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平行部,含解析)(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检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
(27分,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眷.恋(juàn)颓.圮(tú)创.口(chuāng)浪遏.飞舟(è)
B。
供.给(gòng)陶冶.(yě)犒.劳(kào)偏袒.扼腕(tǎn)
C。
淬.火(cuì)火钵.(bō)奇葩.(pā)星辉斑斓.(nán)
D。
百舸.(gě)悉索.(suǒ)漫溯.(sù)杞.人忧天(q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项,“颓圮”的“颓”应读tuí,堕落,败坏。
B项,“供给"的“供”应读gōng,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
C项,“星辉斑斓”的“斓”应读lán,“斑斓”指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
故选D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金壁辉煌挥斥方遒峥嵘岁月彷徨
B。
忸怩不安张灯结彩曲折蜿蜒慷慨
C. 出离愤怒惊心动迫殒身不恤喋血
D。
逆来顺受申表歉意光茫四射婆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
本题中,A项,“金壁辉煌”的“壁”应为“碧”,“金碧”,金黄青绿的颜色。
C项,“惊心动迫”中“迫"应为“魄",“惊心动魄”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D项,“申表歉意"中“申”应为“深”;“光茫四射"的“茫”应为“芒”。
故选B项。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我们要吗?不!“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勇气、信心、耐心、胸怀”,我们将沿着的目标前进!
A。
曲折撤退既定 B. 曲折退缩制定
C。
崎岖撤退制定 D. 崎岖退缩既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问的是“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崎岖:山路不平,比喻处境艰难。
有时也比喻人生艰难,险阻。
退缩:后退,回缩。
不敢面对,不敢应战。
既定:已经决定。
依据语境”在我们面前的路”
“义无返顾,勇往直前”.”而今迈步从头越” “目标前进”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题中所给词语两两相近,但用法和意义不同,注意区分.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
动了无数市民。
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
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 “生命的价值在于百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 不吾知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B。
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C。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然后回顾倒装句的种类,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以及状语后置,再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本题中,A 项,“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应为“不知吾”;B 项,“使毕使于前”是状语后置,“于"是标志,应为“使于前毕使”;D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应为“太子及知其事的宾客”。
C项,“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中前一句是被动句,意思是“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被铲除干净”。
故选C项.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不如也固:本来
B.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缘故
C. 秦时与臣游.游:游历
D. 素.善留侯张良素:一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B项,“君安与项伯有故”中“故"如解释为“缘故”,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刘邦是问张良怎么和项伯有旧交情,句中的“故”是名词,旧交情。
故选B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珍宝尽有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欲呼张良与.俱去未得与.项羽相见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击破沛公军
D.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良曰:“长于.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本题中,B项,“欲呼张良与俱去"和“未得与项羽相见”中“与”都是介词,和.A项,“珍宝尽有之”中“之”是复指代词,指珍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之”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为"是动词,想出;“为击破沛公军”中“为”是介词,替。
D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中“于”,介词,对;“良曰:‘长于臣'"中“于”是介词,比。
故选B 项。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
在高一高二时,我们对于打好知识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简单,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
教育要得法,不适当地批评学生,学生难以健康成长.
C。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级进步很大,取得了各项评比的好名次,现在全班同学劲头十足。
D。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何等肤浅,何等简单……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语序不当,前面是“何等肤浅,何等简单”,后面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前后不对应,应改为“何等肤浅,何等简单……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B项,“不适当地”表意不明,产生歧义,一种“不”修饰“适当地批评”,一种“不”修饰“适当”。
D项,“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成分残缺,应在宾语“学雷锋活动"前面加上“参与”等谓语动词,或在“我市”后加“开展了”.故选C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 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 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 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 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 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 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
①②④⑤⑥③B。
①⑥②⑤③④
C. ⑥②⑤①④③D。
⑥⑤③①④②【答案】D
【解析】
第⑥句离开学校与开头在学校的日子勾连,第一句只能是⑥,可以排除A、B,第③句的“它”指的是第⑤句的歌词,因此③放在⑤的后面,第①句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和第④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相呼应,①④连在一起,因此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连贯的能力.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10.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
B. 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 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B。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
C.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D. 而伤长者
..之意
12。
下列句中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 籍吏民,封府库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10. C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通假现象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本题中,C项,没用通假。
A项,“失其所与,不知”中“知”同“智”,明智;“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让……进入.B项,“秦伯说,与郑人盟”中“说”同“悦”,高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同“早”。
D 项,“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反”同“返”,返回;“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
故选C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然后把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以此判定古今意思是否一致。
本题中,B项,“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中“瞋目”古今都指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A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出入"在古代是偏意复词,偏在“入",而今天是指出去和进来.C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夫人"古义指那人,今义指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
D项,“而伤长者之意”中“长者”古意指品德高尚之人,今意指年长的人。
故选B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设题。
本题中,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C项,“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也是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A项,“籍吏民,封府库”中“籍",名词作动词,登记;B项,“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使动用法,让……活。
D项,“又欲肆其西封”中没用词类活用。
故选C项。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参考译文: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
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4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
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谖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
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
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谖结辔下拜。
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3.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谖乃西说秦王说:劝说
B.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阴:阴暗、不高兴
C. 先生为客谢乎谢:道歉
D。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 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 ①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
①冯谖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
①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
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谖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
冯谖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
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
冯谖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
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答案】13. B 14。
C 15. D
16. (1)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2)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B项,“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中“阴”如解释为“阴暗、不高兴”,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冯谖劝秦王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阴”应解释为“暗中”“暗地里”.故选B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然后分析每个选项,要保证选项中两个句子分别表现孟尝君“得士”和“怨士”。
C项,①“冯谖乃西说秦王"是说冯谖不离不弃帮孟尝君复其位,这是孟尝君“得士”的表现;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这是孟尝君的话,恨其他人弃他而去,这是“怨士”的表现。
A项,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是孟尝君的话,不能表明“得士";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是说齐王的做法,与孟尝君“怨士”无关。
B项,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表明“失士",不是“怨士”。
D项,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表明孟尝君知错能改,与“怨士”无关。
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D项,“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错误,不合文意,文中“愿君遇客如故”意思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这是希望孟尝君能够像过去一样对待门客。
故选D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何”,为什么;“先",在……之前;“使”,使者;“复",恢复;“折”,挫败;“绝",断绝;“略”,计划;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第二句中,“富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富贵的人;“士”,宾客;“贫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的人;“固然”,本来如此,本来这样;“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