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精选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腐石头”之说
在世界上很多民族还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时,马耳他就已经建起了很像样的石头建筑。

因为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被称为“豆腐石头”的石灰石。

也正是这种“豆腐石头”,马耳他人直接在石灰岩上开凿出了举世无双的地下宫殿——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这里的石头是一种很特别的石灰岩,呈灰白或乳黄色,开采出来时非常软,用指甲就能在石头上刻出很深的划痕,只用最普通的木工刨子,就能把一块新石灰岩刨成光滑的圆柱或规则的方块,所以被称为“豆腐石头”。

最神奇的是,这种“豆腐石头”在太阳底下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得坚硬无比,即使用大锤去砸也很难砸开。

其实,“豆腐石头”由软变硬的道理很简单:马耳他石灰岩中氢氧化钙的含量极高,遇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就会生成坚硬无比的碳酸钙,“豆腐”就变成了坚不可摧的磐石。

这种奇特的石头,在马耳他多得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据考察,马耳他62%的国土都由这种石灰岩构成。

因此,这个岛国几乎所有的建筑——从城堡、纪念碑到普通民居——都由这种奇特的石头建造而成。

建筑特色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富有特色的是中央的礼拜室,用石灰岩筑成,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正方形房间。

柱子和门梁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巧。

礼拜室内有圆顶房间,越往里去,房间就越来越窄,越来越暗。

瓦莱塔博物馆现陈列着从地宫中央迁出的两尊小雕像,据称可能是陪葬品。

地宫的各个房间都是用石器凿开石灰岩后建成的,墙壁是土黄色。

洞壁和洞顶画有螺旋形、圆形和曲形图案,花纹呈淡褐色,连绵不绝,象征着绵延万代的生命。

其中一面墙上的人手轮廓用木炭画成,另一处岩石上还画有一头公牛,长4英尺,高3英尺。

此外,在另一处洞穴内发掘出两个小的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个是“睡觉的胖女人”,在马耳他被视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非常受崇拜。

另外,在埋葬人的洞穴中还发掘出7000余具尸骨。

神谕室内有一个刻在墙壁上的壁龛,据说是用来传达圣谕的。

如以男低音对着补龛壁洞讲话,地下宫殿各洞穴和地面洞门处都可以听到,堪称世界一绝。

建筑结构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由人工分三层挖掘的厅堂和走廊组成,最深一层距现在的地平面为10.6米。

当时的人们以燧石和黑矅岩等坚硬的岩石为工具开凿这座迷宫,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钻孔,可见工程之艰巨。

古时进入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需穿过地面上的一座庙宇。

如今,该庙宇只留下几块石块,埋在一座现代化建筑的地基内。

现在需要沿着一个现代的螺形楼梯进入这座橄榄形的、拱形圆顶的地下宫殿。

地宫的顶部分散着一连串似是天然形成、用于祭祀活动的岩洞。

下面两层则由人工开凿而成,如同石砌建筑一般。

这些岩洞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储粮、储水、殉葬、神谕室等。

神谕室因一个刻在墙壁上的壁龛而得名。

如以男低音对着神龛壁洞讲话,音响可传及地下宫殿各洞穴并达地面洞口,十分奇特。

最底层还有一排小厅,只有通过几个不规则排列的台阶才能进入这些小厅。

建这种台阶似乎是为了拦阻不速之客。

在地下宫殿的洞顶和洞壁画有螺旋形、曲形
和圆形图案,其淡褐色花纹相连不绝,象征着生命的绵延万代。

在一面墙上有用木炭画的人手轮廓,另一处岩石上还画有一头高3英尺、长4英尺的公牛。

在另一处洞穴内发掘出两个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个是“睡觉的胖女人”,她在马耳他被崇拜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

1902年地宫被发现时,还曾在殉葬的洞穴中移出遗骨7000具。

人们据此断定,史前时期此地曾被当做墓地。

1980年,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之谜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建筑,建于约公元前2,500年,是利用大型的传动索运输巨石和珊瑚石灰石建成。

这座地下宫殿曾是避难所,但从史前时期起成为了大墓地。

马耳他岛上有很多工程浩大的古代建筑,但是这处地宫却是独具特色地藏在地底深处。

它的发现纯属偶然,因为它位于地面之下,内部有上下三层,石室一间接着一间,工程量非常巨大,当年开凿它肯定相当耗时耗力。

考古学家估计它已经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

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凭借原始的生产工具,人们不明白岛上的古代居民建造这座地底石宫的目的。

人们相信它决不是一个普通的地下建筑,这里的环境阴森怪异、让人生畏,气氛也十分的诡秘,它的建造应该是为了某种宗教意义。

印证这种猜测的是其中一间精心设计的石室。

这个石室的一堵墙后藏着一个小壁龛,坐在那里讲话,声音可以高保真地传遍整个石室。

考古学家推测这个石室应该是特意设计的,可能是用作祭司的传谕所,这样才能保证一种神秘性。

简介
中文名称: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英文名称:Hal Saflieni Hypogeum
国家:马耳他
所属洲:欧洲
批准时间:1980年
批准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届会议报告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地下宫殿),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欧洲建筑史上最早的石造建筑。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地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南郊,是一处非常著名的历史古迹。

它是由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地下的岩石中挖凿而成的,深达12米,工程浩大,令人惊叹不已。

地宫内存的各式遗物,对考古研究具有宝贵的价值,更为地宫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座地宫面积达500平方米,包括38间石屋。

一架转盘楼梯从地宫前殿往下延伸,尽头是一座具有拱形圆顶、橄榄形的地下岩石宫殿。

宫殿洞穴很多,用途各不相同,设有储粮室、储水室、神谕室、殉葬室等。

这座地下宫殿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中挖凿而成,建筑结构与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庙宇类似。

当时的人们以燧石和黑岩等坚硬的岩石为工具开凿这座迷宫,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钻孔,可见工程之艰巨。

古时进入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需穿过地面上的一座庙宇。

现在该庙宇只留下几块石块,埋在一座现代化建筑的地基内。

现在需要沿着一个现代的螺形楼梯进入这座橄榄形的、拱形圆顶的地下宫殿。

地宫的顶部分散着一连串似是天然形成、用于祭祀活动的岩洞。

下面两层则由人工开凿而成,如同石砌建筑一般。

评价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建筑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室,从中发掘出了用来支撑巨大珊瑚石的堆积着的巨石。

这些珊瑚大概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

这幢地下建筑,也许原本要建成一个神殿,但是从史前时期开始,却一直被当作墓地使用。

和这个地下结构一起被挖掘出来的还有大型的传动索,它是约公元前2500年用来传输巨石和珊瑚石灰石的。

这座曾被构想为避难所的地宫从史前时期起成为了大墓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