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板庚乡板庚村“文明村镇”创建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甸县板庚乡板庚村“文明示范村”

(2009—2012年)

罗甸县板庚乡板庚村“文明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

二00九年八月

罗甸县板庚乡板庚村“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

(2009—2012年)

根据贵州省新阶段文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州、县关于建设文明示范村的要求,结合板庚实际,经上级部门认真考察、调研、选点,拟将板庚乡板庚村作为“文明示范村”进行综合整治、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牢基础,发展经济,促进文明,激发活力”的要求,扎实推进区域文明进步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管理科学民主、民族风情浓郁、民族关系和睦的文明示范村。

二、基本概况

罗甸县板庚乡板庚村位于罗甸县城北部,距县城23公里,距逢亭镇22公里,距边阳镇19公里,距贵阳143公里,交通便利。总面积5.6km2,海拔479米,气候温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村辖10个组479户2082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85%。土地面积7.8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78亩。有灌木林1296亩,经济林550亩,荒山荒坡地3200亩,森林覆盖率达51%。是一个以石山为主、人多地少的民族村寨。板庚村人文资源丰富,有世界绝无仅有的两亿多年前形成的三叠纪大贵州滩〃地质公园,由板庚滩、葫芦寨、金钟

山、观音洞、马灵桥古驿道等大大小小10个景点组成。历史上曾是贵阳通往广西百色等地的交通要道之一。元末至民国初年,为土司亭目所辖,是封建土司时代板庚亭的所在地。有传统的布依族手工土布制作和浸染、扎染工艺,当地布依族妇女手工纺织的纯棉土花布冬暖夏凉,做工精细,图案新颖,花色素雅,品种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三月十三、牛魂节(俗称洗牛脚杆)、七月半、尝新节(重阳节前后)等民族节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民间故事、布依歌、汉山歌、打花包、踢毽、芦笙舞、花灯舞、腰鼓舞、秧歌舞、花竿(钱竿)舞、铙钹舞等,都是当地历史流传、群众自编自演的原生态节目。

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板庚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70%的农户修通了水泥串户路,80%的农户修建了水泥平房,100%的农户实现了水、电、路三通,村级集体经济为25000元,几乎家家有固定电话、移动手机,40%的农户开始走向第三产业,并初步形成以农家休闲旅游服务区雏形。

三、总体构想

板庚村文明示范村建设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及省创建文明示范村的标准,结合《贵州省罗甸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板庚乡规划》,从板庚村地理位臵、地质地貌和本身具有的特色出发,把开发地域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小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规划牵动、基础带动、投资拉动、结构互动、重点推动、整体联动”的六动战略开展创建工作,利用3--5年时间,对板庚村的村容村貌、人文景观、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功能设臵等

因素进行规划、布局、改造、完善,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文化功能完善、民族风情凸显、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示范窗口。

四、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至2015年末示范村实现以下目标。

1、村级经济快速发展,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县领先水平,助民增收成效明显,村民年人均现金收入7000元以上。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系统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开发利用步入正轨。

3、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

4、基层组织有力,民族关系融洽,精神风貌饱满。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宗教管理机制健全,各民族团结和谐,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5、对周边村乃至全乡、全县村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突出,争取通过省级检查验收,获省级示范村命名。

五、创建具体内容

依托县直各工作部门、各类工作载体和配套政策措施,将示范村创建优先列入工作计划,优先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各级配套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捆绑作业,部门资源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

(一)民族特色文化建设

1、修复改造布依族民居。按照保留传统风格、完善使用功能、

显现民族特色的原则要求,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异地移民资金、少数民族建房补助资金项目,依次对葫芦寨、街上、纳劳、纳卡、下寨、董茅、移民点等布依族自然村寨民居建筑进行修复改造,打造一批集布依族民居特色、现代使用功能于一体,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的布依族民居建筑群。

2、添臵布依族园林文化建筑设施。在惠罗路137公里处、古驿道与惠罗路交接口分别建造布依族仿古建筑牌楼一座,牌楼总高10m 以上,门框空间高度5m以上,总宽16m,中间门框跨宽7.5米。在金钟山莲花井西南侧步行桥边建布依族对歌亭一座,占地16㎡。在古驿道、古牌附近建休闲游廊一座供游人歇息。在观音洞入口处建20m长、3m宽文化长廊一座,两端主柱各嵌刻对联一幅,内壁绘花鸟图案,并抄录吟颂板庚滩的诗词。在下寨沿河分别建灌溉水车3座、葫芦寨观光水车1座。

3、建设大贵州滩民族纺织工艺加工展演作坊。充分利用板庚村布依族家家有织布机,中青年妇女人人会纺织土布的优势,在移民定居点附近选址建一个占地420㎡,集开发、研究、生产、展演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品位的民族纺织工艺品加工作坊,作坊布局按布依族土布的生产流程为:纺花、导纱、浣纱、浆纱、布线、织布、染布、扎染、服饰制作等。

4、搭建民族歌舞表演场所和体育运动场所。在乡政府办公楼西侧分别建造一个占地300㎡的民族歌舞表演场和一个标准面积篮球场。

5、组建民族歌舞表演队。充分挖掘和展示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从当地群众中挑选出能歌善舞者,组建一支松散型的民族歌舞表演队伍。从民族文化标识、民族个人形象、节目编排、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