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的国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 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 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等 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 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立足国情,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 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想问题,办事 情,制定规划,确定具体的方针政策,都不 可忘记国情,不可脱离党的基本路线。
总结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 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不断把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
坚持发展的观点
• 第六,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 改善初级阶段的国情,朝着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认 识国情,重新强调我国仍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把它 当作无可奈何、消极无为、不 思进取、自甘落后的借口,而 是为了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坚持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 政策和战略,更切实有效地把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 业推向前进。国情不是静止、 凝固的,而是不断变动、发展 的。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不是落后和安于落后的 同义语,而是奋斗和勇于进取 的交响曲。
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要点
历史传统:中国是有5000年 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主 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曾 发展至世界的顶峰,但近 代资本主义却很不发达。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期间失去了现代化的机会。 1949年以后才取得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悠久的历史 和古老的文明既是一份丰 厚的遗产,也留下很多消 极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判断,则是对国情总体上的 分析和把握。其他各方面的国情,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但归结起来,一是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一是涉及社 会主义的发展程度。所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大致上就把当代中国国情的最主要特点提炼和反映了出来。 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国情,最主要的,就是要充分肯定并继 续坚持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一切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依据初级阶段的实际来制 定各项方针政策,不要超越阶段制定“左”的政策。我们 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 了很大提高,但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发展阶段:从现代化进程来说,中 国无疑尚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属 于发展中国家。从社会主义的进 程来说,则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包含着两 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它确认我国已经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它又承 认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 的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 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脱 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 力非常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还要经历一 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 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 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 化、市场化、现代化。
社会性质: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现在, 在经济方面,正在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在政治方面,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家,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各方面的体制还有很大弊病, 需要继续进行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底子薄、人 口多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虽然经济总 量增长很快,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 济效益差的状况严重存在。根据1994 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按人均产值 排列,我国在132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排 在105位。居民生活尚处于温饱向小康 的过渡阶段。全国农村尚有5800万贫 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口和富余职工达 2000万。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教育水平不高,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 落后于世界。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 不发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 形成过程中。封建残余、资本主义腐 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很大影 响。 民主法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所 有这些都说明,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从建国算起, 到下世纪中叶,至少将延续100年的时 间。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根 本改变的。
我国当前的国情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来看, 整体上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鲜 明的特点就是资源和财富的取得具有野蛮性, 一切都以占有为目的,谁占有资源谁就占有财 富。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普遍追求的是“利益最 大化”,而不是市场经济发达阶段的“效益最 大化”,一切的生产和交易手段都是手段,是 占有资源和财富的手段,追求的是无偿地占有 社会资源的财富,而不是追求以自己有效的付 出来换回自已想要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我国 的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 条件和理论根据。
第三,要坚持重点论的观点,牢牢把握对国情的最主 要判断和认识。 国情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如果单从某个角度观察, 可能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要真正科学地把握国情,就 得始终抓住对全局、整体和本质最有影响的、能够统揽全 局的认识和判断。中国的国情,从历史传统、自然状况、 社会性质,到发展水平、矛盾全局、发展阶段,都是对国 情不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 000美元之间时,是社会矛盾最突出、变化最剧烈的时期。自上世 纪末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差距问题引起 了广泛关注。同时,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贵、看 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我国当前的国情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来看整体上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鲜明的特点就是资源和财富的取得具有野蛮性一切都以占有为目的谁占有资源谁就占有财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普遍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市场经济发达阶段的效益最大化一切的生产和交易手段都是手段是占有资源和财富的手段追求的是无偿地占有社会资源的财富而不是追求以自己有效的付出来换回自已想要的
发展水平:改革开放来,中国人民感受最突出的一点是生活水平显著
提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名列第85位,比1990年前移20 位。其中一些社会指标的进步举世瞩目,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 2.5亿减少到2000万。 但是,2006年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表了一份 报告,根据城市化、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等指标计算的社会水 平综合年代差,中国与英、美、德、瑞典、法等国差距超过80年, 仍属于“社会欠发达国家”。 而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提醒人们审慎看待这 一前景,从绝对数量上看,我们与美国的人均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 又扩大了。
如何准确把握基本国情 ?
•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国情有一 个大体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 须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准确把握当代中 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 战略的出发点。 “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 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 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 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 把握。”
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五,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有针对 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国情是一个 整体,需要有总的认识和判断。但这个整体又都 是由许许多多的局部和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 还需要认真地研究和考察有关的局部和部分,特 别是与自己相关的局部和部分。
例如,每个省市县,既要了解整个国情,又要 了解自己的省情、市情、县情,然后有针对性地 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或有关政策。如果谈起国情 滔滔不绝,谈起省情、市情和县情却一无所知, 这种对国情的把握还是空泛的,不实际、不管用 的。
坚持系统论
第二,要坚持系统论的观点,善于从整体上把 握国情的全貌。 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所谓国 情,就是这个整体方方面面的状况及其反映。它 的内容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是一个系 统的整体。把握国情,不能只顾一点或一面而不 顾其余。如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同区域的情况就 有很大的不同,要准确把握国情,就得从整体上 加以认识,同时又分门别类,对不同领域、不同 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加以系统化的研究,从而使我 们对国情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第四,坚持两点论的观点,善于把握国情中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既要看到成就,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既要 看到前进的步子,又要看到落后的状态;既要作纵向比较,又要作横 向比较;既要看到发达地区,又要注意不发达地区;既要注意物质文 明,又要注意精神文明;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既要看到历 史,又要注重现实;等等,诸如此类的各个方面,都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构成国情的矛盾统一体。每个方面都与其他方面相联系而存在, 相促进而发展。 认识事物,把握国情,就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 忽略了哪一个方面,对国情的把握都可能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当然, 国情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分量。事物整体,也有保持 其特有性质的“度”。如果超过了“度”,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转 化。所以,把握国情,对于每一个方面所占的地位及其重要性,都要 有准确的估量,如果颠倒了其地位,对整个国情的基本判断也就会发 生失误。
自然状况:中国人口本世纪已 达13亿,下世纪中叶将达 15—16亿的高峰。中国人以 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但文化 技术素质较低,老龄化趋势 加快。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 但给经济、社会发展又带来 巨大压力。中国自然资源总 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 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承载能 力有限,浪费严重。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既有利于经济 多样化的发展,但也有很多 不利影响。69%的国土面积 是山地。耕地面积只占13.8%。 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自 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相当 脆弱,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要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必须坚 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认真做好调 查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国情,这本 来就是实事求是的需要。具体如何 把握国情,也需要坚持按实事求是 的原则办事。 国情,包括任何地区的“区情”, 如省情、市情等等,都是客观存在 的。要把握国情,就要认真、严肃、 客观地对待它们,深入进行调查研 究,将它们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来。 无论成就,还是问题,都既不能夸 大,也不能缩小。不能出于功利的 目的任意加以剪裁。如果名曰把握 国情,却按主观需要任意加工,那 就不可能反映国情的真实面貌,所 谓把握国情也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