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物理命题热点和猜题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
物理
[命题热点]
1. 天体运动与引力波
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 多用电表的原理
4. 以我国自行研发的首艘航母下水为背景,综合考查力学知识
5. 力学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
7. 微元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第1题: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

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 、b 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 星的周期为T ,a 、b 两颗星的距离为l ,a 、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r ∆(a 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 星的),则
A .b 星公转的周期为l r
T l r
-∆+∆ B .a 星公转的线速度大小为π()
l r T +∆
C .a 、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
l r -∆
D .a 、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l r
l r
+∆-∆
答案:B
{猜题分析}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的一种波,经历一百多年,今年证实了它的存在,也许将会对我们的将来的生产和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学生必须了解,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2题: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直角三角形OBC ,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若三角形三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O 、φB 、φC ,已知φO =0 V ,φB =3 V ,φC =6 V ,
且边长OB cm 3=,OC 6c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00 V/m
B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00 3 V/m
C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方向斜向下与OC 夹角(锐角)为60°
D .一个电子由C 点运动到O 点再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3 eV 答案:AC
{猜题分析}
在2016年的新考纲中,把“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由I 级能力要求提高到II 级能力要求。

通常会结合几何关系,来加大试题的难度,体现考纲的变化。

第3题: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100 Ω”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A .多用电表;
B .毫安表:量程6 mA ;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 k Ω; D .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
“×100 Ω”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调零点。

(2)将图甲中多用电表的黑表笔和______(选填“1”或“2”)端相连,红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这时毫安表的示数为3 mA ,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多用电表的示数为________Ω。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

此时毫安表的示数3.75 mA 。

从测量数据可知,毫安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丙所示。

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V ,电阻“×100”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 Ω. 答案:(2)1 (3)1500 (4)900 (5)9 1500 {猜题分析}
多用电表的原理是电学实验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万用表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实用工具,学生要有动手能力,必须知道多用电表的原理。

第4题:
最近,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可能将在2016年下半年下水,预计在2019年服役。

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舰载飞
机质量为m=1×103
kg ,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动力为F=7×103
N ,所受阻力为其受到的重力的0.2倍,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 m/s 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

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 若要求该飞机在滑行160 m 时起飞,求飞机刚离开弹射系统时的动能。

解:飞机在跑道加速时所受阻力f=kmg =0.2×103×10 N =2×103
N
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 解得:a =5 m/s 2
甲 乙 丙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 2-v 02
=2ax 解得飞机的初速度为:v 0=30 m/s 飞机离开弹射系统时的动能:E k =
12mv 02=1
2
×103×302J=4.5×105J 。

{猜题分析}
航空母舰作为一种国家力量象征的具体承载产品,寄托了国人的梦想与诸多希寄,我国自行研发的首艘航母下水,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以此为背景,考查力学综合知识。

第5题:
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斜滑道AB 和光滑圆弧滑道BC 在B 点相切连接,圆弧末端C 点的切线水平,C 点到水面的距离2h m =,顶点A 距水面的高度H =12m 。

A B 、的高度差
9AB H m =,一质量m =50 kg 的人从滑道起点A 点无初速地自由滑下,
人与滑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cos37°=0.8,sin37°=0.6,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 (1)求人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求人在圆弧滑道末端C 点时对滑道的压力。

(3)沿BA 移动圆弧滑道,调节圆弧滑道与斜滑道AB 相切的位置,使人从滑梯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求圆弧滑道与AB 滑道相切点B '到A 点的距离。

解析:(1)人在AB 滑道下滑过程中,受力分析可知
cos f mg μθ=f AB W fs =-,其中sin AB
AB H s θ
=
解得:1500J f W =-
BC 段光滑,所以人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500J 。

(2)由几何关系可知:BC 段圆弧所对的圆心角37θ=︒,A 、C 两点的高度差10m AC H =,B 、C 两点的高度差1m BC H =,则有
2
C mv F mg R -=
(1cos )BC H R θ=-
21
2
AC f C mgH W mv +=
解得:1900N F =
C
C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在圆弧滑道末端C 点时对滑道的压力为1900 N 。

(3)B '点到A 点的距离为s ,则A 点在圆弧轨道末端的高度差为sin AC BC h s H θ=+,圆弧轨道末端到水面的距离为AC H h -,由功能关系和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21cos 2
AC mgh mgs mv μθ-= 212
AC H h gt -=
x vt =
解得:)x m =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可知:当2b
s a
=-时,平抛的水平位移x 有最大值。

解得:95
7.912
s m m =
= {猜题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用到力学规律,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就要会用物理知识,使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联系起来,学以至用。

第6题:
如图甲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中,第二象限内有沿x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第一、四象限内有垂直坐标平面的匀强交变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为正方向。

第三象限内有一发射装置(没有画出)沿y 轴正方向射出一个比荷
q
m
=100C/kg 的带正电的粒子(可视为质点且不计重力),该粒子以v 0=10m/s 的速度从x 轴上的点A (-1m ,0)进入第二象限,从y 轴上的点C (0,2m )进入第一象限。

取粒子刚进入第一象限的时刻为0时刻,第一、四象限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
乙所示规律变化.2
10/g m s =.
(1)求第二象限内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求粒子第一次经过x 轴时的位置坐标;
(3)若保持第一、四象限内的磁场大小不变,使其周期变为0380
T s π
=,求粒子的运动轨迹与x 轴的交点坐标。

解析: (1)带电粒子在第二象限的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
子从A 点到C 点用时为t ,则
22
01()2
A C Eq x m v v =-
0v
C
/y m
/x m
D

0.4
-0.4
2
Cx A v x t =
(1分)0C y v t =(1分)22
20C
Cx v v v =+ 解得:0.5/E N C =
/C v s =
(2)设粒子在C 点的运动方向与y 轴正方向成θ角,则 0
cos 1C
v v θ== 即45θ=︒
粒子在第一象限磁场中运动时有:2
C C v qv B m r
=
解得:4
r m =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40
C r T s v ππ
=
= 所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粒子运动第四个半圆的过程中第一次经过x 轴,在x 轴上对应
的弦长为
所以2 1.5OD m m =-=
粒子第一次经过x 轴时的位置坐标为(1.5,0)m
(3)在磁场变化的前半个周期内,设粒子偏转的角度为β,则
02324
T T ππ
β=
⨯= 在该段时间内粒子沿y 轴负方向运动的距离
1
sin 4
y r m θ∆==,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距离
为1
(1cos )4
x r m θ∆=+=
因为8C y
y
=∆,所以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粒子在
磁场变化的第8个半周期和第9个半周期内共经过x 轴3次 第1
次:1382cos )2
x x r m θ=∆-=
/x m

第2
次:282)x x m =∆=
第3
次:35
82cos )2
x x r m θ=∆+= {猜题分析}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近三年都没有作为压轴题来考,而三年前一直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所以估计今年压轴题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而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类题目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7题:
如图甲所示,固定轨道由倾角为θ的斜导轨与水平导轨用极短的圆弧导轨平滑连接而成,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两导轨间距为L ,上端用阻值为R 的电阻连接。

在沿斜导轨向下的拉力(图中未画出)作用下,一质量为m 的金属杆MN 从斜导轨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t =0)沿斜导轨匀加速下滑,当杆MN 滑至斜轨道的最低端P 2Q 2处时撤去拉力,杆MN 在水平导轨上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其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v m 和t 0为已知)。

杆MN 始终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导轨和杆MN 的电阻以及一切摩擦均不计。

求:
(1)杆MN 中通过的最大感应电流I m ;
(2)杆MN 沿斜导轨下滑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q ; (3)撤去拉力后,杆MN 在水平导轨上运动的路程s 。

解:(1)经分析可知,杆MN 下滑到P 2Q 2处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 m ),此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且最大值为:E m =BLv m
此时回路中通过的感应电流最大,有:m
m E I R
= 解得:m
m BLv I R
=。

(2)杆MN 沿斜导轨下滑的距离为:m
02
v x t =
⋅ 在杆MN 沿斜导轨下滑的过程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为:ΔФ=BL x cos θ

v m 乙
该过程,回路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00
E t ∆Φ
=
- 回路中通过的平均感应电流为:E I R
= 又:0q It = 解得:m 0cos 2BLv t q R
θ
=。

(3)撤去拉力后,杆MN 在水平导轨上做减速运动,设某时刻其速度大小为v ,则此时回路中通过的感应电流为:BLv
I R
=
设此时杆MN 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BIL=ma 设在趋近于零的时间Δt 内,杆MN 的速度变化的大小为Δv ,有:
v a t
∆=
∆ 由以上三式可得:22
B L v t m v R
⋅∆=∆ 则有:22111B L v t m v R ⋅∆=∆,22222B L v t m v R ⋅∆=∆,…,22
n n n B L v t m v R ⋅∆=∆ 故:22
112212()()n n n B L v t v t v t m v v v R ∆+∆++∆=∆+∆++∆
即:22
m (0)B L s m v R
⋅=- 解得:m
22
mRv s B L
=。

{猜题分析}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微元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即“元过程”,进行讨论。

对这些“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随着微积分知识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引入,微元法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