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北京卷(理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北京卷(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R ,集合A =|x |-2≤x ≤3|,B =|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εv B )等于
(A)|x |-2≤x 〈4| (B )|x |x ≤3或≥4| (C)|x |-2≤x <-1 (D)|x | -1≤x ≤3| (2)若a =2a ,b =log,3,c =log,sin
5

,则 (A )a >b >c (B)b >a >c (C)c>a>b (D)b >c>a
(3)“函数f (x )(x ∈R)存在反函数”是“函数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烛1,则点P 的轨迹为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x -y +1≥0,
(5)若实数x ,y 满足 x +y ≥0, 则z =3x +y 的最小值是
x ≤0, (A)0
(B)1
(C)3
(D)9
(6)已知数列|a n |对任意的p,q ∈N m 满足a p+q =a p +a q ,且a P =-6,那么a p +q 等于 (A )-165 (B)-33 (C)-30 (D)-21
(7)过直线y =x 上的一点作圆(x -5)2=2的两条切线l 1,l 2,当直线l 1,l 2关于y =x 对称时,综们之间的夹角为 (A )30° (B )45° (C)60° (D)90°
(8)如图,动点P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D 1上。

过点P 作垂直平面BB 1D 1D 的
直线,与正方体面相关于M 、N ,设BP =x ,MN =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已知(a -i)2=2i,其中I 是虚数单位,那么实数a = 。

(10)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且|a |=|b |=4,那么b ·(2a +b )的值为 。

(11)若n
x
x )1(22
+
展开式的各项数之和为32,则n = ,其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用数字作答)
(12)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6,
4),则f (f (0))= ; =x
I f x I ∇-∇+)
()(lim。

(用数字作答)
(13)已知函数f (x )=x 2=cos x ,对于[-
2

π,]上的任意x 1,x 2,有如下条件:
① x 1>x 2; ②x 21>x 22; ③|x 1|>x 2.
其中能使f (x 1)> f (x 2)恒成立的条件序是 .
(14)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点P 1(x 1,y 1)处,其中x 1=1,y 1=1,当k ≥2时,
x 1=x x -1+1-5[T (
51-k )-T (52
-K )] yk =y k+1+T (51-k )-T (5
2
-K )
T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T (2,6)=2,T (0,2)=0.
按此方案,第6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第2008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

6小题,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13分)
已知函数f (x )=sin 2ωx ωx sin(ωx +2
π
)(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 (Ⅰ)求ω的值;
(Ⅱ)求函数f(x)在区间[0, 23
π
]上的取值范围.
(16)(本小题共14分)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 =BC =2,∠ACB =90°,AP =BP =AB ,PC ⊥AC .
(Ⅰ)求证:PC ⊥AC ;
(Ⅱ)求二面角B-AP-C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
第 3 页 共 10 页 安庆一中数学试题研究网
f fshuxueshitiyanjiuwang
(17)(本小题共13分)
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 ,B ,C ,D 四个不同的岁位服务,每上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
(Ⅰ)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
(Ⅲ)设随机变量ξ为这五名志愿者中参加A 岗位服务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
分) 已知函数f (x )=2
2(1)
x b x --,求导函数f 1
(x ),并确定f (x )的单调区间.
分)
已知菱形ABCD 的顶点A ,C 在椭圆x 2+3y 2=4上,对角线BD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l. (Ⅰ)当直线BD 过点(0,1)时,求直线AC 的方程; (Ⅱ)当∠ABC =60°,求菱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
(20)(本小题共13分)
对于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数列A:a 1,a 2,…,a n ,定义变换T 1,T 1将数列A 变换成数列T 1(A ):n ,a 1-1,a 2-1,…,a n -1.
对于每项均是非负整数的数列B :b 1,b 2, …,b m ,定义变换T 2,T 2将数列B 各项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去掉所有为零的项,得到数列T 2(B ):又定义 S (B )=2(b 1+2b 2+…+mb m )+b 21+b 22+…+b 2m .
设A 0是每项均为正整数的有穷数列,令A k+1=T 2(T 1(A k ))(k =0,1,2, …) (Ⅰ)如果数列A 0为5,3,2,写出数列A 2,A 2;
(Ⅱ)对于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证明S (T 1(A ))=S (A );
(Ⅲ)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每项均为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0,存在正整数K ,当k ≥K 时,S (A k+1)=S (A k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D (2)A (3)B (4)D (5)B (6)C (7)C (8)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1 (10)0
(11)5 10 (12)2 -2 (13)② (14)(1,2) (3,40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15)(共13分) 解:(Ⅰ)
1cos 2()22112cos 222
1
sin(2).
62x f x x x x x ωωωωπω-=
=-+=-+ 因为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ω>0, 所以
22π
πω
= 解得ω=1.
(Ⅱ)由(Ⅰ)得f (x )=sin(2x -6π)+12
. 因为0≤x ≤23
π 所以-
6π≤2x-6
π≤7.6π
所以-12≤sin (2x-6
π
)≤1.
第 5 页 共 10 页 安庆一中数学试题研究网
f fshuxueshitiyanjiuwang
因此0≤sin(2x -
6π)+12≤32
,即f (x )的取值范围为[0,32].
(16)(共14分) 解法一: (I ) 取AB 中点D ,连结PD ,CD. ∵AP =BP , ∴PD ⊥AB. ∵AC =BC, ∴CD ⊥AB . ∵PD ∩CD =D, ∴AB ⊥平面PCD. ∵PC ∩平面PCD. ∴PC ⊥AB.
(Ⅱ)∵AC =BC ,AP =BP , ∴△APC ≌△BPC. 又PC ⊥BC. ∴PC ⊥BC.
又∠ACB =90°,即AC ⊥BC . 且AC ∩PC =C , ∴BC ⊥平面P AC.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B =BP , ∴BE ⊥AP .
∵EC 是BE 在平面P AC 内的射影. ∴CE ⊥AP .
∴∠BEC 是二面角B -AP-C 的平面角. 在△BCE 中,∠BCE =90°,BC =2,BE =
2
3
AB =6, ∴sin ∠BEC =
.3
6
=BE BC ∴二面角B -AP-C 的大小为 aresin
.3
6
(Ⅲ)由(Ⅰ)知AB ⊥平面PCD , ∴平面APB ⊥平面PCD . 过C 作CH ⊥PD ,垂足为H . ∵平面APB ∩平面PCD =PD , ∴CH ⊥平面APB .
∴CH 的长即为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 由(Ⅰ)知PC ⊥AB ,又PC ⊥AC , 且AB ∩AC =A. ∴PC ⊥平面
ABC.
CD ⊂平面ABC . ∴PC ⊥CD.
在Rt △PCD 中,CD =
,62
3,221===PB PD AB ∴PC =.222=-CD PD ∴CH =
.3
32=⋅PD CD PC
∴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为
.3
3
2 解法二:
(Ⅰ)∵AC =BC ,AP =BP , ∴△APC ≌△BPC. 又PC ⊥AC . ∴PC ⊥BC.
∵AC ∩BC =C , ∴PC ⊥平面ABC . ∵AB ⊂平面ABC , ∴PC ⊥AB .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 (0,0,0),A (0,2,0),B (2,0,0). 设P (0,0,1).
∵|PB |=|AB |=22,
∴t =2,P (0,0,2).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C |=|PC |,|AB |=|BP |, ∴CE ⊥AP ,BE ⊥AP .
∴∠BEC 是二面角B-AP-C 的平面角.
∵E (0,1,1),),1,1,2(),1,1,0(--=--=EB EC ∴cos ∠BEC
.3
3
6
22=
⋅=
∴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arecos
.3
3 (Ⅲ)∵AC =BC =PC ,
∴C 在平面APB 内的射影为正△APB 的中心H ,且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 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第C-xyZ. ∵,2=
第 7 页 共 10 页 安庆一中数学试题研究网
f fshuxueshitiyanjiuwang
∴点H 的坐标为(
3
2,32,32).
.3
3
2=
∴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为
.3
3
2 (17)(共13分) 解:(Ⅰ)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为事件E A ,那么
P (E A )=.401
44
233
3-A C A
即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40
1
(Ⅱ)记甲、乙两个同时参加同一岗位服务为事件E ,那么
P (E )=.10
1
442344=A C A
所以,甲、乙两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P (E )=1-P (E )=
.10
9 (Ⅲ)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2.事件“ξ=2”是指有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则
P (ξ=2)=.4
1
44233
323=A C A C
所以p (ξ-1)=1-P (ξ=2)=
3
.ξ的分布列是
(18)(共13分)
解:f ′(x )=4
2)
1()
1(2)2()1(2--⋅---x x b x x =
3
)1(2
22--+-x b x =
.)1()]
1([23
---x b x
令f ′(x )=0,得x =b -1.
当b-1>1,即b >2时,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所以,当b <2时,函数f (x )在(-∞,b -1)上单调递减,在(b -1,1)上单调递增, 在(1,+∞)上单调递减.
当b >2时,函数f (x )在(-∞,1)上音调递减,在(1,b -1)上单调递增,在(b -1,+∞)上单调递减.
当b -1=1,即b =2时,f (x )=
1
2
-x ,所以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减. (19)(共14分)
解: (Ⅰ)由题意得直线BD 的方程为y =x +1.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于是可设直线AC 的方程为y =-x +n .
由2234,x y y x n
⎧+=⎨=-+⎩得2246340.x nx n -+-= 因为A ,C 在椭圆上,
所以△=-12n 2+64>0,解得n 设A ,C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则212121122334
,,,.24
n n x x x x y x n y x n -+===-+=-+ 所以12.2
n y y +=
所以AC 的中点坐标为3.44n n ⎛⎫
⎪⎝⎭
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可知,点344n n ⎛⎫
⎪⎝⎭
在直线y =x +1上, 所以
3144
n n
=+,解得n =-2. 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2y x =--,即x +y +2=0.
(Ⅱ)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60ABC ∠=︒,
所以.AB BC CA ==
所以菱形ABCD 的面积2
.S =
由(Ⅰ)可得22
2
2
1212316
()().2
n AC x x y y -+=-+-=
第 9 页 共 10 页 安庆一中数学试题研究网
f fshuxueshitiyanjiuwang
所以2(316)(433
S n n =
-+-< 所以当n =0时,菱形A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20)(共13分)
(Ⅰ)解:A 0:5,3,2, T 1(A 0):3,4,2,1 A 1=T 2(T 1(A 0)):4,3,2,1; T 2(A 1):4,3,2,1,0 A 2=T 2(T 1(A 1)):4,3,3,1.
(Ⅱ)证明:设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为a 1,a 2, …,a n ,
则1()T A 为n ,a 1-1,a 2-1,…,a n -1,
从而[]112(())22(1)3(1)(1)(1)n S T A n a a n a =+-+-+⋅⋅⋅++-
222212(1)(1)(1).n n a a a ++-+-+⋅⋅⋅+-
又222
1212()2(2),n n S A a a na a a a =++⋅⋅⋅++++⋅⋅⋅+
所以1(())()S T A S A -
[]12223(1)2()n n n a a a =---⋅⋅⋅-++++⋅⋅⋅+ 2122()n n a a a n +-++⋅⋅⋅++
=2
(1)0,n n n n -+++=
故1(())().S T A S A =
(Ⅲ)证明:设A 是每项均为非负整数的数列a 1,a 2, …,a n .
当存在1i j n ≤≤<,使得a i ≤a j 时,交换数列A 的第i 项与第j 项得到数列B .则
()()2()i i i i S B S A ia ja ia ja -=+--
=()()0.j i i j a a --≤
当存在1≤m <n ,使得120n n n a a a ++==⋅⋅⋅==时,若记数列12,,,n a a a ⋅⋅⋅为C ,则S (C )=S (A ).
所以2(())().S T A S A ≤
从而对于任意给定的数列A 0,由121(())(0,1,2,)k k A T T A k -==⋅⋅⋅可知
14()(()).k k S A S T A -≤
又由(Ⅱ)可知4(())()k k S T A S A =,所以1()()k k S A S A +≤. 即对于k ∈N ,要么有S (A k +1)=S (A k ),要么有1()()k k S A S A +≤-1. 因为S (A k )是大于2的整数,所以经过有限步后,必有
12()()().k k k S A S A S A ++===⋅⋅⋅
即存在正整数K ,当k ≥K 时,1()().k k S A S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