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让课堂充满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争——让课堂充满活力
摘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由竞争引入创造竞争机会,用
竞争发现思考,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空间,再借竞争验证,设立竞争练习,
从而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让课堂教学充满无
限活力。
关键词:竞争动力活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市场经济的时代,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
相竞争,为此,我们教师有意识地把竞争机制引进数学课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展开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一定的压力,并把压力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增强课堂活力,我在课堂上作了如下
尝试:
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每一位教
师去研究,去开发。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
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准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
教学
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
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
有效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
我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设置竞争的一些方法,根据教学
需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设计有意义的学生竞赛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3的倍
数的特征”这课中这样设计:
一、由竞争引入。
上课开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其探索知识是否积极主动,取决于教
师积极启发引导,应用竞赛引入新课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既能极快地
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生机盎然的新课学习境地。
1、师生判断竞赛:指名学生在“0~9”的数卡中任意组数,让全体学生与老师
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这一设计抓住了学生会受“2、5的倍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判断个位上是3、6、9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
不甘失败的好胜心,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
2、猜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老师组织同桌学生抢答),由于学生
在上场竞赛失利后不甘心,一个个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使他们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则不是,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是
3的倍数。
究竟是怎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这时学生产生疑问,急需解释。
此时,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老师就在这种状态下引入新课。
二、用竞争发现。
由于学生是带着一串质疑,所以观察是特别认真的。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
教学内容:
1、排除障碍(出示下表)让学生观察后回答:“3 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哪些数?说明了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3的倍数,个位从‘0~9’十个数字都可以,所以不能从单从
个位去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
2、打开新路,进入新课教学。
这时教师从课前出示“0~9”的数卡中挑出①、
②、③三张让学生组成所有的三位数,看谁又快又对(经验算所组成的6个三
位数都是3的倍数),教师又将卡③换成④,也让学生组成所有的三位数(经
验算所组成的6个三位数都不是3的倍数)。
这时,教师提出:“在以上的例子
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思考后抢答:“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与选的数字
有关”;另一个说:“与排列位置无关,与各位上的数的和有关”。
学生争议不休,
思路正处在十字叉口上。
教师巧设路标,及时点拨,出示如下表问:“看谁从表中最快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
3、找到结论。
学生从表上看出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有规律的排列,都是3、6、9、3、6、9重复,而3、6、9正好是3的倍数。
所以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得出结论)
三、借竞争验证。
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后很兴奋,很想试试看,这个特征是否真的管用,
借此“惯性”,我又设计如下两场竞赛:(1)由老师从课前出示的“0-9”的数卡中
任意组成二位至四位数。
让同桌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一人判断、一人用笔计算)结果用笔算慢。
(2)由一位学生上台任意组数,让全班同学与老师进行判断竞赛,结果不分胜负。
这时学生明白:课前老师就是运用这个特征来判断的,既快
又对!
四、设竞争练习。
学生刚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要让学生熟能生巧,这时,设计竞争性的习题
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为此,先后出现三组竞赛练习题(略)。
学生在本课学
习的竞赛中,心情兴奋,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性贯穿在探索—理解—深化知
识的全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们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尊重学生,尊
重差异,鼓励创新,使个性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张扬。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高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