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_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徐子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6课,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即“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阐述了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需要发展经济,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全球化”。

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技术条件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比如美国的波音公司就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波音飞机零部件的生产。

到20世纪末,全世界共有六万多家跨国公司,其中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1995年1月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利弊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往来障碍的减少,跨国公司及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因跨国公司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出发点,所以它们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此外,随着外资的进入,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经济风险。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

最后,教材谈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中国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讲授此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如他们的衣食住用行都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这有利于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可以从这些学生切身的感受和熟悉的生活入手,适当的引导学生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认识。

但由于对经济史的了解不多,对“经济全球化”等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对图片、文字的分析和提炼有效信息上还有所欠缺,须使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的认知提升过程。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2.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材料和辩论,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论从史出和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难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二)解决方法
1.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虚拟一个全球化人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图片等资料,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在感知经济“全球化”无处不在、全方位影响我们生活的同时,力求初步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2.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决定了各国的外交政策
运用多媒体辅助法展示形象直观的图片表格、列举现实案例、补充材料,化解难点法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变生疏为熟悉,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肯德基、沃尔玛、三星等图片。

依据提供的图片,创编生活故事:《我的一天》。

(学生创编故事。


提出问题:通过编故事,你一天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世界各国之间生产、贸易、服务的互相依存与合作。

多媒体出示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导入方式补充:
1.出示幻灯片:《大山的一天》。

虚拟场景:
人物介绍:大山,毕业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就职于英国汇丰银行驻上海办事处。

早晨:闹钟(中国台湾产)想起,大山打开音响(日本制造)收听美国新闻。

早餐:橙汁(巴西产)、麦片(澳大利亚产)、奶酪(法国产)、咖啡(非洲产)、面包(沃尔玛超市)。

上班:开一辆中国产的“福特”轿车。

工作:目前,正在与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谈在山东济南设立中德合资企业的银行投资事宜。

提出问题:大山一天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世界各国之间生产、贸易、服务的互相依存与合作。

多媒体出示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播放二战的相关视频和二战胜利时的相关视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改变了世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虽然由于彼此间的扩军备战、争霸,使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但由于势均力敌,避免了人类世界再次爆发战争,尤其是极具毁灭力的核战争;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可以说,二战后,人类社会经历的几番动荡。

可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七八十年代是一些后起的国家的黄金时代,但全球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又是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出示课题。

3.导入框:美国海尔大厦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分析:一辆轿车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配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4.雀巢公司:1905年,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与美国人办的另一食品公司合并,取名雀巢英瑞炼乳公司;1949年为另一家瑞士公司购进,改为现名雀巢食品公司。

把厂房开到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和大洋彼岸的美国。

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内斯特莱恐怕不会想到,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9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今,人们徜徉于超市,把
雀巢咖啡放进购物车时,想到的可能只是咖啡的浓香,而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采撷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浪花。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二)讲授新课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就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教师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十分广泛,技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

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经济全球化,给出的不同的定义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给出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实为不易。

一般意义上,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就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

从表面上看,经济全球化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实际上,它就悄然发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

商店里的耐克运动服其实不一定产于美国;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

一部诺基亚全球通,已经同时在另一种意义上把世界各地的人连在一起。

教师过渡: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那么让我们来探寻一下这股经济大潮的原因吧。

(2)经济全球化趋势原因
出示幻灯片:文字材料。

•材料一:冷战之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与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均利用难得的和平年代大力发展经济。

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材料二: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提出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呢?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后,教师总结:第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

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

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师过渡:由此可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那么,经济全球化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呢?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出示幻灯片:表现一。

世界商品贸易额
1950年610亿美元
2002年62400亿美元
提出问题:细心观察,材料中表格的数据,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哪些方面的表现?
反映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表现二。

材料:20世纪末,全世界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

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贸易额的60%,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技术转让的1/3,目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有70%~80%与跨国公司有关。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提出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跨国公司影响增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出示幻灯片:飞机零件的构成。

提出问题: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出示幻灯片: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

提出问题:这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
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说一说,这一国际组织
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中国与这一国际组
织的关系如何?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中国已于2001年加入WTO,既享受优惠也承担义务。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依据你对上述材料的分析研究,说说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中国。

教师过渡:经济全球化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在此新趋势的面前,各国会面临怎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卡斯特罗和克林顿的话。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卡斯特罗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克林顿学生讨论:你认同卡斯特罗和克林顿的观点吗?你认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补充,引导学生分析:199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近7000亿美元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非洲得到的外国投资仅为100亿美元左右,而且还集中在少数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国家。

多数落后国家基本得不到外国投资,经济发展因此也更加落后。

据联合国统计,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至48个。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是拉大了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甚至被全球化浪潮抛在一边。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金融危机历史片断。

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使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别的地区和国家,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有利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不利方面有三点:(1)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

(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兴利除弊,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加入WTO、向外资进一步开放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
学生各抒己见。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教师补充下面关于“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并加以说明。

“目前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

海尔产品已打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中的12家,以及美国10大连锁店中的9家,销售量正成倍增长。


──摘自东方网2002年3月5日消息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浪潮面前,如何加快发展本国经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

针对这种挑战,各国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趋利避害,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此规范跨国公司的活动,使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是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课堂总结:
出示幻灯片: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巩固练习
1.动脑筋
(1)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女孩(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源。

男孩(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也缺乏资金。

双方可以通过南北对话进行经济合作。

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

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经济共同发展。

(2)想一想,甲乙两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男甲:全球化使更多的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来,国内很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工人工资可能要降低,甚至要失业,不好。

女乙:全球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工人工资也能增加。

甲乙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很全面。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甲乙两人说出的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

若能如此,就会像乙所说,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工人工资。

否则,甲所说的结果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2.练一练
答案:B。

3.活动与探究
请你做一个社会调查,问一问你的父母、亲戚、邻居或者其他人,想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略。


六、参考资料
1.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的海尔集团,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万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声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的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

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
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

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

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

其中国外最大的工业园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家庭。

2002年,海尔海外13个工厂全线运营。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合作关系发展。

2002年与日本三洋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海尔在北美的总部,表明海尔品牌已初步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海尔要在美国扎下根去。

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海尔18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

海尔的创新三原则即创新的目标、本质和途径分别是: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

在海尔的创新体系中,战略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一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别的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框架。

2002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在金融领域迅速启动,发展顺利,海尔控股的青岛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发展,2002年成立的保险代理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日后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

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

2002年12月26日出版的美国《远东经济评论》公布亚太最佳企业排名,海尔位居中国最佳企业第一名。

2003年1月,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

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在“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

这标志着海尔已经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发展到以自己的创新管理进入国际管理界的前沿。

2.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海尔集团
一年又一年,青岛的海尔集团总是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
海尔集团2001年的全球营业额实现602亿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

海尔产品打入了欧洲15家大连锁店中的12家,美国十大连锁店中的8家;至2001年底,海尔窗式空调占美国市场的8%,小型冰箱占38%,而冷藏酒柜和冰柜的市场占有率达55%;欧洲监测公司最近发表的市场信息显示,海尔冰箱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5.3%,仅次于美国惠而浦公司,居第二位,洗衣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

这一切,放在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之下,自然更引人关注。

海尔集团较早就将自己摆在一个与世界上强大的国际化公司竞争的局面中,不退缩,不消极应战,而是主动迎接挑战。

他们定出了“让海尔产品具备征服全球市场每一个角落的能力”的高目标,采取的方法是:先改变自己,以“海尔的国际化”,来成就“国际化的海尔”,最终实现设计、采购、制造、营销和资金运作全球化。

海尔集团发展目标有“3个1/3”: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出口海外,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

“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如果在国内没有竞争力,就不可能打到国际市场。

如果国内市场做得很好,而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

海尔到国外打市场,曾经非常艰难。

有人说:“国内有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