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B
解析:B
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2.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D
解析:D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
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D
解析:D
A.卡片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这个实验不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故A 不合题意;
B.要想探究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那么要轻拨和重拨木梳的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不是快拨和慢拨,故B不合题意;
C.探究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那么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故C不
合题意;
D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快拨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4.“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 .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B
解析:B
A .小强的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 错误;
B .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 正确;
C .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错误;
D .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D 错误。
故选B 。
5.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 .少了0.294s
B .多了0.294s
C .少了0.34s
D .多了0.34s A
解析:A
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传播的快,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减少的时间为 100m 0.294s 340m/s
s t v =
=≈ 故选A 。
6.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 ) A .金属探伤仪
B .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
C .用超声消毒杀菌
D .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A
解析:A
A .超声金属探伤仪能利用声音来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 符合题意;
B .超声育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 不符合题意;
C .超声波能够杀菌消毒,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 不符合题意;
D .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D
解析:D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所以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 正确。
故选D。
8.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
解析:C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
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9.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
B.这种声波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解析:D
A.这噪声很刺耳,耳朵能听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A错误;B.145dB是指声音的响度,B错误;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响度,C错误;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耳罩是保护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正确。
故选D。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
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
解析:C
A.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觉到音叉在振动,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影院墙壁的小孔可以吸收声波,从而减小(减弱)回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振动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不是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时,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
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C
解析:C
【分析】
(1)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3)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4)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佩戴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故C正确;
D.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 m/s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A
解析:A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不同的声波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传播的速度相同,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m/s,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
解析:C
①由图可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1=1
2
×0.5s=0.2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1=v波t1=340m/s×0.25s=85m 故①正确;
②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2=1
2
×0.4s=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2=v波t2=340m/s×0.2s=68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1-s2=85m-68m=17m
③④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m;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9s,则17m共用时间为
t′=Δt-t1+t2=0.9s-0.25s+0.2s=0.85s
汽车的车速为
v车=
17m
0.85s
s
t
'
=
'
=20m/s
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
14.下列做法主要与音调有关系的是()
A.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断哪个学生上课在说话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D
解析:D
【分析】
ACD.声音包括三个特性:音色、音调、响度。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由频率决定,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防治噪声的方法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A.每个学生说话的音色不同,班主任是根据学生说话的音色来判断哪个学生说话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B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使得音叉振动的振幅不同,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不符合题意;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发声体是瓶身和水,装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就不同,则音调不同,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注意声音三特性的决定因素。
二、填空题
15.在2019年中考时,警方在某路口放置了如图所示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声源信息
解析:声源信息
[1]图中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得到开始考试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6.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振动空气信息
解析:振动空气信息
[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
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情,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结石。
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______和_______。
信息能量
解析:信息 能量
[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能量信息
解析:能量 信息
[1]现代医学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播回来的声波告诉了医生一定的信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 ,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1.1s ,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m ,汽车速度是______m/s 。
(已知此时气温是15℃)
34
解析:34
(1)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s v 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1=v 声t 1=340m/s ×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 ,
s 2=v 声t 2=340m/s ×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 ′=s 1-s 2=85m-51m=34m
(2) 这34m 共用了:
t ′=△t -t 1+t 2=1.1s-0.25s+0.15s=1.0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34341m =m/s s
s v t == 20.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振动响度
解析:振动 响度
[1][2]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三、解答题
21.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则:
(1)4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解析:(1)80m (2)1360m (3)720m
(1)由v=
s t
可知,在t=4s 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20m/s ×4s=80m ;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340m/s ×4s=1360m ;
(3)桥头距山崖的距离: s=122s s +=80m 1360m 2+=720m . 22.一辆小汽车匀速沿直线公路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740 m 处鸣笛,司机经4 s 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1)120m (2)30m/s
(1)由v =s t
可得,4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v 声t =340m/s×4s=136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 车=2s −s 声=2×740m−1360m=120m ;
(2)汽车的行驶速度:v 车=s t
车=120m 4s =30m/s . 2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鸣笛后2s 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30m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笛声2s 通过的路程;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4)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解析:(1)15m/s ;(2)680m ;(3)355m ;(4)325m
(1)汽车行驶的速度:
v 车=30m 2s s t =车=15m/s ; (2)笛声2s 通过的路程: s 声=v 声t =340m/s×2s=680m ;
(3)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
2s =s 1+s 2, s =
12(s 车+s 声)=12
(30m+680m )=355m ; (4)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
s ′=s -s 车=355m-30m=325m .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5m/s ;
(2)笛声2s 通过的路程为680m ;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355m ;
(4)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325m . 24.一辆在某公路上以最高限速(如下图)匀速行驶的汽车,其正前方有一座山,此时汽车鸣笛,经2s 后司机听到回声,请问
(1)从鸣笛至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340m/s v =,按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解析:(1)40m ;(2)320m
(1)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
572km h 72m s 20m s 18v ==⨯
=车 由s v t
=可知 20m s 2s 40m s v t ==⨯=车车车
(2)由s v t =可知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m/s 2s 680m s v t ==⨯=声声声
由题可知鸣笛处距山的距离
680m 40m 360m 22
s s s ++=
==车声 此时车与山的距离为 1360m 40m 320m s s s =-=-=车
答:(1)从鸣笛至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0m ;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32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