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反应偏差的研究——基于股票股利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证券投资学课程论文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证券投资学课程论文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任课教师:论文评分: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XXX 学号:xxxxxx【摘要】: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功能错位,监督乏力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对策,监管1.证券市场的概念以及其发展背景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

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有效合理的分配了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因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具有投机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全局和社会的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经济体系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进程,集中体现了传统体制改革的困难和整个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目前的情况是,探索有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找到战略性的发展思路。

但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入市和退市难(1)证券发行核准制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我国目前对证券的发行实行核准制,以前的审批制有了较大进步。

所谓核准制,是指证券发行审核机关对证券发行申请只作形式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应予以登记核准的发行审核制度,而审批制,不仅要求发行人公开发行申请文件,文件格式符合法律,证券管理机构的规定,并对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发行人的资信,营业状况,发展前景,所发行的证券的数量,价格等进行实质审查。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蓬勃向上,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众多投资者心理更是跌宕起伏。

在我国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消除自身的心理误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获得期望的回报,正是我们下文将要着重探讨研究的投资者行为金融学问题。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为传统金融学的有效补充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

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同样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

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

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

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摘要】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财务报告、消息或政策出台)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超出预期合理水平的现象。

“反应不足”现象是与“反应过度”相互对立的,当市场上有重大的消息时,股价波动平平。

文章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进行实证研究,先分析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是否存在,然后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动量效应反转效应一、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存在性本文选用的数据来自色诺芬数据库,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数据库。

选用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全部a 股的月度交易数据,包括复权调整后的月收盘价、复权调整后不考虑分红的月回报率、市盈率、a股流通市值以及换手率等数据。

进行数据处理时截掉了s、st、pt以及数据不连续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最后剩下452只符合要求的股票。

先将每一只股票在形成期内的月平均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月平均收益率在前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赢家组合,月平均收益率在后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输家组合,因此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股票数都为n=45只。

实证结果显示,在形成期小于6个月,检验期小于6个月的交叉组合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的差值明显为负值,说明形成期内的赢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输家组合,形成期内的输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赢家组合,收益率发生了反转,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较短的形成期和检验期交叉组合下有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

在形成期为6到12个月,检验期为25到30个月的交叉组合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也明显为负值,收益率发生了反转,但是反转效应比短期(形成期和检验期都小于6个月)要小得多。

随着持有期的延长,到了36个月之后,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差值都为正值,初步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内(半年内)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在中长期内(两年以上)没有反应过度现象,而是表现出反应不足。

二、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成因(一)规模效应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流通市值比较低,容易被重组和炒作,使投资者获得较高超额收益率。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文章编号 :1009 - 9190 (2001) 10 - 0044 - 07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EF FICI ENT MARKET THEORY AND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EF F ECT O F THE STOCK MARKET IN CHINA
20t20平均日超额回报率分别计为ar20某天的累积超额回报率利用统计软件可以得到表4样本期间ar与car时间平均日超额回报率arar平均累积日超额回报率carcar200101264201000426010126240100042619010053970100325301018021010036680100557401004378010124470100069917010033540100115801015801010018571601000282010016440101608301003501010003600100265601015723010061571401003458010013370101918101007494010004910100586401018690010125780100214101001434010165490101114401000012010067630101653701017907100100195101005812010145860101272501006307010035160102089301016241010030710100157201023964010178130100250001000963010214640101685001002053010031880102351701020038010016810102421901025198010041810101572601002399010409240100178201002193010078230104311701009602010033910100971801039726010193200101039101007612010293350101170801012315010096440101702001021352时间平均日超额回报率arar平均累积日超额回报率carcar01002883010115870101413701009765010039150101135301018052010211180101456601005888010034860101523001003525010065350100701101021765010013920100128001005619010230450100155801002927010071770102011801004230010019760101140701018142010

《行为金融学》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个人主题论述之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行为所具有的特点和其他国象股市中投资者的提为经征有着极为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股市所具有的特点。

导致中国股市投资活的行为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系统。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在股市投资交易中,投资者获取的信息速度和信息质量是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重要因量。

由于中国股市的不完全市场导向和发行人截至导致中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出的用显。

另外一个,投资者对于非公开的信息以及政府的开涉的期段,也是其对国家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股市中非公开的信息和政府的对股市的干预效果显著。

这种偏好,决定了更高程度一的自由放任,自我处置效应,同时材和处置效应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股市交易模式。

由于中国股市有开放的局限性,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缺乏。

中国股市的卖空机制比较缺乏,因此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形式。

使得中国股市具有市场流动性过高和市场波动性过大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要想实现对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必须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

在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往往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伴随着上下不断波动的价格,面临的交易压力也地十分巨大,交易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人们要想在特定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判击新和决定,投资者往往要使用一些直觉。

对于交易者的直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行主往会逐渐形成一系列自认为比较有效的经验和规则,他们帮助投资者找到的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投资者一般认为这种直觉可能是最为接近真正答案的正确行为。

在二者之问会产生一些系统性的偏差。

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在具体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投资者无论是基于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行为,投资者都往往会认为它们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和特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面临投资决策时,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他们会倾向于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和分析师,因为他们认为,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

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R :

() 1
() 2

其 中 :R 为 第 i 股 票 在 第 t日的 收 益 率 ; P 种 i 和 P. - 别 为 第 i 股 票 在 第 t t . 分 . 一 种 和 一1 日的收 盘 价 ;R 为第 t 日的 市 场 证 券 组 合 的 日收 益 率 ;P. P. - 别 m 和 Ⅲ一 分 。 。
假 设 2 不 同性 质 的现 金 股 利 市 场 反 应 不 同 : : 连续 现 金股 利市 场 反 应要 强 于不 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 和 首 次 现 金 股 利 的市 场反
应。
二 、 究方 法 研
建 立在 经典 财务 理 论 的有 效 市 场 和理 性 人 假 设 基 础 之 上 的 股利 政 策 认 为 股 利 的具 体 支 付 形 式 不 会 影 响股 东 财 富 和公 司价 值 , 此 , 东 对 现 金 股 利 与非 现 金 股 利 形 因 股 式 并 不 表 现 出任 何 偏 好 。但 是 现 实 世 界 不 仅 存 在 非 有 效 市 场 , 而且 市 场 参 与 者 的非 理 性 行 为 也 对 经 济 活 动 起 着 不 容 忽 视 的作 用 。 作 为 行 为 主 体 , 数 情 况 下 不 是 理 性 人 多 的 , 很 多 因 素 诸 如 认 知 偏 差 (ontebae) 情 绪 cgiv i s 、 i s (moo ) 信 念 (ei ) 导致 人 产 生行 为偏 差 。本 文 笔 e tn和 i b lf会 e
红 利 与 资 本 利 是 投 资 者 投 资 收 益 的两 项 主 要 来 源 , 在 一 个 有 效 资 本 市 场 上 , 于理 性 投 资 者 而 言 , 益 的 形 对 收 式 是 红 利 还 是 资 本 利 得 是 没 有 区 别 的 。 是 , 实 中 的证 但 现 券 市 场 并 非 是 Fm (9 0 a a 17 )研 究 视 野 中 的 那 种 有 效 市 场。 特别 是 作 为 一个 仅 有 1 O年历 史 的 中 国 证券 市场 甚 至 没 有 达 到 弱式 有 效 , 而 导 致 投 资 者 的 投 资 意识 缺 失 、 从 投 机行 为盛 行 。 不 确 定 的 换 环 境 下 , 资者 也 并 非 是 理 性 在 投 的 而是 有 限理 性 的 , 投 资 者 的行 为容 易受 其 厌 恶 悔 、 即 损 失 回避 等 情 绪 和 心 理 因素 的影 响 ,表 现 为 喜 欢 当前 确 定 确 定 性 的收 益 , 不 喜欢 预期 不 确 定 的 收益 。 因此 , 者 而 笔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的异常交易现象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的异常交易现象
图 KGSC ME R R 各己 EH AT E R见 抒I A N
研 究 异 常 交 易 的 意 义
随着全 球金融 市场 , 特别 是股票 市场 的发展 , 尤其 是新兴 转型 市
场 经济 国家股票市场 的建 立和运行 , 金融市场 中出现 了大量的传统 理
论 无法解 释 的“ 金融 异常现 象” 如股 票价格 的异 常波动与股 价泡 沫 、 , 股价 对市场信息 的反应 不足与反应过度 、 格罗斯 曼 一斯蒂格 利茨悖论
规规定 的异 常交 易 ;2 投资人频繁开立 、 () 撤销账 户的行 为 ;3 事 、 () 高级管理人 员 ; 行人控股 的公 司及其 董事 、 发 监事 、 高级管
投 资人短期交易行为 ;4 ( )基金份额持有人 变更 指定赎 回银行 理人员 ;由于所 任公 司职务可 以获取 公司有关 内幕信 息的人
4权 证 : 证交易 实行价格 涨跌 幅限制 , . 权 涨跌 幅按下列公 交 易所 、 证券登记结算机 构、 证券服务机 构的有关人员等 。 在此 式计算 : 权证涨 幅价格 = 证前一 日收盘价 格+ 标 的证券 当 日 权 ( 基础上 , 还包括参与内幕信息形成过程或在 内幕信息形成 中起 涨 幅价格一 的证券前一 日收盘价 ) 15 行权 比例 ;权证跌 决定 、 标 × 2 %× 批准等主要作 用的人及其配偶 、 有共 同利益关系 的亲属 , 幅价格= 权证前 一 日收盘价格一 标 的证券前一 日收盘价一 的 以及发行人 、 ( 标 上市公 司 , 控股股东 、 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 司
( ) 能对证券交 易价格产生重大 影响 的信息披 露前 , 1可 大 等证券欺诈 行为的案件 审理和 民事责任 的调研 , 认真听取各界 () 2 以同一身份证 明文 件 、 营业执照或其他 有效证 明文 件 法 解 释 。 开立 的证券账户之 间, 大量或者频繁进行互 为对手方 的交易 ; 券账户之 间, 大量或者频繁进行 互为对手 方的交易 ;

中国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研究述评

中国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研究述评

中国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研究述评【摘要】证券分析师的一大工作就是对企业未来的盈余进行预测,然而,近十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已经通过实证手段证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的存在,本文将文献从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两大理论基础进行区分并综述,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分析师制度的改进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一、引言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现在也只是处于初期阶段,这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效性很弱,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

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蓬勃发展,不断扩张,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投资者数目也不断攀升,而企业的财务报表正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年报往往对于阅读者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因此也就需要有证券分析师这样一群专业人士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解读,他们的分析与预测对投资者起到了巨大的参考作用。

对于分析师行为及结果进行的研究无论对资本市场还是分析师制度的完善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证券分析师的一大工作就是根据公司提供的年报以及私人渠道得到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盈余做出预测,而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现象是指分析师做出的盈余预测与企业实际盈余之间存在着系统性偏差。

我们可以将其按过高预测和过低预测两种倾向分为乐观偏差以及悲观偏差。

由于分析师对于企业未来的盈余预测已经逐渐成为投资者对企业盈余预期的代表,且往往会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同时,准确性低的预测也很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降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众多学者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程度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三、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产生的原因在有效市场理论下。

有效市场理论在会计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最经典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学术界一直也有着众多的拥趸。

该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值总是反映了公司的真实价值,且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各自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我国股市收益率波动偏度和峰度的实证分析

我国股市收益率波动偏度和峰度的实证分析

我国股市收益率波动偏度和峰度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以我国股票市场的代表性指数—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长达20年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对指数收益率偏度和峰度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涨跌停板限制的影响,验证我国股票市场的“一月效应”,并对所得结果给予理论解释。

研究结论包括:涨跌停板限制实施后,股市收益率的偏度和峰度都显著降低,且偏度的方向改变;涨跌停板限制实施后,波动峰度逐步降低,负收益率的持续性更强;我国股市存在“一月效应”,一月份收益率降低了波动峰度,提高了波动偏度值,但并不改变波动偏向。

关键词:偏度峰度涨跌停板限制一月效应引言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是用金融资产收益率的高阶矩(三阶和四阶)来刻画收益率分布的特性。

现有学术文献中,研究证券市场波动性的较多,但专门针对收益率分布偏度和峰度的很少。

Samuelson在1970年就发现,在最优风险决策函数中加入三阶或更高阶矩后,相比均值-方差效用函数,解决方案将得到完善,可见高阶矩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早已为学者所关注。

王鹏等(2009)用自回归条件方差-偏度-峰度(GJRSK-M)模型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高阶矩波动特征,结论表明,我国股市的条件方差、条件偏度和条件峰度都具有波动持续性和杠杆效应,且该模型比现有其他高阶矩波动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

Amado(1999)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日收益率的非正态分布特征,使得对对称性和偏度的检验变得毫无意义;在非正态分布假定下,大多数市场收益都具有对称性,即使在正态分布假定下也没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某些市场的收益率在正超额收益和负超额收益的分布上存在差别。

然而,对偏度和峰度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考察“一月效应”对二者的影响,至今却鲜有文献涉及。

“一月效应”是指股票收益率在一月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

Aggarwal等(1989)通过研究日本股市1965-1984年的月数据,发现日本股市收益分布具有显著且持续的尖峰厚尾性,其程度随组合中股票数目的增加而递减;但收益率对正态分布的偏离几乎不受一月收益率和公司规模的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由于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导致证券市场上出现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现象。

这两个现象已经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阐明了传统金融理论下信息与价格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

鉴于对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之后股价收益率相关系数的实证检验,证明了我国市场上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现象的存在,并针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投资者投资策略和监管当局的管理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反应过度反应不足有效市场假说下的信息与证券价格从理论上来说,证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收益的现值。

证券是一种未定权证合约,且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证券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们对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之上。

资产的预期收益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资产本身的生产力、对该资产的需求、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等。

投资者根据这些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因素评估证券价值。

由于这些因素大多都是不确定的,证券产品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玛(Fama)正式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他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较为严密、权威性的有效市场假说定义:假定t-1期的股票价格依赖于未来时期t的各种股票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的特征,那么市场有效性要求在决定t-1期的股票价格时,市场充分正确地运用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被人们用来估计t时期的股票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

那么在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中,股票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和准确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都是不可能的。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三个逐渐放松的假定:第一,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能够对证券的基本价值做出准确的预测。

论述题,20分]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论述题,20分]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论述题,20分]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摘要:I.引言A.介绍中国证券市场B.股利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C.本文的目的和结构II.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概述A.股利政策的种类B.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现状C.股利政策对公司和投资者的影响III.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优点和问题A.优点1.稳定的股利收入2.鼓励长期投资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B.问题1.股利支付率偏低2.股利稳定性不足3.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IV.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B.增强公司信息披露C.建立多元化股利政策体系D.提高投资者教育水平V.结论A.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和问题B.强调改进股利政策的重要性C.对未来股利政策的展望正文:I.引言中国证券市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利益和公司发展。

本文将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II.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概述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关于利润分配的一种策略,通常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公积金转增股本等。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法律法规、公司治理和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种类较为丰富,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随意性。

III.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优点和问题A.优点1.稳定的股利收入: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稳定的股利收入是吸引其投资的重要因素。

通过实施合理的股利政策,公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降低投资风险。

2.鼓励长期投资:股利政策可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通过实施适当的股利政策,公司可以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从而促进公司稳定发展。

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通过制定明确的股利政策,公司可以规范利润分配行为,提高公司透明度和公平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研究: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与信息披露制度安排

我国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研究: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与信息披露制度安排

我国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研究: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与信息披露制度安排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股票信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在充分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能够通过引导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股票价格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能力决定了股价引导资源配置程度,这种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与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

成熟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能充分反映公司的特质信息,而新兴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则更多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特性。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股价同步性成为近年来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得到了学术界与实践界的诸多关注。

在我国,股价波动常常呈现出“同涨共跌”现象。

相关资料统计结果显示:1991—2005年的任意一周里,中国证券市场上有90%的股票出现同时上涨或同时下跌的现象。

在横向比较中,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波动程度达到到80%,而同期美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波动程度仅为58%。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股价同步性偏高的情形较为突出,值得学术界进行关注和探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现象进行了研究。

在回顾相关文献和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以2009-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构建了双重视角下的股价同步性研究模型。

本文基于“信息效率观”与“噪音基础观”理论,结合内生、外生两个研究角度构建出了双重视角下股价波动问题的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所有权性质会影响公司的股价同步性——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拥有更高的股价同步性。

(2)公司规模对股价同步性起反向作用。

(3)股权制衡度对股价同步性具有反向作用。

(4)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价同步性之间成负相关关系。

(5)机构持股比例对股价同步性起反向作用。

(6)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言,内部控制效率对股价同步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7)外部治理环境在信息披露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偏差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偏差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

型角度 , 基于我 国2 0 0 7 ~ 2 0 1 0 年披露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摘要数据 , 利用因子分析和逐步 回归实证研究不 同因素 对资产评估偏差解释程度。发现 : 固定资产增值 率等六个 因素值越高, 资产评估增值率越高 ; 流动资产在总资 产 中比重越大, 企业规模越大, 资产评估增值率越低 ; 评估方法不 同, 资产增值率不同; 评估基准 日不同, 资产增 值 率差异 不 大。
果, 发 现 就样 本 公 司 而言 , 不存 在 整 体 上 高估 或 低 估
资产 的行 为 。
产评估动因和资产评估经济后果 ( 即资产评估与公司 价值 、 股票 价格 和未 来盈 利 的关 系 ) 。例 如 , 夏 普 和沃
尔 克 最 早对 资 产 评估 结 果 与 股 票价 格 的关 系进 行 研
基 金项 目: 资产评 估 准则 实施 效果 的 实证研 究 ( 课题 编 号 :2 2 0 1 0 2 2 0 0 2 ;项 目来源 :中国资产评 估协 会 ) 。
01 3— 01 — 28 收 稿 日期 : 2
作 者简 介 : 李 菁,女 ,河北石家庄人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为企业价值评估。 赵邦宏 ,男,河北唐 山人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注册资产 评估师 ,中国评估协会教材编审委 员会成员,研 究方向为企业价值评估。
2 0 1 3 年第4 期 ( 总 第4 8 5 期 )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o u na r l o f Re g i o n a l F i n a n c i a l Re s e a r c h
No . 4. 2 01 3 Ge ne r a l N0. 485

中国股票价格预测与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股票价格预测与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股票价格预测与实证分析--毕业论⽂题⽬《中国股票价格预测与实证分析》学院(部) 财经学院专业⾦融学组员林锦辉(组长)(201301801049蒙祥胜(201301801056)指导教师杨毅2016年4⽉24⽇⽬录1.案例摘要 (1)1.1研究主题 (1)1.2数据类型 (1)1.3起⽌时间 (1)1.4主要研究⽅法 (1)1.5⼩组成员及任务分析 (2)2.模型的提出 (2)3.数据来源 (2)4.建模与分析 (5)4.1古典线型回归模型 (5)4.12多重共线性检验 (6)4.13残差⾃相关性检验 (6)4.131图⽰法 (6)4.133B-G检验法 (7)4.14⾃相关性的修正——⼴义差分法 (7)4.15残差异⽅差检验 (8)4.2VAR模型——向量⾃回归模型 (10)4.21平稳性检验 (10)4.22协整检验 (13)4.23Granger因果检验 (14)4.23VAR模型选择 (15)4.24脉冲检验 (17)4.3ARIMA模型——⾃回归单证移动平均模型 (18)4.31⾃相关系数(AC)与偏⾃相关系数(PAC) (18)5.政策与建议 (21)5.1技术⾯与基本⾯相结合分析。

(21)5.2英国资本市场的桥梁性。

(22)5.3中国股市较强的独⽴性。

(22)5.4中国股市的在技术⾯可研判性不⾼。

(22)1.案例摘要2014年4⽉起,中国股市迎来了股市的春天。

上证指数盘⾯信息显⽰,股指从2000点开始放量上涨,市场开始散发投资的⽓息。

投资者,在⾼回报的驱使下,跑步⼊市。

回顾往昔,中国⾃2007年⾦融风暴席卷全球下,股指呈断崖式下跌。

市场⼀⽚恐慌,⽽导致股市陷⼊了7年的低迷。

中国股市才⾛过25年左右的历史,股市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并不是⾮常完善。

有着,“政府市”的说法。

⽽投资者为散户居多,机构投资者少。

由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性,⽽股市投资本来就充满了风险。

为了,加深对中国股市的了解以及能更好的实现资本保值或增值。

中国股票市场可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可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可预测性的实证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可预测性的实证研究一、引言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常常期望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和分析股票市场的趋势,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

然而,市场上对于股票市场的预测性究竟有多高,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并对市场预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文章将从理论背景、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理论背景在研究股票市场预测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背景。

1. 随机漫步理论随机漫步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巴舍利耶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是随机的,不受历史价格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动。

2. 弱式市场有效性假说弱式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既往信息,因此短期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来预测股票的未来走势。

3. 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是常见的股票市场预测方法。

技术分析主要通过研究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等技术指标,来预测股票的未来走势;而基本分析则是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行业发展趋势等,来评估公司价值和股票的投资价值。

三、实证研究方法为了评估中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我们采用了以下实证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股价数据、交易量数据和财务数据等,时间跨度为过去十年。

2. 建立模型我们根据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以预测中国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

3. 模型验证我们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统计分析我们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 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我们发现,通过技术分析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预测,其预测准确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短期走势的预测。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及市场反应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及市场反应

在 公 司 财 务 政 策 中, 股 利 政 策 是 上 市 公司利 益关 系 的焦 点,且 直接影 响到 公司 股 东 的切 身利 益 。定期进 行 的股利 分配 还是 公 司借助 资本 市场 进行 调整 的重 要手段 ,是 资
现 金 股 利 。因 此 , 公 司 在 确 定 其股 利 政 策 超 常 收 益 的 角度 证 明 了 市场 对 不 同 的分 配 时 ,需 要 对 其 未 来 的 发 展 趋 势 和投 资机 会 方 案 反 应 程度 不 同 。现 金 股 利 遭 到 市 场 冷 作 出 较 好 的 分 析 与 判 断 , 以 作 为 制 定 股 利 落 , 其 超 常 收 益 显 著 负 值 ,股 票 股 利 和 混 合 政 策 的依 据之 一 。 股利 ( 既派又 送) 受 到市 场欢 迎 ,二者超 常 收 ( 5 )资本 成 本 :股 份有 限公 司应 保 持 益 均显 著为正 值 。田祥 新 、徐 国栋 、周 永 强 本市扬 的重要 事件之 一 。同时 ,股利 分配 作 为企 业 回报 投 资者 的一种 重要 方式 ,也 直接 个 相 对 合 理 的 资 本 结 构 和 资 本 成 本 。 公 的 研 究 也 证 实 了这 一 结 果 。 孔 小 文 、 于 笑 坤 关系 到公 司股 东的经 济利 益 。 司在 确 定股 利 政 策 时 ,应 全 面 考 虑 各 条 筹 认 为 ,无法 根据 公司发 放 的股利 类型 来判 断 公司未 来 的发展 前景 。陈伟 、刘 星 、杨源 新 股利 政 策理 论概 述 资 渠 道 资金 来 源 的数 量 大 小 和 成 本 高 低 。 二 十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 学 者 们 研 究 使 股 利 政 策 与 公 司理 想 的资 本 结 构 们 资 本 研究 发现 ,市场 对股利 增加 方案 的反 应 次于 股 利 政 策 理 论 主 要 关 注 的 是股 利 政 策 是 否 成本 相 一致 。 对股 利减少 的反 应 ,这与 国外 的股 利变 动效 会 影 响 股 票 价 值 , 其 中 最 具代 表性 的是 一 ( 6)偿 债 能力 : 偿债 能 力是 股 份 公司 应不 一致 。为 了更进 一步 验证股 利 政策 的市 鸟 在 手 理 论 、 蹦 股 利 无 关 论 和 税 差 理论 , 确 定 股 利 政 策 时 要 考虑 的一 个 基 本 因素 。 场反 应 ,陈浪南 和姚 正春 在初 步控 制盈 余信 这 三 种 理 论 被 称 为 传 统 股 利 政 策 理 论 。而 股 利 分 配 是 现 金 的 支 出 , 而 大 量 的 现 金 支 息 的情况 下进 行 了研 究 ,得 出的结 论是 现金 进入2 0 世 纪7 0 年代 以来 ,信 息 经 济 学 的 兴 出必 然 影 响 公 司 的 偿 债 能 力 。 因此 , 公司 股利 不具 有信 息效应 ,送 股和 配股 则可 导致 在 确 定 股 利 分 配 数 量 时 , 一 定要 考虑 现 金 正 的超额 收益 。何 涛 、陈晓 则在控 制 了盈余 起 ,使 得 古 典 经 济 学 产 生 了 重 大 的 突破 。 信 息经 济 学 改进 了过 去 对 于 企 业 的 非 人 格 股 利 分 配 对 公 可 偿 债 能 力 的 影 响 ,保 证在 信 息 、审计 意见 、年度 、行 业、规 模 等 因素 纯 ” 现 金 股 利 的 变 动 信 息 化 的 假 设 ,而 代 之 以经 济 人 效 用 最 大 化 的 现 金 股 利 分 配 后 公 司 仍 能 保 持 较 强 的偿 债 的 情 况 下 , 证 实 “ 假 设 。 这 一 突破 对 股 利 分 配 政 策 研 究 产 生 能力 , 以维 护公 司 的信誉 和 借贷 能 力 。 ( 没 有 送股 、配 股 等 方 案 ) 对 股 票 的超 额 回 了深 刻 的 影 响 ,逐 渐 形 成 了现 代 股 利 政 策 ( 7 )信 息传 递 :股利 分 配是 股份 公 司 报 并 没有 显著 影 响 。 迄 今 为 止 , 已有 不 少 国 内学 者 指 出 : 的两 大 主 流 理 论— — 股 利 政 策 的信 号 传 递 向外 界传 递 的关 于公 司财 务状 况和 未来 前景 理 论 和 股 利 政 策 的代 理 成 本 理 论 。到 了2 0 的一 条重 要信 息 。公司在 确定 股利 政策 时 , 中 国 上 市 公 司 的股 利 政 策 并 不 能 很 好 地 解 释 其 非 预 期 盈 利 。 例 如 , 李 长 青 、 沈 艺 世纪9 0 年 代 ,财 务 理 论 学 者们 发 现 美 国上 必须 考虑 外界对 这一 政策 可能产 生 的反 映。 市 公 司 中支 付 现 金 股 利 的 公 司 比例 呈 现 下 ( 8 )利 益 影 响: 如果 公 司股 东 和 管理 峰 、 钟 田 丽 、 郭亚 军 、罗 健 梅 、 黎 春 、刘 降趋 势 ,这 一 现 象 被 称 作 “ 正在 消失 的股 人 员 较 为 看 重 原 股 东对 公 司 的控 制 权 ,则 煜 等 学 者 的研 究结 果显 示 :我 国上 市 公 司 利 ” ,随 后 一 段 时 期 ,在 加 拿 大 、英 国 、 该 公 司 可 能 不 大 愿 意 发 行新 股 ,而 是 更 多 股 利 的 变 化 并 未传 递 有 关 公 司未 来 盈 利 能 法 固 、德 国 、 日本 等 国也 相 继 出 现 了 类似 地 利 用 公 司 的 内部 积 累 。 这 种 公 司 的现 金 力 方 面 的 信 息 , 而 只 是 公 司 当年 盈 利 情 况 的现 象 , 蔓延 范 围之 广 ,堪 称 具 有 国 际普 股 利 分配 就会 较 低 。 的 信 息 ,这 与 西 方 成 熟 市场 有 较 大差 异 l 遍 性 。 在 这 种 背 景 情 况 下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三 、关于股利政 策市场 反应的理论 研究 我 国股 市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存在 信 息披 露 渠道 B a k e r 和 纽 约 大 学W u r g l e r 根 据 投 资 者 偏 好 为 了 研 究 股 利 政 策 的 市 场 反 应 , 学 不 够 规 范 ,且 投 机 性 较 强 ;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发 放 现 金 股 利 的 公 司并 会 对 其 股 票 给 与 溢 者 们 选取 了不 同 的分 析 指 标 ,通 过 各 指 标 的股 利 政 策 不 稳 定 , 其 信 息 内涵 与 西 方 信 价 ,指 出 管 理 者 为 了实 现 公 司价 值 最 大 化 在 不 同股 利政 策 下 的差 异 , 以验 证 不 同股 号 理 论 存 在 一 定 差 异 ,即 股 利 变 动 不 反 映 通 常 会 迎 合 投 资 者 的偏 好来 制 定 股 利 分 配 利 政 策 公 告 的 市场 反 应 。早 期 进 行 相 关 研 公司 未来 盈余 的信 息 。 政 策 ,进 而提 出 了股 利迎 合理 论 。 究 的 有 张 水 泉 、 韩 德宗 等 ,通 过 对 现 金 股 四 、结 论 中 国 的股 利 政 策 具 有 很 大 的 随 意 性 , 二 、影 响 上市 公 司 股利 分配 政 策 的主 利 、 股 票 股 利 与 配 股事 件 三 种 公 告 的累 积 要 因 素 超 额 回报 率 的 比 较 , 发 现 市场 对 三 种 信 息 波 动 性 ,上 市公 司发 放 现 金 股 利 往 往 是 为 ( 1 )契 约约 束 :公 司在 借 入 长期 债务 的反 应 有 所 不 同 , 对 现 金股 利 的反 应 最 为 满 足 申请配 股 或 增 发 条 件 ,或 者 为 了满 足 时 ,债 务 合 同对 公 司 发 放 现 金 股 利通 常都 明显 ,股 票 股 利 次 之 , 配 股 最 小 。后 来 , 非 流 通 股 东 套取 资金 的 目的 ,不 是 根 据 目 有 一 定 的 限制 ,公 司 的股 利 政 策 必 须 满 足 陈 晓 、陈 小 悦 和 倪 凡 研 究 发 现 , 股 票股 利 前 及 未 来 的 赢 利 能力 作 决 定 。不 同 的利 益 和 混 合 股 利 的公 告 效 应 显 著 高 于 现 金 股利 主 体 从 自身 利 益 出 发 ,参 与股 利 政 策 的制 这类 契 约 的约束 ( 2 )法 律 约束 : 为维 护有 关 各方 的利 的 公 告 效 应 。魏 刚 从 超 额 收 益 的角 度 证 定 ,其 发 放 反 映 了 大 股 东 与 中 小股 东 以及 实 :分 红 公 司 的超 额 收 益 高 于 不 分 红 的 超 股 东与 经 营 者 之 间 博 弈 关 系 。 这要 求我 国 益 ,各 国 的 法 律对 公 司 的利 润 分 配 顺 序 、 资 本 充 足 性 等 方 面 部有 所规 范 ,公 司 的股 额 收 益 ;现 金股 利 的超 额 收 益 低 于 股 票 股 的研 究人 员在 借 鉴 国 外 研 究 成 果 的 同 时 要 利 政策 必 须符 合这 些 法律 规范 。 利 超 额 收 益 。俞 乔 、程 滢 通 过 研 究 进 一 步 结合 中 国实 际 ,善 于 创 新 ,摆 脱 西 方 国 家 ( 3 ) ・ 现金 充 裕性 约束 ;公 司发 放 现金 发 现 , 在 具 体 的 分 红方 案 中 ,市 场 对 送 股 关 于股 利 问题 研 究 的 固有 模 式 ,联 系 实 际 股 利 必 须 有 足 够 的现 金 。 如 果 公 司没

证券市场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证券市场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证券市场论文题目一、最新证券市场论文选题参考1、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3、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4、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5、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6、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生成及化解7、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8、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9、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0、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协调11、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12、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3、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14、中国证券市场半强态有效性检验:买壳上市分析15、中国证券市场年报补丁公司特征研究16、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17、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研究的实证发现——1999年度实证会计研究综述18、上海证券市场系统风险趋势与波动的实证分析19、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20、财务分析师预测的价格可信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二、证券市场论文题目大全1、证券市场的第三次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2、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4、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持久性的经验分析5、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6、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比较的实证研究与开放策略8、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9、QFII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0、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11、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12、中国证券市场的ACD-GARCH模型及其应用13、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14、行为金融、噪声交易与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研究15、论证券市场的分形与混沌16、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7、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18、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尖的实证检验19、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其相关特性研究20、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冲击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台湾证券市场的经验与启示三、热门证券市场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创新的理性思考2、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问题研究3、我国印花税变动对证券市场波动性影响实证研究4、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5、证券市场价格信号的资源配置有效性:价格信号引导产业转移的考察6、股票回购:公共治理目标下的利益输送——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案例的分析7、信息不对称,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8、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9、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开放与金融危机—兼议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10、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行业反应的实证检验11、证券市场有效性理论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12、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测度与评价--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检验13、EVA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4、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分析——来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5、信息不对称与股票价格变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经济学分析16、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的研究1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预警制度”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过度反应18、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9、实证研究·会计选择·证券市场20、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四、关于证券市场毕业论文题目1、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4、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了吗?5、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6、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7、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8、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9、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10、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1、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12、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3、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绩效之比较分析14、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5、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6、政治关联、多元化与企业风险——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7、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18、定向增发新股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9、股利政策:选择动因--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20、论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研究:发现与启示五、比较好写的证券市场论文题目1、对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经济后果的分析2、我国证券市场回报率过度反应的实证分析3、中国证券市场价格冲击传导效应分析4、上海证券市场的分形结构5、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现状分析6、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7、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证据8、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研究9、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10、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全球市场的经验研究11、投资基金与专家理财--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2、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证券市场13、社会责任报告与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化工行业的经验数据14、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15、法律环境、政治关系与审计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6、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1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8、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19、财务指标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有用性: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20、国际四大与高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波动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波动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实证分析中
国证券市场波动性,可为投资者、金融从业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特征、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为相关
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证券市场的基本理论
1.2.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特征
1.3. 影响波动性的因素
1.4. 波动性对经济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分析法
2.2. 统计分析法
2.3. 实证分析法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投资者、金融从业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建立健全的
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五、研究进度安排
1. 确定选题及开展文献综述:1个月
2. 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2个月
3. 进行实证分析:3个月
4. 撰写论文及答辩:2个月总计:8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国 内对 由于 股票 股利 引起 的反 应偏 差 的研 究不 是非 常多 , 股 票 股 利 引起 的反 应偏 差 程 度 的 对 研究 就更 少 了 。国 内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 是否 存在 股 价效应 , 以及产 生 正 的或 负 的 股 价 效应 的原 因 。本
论文试 图从行 为金 融 理 论 的角 度 出 发 , 股 票 股 利 对 股价效 应及 反应 偏 差 演 变 进 行 研 究 , 即对 股 票 股 利
rat n 。反应 偏 差 是 相 对 于 正 常反 应 而 言 , 常 eci ) o 正
反应 是指 人们对 事 物 的预期 将依 据 到来 的信 息而 改
事 件” 包含 任何 经济 意义 , 不 向市 场传 递任 何新 不 也
的 信息 , 理性 的投 资者 不 应 该 对 这类 “ 事 件 ” 生 非 产 任 何 的反应 。但股 票股 利通 常会 引起 市场 积极 的股
维普资讯
2 0 0 6经
2 第 2 卷 第 1 期 5 1 2月
技 术 经 济
Te hn lg o o c c oo y Ec n mi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2 1 5.No 1 .2 De . 0 6 c ,2 0

金 融证 券 ・
额收益率 , 并且 对 于 股 票 股 利 公 告 普 遍 存 在 反 应 偏 差 , 应 偏 差 度 也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逐 步 明显 减 小 。 反
关 键 词 : 价 效 应 ; 应偏 差 ; 应偏 差度 股 反 反 中图分类号 :835 F 3 . 文献标志码 : A
行 为金 融理 论 发 展 至今 , 为成 熟 的同 时 也 是 较


研 究现 状
目前 国内很 多学 者借助 国外 的研 究方 法 对不 同
时 期 、 同市 场 的 中 国股 利政 策信 息 效 应 做 了较 为 不
深 入 的研 究 。 陈 晓 、 小 悦 、 凡 l 在 国 内率 先 研 陈 倪 5 J
从会 计 上 讲 , 票 股 利 只是 对 股 东权 益 组 成 项 股
为 看成公 司较 强赢 利 能力 和 较 好 收 益 , 司 价值 被 公 低 估 的信 号 , 正是 这 些 信 号 传 递 的信 息 导 致 了股 价
的上升 。
究 , 助于 我们 了解 投 资者 理性 程度 的演 变 , 有 并对 中
国证 券市 场提 出相 关 的理论 和政 策 建议 。
收 稿 日期 : 【】— 0 — 2 2】6 9 0 (
作 者 简 介 : 雪 军( 98 ) 男 , 江绍 兴 人 , 江 大学 经 济 学 院 副 院 长 , 士 生 导 师 , 授 , 士 , 究 方 向 : 融 学 ; 宏 金 15一 , 浙 浙 博 教 硕 研 金 徐 伟 (9 0 ) 男 , 江 桐 乡人 , 江 大 学 经济 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司金 融 。 1 7一 : 浙 浙 研 公
文章 编号 : 0 — 8X 20 )2 15 0 1 2 90 (06 l—01 — 7 0
中国证券市场反应偏差的研究
— —
基 于 股 票股 利 的实 证研 究
金 雪军 , 宏伟 徐
( 江大 学 经济学院, 州 302 ) 浙 杭 1 0 7
摘 要 : 用 19 采 9 8年 一2 0 0 4年 的 A 股 上 市公 司作 为样 本 , 图从 行 为 金 融 的 角 度 出发 , 足 于反 应 偏 差 的 研 究 , 试 立 对股票股利的股价效应厦反应偏 差演变进行研 究 , 包含 即对 股 票 股 利 公 告 后 股 价 在 二 级 市 场 的反 应 以厦 从 纵 向 的 角度来看 , 分析 反 应 偏 差 程 度 的 演 变规 律 。研 究 发现 : 于 股 票 股 利 公 告 在 公 告 的 当天 对 股 票 价 格 产 生 显 著 的 正 超 对
的性质 、 存在 的原 因及 其效 应 , 分别提 出 了 留存 收益 理 论 ( ea e ann p tei)3、 誉 模 型 R ti d E r ig Hy oh s l 声 n s J ( e uai p tei 理 论 、 R p tt nHy oh s ) o s 引起 注 意理 论 ( t n At — e t nHy oh s ) 最佳价 格理 论 ( t l r eHy i p tei 和 o s Opi i — ma P c p tei) 。这 些理 论认 为股 票 股 利传 递 了公 司现 ohs J s
变 , 改变 的原 则 是 依 据 贝 叶 斯 法 则 l 。证 券 价 格 其 1 J 对新 信息 的反 应速 度 和准确 性是 衡 量市 场效 率 的关
键。
价 反应 , a F ma等人 J 实证研 究 发现 股票 股利 宣告 时 发 生 的股价 大幅 上升 。经济 学 家分别 从信 号传 递理 论、 市场 流动性 等 传 统 金 融角 度 解 释 股 票 股利 政 策
公告 后股 价在 二级 市场 的反 应 以及从 纵 向的角度 来 看 , 析反 应偏 差 程 度 的演 变 规 律 。通 过 对 中 国证 分 券市 场在 相对 较长 的 时间 内的 反应 偏差 度变 动 的研
在、 未来 赢利 信息 这一 重要 事 实 , 不是 股票股 利 的 并
行 为导致 了股 价 的积 极 反 应 , 市场 是 把 股 票 股 利行
目的调整, 对公 司的现金流量不产生影响 , 对股东财
富 也不产 生影 响 , 因此 股票 股 利 没 有 实 质 上 的经 济
意 义 , 常意 义上 称这 类事件 为“ 通 非事 件” 由于“ 。 非
最受 关注 的 的论 点 之一 , 是市 场反 应偏差 , 就 也就 是
所谓 的反 应不 足 ( d r at n 和反 应 过 度 ( e— Un er c o ) e i Ov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