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
臣忠。 eg、中国古代的冠礼 学而优则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西方个人主义本位的自由与权利 ☆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
体存在的价值。看做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 是一切存在的食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 以非存在的尺度。”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最高的善在于自我实现, 也就是运用人的本性中最能真是显示出人之所以为 人的那一部分,因之自我实现便于与理性生活相一 致。 *伊壁鸠鲁学派:“获得相对于别人而使自己得到 安全的任何手段都是自然的善。”
两种“人文精神”的区分:
*中国的人文精神 *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 ☆中国文化较早的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 ☆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仁爱观念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原因,较好的自然条件。)
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化 (自然条件之恶劣)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古希腊
☆理性精神是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又称“阿波罗精神” ☆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实验、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还包含着探索科学真理的执着态度。
10
第三节: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中国以义务为本位的群体原则 ☆以家庭为基础但愿的社会结构形式
血缘关系、家庭、宗族、乡党 《说文》“亲也,从人从二。” 《孟子》“亲亲大也” “仁之实,事亲是也” 其他社会关系的血缘类比…… ☆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
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
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
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于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
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为学也,中国夸多
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实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
力……
——《论世变之函》
2
陈独秀观点:
7
18世纪(启蒙运动)
*法国学者沃尔夫认为:中国人唯一的原理便是
理性的教养,中国人的学说包含了自然的全部要 领,并主张以儒家的理性主义道德论补充基督教 之不足。
*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没有宗教,而是
以道德代宗教,以礼教为人民行动的规范。儒家 强调的礼的精神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唤起一种必 须铭刻在人民心中的感情,而且正是因为人人都
穆勒:幸福就是人类活动的唯一目的,而促进幸福,便是用 以判断人类一切行为的标准了。“
所谓善就是能引起(增加)我们快乐或减少我们痛苦的东西; 所谓恶就是能产生(增加)我们痛苦或能减少快乐的东西。
16
*强烈的竞争意识
保尔·阿萨尔《欧洲的意识危机》:“什么是欧洲, 欧洲就是相邻的人们之间你死我活的拼杀,法国 和英国的竞争,法国和奥地利的竞争,奥格斯堡 大会战,接着是西班牙战争……协议只是短暂 的……”
13
第四节: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
中国精神的“中”和“和”:
*儒家中庸思想:群体价值 协调人际关系
“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谓中庸?
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至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 之定理。”
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 温良恭俭让
在事实上,我们在中华民族中发现了优美的道德,即在道 德上,中华民族具呈现着怎样的优越。……在生活与人际关系 方面的伦理与政治,我们实不足与中国相比较。因为中国民 族在可能的范围内,相互团结以实现公共的安全与人类的秩 序,这与其他国家的法律比较,其优劣当不可同日而语……现 在如有一圣贤要选一优秀的民族加以奖励,那么他的金苹果 的赐予,一定会落到中国人的身上。
*对文学艺术
西方价值的“利”与“力”
以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的西方文化始终把“利”与“力”,看做是健 康的价值,它鼓励人们积极的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 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
*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
边沁:功利原则指的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 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 幸福;换句话说就是以该行为增进或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 准。”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1
第一节: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探讨
中国学者观点
严复的观点:
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
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的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
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中国
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西人尚贤;中国以
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
总结三条: 1、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 位。 2、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庭为本 位。 3、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 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3
李大钊观点: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
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 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 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 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 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 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 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 服自然的。
19
共时观点看:眼光向内,重视内部的统一 和凝聚,追求以我族为中心的一元价值系 统。 宋代石介《中国论》:天处乎上,地处乎 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 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20
西方的开拓与求新 总是把目光投向世界。
2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具有这种感情才构成了这一帝国的统治精神。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在《中国专制政治论》 中论述道:中国在天理天则的名称下,遵守了自 然法……故中国四千年中永续其繁荣的状况。
8
19世纪
☆黑格尔观点: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
他那里思辨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 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边我们不能获得 什么特殊的东西。
张岱年:
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认为刚健有为力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纲。
其他:
6
西方学者的观点
17世纪
莱布尼茨:
择要而论,就生活上的必要,技术与经验科学考察,两方 都不相上下 ,互有特长。若就思维与思辨的科学而言,则欧 洲实较中国为优越。因为逻辑学、形而上学为我们固有领域, 其优越自不待言;……在军事领域,他们实远不及欧洲,这并 不是中国人无知,而是因为中国人厌恶人类这一罪恶,同时 具有较基督教更为高深的学理,所以尽力避免战争。
导致欧洲的众多民族国家的出现
*对力量的崇拜
赫拉克利特:“一个人如果是最优秀的人,在我 看来就是抵得上一万个人。” 宙斯的雷和剑 赫拉克里斯英雄传说 《大卫》 体育精神 《掷铁饼者》
17
18
第五节:内向与开放
中国的道通与涵纳
中国文化的继承性,不间断性,超稳定性。 厚古薄今的传统 孔子敏而好古 孟子提出“创业垂统” 荀子总结:“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 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 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改制也须托古
文质之辩
*道家柔弱、守雌、处下、不争、无为的中道观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知足者富”
14
*性好和平,不尚征伐,不喜穷兵黩武和扩 张侵略。
和亲 顺俗雅化 崇敬的英雄
*导致日常生活的乡愿人格。
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中、谦退隐忍、随 遇而安。 “明哲保身”“知足常乐”“适可而止”“退后一 步自然宽”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出头的椽子先烂”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4
现代时期的主要观点在于扬西抑中。
李大钊虽然在分析中认为东西方文化各有长短,但也主要 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短处: 1、厌世的人生观不适于宇宙进化之理法; 2、惰性太重 3、不尊重个性之权威与势力; 4、阶级的精神视个人仅为一较大单位中不完全之部分,部分 之生存价值被单位所吞没; 5、对于妇人之轻侮; 6、同情心缺乏; 7、神权之偏重,专制主义之盛。 胡适则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实质在于: 东方文明是知足、安分、安命、安贫、乐天、不争、认吃亏; 西方文明是不安分、不知足、努力奋斗、不安贫。 认为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
☆罗素观点:我们的文化最显著的长处是科学方
法,中国人的最显著的长处是对人生之目标的看 法。
☆马克思·韦伯:认为西方社会的精神气质是以理
性主义为取向的,而中国文化的社会气质是以传 统主义我基本特征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回扣 式·水利工程型的亚洲官僚政治。
9
第二节: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5
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
西方文学是是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童年) 中国文化是以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早熟) 印度文化是以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早熟) (房子的比喻)
他认为东方文化本身没有什么不及西方之处,只是成熟 太早,不合时宜,第一条路还未走完就走到了第二条路上。 他进而提出中国的民族精神“分析言之,约有两点:一为 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
12
*《圣经·新约·路德福音》中记载耶稣说的话:“我来并不是
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 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是自 己家里的人……” 又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 弟兄、姐妹和自己的生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超越家庭的责任、对宗教的效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但丁:“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 使的高贵。”“并非家族使个人高贵,而是个人使家族高 贵。”还提出:“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别人的 目的而生存。”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形成了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