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卷06 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卷06 两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从1864年到1869年的5年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中,德国占了89项。

1855年到1870年的15年间,德国取得了136项重大发明,而当时英、法两国合起来才91项。

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第一台汽车,都诞生在德国。

”材料主要表达了
A. 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英国法国
B. 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科技走在前列
D. 科技创新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技术创新领先英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其完成统一,并成为世界强国,主要说明科技创新促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D项正确;19世纪中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实行,“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了英国法国”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只表达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的中心观点,B项错误;德国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材料中提到的不少科技进步出现在统一前,C项错误。

2. 11.如表为某国某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国
A. 正式确立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C. 建立了有专制色彩的政治体制
D.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国土面积占世纪的2%,殖民地面积占世界的50%”结合所学知识,表格描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时相对缓慢,故选B项;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确立海上霸权时还没有达到表格上“殖民地面积占世界50%”。

A错误;德国1871年建立了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C项排除;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是法国,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项排除。

3.英国凭借国家权力推动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

地主在圈占了大片土地后,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使农牧业迅速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这反映了英国
A.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归宿
B.土地兼并造成人口流失
C.农村的变革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封建势力影响国家决策
【答案】C
【解析】根据“地主在圈占了大片土地后,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使农牧业迅速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可得出,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因此反映出农村的变革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材料强调的不是人口流失,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势力的影响,排除D。

4. 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

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

”这位作家的抱怨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73年……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可知,这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污染导致,而工业革命又是大机器生产的开始,故选A ;与BC无关,排除;汽车尾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A。

5.“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思潮推动社会进步B.殖民扩张掠夺推动市场拓展
C.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快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等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叠词工业革命又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

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 英国经济史学家克拉潘(1873~1946)说:“无怪不列颠的对外贸易几乎表现成为一个棉纺织品的问题,也无怪曼彻斯特在决定国家的商业以及工业和社会政策上要求更大的发言权了。

”克拉潘意在说明工业革命A.致使曼彻斯特迅速崛起为工业城市 B.冲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C.推动资本家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干预
D.使英国实现了本国工业化
【答案】C
【解析】考查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由“不列颠的对外贸易”“决定国家的商业以及工业和社会政策上要求更大的发言权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与英国对外贸易政策之间的关系,强调工业革命促使棉纺织业企业家群体积极干预英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A项不是克拉潘强调的主旨,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故排除;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是否实现了工业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D项。

7. 19世纪中期,英国利物浦毎年有数千艘船运来紧圧的生棉包。

成千上万的工人负责将这些生棉包通过货车,火车运到欧洲的纺纱厂。

利物浦商人成了全球性棉花种植、制造和销售网络的主导者,在孟买阿波罗码头,美国南部种值园,商人们都紧张地等待着“利物浦价格”,材枓反映了
A. 奴隶制度是利物浦聚集财富的手段
B. 英国已成为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C. 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 美国南部成为英国掠夺原料的殖民地
【答案】C
【解析】根据“英国利物浦毎年有数千艘船运来紧圧的生棉包。

成千上万的工人负贡将这些生棉包通过货车,火车运到欧洲的纺纱厂,利物浦商人成了全球性棉花种植、制造和销售网络的主导者,”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全球各地的棉花都运至利物浦,反映出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奴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重工业,排除B;材料并不是在强调美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排除D。

8. 1820-1824年间,法国农民借款抵押债务总额增加了50%,农民向借贷人支付的利息高达15-20%.按此推算,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有权不是为小农实际拥有,而是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薄中。

法国农村的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
B. 迟滞了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C. 导致了传统经济模式的瓦解
D. 顺应了迈向近代社会的趋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国的工业革命。

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法国工业革命起步早、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小农土地所有制普遍流行,而小农的普遍存在又造成国内购买力低下,市场狭小,新技术的推广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这些都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法国高利贷的存在造成国内资金短缺,市场狭小,阻碍了法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工业革命虽然起步早,但是传统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经济模式并未瓦解,故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法国金融资本发展迅速,而工业资本相对削弱,都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簿中,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不是顺应了迈向近代社会的趋势。

故D项错误。

9. 下图所示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车间》,当时,大量妇女被雇佣。

该图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导致阶级分化
B. 女性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C. 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
D.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答案】B
【解析】题干所示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纺织女工工作场景,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使得更多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B 项正确;题干信息主要强调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女性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并未涉及阶级关系的相关信息,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使得更多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不代表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男尊女卑的观念,C 项错误;工业革命提升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更多女性获得了劳动的权力,但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和题干主旨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

10. 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人托马斯解决了含磷铁矿石的脱磷问题。

1879年,莱茵钢铁厂和霍尔德尔联合会等德国钢铁企业迫不及待地将这一专利引入德国,德国钢铁产量出现了猛进增长。

这说明
A. 科技革命影响力扩大
B. 英国不重视科技革命
C. 钢铁工业是新兴工业
D. 德国注重科技的转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人的新技术发明被德国人快速引入钢铁工业中,助推德国钢工业的迅速发展。

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重视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即科技的迅速转化,故D 正确;科技革命发生于二战前后,排除A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排除B ;钢铁工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已兴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并非属于新兴工业部门,排除C 。

故选D 11. 俄国1861年改革后,土地可以转让和作为遗产继承的意识逐渐被村社农民所承认;农户分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份地愈分愈小,许多青年农民被迫租出土地,外出做工。

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 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得到确立
C.农民获得了完全的人身自由
D.亟待实现农业的集体化生产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土地可以转让和作为遗产继承的意识逐渐被村社农民所承认”
反映了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

发展,故选A;俄国在农奴制改革之前土地私有制已存在,B项表述错误,排除B;C项为涉及,不是主旨,排除;D项无关。

故正确选项为A。

12. 当代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写到:“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 ‘糜烂’,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

”这里的“历史意义”主要指的是
A.贵族阶层的衰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 ‘糜烂’”原因是当时欧洲糖的产量偏低;而且处在天主教会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材料中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理由: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

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前期,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农奴占人ロ总数的90%,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

大エ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1853年6月,俄国以“圣地”巴勃斯坦的管辖权问题为借ロ,派大军入侵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战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エ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张维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材料二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

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年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

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

他认为农エ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

他还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

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

——摘编自姚传徳《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并分析日、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共
同原因。

【答案】(1)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或新思潮的涌动);有识之士的推动。

(2)特点:移植西方模式(或借鉴西方经验);充分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或国家大力扶植);工业化政策合理(工业化从发展轻工业开始);重视民营经济的地位。

共同原因: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政府对工业的扶植(政府的政策支持);工业革命的推动。

【详解】(1)根据“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

”得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得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激化社会矛盾;根据“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战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エ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根据所学可得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或新思潮的涌动);有识之士的推动。

(2)特点:根据“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

”得出移植西方模式;要抽“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得出充分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根据“他还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

”得出工业化政策合理,重视民营经济的地位。

共同原因: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政府对工业的扶植;工业革命的推动等方面。

14. 反思工业革命的发展道路
人们都知道,西方式的现代化生产是依靠不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为基础的。

西方国家为获取超额利润,生产总量越来越大;西方国家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料也越来越多;没有巨量能源和原料的供给,现代化的西方一天也维持不了。

但是,地球蕴藏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是有限的。

……特别应注意的是,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耗中发达国家占据绝大多数。

仅美国一国,就大约耗用全球能源总量的40%。

在能源和原料供给的刚性约束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可能再长期延续。

与此同时,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大量产生有害废弃物质,极大破坏了生态环境。

……这就明确宣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和取向绝非人类社会的美好天堂,它很有可能只是人类历史中极为短暂的一段插曲。

——摘编自林刚《关于中国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若干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一项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问题:巨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破坏生态环境。

(4分)
建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例如:节能降耗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