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一、考点聚焦
1、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Ⅰ
2、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Ⅰ
3、多普勒效应 Ⅰ
二、知识扫描
1、波的衍射现象: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缝、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拨特有的现象。
2、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他们重叠的区域内,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3、波的干涉:两列相干波叠加,使得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干涉图样。
产生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一切波都可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4、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
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
一切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设波源S 振动的频率为f ,波源和观察者A 孝沿同一直线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 S 和v A 。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p ,且v S <v p ,v A <v p ,那么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
f v v v v f S
P A P --='. 三、好题精析
例1 两列相干波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某时刻介质中质点P 的位移大小为A 1+A 2,那么〔 〕
A 、质点的振幅一直为A 1+A 2
B 、质点的振幅再过半个周期为∣A 1—A 2∣
C 、质点的位移大小一直为A 1+A 2
D 、质点的位移大小再过半个周期为A 1+A 2
〖解析〗相干波的叠加是稳定的,所以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此刻,P 正在波峰,半个周期后P 点将运动到波谷,所以D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
〖点评〗振动的位移是随时间变化的,而振动的振幅是不变
的〔无阻尼振动中〕。
例2 如图7-4-1所示,S1和S2是湖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波的波源,MN是足够长的湖岸,水波的波长为2m,S1与S2的连线与湖岸垂直,且S1S2=5m,那么岸边始终平静的地方共有〔〕
A、1处
B、3处
C、5处
D、无数处
〖解析〗岸边到两个波源距离差〔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是始终平静的〔振动减弱区〕。
O点的波程差最大,为5m,其左右各有波程差为3m、1m的平静地点,所以始终平静处一共5处,所以选C.
〖点评〗要求掌握干涉区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条件。
例3 图7-4-2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
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
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
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那么
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将波源的频率增大,将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
〖解析〗此时孔的尺寸与波长相近,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A选项正确;衍射不改变波速和频率,所以B选项正确;孔扩大后,将逐渐偏离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所以C选项正确;而波源频率增大,会使波长变小,更加符合明显衍射条件,所以D选项错误。
所以选ABC.
〖点评〗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例4 如图7-4-3所示,向左
匀速运动的小车发出频率
为f的声波,车左侧A处的
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
f1,车右侧B处的人感受到
的声波的频率为f2,那么〔〕
A、f1<f,f2<f
B、f1<f,f2>f
C、f1>f,f2>f
D、f1>f,f2<f
〖解析〗由于波源向A相对靠近,所以f1<f;而波源相对B远离,所以f2<f,所以D.
〖点评〗掌握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例5 以速度v=20m/s行驶的火车,鸣笛声频率f=275Hz,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V=340m/s.当火车驶来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当火车驶去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又是多少?
〖解析〗火车驶来时,观察者感受到的声波波长为 λ1=VT-vT=f
v V )(- 所以,观察者感受到的声波频率为
f 1=1λV
=f v V V -=Hz 27520
340340⨯-=292Hz 火车驶去时,观察者感受到的声波波长为
λ2=VT+vT=f
v V )(+ 所以,观察者感受到的声波频率为
f 2=2λV
=f v V V +=Hz 27520
340340⨯+=260Hz 〖点评〗解多普勒效应问题,关键是建立运动模型,即由于波源的相对运动使相邻波峰间距离被压缩或拉大,导致接受波长的变化,使人听起来觉得频率变了。
四、变式迁移
1、关于波的衍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衍射现象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B 、明显衍射现象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C 、衍射是某些波所特有的现象
D 、衍射是所有波所特有的现象
2、如图7-4-4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
个波a ,频率为f 1,振幅为A 1,另一个波源在绳的
右端发出半个波b ,频率为f 2,振幅为A 2,P 为两
波前锋间的中点,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 、两列波相遇时,P 点的振幅可达A 1+A 2
B 、两列波同时到达P 点
C 、两列波相遇时,各自保持原来的波形独自传播
D 、两列波相遇后,绳上波峰位移可达A 1+A 2的点只有1个,此点在P 点的左侧
五、能力突破
1、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气中相遇发生干涉时〔 〕
A 、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总是最大
B 、在某一时刻,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可能小于振动减弱质点的位移
C、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随时间不断变化
D、振动减弱质点的振幅一定小于振动加强质点的振幅
2、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
B、次声波波长比可闻波短,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长
C、次声波频率太低,即使是高强度次声波对人体也没有伤害
D、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次声波、可闻波、超声波的波速相同
3、以下现象中属于声波的衍射现象的有〔〕
A、雨天雷声轰鸣
B、山谷中听到回声
C、隔着墙壁听到别人说话声
D、在室外演讲更费力
4、两列横波满足相干条件,那么〔〕
A、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振动加强
B、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
D、波谷与波峰相遇处振动减弱
5、两个相同的固定声源,发出波长相等的声波相叠加,如果某时刻,叠加区域中的P点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P点的振动情况是〔〕
A、有时加强,有时减弱
B、经过半个周期的奇数倍时加强
C、始终加强
D、始终减弱
6、对于波长为300m的声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在同一介质中,比波长为20m的声波传播的慢
B、不能被听见
C、波长太短,不能发生明显衍射
D、波长太长不能被反射
7、当人听到声音频率越来越低时,可能是因为〔〕
A、声源和人都是静止的,但是声源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B、人静止,声源远离人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声源的频率不变
C、人静止,声源远离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声源的频率不变
D、声源静止,人远离声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声源的频率不变
8、如图7-4-5所示,相干波源S1、S2反向振动时,产
生波长为1m的相干波,图中虚线为两波源连线的中
垂线。
A、B是叠加区域中两点,S1A=12m,S2A=14m,
S1B=,S2B=11m,那么A、B点是振动加强的还是振
动减弱的?
9、蝙蝠每秒钟发出50次超声波,每次发出100个频率为105Hz的完全波,在空气中形成一系列不连续的波列。
空气中声速为340m/s,求:
⑴每个波列的长度以及两个波列间隔的距离?
⑵假设这列波进入水中,声波在水中的速度为1450m/s,那么波列的长度以及两个波列间隔的距离又是多少?
10、两列横波在x轴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如图7-4-6所
示,传播速度都是6m/s,频率都是30Hz.在t=0时刻,
两列波分别从左和右传到S1和S2处,使S1和S2都开
始向上做简谐运动,S1的振幅为2cm,S2的振幅为1cm.
质点A与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S1A=,S2A=,当两列
波都到达A点时,A点的振幅多大?
4
变式迁移
1、BD
2、AD
能力突破
1、BCD
2、AD
3、C
4、AD
5、C
6、B
7、ACD
8、A点振动减弱;B点振动加强9、⑴l=,Δl=;⑵l’=,Δl’=10、A=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