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初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文言文阅读入门
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要点,或者说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前人概括为简明扼要的四句话,即“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是很符合文言文阅读规律的,是便于操作的。
下面则就这四点进行解说。
1.字训其义
这是指能正确理解、解释词义(“训”是指“解释词义”),由于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所以“字”相当于词。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最主要是词汇上的差异,因此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指常见常用的文言词语,而很生僻的不包括在内)。
文言词语有分为实词和虚词。
不管实词还是虚词,要达到“字训其义”,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要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即要准确理解某个词义,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而句子的意思,又必须结合它所在的整篇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要做到“字训其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具有推知词语意义(或者”猜词义”)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因为阅读时很难做到每个词义都曾经见过、学过更不用说掌握了,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地推知词义,而上下文语境乃至句意、文意都是推知词义的“已知条件”,2+X=5,X就是3,推知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需要注意的是所推知的词义一定符合上下文、句意乃至文意,所以需验合才行。
推知词义的另一办法,就是善于利用选择题的选项,它们具有“注解”的作用(有的故意注解错误)。
2.句贯其意
这是指在“字训其义”的基础上,使句子的意思贯通,也就是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做到这一点,要注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在理解这类句子和翻译时要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
省略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理解、翻译时要补上省略的成分。
尤其是要注意文字省略“介宾”和“兼语”的情况(这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
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翻译时要补上介宾:“为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又如“而民悦之,使为王”,翻译时应补上兼语:“使之为王”。
此外,文言文有词类活用现象,这也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也要注意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好在词类活用的规律性较强,不难掌握。
在“句贯
其意”时,一般可用这样的方法,即替、扩、袭、增、减、移。
“替”是指由于古今异义,用一个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文言文中的词,如“兔走触株”,用“跑”去代替“走”,用“撞”代替“触”,用“树桩”代替“株”。
“扩”是指由于一词多义等情况,在文言词上加一个字,使它成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如“折颈而死”的“折”扩为“折断”。
采用“扩”的方式对译的文言词最多。
“袭”是沿用不变,指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用名词不译而照用在现代汉语中。
“增”是指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增加一些东西,主要指文字省略而言,比如增加省略的主语、宾语、介宾、兼语等。
“减”是指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减掉一些东西,主要指有些语气词如“者、也、哉”之类或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可减掉不译。
“移”是指文言文一些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语序。
一般来说,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和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结合起来,在准确理解词义基础上,做到能翻译。
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是次要的方法。
直译就是将原文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翻译,不必字字句句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3.文寻其脉
这是指在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的基础上,把握了文意,能找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即文章的脉络。
这实际上是阅读文言文时对内容的分析,是对文言文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
这方面要做的事情有以下这些。
(1)知人明事。
弄清文章涉及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这中间又有三种情况。
一是几个人围绕同一件事,表现各自的思想观点;二是通过叙述一个人的几件事来表现其思想品质;三是几个人所做的同一类性质的事情,表现某种思想品质。
(2)分析综合。
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弄清某个问题的性质、某个思想观点的根据等。
总之,“文寻其脉”是在理解词句基础上应具备的较高层级的能力。
4.篇会其旨
这是指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属于分析文章内容。
主要包括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或思想情感。
要做到这些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要避免以偏概全、偏离主旨、无中生有、主观臆断等错误。
以上所讲的四句话“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些能力要点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作用的整体能力。
只有做到了“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才能进而做到“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而做到了“文寻其脉,篇会其旨”又反过来指导正确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
二、学生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学习文言文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也是实词占绝大多数。
文言实词具有以下特点:
1.单音节词占多数。
如古代说“冠”,现在说“帽子”;古代说“汤”,现在说“热水”。
2.有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有的词所指的范围比现代汉语小,“脸”古代只指面颊,现在指整个面部。
有的词所指范围比现代汉语大,如“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导臭味。
有些词语的意思同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如古代的“走”相当于现在的“跑”。
有些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只有细微的差别。
如“购”古代指悬赏征求,“甚”古代主要指导厉害、严重。
3.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
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读zhāo,义为早晨,引申为“朝拜”,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义;由朝拜又进一步引申,指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
一般说来,古汉语辞书中所列的第一个义项往往就是它的本义,其他的则是引申义。
4.有大量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本来应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总之,要确切地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一是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有些文言词的意思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能用今天的词义来解释它们;二是要把一个多义词放到上下文中去辨析,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定其含义;三是要勤查工具书。
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掌握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三、学习要由浅入深,克服畏惧心理
怕文言文,这是大多学生的通病,文言文实际上是古代人的书面语,不要说现代人用不着,就是古代的老百姓说话也不那么说,它离现实生活的实际用途最远,学生当然会觉得学起来既晦涩又无趣。
学生把学语文有三怕编成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
文。
把文言文学习排在第一怕,足见畏难情绪之重。
学习中分清对象,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
学生要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态度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同时,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求快,打牢基础为主。
四、多诵读文言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学习文言文也离不了诵读的方法。
诵读分吟读和朗读两种。
前者是声音较轻有节奏地读,后者是放开声音去诵读。
我国的优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读。
诵读是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言,因而学生在诵读时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声入心随,嘴念、耳听、心想,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内容、意境,进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
学生反复诵读,不仅能领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只要下苦功,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认真熟读每一篇课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并且学习一些有关文言的基本知识,就一定能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
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
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
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
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初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
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1、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课改的施行,2007年开始,中考文言文的分数有所增加,其中默写占8分左右,阅读占20分。
显然对文言文阅读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
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二、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常用的实词,理解句子的大意。
2、文学常识,主要是材料作者的名字和所处年代。
3、对于整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理解,即中心思想。
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已出现,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文言文阅读多选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因而最可靠的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特别要注重考前复习方法的选择。
建议同学们复习应做到:
眼中有文,分类归纳: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
首先要学会梳理知识。
初中三年学了不少知识,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的,梳理知识结构是较好的复习方法之一。
(一)实词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以《桃花源记》为例: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中的?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2.一词多义。
?处处志之?的?志?意为?做了标记?;?寻向所志?的?志?意为?做下的标记?。
3.古今异义。
?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现在是?交通运输?的意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离开?,现在是?男方的配偶?的意思。
4.词性活用。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尽的意思。
?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异。
当然归纳时不—定局限于某一篇课文,在复习时遇到新的解释不妨就记录下来。
(二)虚词文言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
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
以?之?为例:
1.作代词,代指人、事、物。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代人,代指郭攸之、董允他们。
(《出师表》) 肉食者谋之:代指迎战齐国一事。
(《曹刿论战》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指这篇。
(《捕蛇者说》)
2.作助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初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1)表修饰限制关系,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作?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
(《捕蛇者说》)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目的是突出谓语,可不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3)作为宾语前置或宾语后置的标志,都不译。
初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的标志(《马说》)
(4)放在句末,调整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3.作动词,充当谓语,作到、往的意思。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三)句式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
1、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者,……也。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翻译时需要加上。
2.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判断省略成分,需要?瞻前顾后?,需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省略。
3.倒装句。
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强调谓语。
4.被动句。
主语是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叫被动句。
被动句有的借助于被动问?为?、?为……所……?、?于?、?被?等来表示,例如:?为乡里所患?(《周处》);也有不借助被动词,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动,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初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2、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与方法
中考语文科考试再度实施改革:文言文考课外文段阅读。
我们的同学没有学习过课外文言文。
因此,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由此看来,有必要指导如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
根下面总结出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四个步骤,可供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