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精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病史询问思路、常规检查与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精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病史询问思路、常规
检查与诊断
来源:医大帮课件摘自:《神经内科常见病临床思路精解》
一、案例分析
【主诉】患者男,57 岁,主因“发作性眩晕伴右侧肢体无力 3 个月,加重 1 周” 就诊。
【提示】对短暂性缺血发作进行临床拟诊时,通常先根据病史和体征进行定位与定性分析,得出初步诊断,再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加以验证,使其起到支持或排除初步诊断的佐证作用,及时修正或完善诊断。病史和体征是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临床思维导向的主要依据,因此应夯实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功。定位、定性诊断中通常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即尽量用一个病灶或一个原因去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和经过。若难以解释或解释不合理时,再考虑多病灶或多原因的可能。
(一)病史采集【病史询问思路】(表1)
表1. 病史询问思路
【现病史】患者于3 个月前早晨起床后洗漱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无明显恶心、呕吐,上述症状持续约1 分钟后完全缓解。近3 个月来上述症状无特殊诱因间断反复发作,有时伴右侧肢体无力,
每次持续约 1 ~ 6 分钟,然后自行缓解,基本完全恢复,与体位变换无明显关系;偶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给予“波立维、瑞舒伐他汀、代文”等药物治疗,疗效差;于1 周前开始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繁,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发病前 4 周工作压力大、睡眠欠佳。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 10 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平时控制良好),高脂血症病史 2 年,吸烟 30 年,30 ~ 40 支 / 日,不饮酒;否认糖尿病和冠心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对磺胺类药物过敏。
(二)体格检查【提示】体格检查既要注意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更需注重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力求通过体征寻找患者出现TIA 的病变位置(表2)
表2. 体格检查重点
【本例体格检查结果】左侧血压165/95 mmHg,右侧血压163/92 mmHg,呼吸 19 次 / 分,血氧饱和度 97%,心率 88 次 / 分,脉搏 88 次 / 分,双侧脉搏对称有力。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言语流利,计算力、定向力、记忆力、理解力等高级皮质功能正常。双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 mm,双侧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咬肌对称有力,双侧额纹和双侧鼻唇沟对称,粗测听力正常,气导大于骨导,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上抬有
力,咽反射灵敏,双侧转颈和耸肩对称有力,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 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四肢共济运动稳准。四肢疼痛觉正常,双侧肢体振动觉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颈动脉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足背动脉,双桡动脉搏动对称。NIHSS 评分 0 分。双上肢血压无明显差异;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表3)
表3.实验室检查项目
【本例实验室检查结果】
(1)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
(2)尿常规、粪常规+ 隐血试验、凝血象、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血同型半胱氨酸在正常范围。
(3)血糖:6.96 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6.0%。
(5)血脂:总胆固醇:7.26 mmol/L。
(6)三酰甘油:1.27 mmol/L。
(7)高密度脂蛋白 1.35 mmol/L(↓)。
(8)低密度脂蛋白 5.67 mmol/L(↑)。
(9)肝肾功能/ 电解质:GGT 62U/L(↑)、总蛋白59 g/L
(↓)、白蛋白 30 g/L(↓)。
(10)其余各项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超敏C 反应蛋白:34.53 mg/L(↑)。
2. 影像学检查
【提示】所有高危的 TIA 患者均应行急诊 CT 或 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 CT未显示出血、肿瘤或局灶感染,病史不支持偏头痛、低血糖、脑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那么最可能是 TIA。
【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头颅 CT、颅脑 MRI、颈动脉彩超、TCD、双下肢动脉彩超、颅脑MRA、DSA、心脏彩超。TIA 全面检查和评估方法见本节“疾病知识拓展”。
【本例影像学检查结果】
(1)头颅 CT: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2)颅脑 MRI: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
(3)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球部多发斑块形成,左侧颈动脉球部狭窄(轻度),右侧颈动脉球部狭窄(中度)。
(4)TCD: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
(5)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
(6)颅脑 MRA: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
(7)DSA: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伴不稳定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交界处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远端接近闭塞,表明低灌注发病机制进一步明确。
(8)心脏彩超:二尖瓣、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
(四)诊断
【提示】对TIA 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要遵循一些常规步骤及原
则。首先应关注整体层面的问题,然后深入相关细节。诊断的关键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①是否为TIA:即TIA 诊断,通过神经系统症状、查体、影像学检查可解决;② TIA 原因和发病机制:即导致 TIA 的病因,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解决。之后明确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给予个体化的治疗。
【本例诊断分析】
1. 定位诊断:椎 - 基底动脉系统根据患者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偶伴呕吐,定位于前庭- 小脑系统;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脑结构影像学提示无明显异常,DSA 结果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伴不稳定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交界处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远端接近闭塞,综合定位于左侧脑干;责任血管定位于椎 - 基底动脉系统。
2. 定性诊断: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根据患者是中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脂蛋白代谢紊乱、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本次为急性起病,呈发作性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右侧肢体无力,症状可自行缓解,恢复基本完全。查体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结合头颅 CT 和 MRI 提示未见明显异常,以及 DSA 结果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伴不稳定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交界处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远端接近闭塞,故诊断考虑为椎 -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病因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评价提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强回声和混合回声)形成、双侧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结合发作时症状以及DSA 结果提示本次责任血管为椎 - 基底动脉系统,故病因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4. 发病机制:血流动力学型(低灌注)根据患者的症状刻板,反复发作,症状持续时间短且可完全恢复,DSA 提示右侧椎动脉与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