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检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美苏两个国家放弃了全面对抗B.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C.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D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0.1969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出口管制法》。其中规定:“鼓励与和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将原先的共产主义国家和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划分方法进行取代。这一规定
A.它在客观上有助于世界稳定B.它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C.美国退出说明条约尚不完善D.它是联合国维和的重要成果
5.1946年美国颁布了《富尔赖特法案》,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美国的海外剩余资产(主要是欧洲国家二战中对美国的债务)用作美国教师和学生去海外学习和研究的基金,同时也为外国学者和学生来美国学习和研究提供活动基金。这一做法旨在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努力发展“混合经济”
12.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为保证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认和剥夺,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这说明( )
A.美国的种族歧视已经彻底根除B.美国的法律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A.民族解放运动遭受重创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D.美苏对中间地带的激烈争夺
9.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林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谷物法》废除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废除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器,并形成了‘互相确保摧毁’的态势”体现的是作者认为美苏双方均有摧毁对方核武器的能力,因此核武器的毁灭性意味着核战争无赢家,C正确;苏联曾在20世纪70年代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是美苏双方克制的表现,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9.C
【详解】
材料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都竭力防止军事冲突,避免核大战的爆发。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苏都是核武器大国,这种军事上的势均力敌对于双方化解军事冲突起到了制衡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曾放弃对抗,故A错误;材料与不结盟运动兴起无关,故排除B;材料未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排除D。
7.二战后初期,为了使民众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心灵”层面支持冷战,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等机构,宣扬美式民主和全球责任。美国此举旨在
A.遏制共产主义扩张B.谋求国内民众支持
C.推动西方文化输出D.传播世界领袖理念
8.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哥拉内战期间,美苏分别给予安哥拉国内正处在战争状态下的两大政治派别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在这一次争夺中,苏联战胜了美国。这反映出当时
A.有利于缓和美苏紧张关系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促使西欧走上了联合道路
11.《漫长的20世纪》:“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针对此种现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D
【详解】
该题实际上是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演变过程,重商主义——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针对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英美等国推行了减少干预、减少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故答案选D项;重商主义是早期对外殖民扩张时期,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减少干预,而不是强化干预,排除B;自由放任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盛行的经济思想,此时要减少干预,但并不是自由放任,排除C。
C.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果D.美国的这种做法属于舆论欺骗
13.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1932 年初,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与此同时,根据该法英国还成立了一个进口税建议委员会,只要该委员会认为符合国家利益,便可按提出申请的任何工业部门的要求对该工业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33.5%的关税。……1932至1937年间,来自外国的进口值由4.54亿英镑增加到6.24亿英镑,即增加了27 %;来自帝国内的进口值则由2.48亿英镑增加到4.05亿英镑,即增加了64 %。
C.奉行自由放任政策D.化解国家干预经济过度问题
3.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认为,非洲正在为全球创造经济机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非洲增加至少100%的贸易额。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 ( )
A.联合发展成效显著B.积极谋求共同发展
C.落后面貌得以改变D.强调均衡发展
4.《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其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平衡,以此避免核战争。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该条约。这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重要国际协议。有关该条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A
【详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与针对材料中“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相符,故选A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材料中“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不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排除B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也会导致“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与材料中“针对此种现象”不符,排除C项;针对“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排除D项。
5.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为美国学者、学生出国学习及外国学者、学生来美学习提供资金支持,这主要是为了扩大美国的影响力,D正确;材料未涉及同苏联对人才的争夺,A排除;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推行的,B排除;C主要和马歇尔计划有关,排除。故选D。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或人民民主国家,材料中“苏联……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表明,当时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处于对立状态,故C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马歇尔计划于1948年实施,北约于1949年成立,所以,当时美苏两国还没有走向全面对抗,故排除B;经互会于1949年成立,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D说法错误。故选C。
第八单元测试
1.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器,并形成了“互相确保摧毁”的态势,有学者因此认为“理智地运用核武器”的战略无法实现。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两个超级大国始终保持核力量的均势B.美苏两国在处理相互关系时缺乏理智
C.核武器的毁灭性意味着核战争无赢家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
14.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D.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0.A
【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国放宽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结合所学可知,1969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经济低迷,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美国希望改变对外贸易政策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客观上缓和了美苏紧张关系,故选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才进入“滞胀”局面,故排除B;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故排除C;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欧就走上了联合道路,而非1969年,故排除D。
A.与苏联争夺人才B.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助力西欧迅速实现复兴D.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6.马歇尔计划启动之初美国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表现出谨慎的态度,随后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苏联的这种态度说明
A.西欧各国反对苏联加入B.美苏由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C.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立D.社会主义已形成统一市场
7.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和宣传的内容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消除民众恐惧和反感,让遏制战略获得公众的支持,根本服务于对外冷战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呈现的表象而且片面,还包括对外宣传;CD项不是主旨。
8.D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分别给予安哥拉国内正处在战争状态下的两大政治派别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冷战”期间美苏对亚非拉中间地带的争夺,故D项正确;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排除A项;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并没有处于守势,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问题,排除C项。
15.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厄运时代”是指
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B.地震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
C.持续的国内战争D.东南亚金融危机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1年,皮尔任首相不久,宪章派和反谷物法同盟的斗争双双进入高潮,对政府造成强大压力。皮尔明了:谷物法抬高了谷物价格,影响了工商业资本利润,降低了民众生活水准,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而若将之废除,国外廉价谷物就会进入不列颠,降低食品和某些原料的价格,这不仅会使外商购买更多的英国产品,还会激发国内经济繁荣。1830年以来,保守党始终在野。皮尔政府认为只有实施政敌的自由主义政策,才有长期执政的可能。1845年以来的农业危机致使改革势在必行。倘若政府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国外大批进口粮食有可能出现饥民暴动和社会动荡。1846年1月下旬,皮尔正式提出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经过4个月激烈辩论,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两院通过,由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
2.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87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4%。从1981年到1986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这个速度不仅按英国标准来看是相当快的,而且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也处于最前列。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3.B
【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阿德西纳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也是针对整个非洲而言的,因而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在积极谋求共同发展,故B项正确;非洲共同发展的成效如何仅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A、C两项错误;共同发展不等于是均衡发展,D项错误。
4.A
【详解】
材料“其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平衡,以此避免核战争”体现的是美苏双方通过条约来限制对方发展核武器,说明的是该条约在客观上有助于世界稳定,A正确;两极格局坍塌是在1991年12月,B排除;美国退出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并非是条约的不完善,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2.C
【详解】
题干中法律规定保障了美国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选举权,这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斗争的结果,因此C正确;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种族歧视问题,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的目的在于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A项错误;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与“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代替“部”的工业管理体制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旨在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D项错误。
C.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D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0.1969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出口管制法》。其中规定:“鼓励与和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将原先的共产主义国家和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划分方法进行取代。这一规定
A.它在客观上有助于世界稳定B.它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C.美国退出说明条约尚不完善D.它是联合国维和的重要成果
5.1946年美国颁布了《富尔赖特法案》,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美国的海外剩余资产(主要是欧洲国家二战中对美国的债务)用作美国教师和学生去海外学习和研究的基金,同时也为外国学者和学生来美国学习和研究提供活动基金。这一做法旨在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努力发展“混合经济”
12.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为保证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认和剥夺,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这说明( )
A.美国的种族歧视已经彻底根除B.美国的法律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A.民族解放运动遭受重创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D.美苏对中间地带的激烈争夺
9.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林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谷物法》废除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废除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器,并形成了‘互相确保摧毁’的态势”体现的是作者认为美苏双方均有摧毁对方核武器的能力,因此核武器的毁灭性意味着核战争无赢家,C正确;苏联曾在20世纪70年代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是美苏双方克制的表现,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9.C
【详解】
材料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都竭力防止军事冲突,避免核大战的爆发。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苏都是核武器大国,这种军事上的势均力敌对于双方化解军事冲突起到了制衡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曾放弃对抗,故A错误;材料与不结盟运动兴起无关,故排除B;材料未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排除D。
7.二战后初期,为了使民众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心灵”层面支持冷战,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等机构,宣扬美式民主和全球责任。美国此举旨在
A.遏制共产主义扩张B.谋求国内民众支持
C.推动西方文化输出D.传播世界领袖理念
8.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哥拉内战期间,美苏分别给予安哥拉国内正处在战争状态下的两大政治派别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在这一次争夺中,苏联战胜了美国。这反映出当时
A.有利于缓和美苏紧张关系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促使西欧走上了联合道路
11.《漫长的20世纪》:“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针对此种现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D
【详解】
该题实际上是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演变过程,重商主义——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针对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英美等国推行了减少干预、减少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故答案选D项;重商主义是早期对外殖民扩张时期,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减少干预,而不是强化干预,排除B;自由放任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盛行的经济思想,此时要减少干预,但并不是自由放任,排除C。
C.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果D.美国的这种做法属于舆论欺骗
13.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1932 年初,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与此同时,根据该法英国还成立了一个进口税建议委员会,只要该委员会认为符合国家利益,便可按提出申请的任何工业部门的要求对该工业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33.5%的关税。……1932至1937年间,来自外国的进口值由4.54亿英镑增加到6.24亿英镑,即增加了27 %;来自帝国内的进口值则由2.48亿英镑增加到4.05亿英镑,即增加了64 %。
C.奉行自由放任政策D.化解国家干预经济过度问题
3.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认为,非洲正在为全球创造经济机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非洲增加至少100%的贸易额。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 ( )
A.联合发展成效显著B.积极谋求共同发展
C.落后面貌得以改变D.强调均衡发展
4.《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其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平衡,以此避免核战争。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该条约。这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重要国际协议。有关该条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A
【详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与针对材料中“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相符,故选A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材料中“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不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排除B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也会导致“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与材料中“针对此种现象”不符,排除C项;针对“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排除D项。
5.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为美国学者、学生出国学习及外国学者、学生来美学习提供资金支持,这主要是为了扩大美国的影响力,D正确;材料未涉及同苏联对人才的争夺,A排除;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推行的,B排除;C主要和马歇尔计划有关,排除。故选D。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或人民民主国家,材料中“苏联……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表明,当时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处于对立状态,故C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马歇尔计划于1948年实施,北约于1949年成立,所以,当时美苏两国还没有走向全面对抗,故排除B;经互会于1949年成立,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D说法错误。故选C。
第八单元测试
1.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器,并形成了“互相确保摧毁”的态势,有学者因此认为“理智地运用核武器”的战略无法实现。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两个超级大国始终保持核力量的均势B.美苏两国在处理相互关系时缺乏理智
C.核武器的毁灭性意味着核战争无赢家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
14.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D.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0.A
【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国放宽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结合所学可知,1969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经济低迷,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美国希望改变对外贸易政策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客观上缓和了美苏紧张关系,故选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才进入“滞胀”局面,故排除B;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故排除C;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欧就走上了联合道路,而非1969年,故排除D。
A.与苏联争夺人才B.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助力西欧迅速实现复兴D.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6.马歇尔计划启动之初美国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表现出谨慎的态度,随后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苏联的这种态度说明
A.西欧各国反对苏联加入B.美苏由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C.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立D.社会主义已形成统一市场
7.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和宣传的内容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消除民众恐惧和反感,让遏制战略获得公众的支持,根本服务于对外冷战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呈现的表象而且片面,还包括对外宣传;CD项不是主旨。
8.D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分别给予安哥拉国内正处在战争状态下的两大政治派别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冷战”期间美苏对亚非拉中间地带的争夺,故D项正确;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排除A项;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并没有处于守势,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问题,排除C项。
15.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厄运时代”是指
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B.地震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
C.持续的国内战争D.东南亚金融危机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1年,皮尔任首相不久,宪章派和反谷物法同盟的斗争双双进入高潮,对政府造成强大压力。皮尔明了:谷物法抬高了谷物价格,影响了工商业资本利润,降低了民众生活水准,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而若将之废除,国外廉价谷物就会进入不列颠,降低食品和某些原料的价格,这不仅会使外商购买更多的英国产品,还会激发国内经济繁荣。1830年以来,保守党始终在野。皮尔政府认为只有实施政敌的自由主义政策,才有长期执政的可能。1845年以来的农业危机致使改革势在必行。倘若政府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国外大批进口粮食有可能出现饥民暴动和社会动荡。1846年1月下旬,皮尔正式提出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经过4个月激烈辩论,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两院通过,由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
2.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87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4%。从1981年到1986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这个速度不仅按英国标准来看是相当快的,而且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也处于最前列。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3.B
【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阿德西纳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也是针对整个非洲而言的,因而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在积极谋求共同发展,故B项正确;非洲共同发展的成效如何仅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A、C两项错误;共同发展不等于是均衡发展,D项错误。
4.A
【详解】
材料“其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平衡,以此避免核战争”体现的是美苏双方通过条约来限制对方发展核武器,说明的是该条约在客观上有助于世界稳定,A正确;两极格局坍塌是在1991年12月,B排除;美国退出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并非是条约的不完善,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2.C
【详解】
题干中法律规定保障了美国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选举权,这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斗争的结果,因此C正确;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种族歧视问题,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的目的在于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A项错误;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与“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代替“部”的工业管理体制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旨在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