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秩序感的重要时期,许多良好的习惯和品质都将在这一时期生根
发芽。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之一。
下面
将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方法。
一、家庭方面
1、父母树立榜样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因此,父母要先树立自己的良好秩序感,
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争做孩子的榜样,可让孩子从小做出好的习惯,比如说有规律的生
活作息、整洁的床铺、有条理的收拾自己的东西等等。
2、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父母要帮助孩子自觉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自
己整理书包、玩具等等,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到自主管理。
3、注意言行举止
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人,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的与孩子互动交流。
言行举止要注
意模范示范,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好的言行举止,比如表现出诚实、守秩序、尊重他人、有礼貌等优秀品质。
4、制定规矩,建立家庭秩序
制定一些适合孩子的规矩和家庭制度,建立家庭秩序。
例如晚上规定孩子睡眠时间,
尽量按时休息;规定运动时间,营造良好的健康习惯;要求在饭桌上有规律,儿童不乱跑、
不随便拿勺子等等。
二、幼儿园方面
1、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
幼儿教育是具有整体性的,环境是重要的一环,要在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学习秩序感。
教师在幼儿教室内要讲究布置,布置幼儿教室应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不仅富于情趣,而且
要形式多样、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学到管制自己和守秩序等重要的家政技能。
2、教室规则明确
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制定有关守秩序的规章制度,如规定上课时间准时到岗,课堂行为规范,迟到、早退等不合理行为严禁等等。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学生要始终做到行为规范,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3、及时处理行为问题
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与情感特征,采取恰当的方法对有违规行为的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秩序的破坏,培养良好的秩序感和自律能力。
4、建立勤俭节约的家园共同体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建立勤俭节约的家园共同体,定期开展小班组内、全班的清洁计划和集体卫生检查,培养学生的整洁卫生意识和爱护环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幼儿秩序感的培养需要父母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对幼儿加强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