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洪水“跳舞”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洪水给村民带来的威胁。
“蹿”写出了水上涨得迅速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洪水疯狂 肆虐的魔鬼形象。水位不断上升,形势 也越来越严峻,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吞噬 人们的生命。
代表作品:散文集《一吐为快》 等,小说《家园笔记》《大厂》《绝 唱》等。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 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 部分。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 学体裁”。
学习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 惊慌”等词语;
自学指导二:认一认
lí mínɡ páo xiào shì bù kě dānɡ
jīnɡ huānɡ nínɡ xiào
黎明 咆哮 势不可当 惊慌 狞笑
diē diē zhuànɡ zhuànɡ yōnɡ dài dǎnɡ yuán fànɡ sì
跌跌撞撞 拥戴 党员 放肆
bào zǐ
shēn yín xiōnɡ tánɡ chān fú
这是一个 无私无畏 的老汉!
品读课文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
也吞没了他。 神态描写 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
能活下来。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吞噬,他 的内心无比痛苦,对儿子感到无比愧疚。
这是一个 英勇献身 的老汉!
品读课文 说一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威信极高 忠于职守
镇定、睿智 舍人为己
水,爬上了老汉 的胸膛。
“爬”以拟人化的手法 写出了洪水的速度很快。
品读课文
特点:多采用拟人 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句 式简洁、精练。
作用:突出了暴雨、山洪的突如其来 和形势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品读课文
第2课时
故事围绕“木桥”产生了哪些矛盾冲突?
7
16
17
8
18
19
1
9
20
2
10
21
11
22
3
初读课文
说一说:老支书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 什么样的?
舍己为人
沉着冷静
大公无私
……
初读课文
多音字
当(dānɡ)下不是你解释误会的好
时候,你还是事后找个恰当(dànɡ)的
时机再说吧。
d_ā_n_ɡ_(当下) 当 d_à_n_ɡ_(恰当)
初读课文
势不可挡 狞笑 咆哮 呻吟
词语解释
文中指木桥在洪水的 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朗读指导:本文短句多,朗读时需注 意不宜孤立地进行单句练习,而应结合故 事情节发展,处理好语气的轻重和语速的 快慢。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 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 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这篇小说写了一位 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支书。
第四次冲突——在木桥摇摇欲坠时,老支书与小伙 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
品读课文 在混乱的情形下,
老支书是怎样指挥人们 逃生的?找一找作者对 老支书进行的描写,说 说从中能看出老支书是 个怎样的人。
品读课文
第一次冲突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出床路,在却南一边吗?
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
课文结构
灾难降临
洪水:咆哮狂奔,势不可挡 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惊慌失措)
老支书:像一座山——组织撤
桥 应对灾难 离(临危不乱)——桥塌殉职
人们:乱哄哄—排队上桥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灾难过后:祭奠英灵: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慷
慨悲壮)
随堂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狞笑(nínɡ) 胸膛(tánɡ)
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 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 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伏笔;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人物舍己为人的形象 做铺垫。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 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加强了故事 的悲壮色彩。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
窄窄的木桥。
慌不择路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场面混乱
品读课文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动作描写
老汉 比喻 一座山
这是一个 沉着、镇定 的老汉!
品读课文
第二次冲突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语言描写
“意外式”结尾
“意外法”是用一种在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的事作为文章结尾,使 文章内容新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或令人回味无穷的写作技法,它将 “意外”在文章文末位置出现。目的是塑造形象,深化主题,致力于 反常情节的设置,在符合常规的基础上求新奇。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 伏,扣人心弦,正是巧妙运用了意外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如: 课文直到结尾才揭示出“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 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品读课文
第三次冲突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 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 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这是一个 不徇私情 的老汉!
品读课文
第四次冲突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 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语言、动作描写
在自己和小伙子面前,老支书把生的希 望留给了小伙子,体现了他伟大的父爱。
B.祭奠(dàn) 蹿上来(cuàn)
C.揪出(jiū) 乱哄哄(hōnɡ)
D.放肆(sì)
废话(fèi)
随堂练习 二、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抱;②聚到一块;③拥护。
1. 一百多号人一拥而入,瞬间挤满了这家 小店。( ② )
2. 木桥前站着的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③)
3. 那两个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① )
12
23
13
24
14
25
4
15
26
5
27
6
品读课文
第一次冲突——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 老支书如山般地“站”在桥前的情形冲突。
第二次冲突——其他党员发出“党员也是人”的抱 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冲突。
第三次冲突——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 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前列的一个党员小伙子。
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凶恶的笑。文中形容 洪水的凶猛、可憎。
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品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几个 自然段写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
1 2 3
4 5 6
开端:山洪暴发
7
16
17
8
18
19
9
20
10
21
11
22
12
23
13
24
14
25
15
26
候课指导:
1、 课本打开(第54页), 双色笔(脱帽竖放)练习本准备好;
2、调整到最佳状态,精神抖擞准备开始上课 ;
3、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手搭桥; 4、默看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四
课文
体裁
《桥》
小说
小
说
的
《穷人》
小说
魅
力
《在柏林》
小说
人物品质 写作指导 思想感情
心系群众 临危不乱 不徇私情
环境描写
对老支书的敬 佩和感动
淳朴善良 热爱生活 勤劳务实
心理描写
感受桑娜夫妇 在生活困境面 前的善举和信
念
厌恶战争 渴望和平
埋伏笔 设悬念
体会和平生活 的美好,反对
战争
12 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歌 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 于河北。作家、记者,发表了19部长 篇小说,千余篇中短篇小说。部分作 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
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
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号召党员排在后面,
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这是一个 舍己为人 的党员!
品读课文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
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 老汉自己就是党员,他自己率先示范,
用人格魅力感染了其他党员,所以“没人
再喊”。
2、明白“桥”是小说的线索,能根据课文内 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3、找出环境描写的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 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自学指导一:读一读
请同学们听录音,重点注意每个字的发音 ,如有不认识的字及时加上拼音,听完录音2 分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后指名读,比比谁读 得最准确!
后教:指名轮读,纠正字音
jì diàn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咆
哮
嗓 淌 嗓子 嗓音
流淌 淌汗
哑 揪 呻 废 哑剧 哑铃
揪住 揪心
呻吟
废除 废弃
加一加 口+包=咆
:
口+孝=哮
躺[tǎnɡ ]
趟[tànɡ] 淌[tǎnɡ]
敞[chǎnɡ]
初读课文
这篇文章仅用一个“桥”字做题目,文章 写了怎样一件事?
文章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山洪暴 发,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 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却牺牲了。
27
发展:疏导撤离 高潮:英勇殉职 结局:祭奠英灵
这是课后第3题哦!
讨论交流: 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
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 大了。像泼。像倒。
夸张,突出雨大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把咆哮的山洪比作受惊的野 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来势 凶猛、不可阻挡的气势。
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是动作描写和 语言描写,在自己和小伙子面前,老支书把 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说明他很爱自己的 孩子。④“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 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这是神态描写,写为 了乡亲们,老支书英勇献身。
这些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塑 造出一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亲人和群众面 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在对人民群众的 大爱之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 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
(2)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 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语言描 写,写出了在肆虐的洪水面前,老支书发扬 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舍己为人。②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 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
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动作 和语言描写,写了老汉严厉地训斥了一个违 反纪律的党员。“冲、揪、吼”这几个动词 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老支书不徇私情的高贵品 质。③“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
不徇私情 无私无畏
英勇献身
……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想想:
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这是课后第4题哦!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说在设置悬念,篇末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 让人觉得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构思新颖,衬托 出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高大形象。这样的安排 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