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第12期《新莱茵报》时期作为系统总结和反思1848年欧洲革命的特殊时期,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大致是指从1848年6月1日至1852年3月。

具体来看,又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以《新莱茵报》两份报纸为主要标志,即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在德国科隆创刊的《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和1849年12月马克思在德国汉堡创刊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二时期则以马克思写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为标志。

至此,马克思大致完成了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对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失败作了总结和反思。

伴随着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对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马克思扬弃了1848年的革命理论和斗争策略,放弃了对革命高潮即将到来那种不切实际的判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无产阶级现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

马克思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新现象,具体阐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本质、阶级政党等问题,深化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从而使原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及其斗争策略得到升华。

总之,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探索和总结不仅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也从思想史的角度客观回答了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问题。

王俊勇
《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项目“《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研究”
(项目编号:YJSCX2018-118HLJU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俊勇,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2016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失败对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
论作了反思与总结。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晴雨表,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又建立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的批判基础之上。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指南,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石,但仅仅依靠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还不足以得出科学的革命理论,须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学研究。

《新莱茵报》时期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研究的伟大意义恰恰是马克思在此时开启了一条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相交融的致思理路。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马克思在此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变化及其这种变化的原因,客观评价《新莱茵报》时期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从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时期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总结中尝试回答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大峡谷”这一历史难题。

关键词:《新莱茵报》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跨越“卡夫丁大峡谷”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18)12-0014-09
014DOI:10.13221/ki.lljj.2018.12.003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第12期一、革命失败初期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及其斗争策略
在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颁布“封闭国家工场”的挑衅性法令以后,1848年6月23日-26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反对资产阶级侵害二月革命的果实。

经过四天的英勇斗争,革命遭到了失败,起义被残酷地镇压。

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两个阶级分裂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是为了资产阶级制度存亡而进行的斗争”,〔1〕六月起义的失败是整个欧洲革命进程中的转折点,自此之后革命陆陆续续在世界各处被反革命扑灭。

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失败,使无产阶级遭受了巨大损失,无产阶级的革命积极性遇到严重挫折。

正是在革命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态势的分析,预言革命及其革命高潮还会到来,并在这个背景下,积极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以及应对革命到来的斗争策略。

1.预测革命即将到来及其必然性探究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写作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从时间顺序来看,该书应该介于“1848年年底开始在《新莱茵报》上分析革命事件直至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暂时结束这个题目之间”。

〔2〕在此文中,马克思在每一个较为重要的章节都冠有一个标题:革命的失败!此做法的目的在现在看来,一方面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即革命无论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来说确实是失败了。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即是马克思想表达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革命,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摆脱一切传统残余,这些传统残余里面包括不切实际的人物、幻想、观念和方案。

只有“在产生一个联合起来的反革命势力的过程中,即在产生一个敌对势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拓道路,只有通过和这个敌对势力作斗争,主张变革的党才能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党”。

〔1〕
所以马克思认为革命的失败并不可怕,相反,失败能使无产阶级队伍得到锻炼和升华。

无产阶级通过六月起义的失败逐渐清醒起来,才能认清资产阶级的真实面目,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觉醒为重新发动新的革命奠定了主观条件。

与此同时,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逐渐被挤出政治舞台而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之后,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其他阶级诸如小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将会随着他们阶级生存的条件逐渐恶化从而向无产阶级靠拢,因此,革命阵营的力量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无产阶革命取得胜利的希望也将增大。

从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来看,即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革命的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德国、普鲁士、奥地利由于政治博弈的失败和国家信用的破产已经陷入危机,国家机体越来越趋于土崩瓦解,政府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想挽回局面,但在马克思看来这是徒劳。

从俄国方面来看,深陷欧洲政治和本国形势及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已经让俄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俄国对于英国的依赖使得它在外交上颇为被动。

而在法国,由于反动阶级对革命的极端镇压和残酷剥削,迫使法国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逐渐向无产阶级靠拢,国内舆论也逐渐倾向于无产阶级这边。

而作为“资产阶级造物主”的英国在马克思看来,情况也每况愈下。

虽然二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的危机,使英国重现繁荣,但是马克思分析英国产生危机的根源本就是由于生产过剩引起的普遍投机。

英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度过危机但始终逃脱不了生产过剩的魔咒,因此,又会重新陷入陷入新的危机。

而且在马克思看来,此次危机的后果也与以前的历次危机不同:“以前的历次危机都是一个信号,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新成就以及再次战胜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资产阶级,而这次危机将标志着英国现代革命的开端。

”〔1〕
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从马克思本人的意愿来看还是从资本主义发展所经历的危机来看,马克思都认为新的革命以及新的革命高潮将很快到来,因此,在1850年3月告同盟书中,马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第12期克思根据这个判断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不断革命。

2.不断革命理论
在3月告同盟书中,马克思就已经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理论。

在面对民主派小资产阶级通过掩饰其资产阶级专政目的的手段去讨好和笼络工人时,马克思便毅然决然地指出:
“民主派小资产者只是希望实现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是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是建立新社会。

”〔1〕
在马克思看来,不断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对社会的彻底改造,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

民主派小资产阶级企图用“博爱”的口号掩盖阶级利益的对立,从而麻痹无产阶级。

但六月起义的失败让资产阶级的阴谋败露,它使无产阶级意识到:“无产阶级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稍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只要企图加以实现,就会变成罪行。

”〔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彻底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问题的关键在于:革命是否以完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目的还是仅仅触及“这种制度的政治措施”。

〔1〕
此外,马克思要求同盟不断革命的原因还在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革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648年的光荣革命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证明。

后来恩格斯在分析维也纳起义的时候也曾指出:“就是因为这种旧的且复杂的社会机构中这种迅速而剧烈的阶级对抗的发展,让革命变成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强大发动机。

”〔3〕革命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使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它在旧事物的废墟中重新建立起新事物的王国。

3.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在革命失败初期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即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

在面对新的革命斗争形势以及同盟在这次斗争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马克思认为有必要对共产主义者同盟进行改组,从而明确党最近的任务和确立新的斗争策略。

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我们在上文已经论述过,即把革命进行到底,把一切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成功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新社会。

下面我们将主要讨论在不同的革命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民主派小资产者的关系,这也是马克思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根据德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分析出“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革命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将保持一段时期的优势”。

〔1〕马克思将民主革命斗争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民主派小资产阶级到处受到压迫的时候;将来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斗争结束后,他们的势力超过各个阶级包括无产阶级的时候。

马克思认为在第一种情况下,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会打着“博爱”的幌子以掩盖阶级斗争的实质积极拉拢无产阶级加入他们。

马克思认为,这种联合获益的只会是小资产阶级而对无产阶级有百害而无一利。

无产阶级如果相信了他们的谎言,可能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危险。

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联合是必要的,但工人阶级的独立性也是必要的,无产阶级应该努力建立一个秘密和公开的工人政党组织。

在第二种情况下,工人应该拥有自己的武装,组建由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领导人和独立军团,这种独立军团只听从由工人建立的市镇委员会的调动而不服从国家权力机关的调遣。

在第三种情况下,马克思则断言,新政府的统治一旦得到巩固,就会立刻镇压工人运动。

工人的俱乐部应该立即组织起来推翻现存政府。

在推翻现存政府后立即举行国民代表会议。

总之,马克思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初期,无论是提出不断革命的理论还是对共产主义者同盟进行的改组都是建立在革命即将来临的必然性分析基础之上的。

由于马克思这一时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第12期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形势缺乏深刻的认识,错误地估计了革命爆发的时间和无产阶级的准备程度,导致马克思对革命的判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灵”。

因此,这一时期,“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不能真正指导无产阶级在“新”的环境下走向成功,必须在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才能正确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二、在批判中砥砺前行———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反思
1849年至1850年的上半年,马克思由于对革命形势的误判,导致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论断和预测都出现了“失灵”。

因此,在1850年夏,马克思通过对欧美国家经济的分析,对自己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给予了深刻的反思。

1.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
马克思全部革命的观点都是与他们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世界历史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由以前松散的、孤立的简单加和转变成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性过程。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以世界历史为基础的,他所关注的范围不局限在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而是整个全人类的解放。

《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所研究的范围几乎涉及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对英国的关注。

在马克思看来英国作为“资产阶级的造物主”,尤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心脏,英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透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而“大陆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程度同时又是一个晴雨计,它可以预测到,革命在多大的程度上给资产阶级制度的存在条件以实际的威胁”。

〔1〕
通过对英美等国经济的分析发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危机之后出现转机并迅速走向繁荣,尽管1848年欧洲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国际局势复杂变化,英国和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迅速调整了过来,与此同时,英美的繁荣又带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向前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好似一把双刃剑,对成长中的无产阶级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首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反革命的力量更加强大,工人受资本的剥削程度每况愈下,无产阶级革命遭受的阻力也日益增大;但与此同时,经济的利好让工业资产阶级迅速确立自己在本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工人队伍也得以壮大和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工业资产阶级的繁荣必将为工人进一步的斗争创造积极的物质条件和组织条件。

马克思后来在1865年总结说:“现代制度给工人们带来一切贫困,同时又造成对社会进行经济改造所必须的种种物质条件和社会形式。

”〔4〕
因此,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及时调整了自己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策略,马克思认为:
“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资产阶级的生产力正以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革命。

只有当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发生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

”〔1〕
恩格斯后来在1895年为《法兰西阶级斗争》撰写的导言中也曾指出:如果说刊登于《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的1月号、2月号、3月号的文章还在期待不久革命力量新高涨就会到来,那么1850年秋季就已经永远抛弃了这种幻想。

但尽管如此,马克思并没有像后来有的学者说的那样已经对无产阶级革命失去信心,相反马克思只是在正确认识革命形势的基础上更加理性和清醒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因此,他们断言:“新的革命,只有经历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发生。

但它正像新的危机一样肯定会来临。

”〔1〕
2.无产阶级专政
在上文中我们曾经谈到马克思明确提出党的主要革命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国家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第12期完全相对立的新社会,并且马克思以此为根据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之间的界限:关键就在于革命是否以完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目的。

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意味着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在1852年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曾经描述过由波拿巴一手建立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在法国这样的国家里行政权力支配着五十万以上的官吏……在这里,国家管制、控制、指挥、监视和监护着市民社会……它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并且极其敏捷。

”〔5〕
马克思指出这个由资产阶级反动派建立的国家机器不断吮吸着劳动人民的血液,这个寄生在人民身上的怪物管制、控制、指挥、监视和监护着市民社会的方方面面。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就是摆脱寄生在劳动人民身上的这个怪物,消灭资产阶级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因此,马克思在总结法兰西阶级斗争的经验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在总结六月起义失败的时候,马克思明确告诉无产阶级不要再对资产阶级抱有任何幻想,面对那些浮夸、琐屑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要求,我们应该坚定地喊出“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的口号。

无产阶级的专政目的在于:
“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消灭由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以此改变从这些社会关系衍生出来的一切上层建筑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1〕
在对“劳动权”的论述中马克思还第一次简明扼要地表述了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权指的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而支配资本的权力也就是占有生产资料,让生产资料处于联合起来的工人的支配之下,即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资本的关系”。

〔1〕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的论断被恩格斯誉为《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学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就是要将这种劳动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自己的手里,从而占有生产资料,最后消灭雇佣劳动。

马克思关于“劳动权”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构成了马克思革命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工农联盟
工农联盟思想是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又一有机组成部分。

与农民阶级的联合,一直以来就被马克思所重视。

早在1848年革命之前,马克思就在他的相关著作中阐述了关于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例如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表达了对吸引农民参加革命的关注;革命爆发之后,马克思又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宣布应该无条件废除农民头上的封建义务以促进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又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中系统地提出了工农联盟理论。

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恩格斯把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视为德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出发点,当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路德吹响革命进攻的号角时,农民义务反顾地随他冲锋陷阵,但后来的结果是,小资产阶级背叛了革命,农民的起义遭到镇压,大批参加起义的农民遭到屠杀。

恩格斯用这个例子证明了无论是在300年前的农民起义中,还是在1848年的维护帝国宪法运动中,小资产阶级背叛自己历史的历史使命都是有普遍意义的。

马克思也曾尖锐地指出:“只有革命进程把处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共同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也只有当革命进程最终迫使他们承认工人阶级是它们的先锋队而向它靠拢,法国的无产阶级是不能前进一步,也丝毫不能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

”〔1〕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指出波拿巴作为流氓无产阶级的首领在农民阶级的帮助下,一跃竟成了法国的总统,因此,当基佐宣称这是社会主义完全而彻底的胜利时,马克思只是回答说:“只要刺刀一破,水泡就破了,怪物就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第12期出现在眼前。

”〔5〕因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该只是“一句空话、一种时髦或一种党派斗争手腕”。

〔5〕波拿巴的胜利不仅是政治上博弈的投机取巧,更在于他在经济上蒙蔽了法国保守农民的眼睛。

与第一次法国大革命不同,这一次波拿巴的政变似乎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市民社会的东西,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国家权力并非悬在半空而是以小农阶级为基础的。

小农阶级是波拿巴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而小农阶级赖以为生的正是第一次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留下的小块土地所有制。

但这种“拿破仑所有制”在“19世纪初期它的确是保证法国农村居民解放和富裕的条件,而现在它却日益变成使农民受奴役和贫穷化的法律了”。

〔5〕
马克思也指出,既然支撑波拿巴的正是已被历史淘汰的小块土地所有制,而波拿巴只是利用了法国农民的愚昧暂时骗取了法国农民的投票。

是谎言就总有被拆穿的那一天,因为一切“拿破仑观念”都是不发达的、青春年少的小块土地所抱的观念,一旦“法国农民因拿破仑复辟而感到失望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对于小块土地的信念;那时生长在小块土地上面的全部国家建筑物,都会轰然倒塌,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形成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5〕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再一次被马克思提出来,无产阶级革命有且只有农民的参与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由于历史原因,农民无法形成一个阶级,无法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所以无产阶级还必须作为革命的先锋队才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三、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调整的原因剖析
1850年9月15日的会议作出了把同盟者中央委员会迁往科隆的决定,这使得马克思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埋头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马克思以理论家的身份再一次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在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再回首面对自己曾经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时马克思已经有了新的思考。

这些我们在上文已经总结过,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马克思放弃了革命失败初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论断转而得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6〕的结论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主客两方面的原因。

1.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客观物质力量的重新认识
从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来看。

马克思在研究英美两国的经济时就已经发现,虽然英美两国都遭受了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但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它们自身的调节能力提高,使得在1848年时经济开始恢复,1849年进一步发展,到1850年便重现繁荣。

恢复过来的英美两国又带动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走出困境,走出困境的资本主义国家使得反革命力量更加强大,现在一切反革命势力都在集结,随时都在准备着剿灭无产阶级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在无产阶级的强迫下临时政府才不得已成立了共和国。

工人阶级把共和国强加给政府,政府把它强加给法国,工人阶级作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时,立即招来了整个法国的资产阶级和它作斗争。

现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一样,乃至波拿巴12月1日枪杀了他们的领袖,次日取得政权后巴黎无产阶级也并没有举行起义。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马克思看来这正是无产阶级成熟的体现,资产阶级的实力跟过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贸然的起义只会重蹈六月失败的覆辙。

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就谈到过:“早在1848年4月初,在整个欧洲大陆革命的洪流已经被社会的那些从最初的胜利中获得利益的社会阶级同战败者立即缔结的联盟挡住了。

”〔5〕既然新的革命在新的危机之后才能到来,而且这个危机还得经过15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发酵和酝酿,无产阶级的革命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何不如让无产阶级在新的危机来临之前不断地壮大和发展自己,争取在下一次危机到来之时一举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