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设计者: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靳立静
一、导入
师:初次见面,老师这有几句格言想送给大家,但我只送前半句,看谁能接上后半句。

功夫不负——有志者——虚心使人——
骄傲使人——失败乃——团结就是——
师:大家真是对答如流!刚才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真理”,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

现在我还想送给大家一句话,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一起读!
师:有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你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九十九个不行吗?
师: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你们已经迈出发现真理的第一步了。

现在我检查一下大家的自主预习情况。

(先检查读音,听写之后检查是否理解)

师:看课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有疑问吗?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生:?指什么?!指什么?
师:“?”指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指经过不断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哎?作者的意思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但他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句子表达啊?
生:更形象,更生动。

师: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
生:经常看见就习以为常了。

师:那生活中哪些事情就是“司空见惯”的?知道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吗?(出示相关资料)看,不断的发问是不是就有收获了?看来老师说得学贵有疑本身也是一个真理。

师:作者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之后,用什么来证明这是一个真理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那几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事例。

学生默读,寻找,交流。

师:大家很会学习,善于从文中提取信息,为我所用,这是学习的技巧。

师:书中列举的三个事例,虽是不同的的人物,不同的研究成果,但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大家快速默读,可作一下批注,之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1)自批,交流
(2)全班交流:A、都是从司空见惯的事中
B、都是经过反复
C、都是先发现问题,在反复试验,最后得出结论。

师:如果依据这个过程让你给每个事例分层,你会分吗?来分一分。

其实这发现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相当于我们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对啊,平时我们写事情,要把哪一部分写具体、写详细?
生:经过。

师:那在这三个事例中呢?
生:起因和结果较具体,经过较简单。

师:快看,你的分层,每个实例是怎样介绍经过的?
生找出三个句子
师:为什么?(指题目)
师:对啊,假如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认为该详写哪一部分?生:经过。

师:对啊,比如我们想用第三个事例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就可以在这句话这儿做文章了。

我们可以抓住哪个词想开去?试想,寒冷的冬天,当别人裹着厚厚的棉被熟睡时,他却趴在儿子的床前——当别人做着香甜的美梦时,他却趴在床前——等等,最后发现了眼珠的转动跟做梦有关,这样就可以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了。

所以同样的事例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选实例的侧重角度就要不同。

还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取三个事例呢?选一个不行吗?
生:一个有时是偶然,多了就足以证明了。

师:作者说完三个事例又做了一个总结,请一起读第六自然段,文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两个带发字的词有什么不同?
师:经过论证之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后两个自然段,这跟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呢?
生:前后照应。

师:作者再一次亮出自己的观点。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肯定觉着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了,它散发着温度,洋溢着情感,文中的三个人发现了真理,走向了成功。

回首自己走过的历程时,他们一定会坚定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也坚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课本1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