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条湖一号井田煤层煤质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条湖一号井田煤层煤质特征分

摘要: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条湖一号井田煤层赋存条件好,本文通过对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井田内煤质分布规律,对其工业用途进行了评述,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三塘湖矿区煤质特征工业用途
1、井田概况
条湖一号井田位于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西部,地势总体为东北低,西南高。

最高处为井田南部,地面标高为860m,最低处为井田北部,地面标高为670m,相对高差190m,总体地形较为平坦;地表多为第四系戈壁砾石,东部发育有数组南北向冲沟。

2、煤质特征分析
2.1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组份
2.1.1 物理性质
区内煤层物理性质据肉眼鉴定存在一定差异,以半暗煤-暗煤为主,可见少量丝炭,内生裂隙不发育。

局部可见少量亮煤及半亮煤。

2.1.2显微煤岩组份及煤岩类型
本区煤层有机组成主要以有机组成主要有镜质组和惰质组,镜质组主要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油浸反射色为深灰色,不完全显示细胞结构,为无固定状表面不纯净,不显突起。

碎屑镜质体大多为颗粒状结构,也可见基质半镜质体,其油浸反射色为灰色, 不显突起。

总体而言,镜质组较惰质组分布较多,惰质组以丝质体中的氧化丝质体为主,其结构保存不完整,油浸反射色为白色,突起较高。

在观察中发现壳质组为小孢子体,呈蠕虫状分布。

2.2 煤质特征
2.2.1 煤的工业分析
(1)水分
区内各原煤、浮煤总体以低水分为主,各个采样点之间的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在1.33%~13.48%之间,各煤层的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Mad在4.11%~7.03%
之间;各个采样点的浮煤空气干燥基水分在0.98-12.15%之间,各煤层的浮煤空气干燥基水分Mad在0.98-12.15%之间。

(2)灰分产率
区内各煤层原煤、浮煤均以低灰、特低灰为主。

各采样点的原煤干燥基灰分产率3.84%~38.41%,各煤层原煤干燥基灰分产率平均9.91%~19.13%;各采样点的浮煤干燥基灰分产率 2.91%~14.38%,各煤层浮煤干燥基灰分产率平均4.68%~6.02%。

(3)挥发分产率
区内各煤层总体以中—中高挥发分煤层为主,原煤各采样点的挥发分在27.08-54.08%之间,各煤层的原煤挥发分在31.98-48.52%之间;各采样点的浮煤挥发分在27.06%~54.76%之间,各煤层的浮煤挥发平均值在31.55%~47.82%,
2.2.2煤的元素分析
区内主要煤层原煤各采样点的碳元素在58.08%-82.10%之间,各煤层的碳元素在66.03%-79.57%之间;浮煤各采样点的碳元素在71.54-82.07之间;各煤层的碳元素在78.51%-79.73%之间,其原煤、浮煤碳元素测试结果变化不大,O+S 含量次之,其它少量。

原煤碳元素与浮煤碳元素大致反应了本区各煤层煤质相同,煤化程度相对较低。

2.2.3煤的有害元素分析
通过对样品分析,井田内各煤层硫、磷、氟,砷,氯等有害元素含量如下:
(1)全硫
原煤干燥基全硫St.d含量在0.03%-1.54%,一般小于1%,属特低-低硫,以特低硫为主,极少数见煤点大于1%。

浮煤干燥基全硫St.d含量一般在0.04%-0.78%。

本区各煤层全硫含量变化较小,个别见煤点大于1%,可能是煤层中局部黄铁矿的富集造成的。

现分别叙述如下:
(2)磷(Pd)
原、浮煤干燥基磷(Pd)含量变化较大,在0.000%-0.172%之间,其中见煤点以特低磷、低磷煤占99%。

因此本区煤层以特低-中磷煤为主,但个别点有磷相对富集的现象,现分别叙述如下:
(3)氯(Cld)
原煤干燥基氯(Cld)含量在0.003-0.270之间,平均为0.058%。

因此本区
煤层以特低-低氯煤为主,但个别点有氯相对富集的现象。

(4)氟、(Fad)
原煤空气干燥基Fad含量在20-161Ug/g之间,平均为48Ug/g,浮煤空气干燥基Fad含量在0-348Ug/g之间,平均为48Ug/g。

氟含量总体较低.
(5)砷、(As,ad)
本区各孔空气干燥基砷Asad含量一般在0-35Ug/g之间,平均值1Ug/g,属一、二级含砷煤。

个别点偏高,属三、四级含砷煤
2.3煤的工艺性能
2.3.1 煤的燃烧性
(1)煤的发热量
区内煤层原煤干基高位发热量(Qgr,d):各采样点在17.53~33.54MJ/kg,各煤层平均26.25~28.87MJ/kg;经洗选后,浮煤空气干基高位发热量(Qgr.ad):各采样点在21.02~30.47MJ/Kg之间,各煤层平均值27.62-30.16之间,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3-2010评价标准,总体属中高-高发热量煤层。

2.3.2 灰成分及灰融性
(1)灰成分
区内煤层灰成份主要以SiO2、Fe2O3、Al2O3、CaO含量为主。

其他组分次之。

9号煤:SiO2含量一般在17.22~66.93%之间,平均35.86%。

Al2O3含量一般在6.93~19.93%之间,平均12.66%。

Fe2O3含量在2.57~26.00%之间,平均12.75%。

CaO含量在2.89~32.85%之间,平均19.62%。

MgO含量在0.19~6.11%之间,平均2.81%。

SO3含量在0.58~14.67%之间,平均4.77%。

TiO2含量在0.29~1.30%,平均0.82%。

14号煤:SiO2含量一般在16.52~61.92%之间,平均45.64%。

Al2O3含量一般在13.04~26.48%之间,平均18.98%。

Fe2O3含量在1.25~33.45%之间,平均6.87%。

CaO含量在1.14~38.18%之间,平均7.63%。

MgO含量在0.91~9.78%之间,平均2.22%。

SO3含量在0.92~12.53%之间,平均3.51%。

TiO2含量在0.33~1.61%,平均0.94%。

17号煤:SiO2含量一般在18.48~68.36%之间,平均54.20%。

Al2O3含量一般在7.19~22.31%之间,平均16.73%。

Fe2O3含量在1.36~25.76%之间,平
均5.32%。

CaO含量在1.06~27.21%之间,平均8.27%。

MgO含量在0.00~5.39%之间,平均1.83%。

SO3含量在0.09~20.82%之间,平均3.15%。

TiO2含量在0.59~1.32%,平均1.02%。

18号煤:SiO2含量一般在20.08~68.22%之间,平均54.04%。

Al2O3含量一般在9.03~28.21%之间,平均17.56%。

Fe2O3含量在0.88~20.16%之间,平均5.34%。

CaO含量在1.11~37.08%之间,平均7.96%。

MgO含量在0.00~4.03%之间,平均1.73%。

SO3含量在0.18~5.40%之间,平均1.91%。

TiO2含量在0.24~1.43%,平均0.99%。

20号煤:SiO2含量一般在16.96~60.67%之间,平均43.94%。

Al2O3含量一般在7.92~23.51%之间,平均16.17%。

Fe2O3含量在2.93~19.37%之间,平均8.70%。

CaO含量在3.52~36.63%之间,平均13.67%。

MgO含量在0.34~5.51%之间,平均2.15%。

SO3含量在0.32~10.15%之间,平均3.34%。

TiO2含量在0.23~1.53%,平均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