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教养的途径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各选项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以已②故木受绳则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⑥君子生非异也⑦吾尝跂而望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⑦
D.②③④
解析:B ④“知”同“智”;⑤“有”同“又”,“暴”同“曝”;⑥“生”同“性”。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 B项,“金”的意思分别是锣,金属的刀类; A项,都是“凭借,利用”的意思;C项,都是“达到”的意思;D项,都是“晒干”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C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
..者,非能水也
..自得 B.假舟楫
C.用心
..者
..一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解析:B A项,意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现为神的总称;C项,这里是两个词,用:因为。
“用心”现指“居心”“存心”或“集中心力”;D项,藏身,现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甚矣,汝之不惠
C.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D.以为轮,其曲中规
解析:A 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主谓倒装句;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于而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D ①介词,从;②介词,比;③连词,表递进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次
要的。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以及用心专一的道理。
D.本文善于运用比喻,“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解析:B 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否定思考的重要性,“日参省乎己”本身就是思考。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三教九流”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其中“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解析:A 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
答案:(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关键词:“参”“省”“乎”“知”)
(2)雕刻一下就放弃,即使是朽木也不会被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关键词:“锲”“舍之”“不舍”“镂”)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了自己对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
”
(2)《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是: , 。
(3)“, ”,荀子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5)荀子《劝学》中的“青, ”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杨畋,字乐道。
进士及第。
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殿中丞,专治盗贼事。
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
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
及战孤浆峒,前军衄,大兵悉溃,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
卒厉众平六峒,以功,迁太常博士。
未几,坐部将胡元战死,降知太平州。
岁余,贼益肆。
帝遣御史按视,还言:“畋尝战山下,人乐为用,今欲殄贼,非畋不可。
”乃授荆湖南路兵马钤辖。
贼闻畋至,皆恐畏,逾,岭南遁。
又诏往韶、连等州招安之。
乃约贼使出峒,授田为民,而转运使欲授以官与赀,纳质使还。
蛮平,愿还旧官,改知随州。
召还,复起居舍人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迁吏部员外郎。
奉使契丹,以曾伯祖业尝陷虏,辞不行。
河北旧以土绢给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易以他州绢。
畋既同书奏闻,外议籍籍,又密陈其不可。
久之,擢天章阁待
制兼侍读。
上言:“愿择宗室之贤者,使侍膳禁中
..计。
”旧制,内侍十年一迁官。
枢密
..,为宗庙
院以为侥幸,乃更定岁数倍之。
畋言:“宜如文武官僚例,增其岁考
..。
”遂诏南班以上仍旧制,无劳而尝坐罪徒者,即倍其年。
议者谓畋以士人比阉寺为失。
畋出于将家,折节喜学问,为士大夫所称。
初,山下讨蛮,家问至,即焚之,与士卒同甘苦,故屡破诸峒。
及用之岭南,以无功斥,名称遂衰。
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特赐黄金二百两。
(节选自《宋史·杨畋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
B.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
C.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
D.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
解析:B 解答此题,应注意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并注意人名、地名、官职名,根据主语及谓语动词、句式相似、语气词等加以判断,并结合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
此句陈述对象是杨畋,先介绍其性情,主语“性情”,谓语“介谨畏”,故应停顿,排除A和D。
然后介绍其奏事和对待自己的情况,故“自奉甚约”前后都应停顿,排除C;最后,“家无余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前后都应停顿。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舍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于内史省,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宫禁。
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
D.岁考,古代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除四书五经、五言六韵外,晚清还有策论。
解析:D 岁考,是指每年对官吏的考核。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畋剿贼有功,官职升迁。
庆历三年,杨畋担任殿中丞,亲自率领士卒深入峒地讨伐盗贼,虽经挫折,最终平定了六峒,因战功卓著升为太常博士。
B.杨畋善听意见,顾全大局。
三司使张方平不用土绢做军装的事,杨畋本来是报请皇帝认可的,但因为朝廷外部的议论,他又秘密地上奏陈述不能做的原因。
C.杨畋敢于直言,遭受非议。
杨畋上书对宦官升迁之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当时有人议论说杨畋把宦官和朝中文武大臣相提并论是有失礼节的行为。
D.杨畋带兵有方,屡败贼寇。
杨畋讨伐蛮人时,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如果有家里的来信,就随即烧掉不看,以免影响自己和军心,所以多次打败贼寇。
解析:B “杨畋本来是报请皇帝认可的”错误,原文有“畋既同书奏闻”,意思是杨畋已经一同签署奏章上报,不是说同意张方平的做法。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约贼使出峒,授田为民,而转运使欲授以官与赀,纳质使还。
译文:
(2)遂诏南班以上仍旧制,无劳而尝坐罪徒者,即倍其年。
译文:
答案:(1)杨畋于是与盗贼约定让他们出峒,拨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做农民,但转运使却要给予他们官职和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就将他们全部放回。
(重点词“授”“赀”“纳”。
)
(2)于是诏令南班以上仍按照旧有制度十年一升,没有功劳而因罪受罚的,延长一倍年限。
(重点词“旧制”“坐”“倍”)
参考译文:杨畋,字乐道。
考中进士。
庆历三年,湖南瑶族人唐和等人抢掠州县,杨畋升任殿中丞,专门负责捕捉盗贼。
他招募勇士,深入峒地追击。
但是,南方人长时间没有打过仗,士兵大多胆小害怕。
等到在孤浆峒作战时,因为前军失败,大军全部溃败,杨畋就跳到岩石下,有幸凭借浅草遮掩才没有死亡。
最后,督责士兵平定六峒,因功劳升任太常博士。
没有多久,因为部将胡元战死,降职任太平州知州。
一年后,盗贼更加猖獗。
皇帝派遣御史前往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与贼寇作战,众人都乐意接受他的使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
”于是委任荆湖南路兵马钤辖。
盗贼听说杨畋到了,都很恐慌,都越过岭南逃走。
又诏令杨畋前往韶、连等州招安他们。
杨畋于是与盗贼约定让他们出峒,拨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做农民,但转运使却要给予他们官职和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就将他们全部放回。
南方贼寇平定后,杨畋希望官复原职,改任为随州知州。
召回朝廷,再任起居舍人,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吏部员外郎。
奉命出使契丹,因为曾伯祖杨业曾被契丹所害,推辞前往。
河北以前用土绢置办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换用其他地方的绢。
杨畋本来已经一同签署奏章上报,朝外议论纷纷,杨畋又秘密上奏陈述这样做不行。
很久以后,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
上奏说:“希望挑选宗室中的贤者,让他在宫中侍奉皇上用膳,以便将来立为皇储。
”按照原来的制度,内侍十年升一级官职。
枢密院认为太快,就改为二十年升一级官职。
杨畋说:“应该像文武官员那样,增加每年的考核。
”于是诏令南班以上仍按照旧有制度十年一升,没有功劳而因罪受罚的,延长一倍年限。
评论者认为杨畋以士人比宦官不妥。
杨畋出身将门,改变志向喜爱学问,被士大夫称道。
当初,在山下征讨南方贼寇时,家信到,便立即烧掉,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能够多次打败各峒贼兵。
等到任职岭南,因无功被降职,声誉降低。
性情谨慎清直,每次上奏朝廷,一定都打开奏章的封套多次后才呈送。
生活很节俭,在州接待客人,即使是监司到来,也不过是几样菜蔬果品而已。
去世时,家里没有积蓄,朝廷特意赏赐给二百两黄金。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八归
史达祖①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②。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①史达祖,曾任韩侂胄幕僚,韩败后,史受牵连被处黥刑,本词写于此时。
②歌眉:代指陪自己的歌女。
舒绿:展眉。
古代以黛绿画眉,故常以“绿”“黛”指代眉。
15.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人瞰”一句写词人在画阁上俯瞰空旷的景色而感到愁苦和孤独,这是全篇的主句,词人的所见所闻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烟蓑”三句虚写江中的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的情景,响声引发词人的文思,但又被乱鸥带走,续不上美好的词句。
C.“冷眼”两句,写词人用冷静的目光看如画的景色,体现词人内心的悲凉情怀,而江的那边只能看到隐约模糊的房屋而已。
D.上阕最后三句写词人猜想江的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人们在傍晚时烧着竹子做晚饭,这更显词人的孤寂。
E.上阕的景物描写,由清晰到迷茫,由实到虚,景物描摹客观,不掺杂个人感受,营造了广阔、清冷、淡远的意境。
解析:BE B项,“虚写”错误,渔翁披蓑撒网情景是实写。
E项,“不掺杂个人感受”错误,大部分景物都包含词人的主观感受。
16.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赏析诗歌的感情,应注意借助题目、注释,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抓住词中叙述描写的内容以及表达感情的词语、意象加以分析。
下阕先写词人借酒浇愁,自我安慰。
结合句中的“凄凉”以及词人的处境,可以看出词人的凄凉愁苦。
然后回忆过去骑马漫步、泛舟游赏的情景等,表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怀恋,也衬托出如今的空虚寂寞。
“只匆匆”两句,写词人看到现实景象后的悲凉和愁苦。
最后三句,写词人遥想远方的朋友,但无音信,表现词人此时的孤独寂寞。
答案:①凄凉愁苦。
作者借酒浇愁,自我慰藉,可见其心情之凄苦、愁闷;“只匆匆”句情景交融,更见惆怅。
②空虚孤寂。
回忆过去在歌女陪伴下快乐的生活情景,反衬出作者如今的空虚和孤寂。
③怀念朋友。
作者望断淮山,想念天涯老友,却没有音信,更显寂寞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