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1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圈题(新课标I数学文)

题组11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在高考中解三角形一般与三角函数、基本不等式、向量等综合知识的考察,也可以单独出题.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从近几年考查的情况看,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以及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和平面向量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问题中的应用.由于该专题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在试题的难度上不大,一般都是中等难度或者较为容易的试题.基于这个实际情况以及高考试题的相对稳定性.难度系数在0.6左右.

解题方法荟萃

本难点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1)运用方程观点结合恒等变形方法巧解三角形;

(2)熟练地进行边角和已知关系式的等价转化;

(3)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基础知识,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与三角函数公式配合,通过等价转化或构建方程解答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二、真题剖析

【题干】(2015•全国新课标II 卷文科)

△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P AC ,BD =2DC . (I )求

sin sin B

C

∠∠ ;

(II )若60BAC ∠=,求B ∠.

【答案】(I )sin 1

.sin 2

B C ∠=∠(II )30.B ∠=

【解析】(I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sin sin AD BD AD CD

B BAD

C CA

D ==∠∠∠∠

因为AD 平分∠BAC,BD=2DC,所以sin 1

.sin 2

B D

C C B

D ∠==∠

(II )

1

sin()sin .2C BAC B B B ∠=∠+∠=

∠+∠由(1)知

2sin sin ,tan ,303.B C B B ∠=∠∴∠=

∴=︒∠

(点评)本题第一问考查角平分线定理及正弦定理的使用,第二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考查余弦定理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

【题干】(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 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

2

1

,AB =1,BC =2 ,则AC =( ) A .5 B .5 C .2 D .1 【答案】B

【解析】 (命题意图) 考查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已知函数值求角.

(解题点拨)∵ S △ABC =

21ac sin B =21·2·1·sin B =2

1

∴ sin B =22

∴ B =

43π或4π

(舍去,此时△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B =

4

,应用余弦定理解得AC =5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余弦定理,题目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面较多.是一道增加试卷

知识,考查学生知识全面性的考题.

【题干】(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 ABC ∆在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sin a b C c B =+。 (Ⅰ)求B ;

(Ⅱ)若2b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B = p

4

,1 + 2

【解析】 (命题意图)涉及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诱导公式等不下4个知识点 (解题点拨)(Ⅰ)由a = b cos C + c sin B ⇒ sin A = sin B cos C + sin C sin B ⇒ sin (B +C ) = sin B cos C + sin C sin B ⎭

⎬⎫

⇒ cos B sin C = sin C sin B sin C ≠0 ⇒ cos B = sin B

⎬⎫

⇒ tan B = 1 0 < B < π ⇒ B = π4

(Ⅱ)由余弦定理得:a 2 +c 2-2ac = 4 ⇒ 4+2ac = a 2 +c 2 ≥ 2ac ⇒ ac ≤ = 4

2-2

= 2(2 + 2 ) △ABC 面积S =

2

4

ac ≤

1 +

2 .所以△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1 + 2 . (点评)求解主要演算: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简,得到关于B 等式,从而算出结果.涉及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题干】(20新课标全国Ⅰ卷) 如图,在ABC ∆中,

90=∠ABC ,3=

AB ,1=BC ,P 为ABC ∆内

一点,

90=∠BPC .

(Ⅰ)若2

1

=

PB ,求PA ; (Ⅱ)若

150=∠APB ,求PBA ∠tan . 【答案】2

7

=

PA ,43tan =∠PBA

【解析】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问题,此类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呈现形式简单,易理解.此类

问题的解答一般都是采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是正、余弦定理得联袂应用,不下4个知识点,属于简单题,容易上手.

(解题点拨)解法1. (Ⅰ)由已知得, 60=∠PBC ,所以

30=∠PBA . 在PBA ∆,由余弦定理得4

7

30cos 21324132

=⨯⨯-+

= PA ,故27=PA .

(Ⅱ)设α=∠PBA ,由已知得αsin =PB , 在PBA ∆中,由正弦定理得

)

30sin(sin 150sin 3αα

-=

,化简得ααsin 4cos 3=,所以43tan =α,即4

3

tan =

∠PBA . 解法2. (Ⅰ)过点P 作AB PE ⊥,垂足为E ,因为BC PB 2

1

21==

, 90=∠BPC ,所以 30=∠=∠PBE BCP .

则4

1

21==

PB PE ,43=BE .

又3=AB ,则4

3

3433=-

=-=BE AB AE . 在PEA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7

161162722=+=

+=

PE AE PA . (Ⅱ)过点A 作BP AD ⊥,与BP 的延长线交于点D . 因为

150=∠APB ,所以

30=∠APD . 因为PBC ADB ∠=∠,BCP ABD ∠=∠ 又ADB ∆∽BPC ∆

不妨设a AD =,则a AP 2=,a PD 3=

所以

BC AB PB AD =,得333

a

a AB BC AD P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