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相关的劳动法、劳动合同等知识
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介绍
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介绍引言大学生就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一步。
然而,就业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对雇佣关系、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大学生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就业过程中的知法懂法能力。
劳动法劳动法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之一,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下是劳动法中一些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重要规定:1.劳动合同签订:大学生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中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
劳动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并应在劳动关系建立时签订。
2.试用期规定: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大学生签订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试用期内,雇主可以根据工作表现和适应情况决定是否正式录用。
试用期期间,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权益和义务。
3.工资支付: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并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大学生在工作中应注意核对工资数额和支付时间,如有问题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解决。
4.工时和休假: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大学生的合法休假权益,如年假、病假、婚假等。
同时,劳动法规定了每天工作的最长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安排。
人事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人事人才市场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其管理和监督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下面是一些人事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主要内容:1.信息发布规定:人事人才市场必须如实发布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信息,不得作虚假宣传。
用人单位不得发布歧视性的招聘信息或限制性的就业要求。
2.招聘中介服务管理:人事人才市场应当合法、规范地开展招聘中介服务。
招聘中介机构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收取大学生求职者费用,不得发布违法违规的招聘信息。
3.违法违规行为处理:人事人才市场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如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非法中介收费等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知识宣传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知识宣传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保障制度的基石,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知识,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要点。
一、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成立的基本依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的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假等重要条款。
劳动合同一般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形式。
固定期限合同是指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内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则没有约定终止时间。
另外,还有劳动派遣合同、劳务合同等特殊形式的劳动合同。
二、劳动用工根据《劳动法》,用工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向劳动者及时提供用工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信息,并签订劳动合同。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劳动者的意愿确定劳动合同的期限。
对于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应确保其享有与用人单位直接招用的劳动者同等的待遇。
三、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应当享有的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职位津贴、绩效工资等。
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支付,用人单位不得拖欠或者未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者其他形式抵充。
劳动者有权了解自己的工资明细,并在需要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资调整要求。
四、劳动时间和休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时间和休假做了详细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劳动时间制度,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对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并支付加班费。
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和其他休假权利。
带薪年休假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年限逐步增加,最低应为五天。
劳动就业法律法规
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一、劳动法劳动法是指国家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进行管理和调整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主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规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权益进行保护。
1.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的核心法律之一,它规范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强调了劳动合同的平等自愿原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自主用工和自由招聘双方具有平等地位,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以及劳动报酬等重要条款。
1.2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所应当获得的经济权益,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同工同酬”原则,即同等劳动应享受同等报酬。
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可以是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形式,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并建立完善的工资支付制度。
1.3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从事劳动的时间段,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普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同时,劳动法还对加班和休息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劳动者加班劳动应当得到加班费或者休假补偿。
1.4 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劳动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特殊工种劳动者的劳动条件要求,如孕期工作者、未成年工作者等。
1.5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对劳动者进行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制度安排。
我国的劳动保护主要包括劳动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劳动保护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经济和社会保障。
二、就业法就业法是指国家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就业行为进行管理和调整的法律规范。
人力资源部常用到的劳动法知识有哪些人事劳动法知识
人力资源部常用到的劳动法知识有哪些人事劳动法知识人力资源部常用到的劳动法知识有哪些你需要学习的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很多,我可以给你一些提示。
1、《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这个是必须学习的。
2、地方性法规,不知道你是那个城市的。
3、法太多了,你需要了解一下知识、社会保险的知识(五大保险)、退休待遇等,五大保险的作用与相关保障。
4、人员招退工流程,公积金办理的政策。
5、劳动关系及劳动争议处理。
6、劳动报酬政策,职工福利(关于休假,工龄等政策)。
7、仲裁监察的处理,再学习一些历史问题。
8、做好人力资源工作,需要学习其他一些模块,政策只是基础。
学习招聘、培训、薪酬、员工关系、绩效考核等模块。
9、有任何劳动法的问题,可以在线问我!做人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知道哪些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大全书店去买本书吧,谁要把那么多法规按你的要求去弄好给你,他就可以自己出本书了。
做人事专员应该熟悉哪些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侵权责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等人事专员常用的劳动法有哪些?一般最主要的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社保法。
劳动人事相关法律都有哪些太多了: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行政法规:1.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2: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综合;2.就业;3.工资;4.劳动保护;5.社会保险(综合,工伤,生育,养老,失业等相关。
.人事专员必须要熟悉掌握哪些法律法规【企业人事网】大致判断如下:一、熟悉基本法律常识,包括法律基础理论和宪法、刑法、民法、合同法、诉讼法等常识性的规定;二、重点掌握与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包括:1、《劳动法》和《劳动法实施细则》;2、《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劳动仲裁法》、《劳动仲裁法实施条例》及其有关司法、行政解释;4、《国务院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5、《劳动者权益保护法》;6、公司法及其有关解释;7、合同法等。
劳动法 PPT课件
一、劳动法 二、劳动合同 三、经典案例解析
1
《劳动法》的体例设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全文13章,107条法规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促进就业 •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 第五章 工资
2
•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 第八章 职业培训 •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 第十章 劳动争议 •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 第十三章 附则
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
比如:一个生产洗衣粉的厂家,每个月需要以货 币支付工人工资,而不能在劳动者工作一个月后, 用自己厂家生产的一箱洗衣粉作为劳动报酬,这 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7
劳动报酬
•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 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 和工资水平。(ex:超市工资)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 约束力。 •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 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 民法院确认。
26
劳动合同的解除
• 第三十一条 •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
通知用人单位。 •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
•我们平常所说的周六、周日,不是法定假日,只是 休息日。
12
6、带薪年假
•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13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 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 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法中就业的概念
劳动法中就业的概念劳动法中的就业概念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通过劳动者提供劳动力而获得职业收入的过程。
就业是指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找到、选择并参与一定职业或工作,获得相应报酬的过程。
就业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在劳动法中,就业主要涉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的支付及劳动关系的解除等方面。
在劳动法中,就业的概念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就业关系的基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通过劳动合同明确约定。
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关键条款。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确保劳动者享有就业权益的重要方式。
2. 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获得报酬是就业的关键目的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劳动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工资薪金,还包括加班费、奖金、津贴等一切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合法报酬。
3. 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关系的解除是就业过程中较为复杂的一环。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可以通过解雇或者辞职的方式终止。
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解雇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依法提前通知或者支付违约金等条件进行辞职。
劳动法对解雇和辞职都有一定限制和保护措施,旨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中的就业概念以法律为基础,旨在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在法律体系的保障下,劳动者可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就业活动,获得合法的职业收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在就业的过程中,还涉及到用人单位的招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劳动力的培训等各种因素。
劳动法不仅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和保护措施,也对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确保双方在劳动关系中能够平等协商,公正合理地解决劳动争议。
总之,劳动法中的就业概念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的支付和劳动关系的解除等方面。
劳动法律知识入门
劳动法律知识入门劳动法律始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柿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就很难在日常工作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劳动法律的入门知识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基础,也是劳动者维护自己权益的出发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2.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3. 劳动报酬、支付时间、支付方式4. 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等方面的保障5. 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条件和方式6. 签订劳动合同的地点、时间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相关条款,则可以根据就业合同的相关规定补充。
二、加班工资在一些行业中,加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虽然加班可以增加工资收入,但也要确保加班工资的合规性。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加班工资应当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如果被迫加班,应当按照加班工资的规定给予合理的补偿。
三、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雇佣关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但也是容易产生纠纷的一部分。
雇佣关系的双方应当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工资。
如果企业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催促对方支付工资。
同时,劳动者也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四、合理保护在劳动过程中,雇佣关系的双方应该平等对待,相互之间应该给予合理的保护。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意外,应该及时得到公司的安全保障措施。
如果雇主没有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保护,或者强迫劳动者从事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劳动者应该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司法机关等相关机构提出申诉。
五、福利保障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福利保障已经成为一种追求。
雇佣关系的双方应该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当然,在企业内部,也应该加强员工的福利保障,并全面落实相关政策。
这样能够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建设入手,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发展。
劳动法专题高中生应该了解的劳动基本知识
劳动法专题高中生应该了解的劳动基本知识劳动法是指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作为在校高中生,虽然暂时没有参与到职场中去,但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和工作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应该了解的劳动基本知识,包括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的内容与签订要点、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以及对于下岗失业等突发事件的法律保障等方面。
一、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提供者,用人单位以提供工作岗位并支付劳动报酬为基础,双方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约定劳动条件和权益。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与签订要点1.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劳动条件与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
2. 劳动合同的签订要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高中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明确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不要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进行接受;约定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保证自己的休息与学习时间;合理约定劳动报酬,确保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相应的回报;了解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为自己的个人权益做好保障。
三、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该获得的报酬。
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现金支付和实物支付两种。
1. 现金支付现金支付是最常见的支付方式,即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给予相应的工资条和纳税证明。
2. 实物支付实物支付是指用人单位以除货币以外的形式作为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如提供食宿、发放物品等。
对于实物支付,双方应在劳动合同中做明确约定,并确保支付的实物具有实际价值。
四、下岗失业的法律保障对于突发的下岗失业等情况,劳动法也给予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1. 下岗失业保障下岗指由于企业结构调整、经营困难等原因,用人单位暂时或永久停止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提供工作岗位的情况。
劳动法培训教程
劳动法培训教程劳动法是指通过国家法律规定来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已成为雇主和劳动者都必备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劳动法培训教程,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细则。
一、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也是各类组织和个人在劳动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框架。
劳动法的修订主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需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平等待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护劳动者安全等。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一种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
参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应明确合同的签署程序和效力,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三、劳动者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
雇主应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保证按劳分配,严禁无故扣发工资。
此外,雇主还要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护,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劳动环境的良好状态。
四、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因权益纠纷而引发的争议。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
首先,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则可以寻求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功,双方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五、劳动法的违反与处罚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般来说,对于违反劳动法的公司或个人,政府相关部门将会给予警告、罚款或吊销劳动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此外,受害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申请仲裁或提起劳动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市场中的劳动纠纷案例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劳动纠纷案例,比如工资拖欠、加班超时、工伤事故等。
劳动有关知识点总结
劳动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地位和权责关系,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1. 《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最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工资、工时、休息、劳动合同、劳动条件、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
《劳动法》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各个环节,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法》的核心是保障劳动合同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明确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核心是保障劳动争议的解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保障制度劳动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它包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发展。
劳动保障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1.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制度,它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社会保险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制度,它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等方面。
劳动保护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的重要服务制度,它包括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
就业服务的核心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健康是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等方面。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旨在解读大学生劳动就业相关的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加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以及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法律基础,签订合同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步骤。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大学生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明确合同期限和工作内容:大学生应与用人单位明确约定合同的期限和双方的工作内容,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2.注意薪资及福利待遇:大学生应要求用人单位明确约定薪资及福利待遇,并留存相关证据。
3.注意保密义务:针对某些具有商业机密的岗位,大学生需要明确遵守保密义务,尽量避免因对公司机密的泄露而引发法律纠纷。
解除劳动合同也是大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问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解除、终止或者解除协议等方式进行解除。
大学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了解法律规定,并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二、工资和工时问题工资和工时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劳动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合法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如发现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提出申诉,要求用人单位履行支付义务。
2.加班和调休:加班工资是大学生经常关注的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大学生加班工作时,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或者提供相应的调休机会,大学生应当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主张自己的权益。
3.工时限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超过规定的工时限制安排大学生工作,大学生需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工作时间合法权益。
三、职场权益保护在职场中,大学生的权益需要得到有效保护。
下面是一些相关内容:1.平等就业:用人单位不得因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等非工作上的特征而歧视。
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如果遭受合理就业权的侵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摘要第一章总则: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职责和措施等。
第二章促进就业:规定了国家对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劳动者就业的权利和义务,禁止就业歧视,保障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权益。
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定义、内容、形式、期限、变更、解除、终止等事项,以及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事项。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了工作时间的标准、弹性制度、加班制度,以及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事项。
工资:规定了工资的支付方式、时间、标准,以及最低工资制度、工资保障制度等事项。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劳动安全卫生义务,以及劳动者应当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事项。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的孕期、产假、哺乳期等特殊保护措施,以及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等事项。
第八章职业培训:规定了国家对职业培训的政策和措施,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等事项。
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规定了国家对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方针,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福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等事项。
劳动争议: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定义、类型、处理程序,以及调解仲裁机构的设立、职责等事项。
第十一章监督检查:规定了国家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职责、权限等事项。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或者不履行义务,造成损害后果的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事项。
第十三章附则:规定了本法的施行时间、适用范围、解释权等事项。
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生活中的劳动法基本知识
生活中的劳动法基本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劳动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劳动法基本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雇主和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双方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关键条款。
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双方应当共同遵守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
二、工资支付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报酬,雇主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工资。
根据我国的劳动法,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周期支付工资,一般为每月支付一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或者支付工资不足,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的赔偿。
三、工时和休假工时和休假是劳动者的权益,也是保障劳动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国的劳动法,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同时,劳动者每周应当享有至少一天的休息日。
此外,劳动者还有权享受带薪年假、婚假、产假、病假等特殊休假。
四、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雇主应当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接受必要的劳动保护培训。
五、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在劳动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当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首先,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协商无果,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最后,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3.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5. 在单位连续工作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得解除的情形不适用于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及双方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四) 工作时间、加班
1、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度;不定时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2、不定时工时制度
不定时工时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 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 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采取的一种工时制。 可以采用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常见情况:
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 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 特殊,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
劳动法相关知识
培
训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第一部分:劳动法律体系
(一)劳动法定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 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相关制度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7、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8、监督检查制度
否则,用人单位将承担以下责任:
1.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证件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 处罚;
2.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收取的财物,并以每人五百元 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备注:在虚假告知基础上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导致无效。 合同无效,一方有过错,且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一方应承担 赔偿责任。
(三) 劳动合同的签订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人力资源应该知道的十大法律知识
人力资源应该知道的十大法律知识人力资源应该知道的十大法律知识1. 劳动法劳动法是管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雇主的责任和义务。
其中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报酬和工时的安排、劳动条件和环境的保障等内容。
2. 用工合同法用工合同法是用工双方之间约定的一种劳动法律关系,它规定了劳动者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
包括必须约定的内容、合同期限、终止合同的方式等。
3.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制定的法律。
它规定了雇主应当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健康保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和劳动者的培训等。
4.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法律。
它规定了由国家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5. 新就业促进法新就业促进法是为了促进就业而制定的法律。
它规定了就业服务和职业介绍的管理办法,以及就业歧视的禁止规定。
6. 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与安全法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与安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它规定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标准,以及禁止中介机构向求职者收取费用等。
7. 劳动争议调解法劳动争议调解法是为了解决劳动争议而制定的法律。
它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8. 劳动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劳动法定节假日的规定明确了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享受的休假权利,以及加班和补偿的相关规定。
9. 离职与辞退的法律程序离职与辞退的法律程序规定了劳动者离职和雇主解雇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包括通知期限、经济补偿和劳动仲裁等。
10. 工伤赔偿法工伤赔偿法规定了工伤保险的实施和工伤赔偿的责任。
它规定了工伤的认定标准和工伤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劳动合同范本2. 用工合同法解读3.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实施细则4. 社会保险法相关条款5. 新就业促进法宣传册6. 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办法7. 劳动争议调解法案例分析8. 劳动法定节假日标准9. 离职与辞退的法律程序流程图10. 工伤赔偿法法规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关系: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经济关系。
你需要了解的十个劳动法知识
你需要了解的十个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指国家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对于每一位从事劳动工作的人来说,了解劳动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获得合法的待遇和保障。
本文将介绍你需要了解的十个劳动法知识。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它是用于明确雇主和劳动者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事项。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保留一份有效的合同副本。
二、试用期试用期是用于双方相互考察的一段时间。
在试用期内,雇主有权解雇劳动者,劳动者也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若超过规定的试用期时间,该劳动关系即为正式的劳动关系。
三、工资支付雇主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和基本生活需要。
工资支付方式通常为月薪制,也可以是日薪、时薪等。
劳动者应该保留工资支付凭证,并定期查询工资发放情况。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国家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劳动者享有带薪年假、婚假、产假、病假等合法休假权利。
五、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雇主应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设施,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劳动者有权拒绝执行危及自身安全的工作任务,并享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劳动保险。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国家规定了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企业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也应定期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医疗和养老福利。
七、劳动争议和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因权益分配、劳动条件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劳动者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者有权咨询律师或劳动仲裁机构。
八、劳动法律法规除了劳动合同法外,还有一系列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护监察法等。
劳动人事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人事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人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对我国劳动人事相关法律规定的概述,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
二、劳动法1.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劳动者的义务包括:遵守劳动纪律、履行劳动合同、完成劳动任务、爱护公共财产等。
(2)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包括:依法招聘劳动者、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合理使用劳动力、享有劳动成果等。
用人单位的义务包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提供职业培训等。
(3)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三、劳动合同法1. 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1)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
(3)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应当遵循法定条件和程序。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也可以在法定条件下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退休、用人单位破产等情形。
上岗前法律知识点
上岗前法律知识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上岗前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介绍一些上岗前必须要了解的法律知识。
一、劳动法知识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约定劳动关系的权利和义务。
上岗前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同时还要注意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确保自己的权益。
2. 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及国家的工资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此外,还需要了解与自己薪资待遇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加班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3. 工时和休假: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同时还有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规定。
在上岗前,建议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工时安排和休假制度,以免违反法律规定。
二、合同法知识点1. 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在职场中,与用人单位、客户、供应商等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合同。
在签订合同前,要了解合同的订立原则和要素,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了解合同的解除条件和程序,在遇到纠纷时能够依法解决。
2. 合同的履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中止履行。
上岗前了解合同履行的要求和义务,可以避免日后因合同履行问题引发的纠纷。
三、知识产权法知识点1. 商标权和专利权:在职场中,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商标权和专利权是非常重要的。
在上岗前了解商标和专利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帮助自己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权益。
2. 保密和竞业限制:在一些职位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商业机密和保密信息。
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如商业秘密保护法等,可以确保自己的行为不违反保密义务,避免法律风险。
除了上述的法律知识点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需要了解的。
比如,民事责任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形式与合同
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形式与合同一、就业形式在劳动法中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的规定,就业形式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以任务为基础的劳动合同。
这些就业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雇佣关系,并对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权益和义务进行了具体规定。
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当一项工作连续持续满三个月时,该工作关系即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此类合同中,双方约定工作岗位、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等因素。
雇主有责任向员工提供与其职位相称的工作内容,并按照约定时间及金额支付薪酬。
同时,在解除或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应遵守相关程序和规则。
2.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当一个雇佣关系在特定期限内存在时,如一个项目或季节性需求,在此类情况下会形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通常情况下,该合同应书面签订,明确规定雇佣期限以及与职位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薪资、工作职责等。
双方在合同终止之前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权益,并遵守劳动法对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3. 以任务为基础的劳动合同当一个工作是基于特定任务而非特定时间来雇佣员工时,就产生了以任务为基础的劳动合同。
在这种形式下,劳动合同不涉及具体的时间框架,而是根据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该合同适用于需要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并且没有特定工作期限限制的情况。
二、劳动法对于合同内容和权益保护的规定在以上三种就业形式中,劳动法还进一步对雇佣关系中各方的权益进行了明确保护,并规定了一些必要条款和内容。
1. 合同条款根据劳动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含双方约定好的事项,并书面签订。
这些事项主要包括工作岗位、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重要内容。
此外,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还应明确约定工作期限。
劳动合同的条款是雇员和雇主之间权益关系的依据,双方必须严格遵守。
2. 工资支付和福利保障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二条,雇主有义务按照约定时间及金额支付工资,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部分薪酬
一、薪酬构成
第二部分就业协议
一、就业协议
二、主要内容
三、订立的步骤
四、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
五、无效协议
六、解除
七、毕业生违约责任及后果
八、具体作用
九、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劳动法
一、权利与义务
二、招用管理
三、劳动合同
四、工资支付
五、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六、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第一部分薪酬
一、薪酬构成
1、薪酬构成
基本薪酬、可变薪酬、福利、一次性奖金、股票期权等。
2、福利构成
1 )法定福利(3种)
5% 范围在 5%~12%间,有条件 法定社会保险
①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② 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个人、工资的 医疗保险:个人、工资的 失业保险:个人、工资的 生育保险:个人、不缴费; 工伤保险:个人、不缴费;
③ 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
累计缴费满一年不满五年: 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 8%单位、工资总额的 20%
2%单位、工资总额的 12%
1%单位、工资总额的 2%
单位、工资总额的 0.8% ;
单位、工资总额的 0.5% ;
给付期限最长为 12个月;
给付期限最长为 18个月;
累计缴费满十年:给付期限最长为 24个月;
住房公积金
缴费比例:个人和单位的缴存比例均不低于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 的地区和单位
可以上调。
法定假期
① 公休假日
② 法定休假日
新年,放假1天(1月1 日);
春节,放假3天(农历十二月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 ;
劳动节,放假1天(5月1 日);
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各一天。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③ 带薪年休假
④ 其他假期
2)企业补充保险计划
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即企业年金) 团体人寿保险计划
健康医疗保险计划
3)员工服务福利
咨询服务
教育援助计划
饮食服务 健康服务 儿童、老人看护
第二部分就业协议
一、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又叫三方协议。
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
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
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
二、主要内容
1、毕业生应按国家法规就业,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使用意图,表明自己的就业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到,若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
2、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明确对毕业生的要求及使用意图,做好各项接收工作。
3、学校要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做好推荐工作,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后,经学校审核列入建议就业计划,报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负责办理派遣手续。
4、各方应严格履行协议,任何一方若违反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
5、其他补充协议。
三、订立的步骤
就业协议的订立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即要约和承诺。
1、要约
毕业生持学校统一印制的就业推荐表或复印件参加各地供需洽谈会(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或
向各用人单位寄发书面材料,应视为要约邀请,用人单位收到毕业生材料,对毕业生进行考察后,表示同意接收并将回执寄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或毕业生本人,应为要约。
2、承诺
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回执或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用人单位答复后,从中作出选择并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领取就业协议书,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即为承诺。
四、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
1、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并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名称和地址。
2、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
3、用人单位必须在与毕业生签订协议书起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门。
4、—(最后程序、切记)
五、无效协议
无效协议是指欠缺就业协议的有效要件或违反就业协议订立的原则从而不发生法律效力,无效协议自订立之日起无效。
举例
1)就业协议未经学校同意视为无效。
如有的协议经学校审查认为对毕业生显失公平,或违反公平竞争、公平录用的原则,学校可不予认可。
2)采取欺骗等违法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无效,如用人单位未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根本无录用计划而与毕业生签订就业
协议。
无效协议产生的法律责任应由责任方承担。
六、解除
1、概念
为了维护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和学校的声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认真履行协议。
倘若毕业生因特殊原因要求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如要违约,需办理解约手续。
2、步骤
1 )到原签协议书的单位办理书面同意的解约函(盖单位公章)
2)向招生就业办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解约理由),并附上单位及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解约函,交招生就业办。
3)招生就业办根据有关规定审批换发新的《就业协议书》
3、解除种类
就业协议的解除分为单方解除和三方解除。
1 )单方解除
包括单方擅自解除和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
单方擅自解除协议。
属违约行为,解约方应对另二方承担违约责任。
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是指一方解除就业协议有法律上的或协议上的依据,如学生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就业协议,毕业生录用之后,可解除就业协议,或依协议规定,毕业生未通过用人单位所在地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协议,此类单方解除,解除方无须对另二方承担法律责任。
2)三方解除
三方解除是指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经协商一致,消灭原订立的协议,使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
此类解除因是三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体现,三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三方解除应在就业计划上报主管部门之前进行,如就业派遣计划下达后三方解除,还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办理调整改派。
七、毕业生违约责任及后果
就业协议书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违约方应向权利受损方支付协议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从实际情况来看,就业违约多为毕业生违约。
毕业生违约,除本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外。
往往还会造成其他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1、就用人单位而言,用人单位往往为录用一毕业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甚至对毕业生将要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有所安排。
同时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一旦毕业生因某种原因违约,势必使用人单位的录用工作付之东流,用人单位若另起炉灶,选择其他毕业生,在时间上也不允许。
从而给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