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盈余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实务界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
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中新准则修改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新准则的实施,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的方式。
本文主要针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对2007年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中集集团的案例分析发现在初始划分时,同时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在持有期间,盈利状况不好的公司,会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和平滑收益。
关键词:盈余管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再加上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使得会计信息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
而企业盈余是一种最要、最综合、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同时盈余也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影响股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理解、提高管理者的报酬和避免监管部门的干预,常常会运用应计项目和构造真实交易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而在国内,上市公司为了实现首次上市、再筹资、避免特别处理甚至是退市,就会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迎合上级部门监管的要求。
我国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号开始实施,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虽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减少了盈余管理的空间,然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的不明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限定条件的不明确却给上市公司管理层留下了不小的盈余管理空间。
本文正是从金融资产分类的角度,通过案例研究以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发现并证实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并且在持有期间,面对盈余状况不好的企业,上市公司更倾向与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提高企业利益水平。
从而帮助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投资者认识和了解到上市公司通过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希望对以后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案例及数据分析
(一)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基本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沪深两市共1435家上市公司发布的2007年半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上市公司共持有2.88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上市公司共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约3942
亿元,而与此同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约24871亿元,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6倍多。
本文选取了2007年底沪深两市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但是由于金融、保险业的特殊性,故剔除了金融、保险业的公司。
截止2007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持有两类金融资产前30的基本情况是在持有交易行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类金融资产最多的30家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及保险业),有26家上市公司持有更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交易性金融资产,且两类资产之比最高达到了7000多。
仅有4家公司持有更多的交易行金融资产。
以上比较有利地证明了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将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司更愿意选择了有利于盈余管理的会计政策,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具体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截止在2007年12月31日两类金融资产之和排列第三(剔除金融和保险业)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进行分析研究。
1.中集集团基本情况
中集集团2009年4月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4.18亿元,同比增长3.24%,基本每股收益0.1574元。
与此同时,通过出售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主要包括招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6)股票,中集集团获取投资收益5.94亿元,同比增长1083.17%。
这表明,如不计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中集集团一季度约亏损1.76亿元。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不仅没有任何增长或是持平,反而出现了亏损。
这不得不怀疑其存在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而反观中集集团在2007年的表现: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基本面良好,全球贸易继续保持平缓增长的发展趋势。
所以2007年中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87.61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5 亿元,分别较2006年同期增长45.24%和增长12.22%。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集集团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2006年度的1524355000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4153636000元,当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有所上升了172.49%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化的结果,但是中集集团在2007年没有出售任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上数据摘自中集集团年报摘要)
很显然中集集团在盈利良好的07年没有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任何处理,而在收益亏损的09年初就处置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得其获得相当大的投资收益来弥补亏损。
2.中集集团的盈余管理手段
若将这两类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方法看作两种不同的会计政策,管理层可以在两种会计政策之间进行选择。
即管理层在初始确认某项金融资产时可以选择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计入利润还是计入资本公积。
而中集集团正是利用新会计准则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在初试确认时将持有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一个“蓄水池”。
在收益好的情况下,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含有的作为资本公积的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适用;在收益下滑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业绩,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
很显然如果中集集团在09年没有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其净利润将为负数。
3.中集集团盈余管理的动因
盈余管理的动因如上理论分析中所说的有很多,而中集集团的盈余管理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平滑收益,提升公司良好形象。
自2008年10月起,为中集集团贡献了主要收入的干货集装箱生产线开始停产,当时平安证券分析师叶国际便向《财经》记者指出,“现在还不是集装箱制造业最困难的时期”。
他认为,由于年前船务公司需求的下滑,必然在2009年一二季度传导至集装箱行业。
而09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64.48%,而在不计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公司将出现亏损。
但是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帮助下成功的实现了扭亏为盈。
三、结论
通过上述中集集团案例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初始划分点,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在持有期间,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会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和平滑收益;盈利情况好的公司,则倾向于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含有的作为资本公积的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为了准确完整核算企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非衍生金融资产,避免企业随意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此进行盈余管理,操纵企业会计利润,使衍生工具能够得到合理的反映。
参考文献:
[1]黄财啸,张红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限定条件和盈余管理[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35-38.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3]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