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第三节课题学习内容。这个“课题学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活动性.活动的主题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节水问题,这个主题也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让学生能根据查阅资料和从事统计调查活动所得的结果来谈有关节水问题,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世界的现状,为我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获得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

2、学会从资料中收集整理数据,能用图表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的标志是:能挖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信息,完成教材中所列问题;能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实施抽样调查,用合适的表格整理数据,选取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统计结论并给予合理解释.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是从数据谈节水,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数据收集起来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统计有关知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画统计图使学生进一步注意统计图的画法.采用何种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较合理,这就需要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恰当选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教师展示一些缺水地区图片和淡水污染的图片,然后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淡水资源缺乏会带来生活的不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运用资料探究

阅读教科书153页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回答第154页的3个问题.

1.请给短文配上合适的统计图表,直观的表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问题2短文中表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的数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地球上水的总体积是14.2亿km 3,其中海洋水约占96.53%以上,淡水约占2.53 %.

在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和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冰盖占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1%.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资料中挑选出相关的数据.

问题3: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地描述地球上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吗?

师生活动:学生绘制图表: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情况 地球上淡水资源分布情况

教师总结: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极其稀少的.只占全球水资源的0.94%,在淡水中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只有0.4%,也就是说人类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淡水资源的0.376%,保护水资源已经迫眉睫.

设计意图:学生在根据相关问题和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提高选择和筛选的能力.

2.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的总量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2008年我国是否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的行列?

问题4哪些数字能够计算2008年我国是否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的行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中国年水资源总量约为2.75×104亿m 3,2008年,全国农业用水量为3 664亿

m 3,全国工业用水量为1 401亿m 3,全国生活用水量为727亿m 3.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相关数据的能力.

问题5怎么计算2008年全国用水量是否超过其水资源的总量的20%?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3664亿m 3+1401亿m 3+727亿m 3=5792亿m 3,%06.21%10027500

5992≈⨯,21.06%>20%,所以2008年我国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的行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根据数据,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6 由表“2000~2008年全国用水量”可知,全国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若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出表中各对值所对应的点,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年用水量(图10.3-1),可以发现这些散点近似落在某条直线上.

图10.3-1

(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10.3-1上做出这条直线吗?

(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09年和2010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对于(1),学生画出直线.

对于(2),学生回答:2009年是750亿m3,2010年是770亿m3,只是根据直线的一个估计值.

教师指出:根据2009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2009年生活用水量是748.2亿m3,2010年是765.8亿m3,预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可见,这里用直线刻画并预测用水量的增长趋势的方法比较有效.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09年和2010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统计活动的知识 ?针对节水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1.给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问卷,调查方法.

2.用表格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描述数据,并分析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计算或估计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的平均数,并与全国人均月生活用水量比较.

4.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谈谈节约用水的意义,以及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