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扬先抑

作者:李阳海

来源:《初中生(三年级)》2009年第05期

【一技】

欲扬先抑,可以当作一种人物描写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压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发力。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造成前后对比鲜明,这样既可造成文势的波澜起伏,且能使艺术形象光彩照人,还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巨大的情感落差,从而吸引读者。运用这种技巧,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使抑和扬的内容构成鲜明的对比,且大多采用相反相成的形式进行对比。另外,对于抑扬二者,不可平均用力,而应该是轻“抑”重“扬”。抑,起的是衬托铺垫作用,扬,才是凸显,才是升华。但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没有一个量的标准,只能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去细细体会、揣摩。

【一文】

“柿把儿”老师

赵广存

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痘。小小的眼睛上罩副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

第一堂语文课,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就那一堂课,据某同学的不完全记录,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叫他“是吧”老师。因“是吧”与“柿把”谐音,而我们这里又多产柿子,所以,一段日子下来,大家就“柿把儿”老师地叫开了。

以后上课,他在上面说一个“是吧”,同学们就在下面学一个。有时,他还没说“是吧”,同学们就先说了。他很生气,却不好发作。谁叫他满嘴的“是吧”呢?有一次,他真的生了气,一甩教鞭训斥大家:“以后,只许老师说‘是吧’,不许你们说‘是吧’,谁再说‘是吧’,就滚出去。”“柿把儿”老师从没发过这么大的火,这一下把大家给镇住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谁料这时他又来了一个“是吧”,教室里“哄”的一声,顿时笑成一片,气得他的那两撇小胡子一抖一抖的。这时候,下课铃响了,他走出教室时,向同学们告别,竟说了句“老师再见”,同学们“哄”地又笑开了。

他的课确实讲得不好,甚至可以说比较糟。每堂课都在嘻嘻哈哈中结束。他走时,鼻尖上尽是细细的汗珠。可他的写作水平却出奇的好,还是省作协会员呢!同学们常在报纸杂志上拜读他的大作。老实说,在同学们心中,其实都装载着对他的敬佩呢!

他在爱情上是失败的。30岁的人了,至今孑然一身。听说谈了不少,可没一个成功的。近日,又有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位文学青年,长得特美,还是某局局长的千金。姑娘因喜欢他的文章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他。他还能有啥说的?就连别的老师都说:“你这家伙,艳福不浅啊!”姑娘有个条件,要把他调到某局办公室,以后朝政界发展,前途大大的。这哪里是条件呀,分明是千载难逢的美事一桩。他倒好,说要考虑考虑。

那一天,姑娘笑盈盈飘进他的宿舍来打探结果。他望了姑娘一眼,低下头说:“我还是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我的学生,离开他们,我就失去灵感了。是吧!”听了他的话,姑娘气红了脸,大喝一声:“去你的‘是吧’吧!”说着转过身“噔噔噔”地走了。望着姑娘的背影,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想说什么,可终于没有说出来。

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个个感动得直流眼泪,真想亲“柿把儿”老师两口。

第二天,“柿把儿”老师去上课,发现讲桌上亭亭玉立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一把鲜艳的野花,花茎上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爱您,我们不能没有您。我们不再叫您‘柿把儿’老师了,我们以后要好好听您的课!”

“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眨也不眨,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只有那两撇小胡子在微微地抖动。突然嘴一张,迸出两个字:“是吧!”听了他的话,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发出笑声。

【一评】

这篇文章是运用“欲扬先抑”技法的典范之作。

一是欲扬先抑,渲染蓄势。第一段写老师外貌的“丑”,是一抑。第二段,叙述“柿把儿”绰号的由来,也是一抑。第三段写学生学老师的口头禅,老师大发雷霆,但到了下课时,竟然演出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笑剧——“老师再见”,引起“哄”笑,这又是一抑。作者正是通过这“三抑”来渲染蓄势,为下文褒扬作好了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由抑转扬,凸现美德。文章的后半部分由抑转为扬。第五自然段中,面对“千载难逢的美事一桩”,他竟然“说要考虑考虑”,这是一扬。第六自然段中,当局长的女儿来打探“结果”时,他终于说出了不想调动的理由“我还是爱我的学生”,这是二扬。一个30岁的男人,至今孑然一身。局长的“千金”上门求婚,在爱局长的女儿与爱学生的天平上,他把砝码加到爱学

生的一边。我们说,人生的历程是由无数次选择构成的,选择决定命运。“柿把儿”老师的选择无疑是经受了一次人生的考验。在这场考验中,他展示了自己的心灵,他把他的爱奉献给了他的学生,奉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正因为“柿把儿”老师有这样崇高的爱,他的学生才送给他一束野花,并写下“赵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爱您……”的肺腑之言。学生的这种爱,是老师崇高言行感召下的产物(这是三扬),老师的爱引发了学生的爱,这爱,是一种延伸,更是一种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