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地貌(B卷提升篇)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单元卷(新教材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4章地貌》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20·台州市启超中学月考)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面小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B.沙丘
C.冲积扇D.沙滩
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1.C 2.B
【解析】
1.根据形态和位置判断,上图甲所示地貌呈扇形分布,位于河流出山口,该地貌的名称为冲积扇,C符合题意;三角洲位于河流河口,与图示地貌位置不同,排除A;沙丘和沙滩从形态到位置均与图中地貌不同,排除B、D。

故选C。

2.根据形态判断,图乙所示地貌为沙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沙丘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沉积,B符合题意;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等地貌,不会形成沙丘,排除A;风力侵蚀一般形成风蚀柱、风蚀洼地和裸岩荒漠,不会形成沙丘,排除C;流水沉积作用一般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等,不会形成沙丘,排除D。

故选B。

(2020·黑龙江工农·鹤岗一中月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3.D 4.C
【解析】
3.由图可看出,该河段为河流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因此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由图b可知,P岸堆积,T岸侵蚀,图a中的①和③符合此特征。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19·广东湛江·高一期末)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5.A 6.B
【解析】
5.图中a表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裸岩荒漠,①正确;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②正确;c表
示流水搬运作用,流水将泥沙搬运到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地区,③错误;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④错误。

故选A。

6.图中c为流水搬运,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在选项中只有②③和水有关,沙尘暴与风力作用有关,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干旱有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0·江苏启东中学月考)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槽形河谷B.水流湍急
C.为“V”形河谷D.水深壁陡
8.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7.A 8.C
【解析】试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
7.雅鲁藏布江位于上游。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谷是深而窄的V”型谷,水流湍急,水深壁陡,A不正确。

槽形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选项,故选A。

8.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正确。

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A错。

海浪侵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错。

从图中看,该地区没有冰川分布,不可能是冰川侵蚀,D错。

故选C。

(2019·江苏广陵·扬州中学期中)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

完成下面小题。

9.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关于①地貌的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B.奇峰林立C.沟壑纵横D.冰川广布
【答案】9.B 10.B
【解析】
9.读图可知,①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受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②是河流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③为沙丘,主要是受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④是冰川侵蚀地貌,故选B。

10.①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奇峰林立是其主要景观特征,B对。

沟壑纵横符合黄土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一般是形容青藏高原的,地势平坦符合内蒙古高原特点,ACD错。

故选B。

(2019·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甲、乙、丙、丁为采样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沉积物厚度较乙处大
B.丙处沉积物颗粒较丁处大
C.丁处沉积物颗粒较丙处大
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无分选性
12.该河段沙洲较多,是因为()
①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大
②距海较远,海水顶托作用弱
③河道宽阔,河流沉积作用强
④上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1.B 12.C
【解析】
11.读图分析,甲位于河流干流处,乙位于河心沙洲处,说明乙处泥沙更易沉积,沉积物厚度更大,A错误;丙位于丁的上游,丙、丁之间有引航道分散水流,致使丁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且丁处有芦苇丛,流水到达芦苇丛前缘时,由于芦苇丛的阻挡,流速减缓,水流搬运能力减弱,部分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在芦苇丛前缘沉积,所以丁处沉积颗粒比丙处小,B正确,C错误;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均有明显的分选性,D错误。

故选B。

12.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河段主要为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沙洲较多的原因有: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小,泥沙容易沉积,①错误;距海较近,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河流流速更慢,沉积作用更强,②错误;此处为河流下游,河道宽阔,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③正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④正确。

故选C。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4.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3.D 14.C
【解析】
13.从图中可以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②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③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

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

故选D。

14.③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高原,后来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C正确。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2019·湖北十堰·高一期末)某地貌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读该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图中该地貌形成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16.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
【答案】15.B 16.C
【解析】
15.幼年期一地面出现溶沟、石芽及溶斗,但有较完整的地表河系、青年期-地表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水循岩溶负地形迅速转入地下,地表河系消失,仅主谷仍可能存在、中年期地面有大量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由于溶洞顶坍落,部分地下河重新出露;老年期一一不透水岩层广泛出露,地表河网发育,仅残留一些孤峰、残丘。

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中该地貌形成过程依次是④①③②。

选B正确。

16.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化作用是外力对岩石表面的破坏,不会形成溶洞;沉积作用是外力搬运沉积物到低洼处沉积下来,不会形成溶洞;搬运作用是外力把岩石的碎屑物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地方的现象,不会形成图示地貌。

选C正确。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

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18.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哪些()
①气候湿润②气候干旱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17.A 18.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

17.由题干和图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较弱,故B、C、D错误;图为风成地貌,既有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塔岩),又有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沙漠),故A项正确。

18.由上题可知,该地为风成地貌,其形成受风力、水分、地面物质组成、植被、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这风力越大,故⑤正确;水分越少,光照充足,故②、③正确,①错误;地面物质越破碎疏松、植被越少等,故④错误风成地貌越容易发育形成,综上②③⑤正确,C项正确。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

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吉尼斯之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玉带滩是由()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20.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A.变宽B.变浅C.变深D.稳定
【答案】19.C 20.B
【解析】
19.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的。

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位于万泉河的入海口处,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堆积而成的。

所以选C。

20.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

所以选B。

二、综合题。

(3小题,共50分)
21.(2020·河南开封·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

下图1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

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图2)。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6分)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

(6分)
【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

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

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

【解析】
本大题以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流水沉积作用,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应从地形、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间,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河水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河水带入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众多的江心洲;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涨潮时,水位高,对该河段的河水具有明显的顶托作用,使得河水流速慢,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应根据图2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读图可知,图中A处受沙洲阻挡、河水偏向的影响,流速慢,沉积物中颗粒较大的砂比重较小,颗粒较小的粉砂比重较大;图中B处受汊流汇集、河水偏向的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中沉积物中颗粒较大的砂比重较大;图中C处受河水分流影响,流速慢,沉积物中颗粒较大的砂比重较小,因此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

22.(2020·北京高三月考)下图为海蚀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6分)
(1)海蚀地貌主要是受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A_____。

A
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______,便形成 B______。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 A 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 C______。

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 D_____。

(12分)
(2)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______。

(2分)
(3)位于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___。

(填字母)(2分)
【答案】(1)海浪侵蚀海蚀穴崩塌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
(2)海积地貌
(3)D
【解析】
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1)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如图中A。

图A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
石发生崩塌,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便形成海蚀崖,如图中B。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A被蚀穿后相互贯通(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则形成海蚀拱桥,如图中C。

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如图中D。

(2)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海积地貌。

(3)海南的南天一柱是地壳的运动加上海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是海蚀柱。

位于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D。

23.(2020·山东文登·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2019年暑假,威海市某中学研学小组到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中国天眼”考察。

来到这里,同学们发现“中国天眼”位于一处天然喀斯特洼地中,研学导师介绍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体验区还可以观看影片学习天文学知识。

以下是他们的研学报告摘录。

(1)摘录一:出发前,网络查阅到“中国天眼”所在的“贵州省略图”及“中国天眼”景观图。

“中国天眼”所在地区典型地貌的特征是_________;图示甲河大致流向是________。

(4分)
(2)摘录二:到达贵州后,看到了许多溶沟、峰丛、峰林、孤峰、溶洞、石笋等地貌。

其中,主要由淀积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中国天眼”所处的喀斯特洼地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分)
(3)摘录三:大窝凼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6分)
(4)摘录四:2019年9月“中国天眼”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再次提升人类天文观测水平,“中国天眼”电磁信号接收能力最远可到达的天体系统是。

(2分)
(5)摘录五:访谈时,当地百姓说:我们这里坡陡土薄、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答案】(1)奇峰林立,地表崎岖自西北向东南
(2)石笋流水溶蚀(侵蚀)
(3)天坑底部多裂隙,雨水易向地下渗透,(与地下河相通)排水条件好。

(4)可观测宇宙
(5)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陡坡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以及当地的发展措施。

(1)“同学们发现“中国天眼”位于一处天然喀斯特洼地中”,根据以上文字材料并结合“中国天眼”景观图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貌的特征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图中显示,甲河发源于贵州省西部山区,然后自西北向东南流向其它省份。

(2)在溶沟、峰丛、峰林、孤峰、溶洞、石笋等地貌中,主要由淀积作用形成的是石笋,喀斯特洼地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3)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夏秋季节的雨水易向地下渗透, 使得大窝凼排水条件良好。

(4)既然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电磁信号接收能力最远可到达的天体系统就是人类能观测到的最大范围,即可观测宇宙。

(5)本题的合理化建议要与当地的问题一一对应:针对“坡陡土薄、水土流失严重”,可以陡坡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针对“交通不便”, 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针对“经济落后”,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