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2、认识盐的组成掌握盐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索法和知识整理归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盐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类比—迁移—归纳。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
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而化学中的盐是一类物质。
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
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氯化
钠、碳酸钠、高锰酸钾
引出课题
【板书】一、氯化钠
【小结】用途:①生理活动②调味品③医疗④农业⑤腌渍食品⑥消除积雪
【讲解】混合物的分离1、阅读:课本P130
2、讨论:氯化钠的用途、分
布、制取
3、了解
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溶解情
况并得出结论。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提纯(另
安排一节课)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思维能力,
了解氯化钠的用
途。
培养实验技能。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碳酸钠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小苏打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
2、性质1、阅读课本
讨论交流: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
化学式、俗名、用途。
2、完成化学方程式
培养自学能力、相
互学习
(实验)
CaCO3+HCl—
Na2CO3+HCl—
NaHCO3+HCl—
【归纳】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
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Na2CO3+Ca(OH)2 -
2NaOH+CaCO3--
3、观察现象
【归纳】1、该反应可制备烧碱 2、以上反应的特点【板书】复分解反应练习:K2CO3+Ca(OH)2—
理解概念: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的类型
H2+CuO=Cu+H2O
2KMnO4=K2MnO4+MnO2+O2↑
CaO+H2O=Ca(OH)2
Fe2O3+6HCl=FeCl3+H2O
加深理解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盐与食盐
二、食盐的获得和用途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图Ⅰ是NO 2(g)+CO(g) CO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
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2(g)与1 mol CO(g)反应放出234 kJ热量
B.若X表示CO的起始浓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NO2的转化率
C.若X表示反应时间,则Y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D.若X表示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2.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简单离子半径:X>Y
B.W、Z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
C.X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Y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单质Y
3.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与T形成的Z2T型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和热稳定性均满足:Y>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R
D.常温下,0.1mol·L-1由X、Y、Z、T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一定大于1 4.化学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一次性鉴别乙酸、苯和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源自汽油中含氮化合物与氧气反应
C.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油脂、糖类以及蛋白质在人体内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5.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由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C.由H+(aq)+OH-(aq) =H2O(l) ∆H=-57.3 kJ/mol,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
D.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 =2H2O(l) ∆H=-285.8 kJ/mol
6.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锌碘单液流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为:I2+2e-=2I-
B.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
C.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D.充电时,A极增重65g时,C区增加离子数为4N A
7.室温时,用0.0200mol/L稀盐酸滴定20.00mL0.0200mol/LNaY溶液,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随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K(HY)=5.0×10-11
A.可选取酚酞作为滴定指示剂B.M点溶液的pH>7
C.图中Q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小,Kw<10-14D.M点,c(Na+)=c(HY)+c(Y-)+c(Cl-)
8.据最近报道,中科院院士在实验室中“种”出了钻石,其结构、性能与金刚石无异,使用的“肥料”是甲烷。
则下列错误的是()
A.种出的钻石是有机物B.该种钻石是原子晶体
C.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D.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5 74
主要化合价+2 +3 +5、-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两性
B.放电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X、Y元素的金属性:X<Y
D.X2+的离子半径大于W2-的离子半径
10.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其中c(SO42-)+c(NO3-)=5mol.L-1。
10mL该混酸溶解铜质量最大时。
溶液中HNO3、H2SO4的浓度之比为
A.1:1 B.1:2 C.3:2 D.2:3
11.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
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4M + nO2 + 2nH2O = 4M(OH)n。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孔电极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可提高反应速率
B.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C.比较Mg、Al二种金属-空气电池,“理论比能量”之比是8∶9
D.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12.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 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υ)—时间(t)图象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O3-、Cl−、S2−、Na+
B.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C.由水电离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
D.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SO42-、SCN−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B.NH3·H2O的电离NH3·H2O NH4++OH-
C .S 2-的结构示意图
D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15.据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3H 分子。
3H 与2H 属于 A .同位素
B .同系物
C .同分异构体
D .同素异形体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甲同学向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滴加0.1mol/L 的Fe (NO 3)3溶液(pH=2),发现银镜部分溶解,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
甲同学认为:Fe 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 。
乙同学认为:Fe (NO 3)3溶液显酸性,该条件下NO 3-也能氧化单质Ag 。
丙同学认为:Fe 3+和NO 3-均能把Ag 氧化而溶解。
(1)生成银镜反应过程中银氨溶液发生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2)为得出正确结论,只需设计两个实验验证即可。
实验I :向溶解了银镜的Fe (NO 3)3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填序号,①KSCN 溶液、②K 3[Fe (CN )6]溶液、③稀HC1),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甲的结论正确。
实验Ⅱ: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银镜是否溶解。
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
(3)丙同学又把5mLFeSO 4溶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滴加2滴KSCN 溶液无变化;第二份加入1mL0.1mol/LAgNO 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经验证黑色固体为Ag 颗粒),再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的实验情况,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 3+、Fe 2+、Ag +、Ag 之间的反应关系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改用如图实验装置做进一步探究:
①K 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此时石墨作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此过程氧化性:Fe 3+_______Ag +(填>或<)。
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AgNO 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
此过程氧化性:
Fe3+_______Ag+(填>或<)。
③由上述①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叶酸是维生素B族之一,可以由下列甲、乙、丙三种物质合成。
(1)甲中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填名称)。
(2)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3)丁是丙的同分异构体,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丁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a.含有
b.在稀硫酸中水解有乙酸生成
(4)写出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脱除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和NO2)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课题。
(1)早期是利用NH3还原法,可将NO x还原为N2进行脱除。
已知:①4NH 3(g)+5O2(g)4NO(g)+6H2O(g) △H=-905.9 kJ/mol
②N 2(g)+O2(g)2NO(g) △H=+180 kJ/mol
③H 2O(g)H2O(l) △H=-44 kJ/mol
写出常温下,NH3还原N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以漂粉精溶液为吸收剂可以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
①漂粉精溶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O)2,若吸收过程中,消耗的Ca(ClO)2与吸收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则脱除后NO转化为____________。
②某一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温度下相同浓度漂粉精溶液对NO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40~60℃ NO脱除率上升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60~80℃ NO脱除率下降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3)过硫酸钠(Na2S2O8)氧化去除NO
第一步:NO在碱性环境中被Na2S2O8氧化为NaNO2
第二步:NaNO 2继续被氧化为NaNO3,反应为NO2-+S2O82-+2OH-NO3-+2SO42-+H2O。
不同温度下,平衡时NO2-的脱除率与过硫酸钠(Na2S2O8)初始浓度(指第二步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d四点平衡常数K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若a点(0.1,40%)时,NO2-的初始浓度为a mol·L-1,平衡时pH=13,则65℃时,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利用新型材料光催化脱除NO法如图所示:
某电化小组将过程A、B设计成酸性电解池反应,则该反应中阴极反应为_______。
19.(6分)硝酸工业中产生的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如下反应处理:2NO(g)+2CO(g) N2 (g)+ 2CO2(g);△H1。
(1)已知:2CO(g)+O 2(g)=2CO2(g);△H2=-566 kJ·mol-l,N2(g)+O2(g) 2NO(g);
△H3=+181 kJ ·mol-l,则△H1=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I NO、2 mol CO。
①若为恒容密闭容器,在1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压强为原来的14/15,这段时间内,NO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L· mol-1,此时NO的转化率a%;平衡后,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 mol NO、1 mol CO,重新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若为恒压密闭容器,平衡后NO的转化率为b%,则a%________b%(填“<”、“=”或>”)(3)工业上,NO与CO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和一定的比例,通过填充有A、B催化剂的反应器,在A、B两种催化剂作用下,CO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工业上选择催化剂___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在催化剂B作用下,高于550K时,CO转化率下降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的焓变△H=E1-E2=134KJ/mol-368KJ/mol=-234kJ/mol,又1 mol NO2(g)与1 mol CO(g)不可能完全反应到底,所以放出小于234 kJ热量,故A错误;
B.两种反应物的化学平衡,增加一种物质的量,会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故B错误;
C.气体形成的平衡体系中气体质量不变,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化学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分析】
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W为C元素;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X为O元素;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Y为Al元素;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Z为Si元素;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R为Cl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Al、Z为Si、R为Cl元素。
A.O2-和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因此简单离子半径:X>Y,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C>Si。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B正确;
C.元素X和R形成的ClO2,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C正确;
D.Y和R化合物为AlCl3,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能导电。
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金属A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把握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元素的性质和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D选项为易错点,注意冶炼金属Al原料的选择。
3.B
【解析】
【分析】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可能为C或S,结合题图可知R为C;Y与Z 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则Y为O,Z为Na;Z与T形成的Z2T型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则T为S;X的原子半径、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
【详解】
A. 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为O<Na,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O2->Na+,故A错误;
B. Y、T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H2O>H2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2O>H2S,故B正确;
C. 非金属性S>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2SO4>H2CO3,故C错误;
D. 由H、O、Na、S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NaHSO3和NaHSO4,0.1mol·L-1NaHSO3溶液的pH>1,0.1mol·L-1NaHSO4溶液的pH=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氢化物稳定性与非金属有关,氢化物沸点与非金属无关,与范德华力、氢键有关,两者不能混淆。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氢钠溶液遇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遇苯分层,遇乙醇互溶不分层,现象不同,能一次性鉴别,A错误;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来自排气管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和氧气生成NO2,而不是来自汽油与氧气反应,B错误;
C.电子垃圾含有重金属,能污染土壤和水体,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正确;
D.油脂和蛋白质在人体内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糖类中多糖能水解,单糖不能水解,D错误。
答案选C。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低,因此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A正确;
B.硫蒸气转化为硫固体要放热,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
更多,B错误;
C.CH3COOH电离吸收能量,则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小于57.3 kJ,C错误;
D.2 g H2为1mol,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 =H2O(l) ∆H=-285.8 kJ/mol,D错误;
答案选A。
6.C
【解析】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放电时,Z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石墨是正极,反应式为
I2+2e-=2I-,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经过导线流向负极,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I--2e-=I2、阴极反应式为Zn2++2e-=Zn,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I2得到电子生成I-,电极反应式为I2+2e-=2I-,A正确;
B.放电时,左侧即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B正确;
C.离子交换膜是防止正负极I2、Zn接触发生反应,负极区生成Zn2+、正电荷增加,正极区生成I-、负电荷增加,所以Cl-通过M膜进入负极区,K+通过N膜进入正极区,所以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
D.充电时,A极反应式Zn2++2e-=Zn,A极增重65g转移2mol电子,所以C区增加2molK+、2molCl-,离子总数为4N 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放电时的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要会根据原电池、电解池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交换膜的特点,选项是C为易错点。
7.B
【解析】A. 滴定终点溶液显酸性,故可选取甲基橙作为滴定指示剂,A不正确;B. M点溶液中,c(NaY)=c(HY),因为K(HY)=5.0×10-11,所以c(Y-)c(HY),代入HY的电离常数表达式可得, 5.0×10-11,所以,pH>7,B正确;C. 由图可知,Q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小,
Kw=10-14,C不正确;D. M点,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HY)+c(Y-),D不正确。
本题选B。
8.A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种出的钻石的结构、性能与金刚石无异,则种出的钻石和金刚石均是碳的单质,由C原子构成,不是有机物,故A错误;
B.种出的钻石的结构、性能与金刚石无异,则种出的钻石和金刚石的晶体类型相同,均为原子晶体,故B正确;
C.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1个分子中只含有4个C-H键,并且符合烷烃通式为C n H2n+2,即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故C正确;
D.甲烷分子式为CH4,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性气体,故D正确;
故选:A。
9.A
【解析】
【分析】
W化合价为-2价,没有最高正化合价+6价,故W为O元素;
Z元素化合价为+5、-3,Z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与氧元素相差不大,则Z与氧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故Z为N元素;
X化合价为+2价,应为ⅡA族元素,Y的化合价为+3价,处于ⅢA族,二者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由于X、Y的原子半径与W、Z原子半径相差很大,则X、Y应在第三周期,所以X为Mg元素,Y为A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Y、Z、W分别是Mg、Al、N、O元素,则
A.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即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显两性,故A正确;
B. 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会生成NO,而不能直接生成NO2,故B错误;
C.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金属性:Mg>Al,即X>Y,故C错误;
D. 电子层数相同时,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Mg2+的离子半径小于
O2-的离子半径,故D错误;
答案选A。
10.D
【解析】
稀硝酸和稀硫酸组成的混酸中c(NO3-)+c(SO42-)=5mol·L-1,稀硝酸和Cu反应但稀硫酸和Cu不反应,混酸和Cu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要使溶解的Cu最大,则硝酸根离子应该完全反应,根据离子方程式知,c(NO3-):c(H+)=2:8=1:4,设c(NO3-)=xmol·L-1、则c(H+)=4xmol·L-1,根据电荷守恒得c(NO3-)+2c (SO42-)=c(H+),xmol·L-1+2c(SO42-)=4xmol·L-1,c(SO42-)=1.5xmol·L-1,代入已知:c(NO3-)+c(SO42-)=5mol·L-1,x=2,所以c(NO3-)=2mol·L-1、则c(H+)=8mol·L -1,c(SO42-)=5mol·L-1-2mol·L-1=3mol·L-1,根据硝酸根离子守恒、硫酸根离子守恒得c (NO3-)=c(HNO3)=2mol·L-1、c(SO42-)=c(H2SO4)=3mol·L-1,所以混酸中HNO3、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2mol·L-1:3mol·L-1=2:3。
故选D。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正确,A不选;
B.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正极是O2得电子生成OH-,则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 -,正确,B不选;
C.根据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
1molMg,质量为24g,失去2mole
-;1molAl,质量为27g,失去3mole-;则镁、铝两种金属理论比能量之比为23
=3:4 2427
:;
错误,C选;
D.负极上Mg失电子生成Mg2+,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则阴极区溶液不能含有大量OH-,所以宜采用中性电解质,或采用阳离子交换膜,负极生成OH-不能达到阴极区,正确,D不选。
答案选C。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a+b=c,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增大的程度相同,即平衡不移动,这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若a+b≠c,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增大的程度相同,即平衡不移动,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答案选C。
13.B
【解析】
【详解】
A. pH=1的溶液呈酸性,H+、NO3-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 c(H+)/c(OH−)=1012的溶液呈酸性,H+、NH4+、Al3+、NO3-、Cl−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 由水电离的c(H+)=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HCO3-均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错误;
D. c(Fe3+)=0.1mol·L−1的溶液中: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A项正确;
B. NH 3·H2O为弱碱,电离可逆,正确为NH3·H2O NH4++OH-,B项错误;
C. 表示S原子,S2-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8个电子,C项错误;
D. 是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D项错误;
答案选A。
15.D
【解析】
【详解】
A.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故A 错误;
B.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故B 错误;
C.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 错误;
D.3H 与2H 都是由氢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 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准确掌握“四同”的概念及它们描述的对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还原 ② 产生蓝色沉淀 pH=2 0.3mol/L KNO 3或NaNO 3溶液 Ag + Fe 3+ ⇌Ag + + Fe 2+或(Ag + + Fe 2+ ⇌ Ag + Fe 3+) 正极 > < 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系,浓度的改变可导致平衡的移动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2)实验Ⅰ:甲同学认为:Fe 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 ,则要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可验证Fe 3+的还原产物Fe 2+的存在;
实验Ⅱ:进行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4)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解答。
【详解】
(1)往AgNO 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银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银沉淀和铵根离子,Ag ++NH 3•H 2O ═AgOH↓+NH 4+;继续滴入氨水白色沉淀溶解,氢氧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和水,AgOH+2NH 3•H 2O ═Ag(NH 3)2OH+2H 2O ,若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再加入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生成乙酸铵,氨气、银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 3CHO+2Ag(NH 3)2OH Δ−−→CH 3COONH 4+2Ag↓+3NH 3+H 2O ,银氨溶液中的银为+1价,被醛
基还原生成0价的银单质,故答案为:还原;
(2)实验Ⅰ:甲同学认为:Fe 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 ,则要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可验证Fe 3+的还原产物Fe 2+的存在即可,验证Fe 2+的实验是取少量除尽Ag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K3[Fe(CN)6]溶液会和Fe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答案为:②;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Ⅱ:丙同学认为:Fe3+和NO3-均能把Ag氧化而溶解,且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而实验I验证了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则实验II需要验证NO3-也能把Ag氧化而溶解,需进行对照实验,0.1mol/L的Fe(NO3)3溶液(pH=2),NO3-为0.3 mol/L,所以需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pH=2的0.3 mol/L KNO3或NaNO3溶液,故答案为:pH=2的0.3 mol/L KNO3或NaNO3;
(3)Fe3+遇KSCN溶液变红,第一份滴加2滴KSCN溶液无变化,说明FeSO4溶液中无Fe3+,第二份加入1ml 0.1mol/L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Ag产生,再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产生,说明Fe2+被Ag+氧化生成Fe3+,Ag+被还原为Ag,又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Ag⇌Fe2++Ag+或Ag++Fe2+⇌Ag+Fe3+;
(4)①K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则银为负极,石墨为正极,该电池的反应本质为
Fe3++Ag⇌Fe2++Ag+,该反应中铁离子为氧化剂,银离子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Fe3+>Ag+,故答案为:正极;>;
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AgNO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则此时石墨为负极,银为正极,右侧烧杯中银离子浓度增大,反应Fe3++Ag⇌Fe2++Ag+的平衡左移,发生反应Ag++Fe2+⇌Ag+Fe3+,此时Ag+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Fe3+<Ag+;
③由上述①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导致平衡移动。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羧基a、c +2NaOH → HOCH2CH(NH2)COONa+H2O+CH3COONa
【解析】
【分析】
(1)甲含有氨基和羧基;
(2)a.该分子中C、N原子个数分别是7、5;
b.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氨基能和酸反应、氯原子能和碱溶液反应;
d.该分子中含有N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