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堂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立和发展
2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3
古汉语中
经济: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
4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学”一词的是:
古希腊 色诺芬 《经济论》 经济学:家庭管理
5
《政治学》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家务
6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这种研究家庭 管理的经济理论并没有形 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A.产品交换过程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力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D.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 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70
7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1.2.3.4.5 ) 1.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2.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3.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4.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 5.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
72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
1.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提高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3.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处理现实 生活中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 作奠定理论基础。
69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 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
物质 资料 生产
35
36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37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马克思
38
1.人的劳动
39
2.劳动对象
40
3.劳动资料
41
• 基本思想主要反映在关于财富、对外贸 易和国家作用的看法上
• 重农主义 “纯产品学说”
• 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 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
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
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
•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 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 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 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 产物的剩余部分。
1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 创造的观点 ➢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 理论
7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莱田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
➢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应该保护商人的利益 ➢反对外国商人插手法国商业 ➢主张国家应当保护法国商人的海外利益
8
重商主义
• 是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 19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的 崭新学说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材料, 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 论来源。
18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批判性继承,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 和恩格 斯在 《莱茵 报》编 辑部
19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历史发展
劳动过程 三要素
人的劳动
劳动 生产工具 资料 厂房、道路等 劳动 未经加工的自然物 对象 经过加工的原材料
生产 资料
42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 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相互关系
43
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 】
13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创立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继承中产生的。
15
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
无产阶级 矛矛盾盾
资产阶级
工人运动
迫切需要革命 理论的指导
16
1848年欧洲工人运动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20
创立 第 一 阶 段
21
创立
第 一 阶 段
付诸实践 并发展
第 二 阶 段
22
列宁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 胜利的学说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
24
创立
第 一 阶 段
在改革中进一步
付诸实践 丰富和发展
并发展
第
第
三
二
阶
阶
段
段
25
26
27
28
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一)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58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任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揭示和把握社会 经济运行的规律
59
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 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 系。
60
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及后果
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62
6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4
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 方法
65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意义
66
马克思主义
马
哲学
克
思
马克思主义
主
政治经济学
义
科学社会
主义
6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宁
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 证明和运用。
------列宁 马克思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
------恩格斯
68
50
生产
社会生产总过程 分配 交换
起点
生产 关系
中介环节
分配和 交换关系
消费
终点 消费 关系
51
政治经济学是联系生产力和 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5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矛盾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矛盾
上层建筑
5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 生产力
产决 反
方 式
定作 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社
决 反会
定作 用
上层建筑
形 态
5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辩
生产力
物质 内容
经济基础
证 统 一
决反 定作
用
生产关系
社会 形式
决反 定作
用
上层建筑
55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辩 生产力
证决 反
统 一
定作 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辩
决 反证
定作 用
上层建筑
统 一
5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性质和任务
5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性质
11
《国富论》摘选(论分工)
•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 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 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 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 做许多人的工作。
30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定 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 象,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 社会经济活动。
31
物质资料生产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32
33
34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 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 社会
存在 基础 发展
× 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
44
45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 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46
47
48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49
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 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 的总和。
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
“纯产品”。
9
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10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简称《国富论》)
•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 ――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 ――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 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 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 利润。
7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立和发展
2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3
古汉语中
经济: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
4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学”一词的是:
古希腊 色诺芬 《经济论》 经济学:家庭管理
5
《政治学》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家务
6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这种研究家庭 管理的经济理论并没有形 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A.产品交换过程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力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D.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 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70
7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1.2.3.4.5 ) 1.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2.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3.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4.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 5.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
72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
1.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提高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3.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处理现实 生活中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 作奠定理论基础。
69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 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
物质 资料 生产
35
36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37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马克思
38
1.人的劳动
39
2.劳动对象
40
3.劳动资料
41
• 基本思想主要反映在关于财富、对外贸 易和国家作用的看法上
• 重农主义 “纯产品学说”
• 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 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
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
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
•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 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 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 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 产物的剩余部分。
1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 创造的观点 ➢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 理论
7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莱田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
➢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应该保护商人的利益 ➢反对外国商人插手法国商业 ➢主张国家应当保护法国商人的海外利益
8
重商主义
• 是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 19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的 崭新学说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材料, 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 论来源。
18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批判性继承,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 和恩格 斯在 《莱茵 报》编 辑部
19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历史发展
劳动过程 三要素
人的劳动
劳动 生产工具 资料 厂房、道路等 劳动 未经加工的自然物 对象 经过加工的原材料
生产 资料
42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 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相互关系
43
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 】
13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创立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继承中产生的。
15
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
无产阶级 矛矛盾盾
资产阶级
工人运动
迫切需要革命 理论的指导
16
1848年欧洲工人运动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20
创立 第 一 阶 段
21
创立
第 一 阶 段
付诸实践 并发展
第 二 阶 段
22
列宁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 胜利的学说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
24
创立
第 一 阶 段
在改革中进一步
付诸实践 丰富和发展
并发展
第
第
三
二
阶
阶
段
段
25
26
27
28
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一)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58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任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揭示和把握社会 经济运行的规律
59
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 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 系。
60
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及后果
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62
6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4
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 方法
65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意义
66
马克思主义
马
哲学
克
思
马克思主义
主
政治经济学
义
科学社会
主义
6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宁
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 证明和运用。
------列宁 马克思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
------恩格斯
68
50
生产
社会生产总过程 分配 交换
起点
生产 关系
中介环节
分配和 交换关系
消费
终点 消费 关系
51
政治经济学是联系生产力和 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5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矛盾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矛盾
上层建筑
5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 生产力
产决 反
方 式
定作 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社
决 反会
定作 用
上层建筑
形 态
5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辩
生产力
物质 内容
经济基础
证 统 一
决反 定作
用
生产关系
社会 形式
决反 定作
用
上层建筑
55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辩 生产力
证决 反
统 一
定作 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辩
决 反证
定作 用
上层建筑
统 一
5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性质和任务
5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性质
11
《国富论》摘选(论分工)
•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 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 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 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 做许多人的工作。
30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定 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 象,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 社会经济活动。
31
物质资料生产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32
33
34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 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 社会
存在 基础 发展
× 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
44
45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 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46
47
48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49
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 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 的总和。
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
“纯产品”。
9
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10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简称《国富论》)
•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 ――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 ――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 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 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 利润。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