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鸦片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
1.议决战前中英两国国情的比拟和相关史料,概括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
2.识记《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危害。
3.议决相关史料,多方面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议决中国军民斗争事迹,领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占的伟大物质。
【学习历程】
【自主预习】
1、阅读课本,能说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重大史实
1)连续(相同点)
(1)根本原因:
(2)战争性质:
(3)战争影响:
2)扩大(不同点)
(1)从战争历程来看:①侵占力量扩大。
②侵占时间增长。
③侵占地区扩大。
(2)从危害和影响来看:①绽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②中国主权遭到更多毁坏:
【讲堂思考】
1、议决阅读课本50页的正文部分并连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战前中英两国国情比拟
直接原因:
2、阅读课本和下列质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质料一讲义第52页最上面的正文部分
质料二(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闽浙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
----节选自1845年福州将军上奏朝廷书质料三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身分的国度;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度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劫夺原料,逐渐毁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质料四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觉察自己面临的敌手是完全陌生的。
来自西洋的夷人是汗青上从未遇到过的族类。
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看法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产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
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明白西方的政治、社会、汗青的。
----节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
④对外干系:
【反馈训练】
1.“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这种环境主要产生在( ) A.17世纪前期B.18世纪前期 C.19世纪前期D.20世纪前期
2.有四位同砚在一块儿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下是他们的发言,你以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同砚甲以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英国产业革命后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场
B.同砚乙以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战争是由中国人民禁烟而引起的
C.同砚丙以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掉队
D.同砚丁以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中英双方在汗青上并无恩仇
3.1854年,英外洋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新的贸易市场尚待举行。
”1856年,法外洋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庖,夸大“商业干系的推广”。
以上质料表明的本质标题是( ) A.英法在筹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增强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计划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4.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汗青依据是( )
A.英国军舰抵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绽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遭到毁坏
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平安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单方最惠国报酬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绽放”政策
6.某条约签署后,清廷希望再开协商,以免除关税为价格,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送还广东省城。
你以为“某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学习小结】
鸦片战争的政治影响(概念):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使命: 抗议外国资本主义侵占和本国封建统治(反侵占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