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押题密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B.皮亚杰C.桑代克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A.发展的阶段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A.70%B.50%C.90%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
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
这属于()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
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B.高原期C.疲劳期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学生成绩B.智力测验C.期末评比D.教学目标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
这是()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是指这个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内部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优势领域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8.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5.发现学习是指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
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激活功能。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称为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1分)
(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
(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1分)
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知识(1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
(4)适当过度学习(1分)(5)合理进行复习(1分)
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1)学习时间安排(1分)(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
(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
44.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2)开展微格教学(1分)(3)进行专门训练(1分)(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
(1)学生(1分)(2)教师(1分)(3)教学内容(1分)(4)教学媒体(1分)(5)教学环境(1分)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
(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
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②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总体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 )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4、(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
A.学费B.杂费C. 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CD)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
(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
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
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本篇为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中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种要素。
A、教学环境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的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
B、布卢姆
C、桑代克
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平衡性
D、差异性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 。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 )。
A、主动性
B、自我同一性
C、勤奋感
D、自主性
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独立型B、辐合型C、发散型D场依存型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检验
二、填空题:
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什么是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l、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