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变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变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在数学教学中,所谓“变式”就是在保持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以及定理从多个角度、背景、层次探索其本质属性的过程. 在新课标理念下,探讨“变式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题目考查的本质,使新知识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联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本文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从概念变式、方法变式以及应用变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数学概念变式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问题,常常是通过记忆的形式进行理解,一旦在具体解题过程或者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时学生常常出现错误.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后,应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概念变式引导学生探寻该概念的本质,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1. 概念引入变式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教师应通过客观现象抽象的方式,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对比度. 如在八年级数学下册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时,教师务必借助粉笔盒、教室窗户、数学课本、伸缩推拉门等参照物的一个表面进行引入,探讨出每一实例图形的属性,抽象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进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种概念的引入方式,不仅让学生准确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含义,而且也有利于正方形、长方形等平行四边形特殊形式的学习.
2. 概念辨析变式
在概念引入后,为了能够深化理解、明确概念的本质,教师要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时设计出辨析型问题,让学生直接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解答,让学生熟悉概念. 如在八年级数学下册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后,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探讨下列8项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3. 概念深化、固化变式
在概念辨析变式中,学生是通过直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解答的,但是实际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的等价形式,此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概念等价形式的探讨,切实达到灵活应用概念、透彻理解概念的目的.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下册学习一次函数y=kx+b(k≠0,且k,b均为常数)的概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以下问题:(1)若k=0,则这个函数是什么函数;(2)若b=0,则这个函数又是什么函数. 通过这些变式题目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本质,更加深入地理解常数函数、一次函数等具体概念.
数学方法变式
数学题目是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的载体,面对繁多的数学题目,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具体题目的解题方法,而且要在习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构建数学经验体系,达到训练思维、总结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目的.
1. 一题多解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同理,对于同一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法.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知识范围内应用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活跃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学习等腰梯形时,教材中对于等腰梯形判定定理的
证明方法较为简单,教师应结合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做题方法.
第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作DF,AE垂直于BC,并与BC分别相交于点F和点E,通过角角边判定定理,得到△ABE和△DCF全等,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D.
第二种方法:如图2所示,作DE∥AB交BC于E,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EC,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推出DE=DC,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DE,最后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AB=CD.
第三种方法:如图3所示,延长BA,CD,交于点E,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BE=CE,AE=DE,从而利用EB-EA=EC-ED,得到AB=CD.
值得一提的是,一题多解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普遍较高,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法,而是要在多种解题方法过程中善于总结,不断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从多种解题方式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优解题方法.
2. 一题多变
在规律的形式化归纳过程中,学生对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普遍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从设计变式教学环节,对某一题目进行条件变换,借助变式多角度地探讨数学规律,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学习二次函数图像时,首先通过描点的方式画出y=x2和y=2x2的图像,总结出图像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变化规律;其次,通过描点的方式尝试验证y=2x2和y=-2x2,总结出图像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和二次函数系数的不同,得出图像的开口方向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即二次函数y=ax2,当a>0时,图像开口向上;当a<0时,图像开口向下.
3. 多题一解
在教学或者习题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题目的解题方法具有某种共性,常常在内容上相互转换和渗透. 因此,教师应区分异同,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多题一解变式也包括等价命题、逆否命题、不同题型之间的转换. 通过这种多题一解变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能力,达到数学练习“万变不离其宗”的目的,
例如,若使方程x2-(a-2)x+4=0有实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对于这一题目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不等式的角度分析,可转换为:若使x2-(a-2)x+4<0的解集非空,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从二次函数的角度分析,可转换为:若使二次函数y=x2-(a-2)x+4与x 轴有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从二次三项式的角度分析,可转换为:若使二次三项式x2-(a-2)x+4能分解为两个不同因式的积,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其实,上述四个题目均为等价命题,其解题方式一致,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数学应用变式
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高度统一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且还需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应用变式的学习,有利于在实际问题面前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初中数学教师务必结合教材,在教材内容选取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