩子,对比之下实在佩服黛玉。
后文中讲林姑娘经常暗自落泪,自己看时觉得确实让人觉得厌烦,但想到她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又不免心疼。
记得我上高一时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开学前两周特别兴奋,新环境,新朋友,到第三周开始疯狂想家,白天上课,同学说说笑笑,不觉得。
到晚上睡觉时,就从枕头底下拿出全家福,默默流泪。
想黛玉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到全然陌生的环境,着实令人心疼。
再看黛玉常常暗自落泪就多了些理解。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4
读《红楼梦》的时候,谁又能忽视那个贯穿全书的主人公,那个出生时就口含着一块美玉的少年呢?
作者用一阙《西江月》写出了贾宝玉的“乖张怪癖”,并且还劝告人们“莫效此儿形状”,但作者又借着风月宝鉴告诉我们不要只看*正面,还要看背面想要表达的内容,当真事被隐去,我们该突破满纸假语存的字面意思去体会和探索其中的真意。
悲剧是对美好的毁灭,我相信作者写贾宝玉的形象也是如此。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那曾经浪漫的少年作为作者心目中对理想、对纯净、对世间美好的描摹与象征。
作者说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
他甚至不需要去懂世俗的事情,在贾府外强中干的时候,他心爱的林妹妹都会在心里替他们算计着各项出入,冰雪聪明的林妹妹说如今府上入不敷出,可贾宝玉却觉得总不至于把他们饿死。
少年不需要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需要在仕途经济上埋没了美玉的光芒,所以他纯净得近乎虚假,连物质的事情都不去考虑。
人也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能拥有纯真,拥有无条件的善良,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对他人报以温情的爱。
人一旦面临着世俗的谋生,便从珍珠变了鱼眼睛。
我相信贾宝玉是一个隐喻,那单纯明亮的少年总有一天会在时光里老去,失去青涩,忘却痴情,踏碎了竹马青梅。
大观园见证着他们生命中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美好,那时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还可以拥有明媚的微笑。
最终大厦倾颓,心事被掩埋,唯有白骨如山忘姓氏,所有往日的温柔翻作后来的哀伤。
作者只能让那个他心目中代表着理想的少年选择出家,因为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像当年一样相信着美好。
不被卷入这世俗的污浊。
雪地里大红衣服的他,是个最盛大的收场。
红尘茫茫,他看破了这世间的繁华如梦。
花朵含苞待放时是羞涩含蓄的美,盛放绽开时是热烈恣意的美,可枯萎时呢?作者不忍写他的枯萎,不忍让他成为乡野村夫,举止粗鄙、斤斤计较,为了五斗米折腰,只能把他送到佛门,归彼大荒。
我喜欢那略显凄凉的结局,少年留在岁月的岸上,那就够了,我不想看翩翩少年的老去,那如宝似玉的少年,不许人间见白头。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5
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对柯青的家世和出身风光的描写,只用了简短晦涩的文字:她是卫所生的更夫秦邦业抚养的弃婴。
她的小名是,台湾人都很漂亮,她的元素和贾家有些纠葛,配得上和贾蓉结婚。
这与贾氏家族极其看重血缘和权势,娶媳妇的标准极不相容。
况且宁国府的贾蓉已经传了三代,婚姻还能当儿戏吗?
只凭美貌,宁国府绝对不可能成为无足轻重的重要人物,“描写如黛玉如宝钗,却无黛玉之疾,可与婉约的宝钗相提并论”。
但是,她“能够尊重世界上的老一辈,接近世界上的下等人,充满圆润和完美,赢得了贾等人的青睐”。
第十三回,死封龙禁尉侍郎王熙凤,写了在京师出殡的特写。
通过巨大的场面和一丝不苟的细节,浓妆被轻轻涂抹,她使用的棺材,“这原本是钟毅王子用来翻剧的”,体现了她不同寻常的身份。
这样的富贵不是贾蓉的老婆能承受的。
看看他的闺房。
“当天武则天的镜室里有一面宝镜,上面有一个金盘,上面有飞燕站着跳舞。
盘子里装满了安禄山扔过来的木瓜,伤了太多牛奶。
上面是寿长公主与张殿下的卧榻,上吊的是同昌公主所作的帐。
”曹翁用夸张的描述展现了柯青的显贵和奢华,各种这样的描述可以肯定她不仅仅是把孩子遗弃在保健屋。
《红楼梦》年,史湘云有诗说“日月照天地”。
老师刘认为这句话恰逢当时的政局,而笔下人物的原型很可能是被抛弃的康熙朝太子之女,“太子翻剧年”。
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么优雅、纤细、浪漫的陌生女孩?很多人排斥秦可卿,最看不起的是她和公公的黑幕攀灰。
还有人曲解了红楼,红楼为秦可卿红杏出墙提供了很多理由。
他们认为没有成立基金会的理由。
像秦可卿这样一个陌生的女孩,在婀娜多姿的外形下,一定藏着一颗忧伤漂泊的心,那是那么的迷人和爱抚。
在她多愁善感的表面下,隐藏着这种无奈的徘徊,更令人心碎。
被华丽包裹的感情伤害比黑暗伤害更感人。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6
我有一偶像,极美。
芳名——林黛玉。
美在诗意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不错,她如花般温柔,似柳般多情。
她不仅眉宇间流露出缕缕诗意,还实为大观园中的一名文人骚客。
世上唯有她会怜葬花泣残红;世上有唯有她会才思敏捷咏秋菊。
如若她没有奇思妙想,又怎么会吟诵出“偷来梨芯三分白,借得梅花一魂”的诗句?如若她不傲立于芸
芸众生,又怎能吟出“孤标傲世偕谁赢,一样花开为底迟”的歌赋?呵,好一诗意女子,好一林黛玉!
美在聪慧
“言语巧偷鹦鹉舌,*分得凤凰毛。
”林黛玉不为是聪慧的,她初入贾府,时时留意,处处提防,步步为营,生恐羊入虎口。
她将贾府的一切明枪暗箭都看在眼中,却从不纠缠于是是非非,勾心斗角之中。
实为聪慧。
在贾宝玉抱病而卧的那一段。
她见向来深谙世故的凤姐,迟迟未来探望,心中不由得诧异,但想了想就释然了:凤姐留了个的心,怕是不肯私下帮忙,为了让贾母、王夫人等人瞧见,便少不了要打个“花胡哨”。
果不其然,凤姐就带着一大班人蜂拥而来,围住宝玉嘘寒问暖,林黛玉在一旁乖顺的瞧着,不吱声。
她向来爱憎分明,她可以含笑为赵姨娘让坐,却断然不会如薛宝钗一般曲意逢迎他人。
呵,好一聪慧女子,好一林黛玉!
美在真情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花雨”林黛玉不为实真性情,她的性格中有一种独有的清高和冷漠,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对世俗不屑一顾,这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面对扑面而来的流言蜚语,也如同掸去肩上积雪般轻描淡写毫不在意,也唯有她可以在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遐讳;她不喜巧言令色,总是言随心至。
呵,好一真情女子,好一林黛玉!
我崇拜林黛玉,她不仅生得容貌清丽,还兼有诗才,冰清玉洁。
实在为我的偶像!
写红楼梦的高考话题写作篇7
在今年最后一天,终于将《红楼梦》上下册全部读完了。
书中的人物各有归宿:有的生前不如意,但死后却登入极乐世界;有的曾经呼风唤雨,却在孤苦失
落中黯然离世;有的曾经遭遇不幸和波折,但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有的曾遍享人间富贵,但也不得不在无奈和不舍中撒手人寰。
全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充分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时不报,时候不到”这样朴素的哲学思想。
以史老太君为例,心地善良、善待他人、遇事豁达、明辩是非,最终了无遗憾的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与史老太君心性最相似的是薛宝钗,尽管有宝玉的不辞而别,想来也可拥有平安喜乐的一生。
以王熙凤为例,待人刻薄,心肠恨毒,自私自利,机关算尽,最终财散人亡。
全书给我的感觉,整体有些伤感,有这么多又漂亮、又聪明、又能干的人中俊杰英年早逝。
黛玉、凤姐、迎春、秦可卿、晴雯、鸳鸯、尤氏姐妹等等,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女子,都是这样的结局,这让人有些不忍和不安。
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对美貌女子的偏见,难道这样的人不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吗。
倒是袭人、平儿的结局还让人稍感安慰,也许还是由于他们这样不辞劳苦、朴实无华的性格吧。
全书的后四十回由他人撰写,还是能看到与前八十回明显的不同。
有一种感觉,前八十回体现出的典雅和精美在后四十回里再难看到。
后四十回的重点在于按照既有的故事主线,给书中的各种人物安配一个合理的结局,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但对于各种场面的铺陈,各种细节的描写等方面明显存在差距。
皇上对贾珍、贾赦、薛蟠等人的赦免也有些突兀,多少有些不合逻辑。
后四十回倒是读得很快,不必再去认真理解那些典雅华丽的语言。
总体感觉,《红楼梦》确实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好书,书中对建筑、音乐、服饰、民俗等的描写,全景展现了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全貌,对书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准确到位,确实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